Saturday, March 31, 2012
the Franklin planner sizes
Benjamin Franklin who famously kept a small private book as detailed in his autobiography,
the planner comes in 5 sizes
Monarch (8.5x11", 216x280 mm),
Classic (5.5x8.5", 140x216 mm),
Compact (4.5x6.75",108x172 mm),
Pocket (3.5x6", 89x153 mm) and
Micro.
Friday, March 30, 2012
凱爾特結,不間斷線
爱尔兰凱爾特結,最主要就是不間斷的沒完沒了結,
古代的凱爾特人用程式化圖形來裝修基督教紀念碑和手稿,
像8世紀的聖Teilo福音,凱爾斯書和林迪斯凡福音等。
結的模式最早出現在第三和第四世紀的羅馬帝國,他們使用隔行掃描的模式來製造藝術作品。
如當時的地板馬賽克。經過有趣的發展後,此藝術更使用交錯結模式在拜占庭建築及書籍照明,
科普特藝術,凱爾特藝術,伊斯蘭藝術,中世紀俄羅斯書照明,埃塞俄比亞藝術,歐式建築和圖書照明。
基督教對凱爾特人的影響始於公元450年左右,凱爾特藝術圖案主要模式是螺旋,
這些藝術作品描寫了早期基督教的生活方式,例如動物,植物甚至人類,錯綜複雜的交織線,稱為辮子,
最早的凱爾特打結設計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如6世紀意大利的福音書,英國7世紀建造的達勒姆大教堂圖書館。
此不間斷線的設計編織方式始於意大利北部和南部高盧以後便漸開始蔓延到7世紀的愛爾蘭再到世界各地。
凯尔特人
英国:凯尔特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
1. 早期居民
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不列颠(Britain)在很久以前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由于海水的冲刷而被分开成为一个独立的岛。
由于缺乏成文的历史记载,许多关于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最早住民的起源的研究不得不建立在想象与推测上。
人们所知的英国最早居民是古代伊比利亚人(the Iberians)。
约公元前2000年(2000 BC),从现在的荷兰和莱茵兰(Rhineland)地区来了宽口陶器人(the Beaker Folks)。
简单地说,我们可以把凯尔特人(the Celts),也被称为不列颠人(the Britons),当作大不列颠的原住民。
据说凯尔特人来自欧洲东部和中部,也就是现在法国、比利时和德国南部的地方。
在大约两千年前,凯尔特人仍然处于原始社会中(primitive society)。
他们大约在公元前700年(700 BC)进入大不列颠岛,那时的岛上到处都是森林和沼泽湿地。
那时他们没有书面语言(written language),只能通过发出声音来交流。
但是,即使凯尔特人还处于原始生活的状态,他们也已经有了自己的文明,其中最耀眼的标志就是位于今天英格兰
威尔特郡(Wiltshire)的史前巨石阵(Stonehenge)了。
这沿存至今的巨石阵由远古不列颠人建造,但建造原因历史学家至今仍未查明。凯尔特人是老练的猎手及农人。
为了农作物的种植,他们排干大部分沼泽地的水。他们建造木屋并用柳条编织衣服,这种衣料上有一种不受天气影响的泥土。
不列颠的凯尔特人被认为是高地苏格兰人(the Highland Scots)、爱尔兰人(the Irish)以及威尔士人(the Welsh)的祖先。
一些凯尔特词(Celtic words)和发音后来被英语吸收。
如今一些在苏格兰(Scotland)和威尔士(Wales)的人仍然说着带凯尔特“血缘”(Celtic origin)的语言。
2. 罗马人统治时期的英国(Roman Britain)
因为凯尔特人跟当时处于今天法国的古代人有关系,所以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法国先民抗击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于公元前1世纪对法国的入侵。古罗马人(the Romans)在凯撒的率领下于公元前55年(55 BC)渡过英吉利海峡(the Channel or the English Channel)侵入不列颠。他带着几千古罗马士兵于今天的肯特郡(Kent)登陆。由于不列颠人的顽强抵抗,凯撒并没有在英格兰呆多久就撤回罗马(Rome)了。他第二年再来并在泰晤士河(the Thames)的沼地上建立了一个名为Llyn-din的要塞(London伦敦的来源),但又很快撤退了。凯撒在英格兰写的日记标志着英国/英格兰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
古罗马大帝克劳狄乌斯(the Emperor Claudius)于公元43年(43 AD)成功占领英格兰并开始了系统的统治管理。一两年后,Llyn-din改名为Londinum。古罗马人这次没遭到原住民多大的反抗就很快就占领了今天被称为英格兰(England)的地方并把凯尔特人赶到多山的苏格兰和威尔士。
随着古罗马人的入侵,古罗马文明也被带了进来。古罗马人在岛上修建城镇、神庙、剧场以及其它精美的建筑,这些都是以前凯尔特人无法想象的美好事物。古罗马人抽干沼泽地、清除森林、修起道路并使不列颠人学会更好的耕作之法。他们还引入了一种有组织的城市行政系统,这些城市的名字通常以“-ster”, “-cester”, “-shire”(市、郡)结尾。古罗马人还把基督教传进了不列颠。
但是,古罗马对不列颠的影响仍有限。因为古罗马人只是把原来的不列颠人当作自己的奴隶属民对待,古罗马人和不列颠人未曾通婚。另外,古罗马人也没有影响普通不列颠人的语言。
3. 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古罗马人占领英格兰超过了350年直到公元410年日耳曼民族开始入侵古罗马帝国。为了抵御入侵保卫自己的母国,罗马必须召回驻守在英格兰的士兵。英格兰因此又到了原住的凯尔特人控制下。但是由于长期受到古罗马人的保护,原住民已不知道如何有效保卫自己了。所以英格兰成了邻近部族诱人且唾手可得的猎物。从爱尔兰和苏格兰来的入侵者(皮克特人Picts和苏格兰人Scots)(皮克特人:英国北部的古代民族之一,罗马人一直未能征服他们,9世纪时他们与苏格兰人联合建立了王国,后成为苏格兰)始掠夺和屠戮毫无防御力的英格兰原住民。原住民请求古罗马人回派士兵保护,但当时罗马自己都无暇他顾。就在那时,一队人在英格兰南部今天肯特郡(Kent)的地方登陆。这些人在历史上被称为朱特人(the Jutes)(日耳曼一族的成员,公元5至6世纪时入侵不列颠,定居在不列颠南部、东南部以及怀特岛Isle of Wight上)。他们之后撒克逊人(the Saxons)也从欧洲北部到来。萨克逊人在东萨克斯(Essex)、南萨克斯(Sussex)、西萨克斯(Wessex)建立了诸王国,占据了英格兰东南部大部分地区。撒克逊人在占的地区名字后加上“-ham”,如Birmingham(伯明翰)、Durham(达勒姆)等。盎格鲁人(the Angles)来自德国北部。他们占据了东英吉利亚(East Anglia)、麦西亚(Mecia)(威尔士与英格兰交界处)、诺林伯利亚(Northumbria)(苏格兰与英格兰交界处)。英格兰和英格兰人(the English people)的称谓正是来自盎格鲁人(England: Angle’s land)(Anglia:英格兰的拉丁名称)。原来的不列颠人请求新来者加入反抗他们凶残的邻近部族的战争。战争以不列颠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the Anglo-Saxons)的胜利告终。
战争结束后,不列颠人以为盎格鲁—撒克逊人会高兴地离开,但盎格鲁—撒克逊人拒绝离开,他们说他们喜欢这个国度并且这里的气候要比他们原来所居住的北方的冰天雪地要好得多,因此他们就决定留下来了。不久,他们曾经亲密如友的关系就被敌对关系取代了。这场冲突持续了一百多年。最后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了整个今天的英格兰地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盎格鲁—撒克逊征服”(the Anglo-Saxon Conquest)。这里我们要记住这些日耳曼民族从未占有过我们今天称为苏格兰、威尔士、爱尔兰的地区。这三个国家的居住者是凯尔特人的后代。盎格鲁—撒克逊人主要占领低地地带(the Lowland Zone)。入侵者带来了他们的语言:古英语(Old English),即盎格鲁语。这就是英国历史古英语时期的开始。
盎格鲁—撒克逊人以他们的部族为基础建立了许多王国,这些众多的小王国逐渐合并成七个主要的王国(Kingdom of Kent, Essex, Sussex, Wessex, East Anglia, Mercia and Northumbria),即“七众国”(Heptarchy)。七国之间战乱不断,分分合合。9世纪初期,西萨克斯(Wessex)取得了统治地位。
盎格鲁—撒克逊人还把他们的条顿宗教(Teutonic religious)带到了不列颠。他们的神有“蒂乌”(Tiu, the god of war and the sky),“沃登”(Woden, King of heaven; Anglo-Saxon name for Odin),“托尔”(Thor, the god of thunder)以及“弗雷娅”(Freya, the goddess of love and beauty),“弗雷”(Frey, the god of prosperity)。这些神的名字分别是英语中“星期二”、“星期三”、“星期四”以及“星期五”的来源(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and Friday)。除了康沃尔(Cornwall),威尔士,苏格兰和爱尔兰中的凯尔特人还信奉基督教外,基督教很快就在英格兰消失了。公元597年,教皇格雷戈里一世(Pope Gregory I)把罗马圣安德鲁修道院的院长圣奥古斯丁(St. Augustine, the Prior of St. Andrew’s Monastery in Rome)派遣到英格兰,其使命是使异教徒的英格兰人(the heathen English)皈依基督教。公元579年圣奥古斯丁成为坎特伯雷大主教(the first Archbishop of Canterbury)。奥古斯丁在使国王和贵族皈依基督教方面做得特别成功,但是普通人的皈依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北部传教士们的传教活动。
盎格鲁—撒克逊民族为英国国家的形成打下了基础。他们把国家分为郡(shire),并配有郡法庭及郡法官(shire reeve)。他们实施了窄条三圃农耕制(narrow-strip, three-field farming system),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18世纪。他们建立了领地国制度(manorial system)。他们还创立了议会(Witan)(“贤人议会”)向国王提供建议,是今天枢密院(Privy Council)的基础。
4. 北欧海盗和丹麦人的入侵(Viking and Danish invasions)及阿尔弗雷德国王(King Alfred)
西萨克斯国王阿尔弗雷德(c. 849—26 October 899)是英格兰早期伟大的君主之一。还是一个孩子时,他就随其父到罗马去学习拉丁语和罗马文化。公元871年,阿尔弗雷德加冕。
在阿尔弗雷德成为国王之前的很长时期里,大约从8世纪末期开始,挪威人和丹麦人(the Norwegians and the Danes)就不断袭击英格兰的各个地方,就像当初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一样。新的入侵者是不信基督教的异教徒,到处烧杀劫掠。他们甚至占领了约克郡(York),公元867年英格兰一个重要的基督教中心。到9世纪中叶,北欧海盗和丹麦人威胁到了撒克逊人的西萨克斯王国的安全。
成为国王后,阿尔弗雷德开始抗击丹麦入侵者。他建立了一支强大的舰队第一次在海上打败了丹麦人从而以“英国海军之父”(‘Father of the British Navy’)闻名于世。他还改组了陆军使之更有作战效率。
但是对当时的英国人而言丹麦人过于强大,阿尔弗雷德不得不逃避隐藏起来。最后,阿尔弗雷德在“沼泽战役”(the battle of Wedmore)(Wedmore=Wet Moor)中奇袭丹麦人并取得胜利。但是阿尔弗雷德还是无法把丹麦人赶出英格兰所以他就和丹麦人签订了和约取代了战争。根据和约规定,丹麦人控制了英格兰北部和东部的地区,即后来的丹麦律法区(Danelaw)。
阿尔弗雷德国王在和平时代比战争时期更显伟大。他设立了许多学校并邀请在罗马的传教士任教于这些学校。他学习了拉丁语。同时他也积极地促进基督教义的传播。他着手修复被丹麦人破坏的教堂和修道院(monastery)。他对文学的贡献也十分巨大。他本人的作品和译作被认为是英格兰散文文学的开端。
阿尔弗雷德逝世于公元901年,葬于英格兰南部的温彻斯特(为当时英格兰首都)大教堂(Winchester Cathedral)。
阿尔弗雷德的继任者们重新夺回了丹麦律法区,这使得纷争又爆发了。公元980年,北欧海盗重新开始了入侵。当时的英格兰国王埃塞尔德二世(Ethelred II, known as Ethelred Unready),尝试给予入侵者好处(丹麦赋税‘Danegeld’)使他们撤走,但丹麦人并未离开反而变得更加贪婪。结果,入侵者变得更加富强,最后夺取了英格兰。
公元1016年,丹麦人克努特(Canute, 995—1035)加冕王位并开始统治英格兰(1016-1035),他后来也成为了丹麦(1018-1035)和挪威(1025-1035)的国王。
克努特把权力分配给丹麦人和盎格鲁—撒克逊人,并迫使苏格兰国王马尔科姆二世(Malcolm II)承认自己的霸主地位(overlord)。克努特后来成为基督徒并用基督教把所有的臣民联合起来。他取了一个寡妇为妻,他的这位妻子是诺曼底公爵(Duke of Normandy)的女儿。
克努特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哈罗德(Harold)和哈迪克努特(Hardicanute)先后继承王位。哈迪克努特公元1042年死后,王位传到了爱德华(Edward)。他是埃塞尔德二世的儿子。爱德华在丹麦人的法国领地——诺曼底度过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爱德华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在修道院长大,行为更像一位僧侣,所以人们也叫他Edward ‘the Confessor’他下令修建了著名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Westminster Abbey)。他死后也下葬于此。
由于爱德华的原因,导致了后来的诺曼征服(the Norman Conquest)。
Space Travel on Earth
ET3(Evacuated Tube Transport Technologies) is literally "Space Travel on Earth".
ET3 is silent, low cost, safe, faster than jets, and is electric.
Car sized passenger capsules travel in 1.5m (5') diameter tubes on frictionless maglev.
Air is permanently removed from the two-way tubes that are built along a travel route.
Airlocks at stations allow transfer of capsules without admitting air.
Linear electric motors accelerate the capsules, which then coast through the vacuum
for the remainder of the trip using no additional power.
Most of the energy is regenerated as the capsules slow down.
ET3 can provide 50 times more transportation per kWh than electric cars or trains.
Speed in initial ET3 systems is 600km/h (370 mph) for in state trips,
and will be developed to 6,500 km/h (4,000 mph) for international travel
that will allow passenger or cargo travel from New York to Beijing in 2 hours.
ET3 is networked like freeways, except the capsules are automatically routed from origin to destination.
ET3 capsules weigh only 183 kg (400 lbs), yet like an automobile,
can carry up to six people or 367 kg (800 lbs) of cargo.
Compared to high speed rail,
ET3 needs only 1/20th the material to build because the vehicles are so light.
With automated passive switching,
a pair of ET3 tubes can exceed the capacity of a 32 lane freeway.
ET3 can be built for 1/10th the cost of High Speed Rail, or 1/4th the cost of a freeway.
The company et3.com Inc. is an open consortium of licensees dedicated to
global implementation of Evacuated Tube Transport (ETT).
Thursday, March 29, 2012
太平輪
太平輪是中聯輪船公司的豪華客輪,排水量2,489總噸,由周曹裔在上海所經營。
國共內戰後期,大批的難民潮趕忙逃離中國大陸,這些人用金條換取艙位、或靠關係,
擠上早已客滿的太平輪,原預計上午10時出發,因等待裝運中央銀行的一批銀元,故延至4時18分啟航。
1949年1月27日(農曆除夕前一天)太平輪搭載「最後一批乘客」,總共近1000人
(有票乘客508人,船員124名,無票者約300人),另載有沉重貨物,包括600噸鋼條、
東南日報印刷器材與白報紙100多噸、中華民國中央銀行重要文件1317箱、國民黨檔案180箱、迪化街訂購的南北貨等。
事件經過
1949年1月27日,太平輪從上海開往基隆的途中,於夜間航行,為逃避宵禁,沒開航行燈,
晚間23時45分在舟山群島海域的白節山附近(北緯30°25',東經122°)
與一艘載著2700噸煤礦及木材由基隆出發的「建元輪」相撞,攔腰被撞的建元輪立刻沉沒,
船上72人溺斃,有3人被救至太平輪;而太平輪在45分鐘後(1月28日0時30分)卻跟著沉沒,
此時船上的人幾乎都在慘叫,落水者因當時天寒而凍死或溺斃,船上有超過1000人罹難。
1月28日凌晨,澳大利亞軍艦經過罹難地點附近海域,救獲35位(30男5女,30名男性中包括2名建元輪船員)乘客,
但因在冬天海上漂流水多時,其中一位女性體力不支死亡,最後在澳洲軍艦的記錄中,確認救起的存活人員計34人(30男4女)。
另有舟山群島漁民陸續救起的未記名人員,總計生還者約有50人左右。
死者中不乏有名望、富商級的人物,包括赴台為國立音樂院尋覓校地的音樂家吳伯超、前遼寧省主席徐箴、
名球評張昭雄之父張生、和刑事鑑定專家李昌鈺之父李浩民等。
Wednesday, March 28, 2012
傳福音腓利
腓利原是耶路撒冷教會管理飯食的執事(徒六2~5),
因耶城教會大遭逼迫,遂下到撒瑪利亞宣講基督,
曾奉聖靈的引導到往迦薩的曠野路上傳福音給埃提阿伯的太監,
帶領他得救並予施浸,後來突然間被聖靈提走,在亞鎖都被人遇見,
他一路宣傳福音,直到該撒利亞(參徒八章)。他因傳福音出了名,故被稱為『傳福音的腓利』。
『那七個』,乃專有所指,就是本書前面所載耶路撒冷教會選出的七個執事(徒六5)。
「他有四個女兒,都是處女,是說豫言的。」
新约最大的先知亚迦布Agabus
新约里排名第一的先知亚迦布
宣布了革老丢年间有饥荒,
在使徒行传里说到他拿了一个带子绑在自己的身上,
但他不知道这带子是谁,但他知道这主人要被人这样的绑走,
这是在新约里最大的先知。
「當那些日子,有幾位先知從耶路撒冷下到安提阿。
內中有一位名叫亞迦布,站起來,借著聖靈指明天下將有大饑荒。
這事到革老丟年間果然有了。」
(徒11:27-28)
後來,保羅一行人來到該撒利亞,住到腓利的家,他有四個女兒,是處女又有說預言的恩賜。
另外還有一位有先知職分的亞迦布來到腓利的家,他拿保羅的腰帶捆上自己的手腳,說:
『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裡』(徒21:11)。
我們從推羅……來到多利買,……第二天,……來到該撒利亞︰就進了傳福音的腓利家裡,和他同住;……
有一個先知,名叫亞迦布,從猶太下來。……拿保羅的腰帶,捆上自己的手腳,說,
聖靈說,猶太人在耶路撒冷,要如此捆綁這腰帶的主人,把他交在外邦人手裡。
我們……苦勸保羅不要上耶路撒冷去。
保羅說,你們為什麼這樣痛哭,使我心碎呢;
我為主耶穌的名,不但被人捆綁,就是死在邪路撒冷,也是願意的。
保羅既不聽勸,我們便住了口,只說,願主的旨意成就便了。(徒217~14)
保羅和他的同工離開腓利的家要去耶路撒冷的時候,亞迦布要與他辭別,內心一定沉重萬分。
除非是神用他十四年之後,現下不再用他說預言了(徒十一28),否則必如他所預言的,保羅是自投羅網。
然而,無論如何,他仍可禱告。
保羅不肯聽從他的勸告,神卻垂聽他的祈求,因此他和其他憂傷的信徒都相信神的旨意至終會得勝的。
果然兩周之後,消息傳來,保羅安全地回到該撒利亞。雖然是已決犯的身分,卻仍然活著。
亞迦布的疑惑轉為贊美,他的預言未應驗,他的禱告卻得勝。
因此,我們的警告如果無人接受,仍要不氣餒地禱告。
王爱敏牧师
王爱敏牧师是《井边的女人》一书的作者,她是一位来自台湾的平凡女人,
在美国经历了街头流浪的生活,后因蒙主救恩,得救奉献,成为活祭。
她蒙召从事安置流浪汉事工,将被社会所摒弃的边缘人一一救起成为神的儿女,甚至成为传道人、牧师。
她的故事,在美国洛杉矶市第五街上成为令人惊讶的传奇。
豐收會幕堂
在耶稣基督的祝福下她创办了流浪汉的中途之家,流浪汉的教会及磐石基金会,
甚至在缅甸、印度、泰国、中国大陆及台湾,她都默默支援贫困的孤儿及穷人,向他们传天国的福音。
磐石协进基金会(HARVEST ROCK FOUNDATION)的创始人王爱敏
40年代初,爱米的父母从安徽省逃到了台湾,生下了爱米和她的两个妹妹、两个弟弟,穷困潦到。
在18歲時成立貿易公司。用錢賄賂飯店服務生提供客人名單,讓她能敲門談生意。
國外客人看她英語和姿色都不錯,開始和她合作,她也配合客人需要介紹酒女作陪。
那時做名牌仿冒品賺了很多錢,不幸的,1981年捅了大漏子,廠商把破布塞在貨櫃裡權充貨品,
這時她懷了男友的孩子八個月,卻不得不到巴拿馬瞭解情況。
1981年爱米怀着八个月的身孕,只好登上往中南美的飞机,差点精神失常。
所有的阴暗好象一条毒蛇要吞噬她。
爱米开始头晕目眩,口吐鲜血。
人命关天,这班直飞巴拿马的班机为了抢救爱米,只好临时紧急降落在美国的洛杉矶。兒子崇德
醫師為孩子取名「加百列」(天使長之意),中文名字是王崇德。
1981年神揀選我之後在美國的教會中得救並受到造就,所以習慣用英文講道
我在美國有教會發給我的講道執照以及牧者的執照。
我在世界各處講道的時候,常有人問我,我是那一個神學院畢業的?
我就告訴對方,雖然我是被認可有執照的講員和牧師,但我不是什麼神學院畢業,
二十多年前爱米怀着八个月的身孕,只好登上往中南美的飞机,差点精神失常。
所有的阴暗好象一条毒蛇要吞噬她。
爱米开始头晕目眩,口吐鲜血。
人命关天,这班直飞巴拿马的班机为了抢救爱米,只好临时紧急降落在美国的洛杉矶。兒子崇德
她存了點錢後便搬到北方的內布拉斯加州的歐馬哈住,沒想到鄰居也是基督徒,不斷的邀請她去教會,遭她斷然拒絕。
1986年12月的某天晚上,騎車回家途中發生車禍,她跌落地上大哭,有聲音要她去找那位鄰居幫忙。
她受到鄰居無盡的愛感動答應去教會時,從洛杉磯帶來的偶像,忽然間由桌上摔落地上,頭部跌斷,她才知道所信的神是不會動搖的。
回到洛杉磯後,她為取得合法身份嫁給墨西哥人,但是酗酒吸毒的丈夫動不動就對她拳打腳踢,
她為了丈夫能幫忙申請身份證,不得不忍耐。
有位姊妹塞給她20元美金,要她買東西給孩子吃,她拿著錢走在市中心時,看見路旁躺滿流浪漢,有睡在紙箱的、
有在垃圾桶翻撿破爛的,她哭泣感嘆有比她還窮還苦的人,就問神能做什麼,神要她拿出五餅二魚,
於是她把僅有的20元買熱狗給他們,之後透過教會及沙門海曼農場女主人提供金錢和物品,
她開始每週六中午為一千多名流浪漢預備食物,還關懷單親、孤兒或寡婦,傳福音並為他們身心靈需要禱告。
一天,她帶四位墨西哥年輕街友去教會聚會後,神感動帶他們回家住,那天起她的家成為街友的家,丈夫一氣之下離開,沒有再回來。
她先後成立「中途之家」、「豐收磐石基金會」、「阿蘇沙燈塔教會」,每天舉辦聚會提供膳食。
有段時間她一面工作一面把賺來的錢周濟遊民需要。
1989年她加入洛杉磯救濟協會,帶著義工進入收容中心,或進入貧民住宅區,探訪關懷,告訴他們神愛他們。
許多人受影響跟著進教會,有人疾病得醫治、家庭改變、找到工作。
神不斷為她開啟服事弱勢朋友的門,在故鄉安徽省,在公園向人介紹神的愛,讓公安受感動願意成為基督徒。
同時進入緬甸、菲律賓、越南等地,把一箱箱的救援物資送進去。
前幾年,她在台北市艋舺大道旁成立「台北燈塔教會」,目前由盧光武牧師負責,
每週五天提供街友福音聚會及早晚餐,帶街友去工作,單去年就有40多人受洗成為基督徒。
王愛敏25年來幫助難以計數的流浪漢、單親及弱勢家庭,也培養出25個傳道人。
兒子王崇德從小在教會長大,跟著母親服務街友,把街頭撿回的20幾個孩子帶進教會,給予撫養並訓練,現在都是教會的青年領袖。
上帝尋找擁抱迷失的小羊
阿蘇沙燈塔教會目前每週提供500位街友聚會與膳食,近幾年王愛敏牧師領受神來的感動,
要在洛杉磯附近的曠野地,建院舍訓練孤兒及邊緣青少年。並建神學院訓練傳道人。
目前正等候神賜下經費。某天她在這裡禱告,突然颳起大風,500隻羊從各處奔馳而來,
她體會神看每個人都是寶貝,這塊土地就是用來照顧無家可歸、被遺棄的破銅爛鐵,
神要包裹傷口、恢復他們被造的尊貴地位,成為有用的人。
一個台彎女子在洛杉磯整整作了20年的街頭佈道,建立了"流浪者教會"."流浪者中途之家"
每天以神的道和食物餵飽滿街的流浪漢,她全身充滿了上帝的愛和大能的見
1993年洛杉矶市政府授予爱米洛杉矶荣誉公民称号,连护照都没有的爱米居然直接成了美国公民,光荣地返回台
2009年多前,台北靈糧堂跟隨活水泉教會、燈塔教會等教會的腳步,
前進西邊成立萬華福音中心,如同以利亞,不單是經歷上帝的供應,也往西走看到人的需要。
synod, assembly, council
synod comes from the Greek σύνοδος meaning "assembly" or "meeting",
and it is synonymous with the Latin word concilium — "council".
Originally synods were meetings of bishops,
and the word is still used in that sense in Catholicism and Eastern Orthodoxy.
Tuesday, March 27, 2012
教導
保守的福音派教會被明確教導
不要愛世界、
不要再聽流行音樂、
不要看屬世的電視、
不可有婚前性行為、
不要犯罪,
要把生命獻給神、
要追求聖潔、
要愛神。
還有,「不要怕為主殉道」!
------------
靈恩教會
知道一些說謊、嫉妒、姦淫又不悔改的事情
不符合真理的靈恩教導
以下是不符合真理的靈恩教導、偏差和錯誤:
1. 祖宗咒詛、
2. 內在醫治 (包含回憶醫治)
3. 靈吐靈嘔 (也就是釋放課程,發塑膠袋吐邪靈)
4. 操練預言、
5. 屬靈爭戰行軍、
6. 屬靈地圖、
7. 異象操練、
8. 先知學校、
9. 圖像式異象和預言、
10. 信徒可以主動且自由來去三層天、
11. 每個基督徒身上都會有邪靈、
12. 使徒性、先知性教會的名稱、
13. 給先知預言股票或其他投資的聚集、
14. 多種多收的發財教導(包含你欠債時也要大大奉獻)。
15. 敬拜者可以露乳溝唱歌、衣著愈流行愈好。
16. 人本主義的假福音。
17. 先知預言問題嚴重的代表人物。
Sunday, March 25, 2012
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
今年2月,是英國大文豪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誕辰200年紀念。
《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
《艱難時世》(Hard Times)
《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
《德魯德疑案》(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孤雛淚》(Oliver Twist)
《匹克威克外傳》(Pickwick Papers)
稍早的耶誕佳節與新年假期,在英國打開電視,英國國家廣播公司(BBC)再度獻上文學改編影集《遠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劇情曲折離奇:外表醜惡的囚徒其實是知恩圖報的受害者、天真善良的孩子成了迷途忘返的負心漢、正氣凜然的律師心懷不軌、驕縱任性的小少爺長成滿
腔古道熱腸的少年⋯⋯這些扣人心弦、令人大呼精彩的文學篇章,經過100多年的時間考驗,仍然不失魅力─這是狄更斯的曠世傑作。
狄更斯其他暢銷佳作如《小氣財神》(A Christmas Carol)等也不斷由新世代的導演編劇重新演繹,推出電視影集版或電影版。60歲的英國婦人羅蘋森(Doreen Robinson)就很喜歡BBC播放的《遠大前程》。她說:“雖然拍得有點前衛,可是我看得很過癮。”12歲的英國小學生米勒(Kimberley Miller)也表示,透過電視電影,她已經看過狄更斯大部分的重要作品。
下層社會代言人 作品歷久彌新
轉開廣播,大眾耳熟能詳的狄更斯作品源源不斷從喇叭放送,包括《艱難時世》(Hard Times)、《塊肉餘生錄》(David Copperfield)、《德魯德疑案》(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等等,滋養英國聽眾的文化心靈。
除此之外,還有一系列討論狄氏作品、生平、小說角色、家族、奇聞軼事的影片與廣播電視節目。關於狄更斯的傳記與專書,也一波接一波出版。
倫敦博物館(Museum of London)從各處集結這位英國國寶的手稿、照片、影片,甚至商借到狄氏生前寫作用的桌椅,聲勢浩大展開一系列的狄更斯特展。前去觀展的澳門學生鄧紹妍表示,特展的整體設計與收藏非常精彩,令她想要多了解這位作家。
走進倫敦地下鐵,走道兩旁紛紛貼出狄更斯紀念活動海報,提醒世人文學嘉年華就在倫敦。新聞媒體也不遑多讓,不但報導了狄更斯誕辰的慶賀活動,影集與電影評論也席捲報紙版面。
“不公不義衍生更多的不公不義”、“千言萬語,不如寥寥真誠幾字。”擅長書寫下層社會生活的狄更斯,1812年生於英國樸茨茅斯(Portsmouth),父親在海軍擔任文職。12歲時,由於父親理財不當、欠債入獄、家境深陷危機,狄更斯被送進鞋油工廠,每日工作11小時,假日則到獄中探視父親。童工經驗使他關懷底層生活,並成為往後寫作素材。19歲時,狄更斯擔任記者,開始寫作,逐漸聞名,往後作家之路一路順遂,1870年中風過世之前,完成許多膾炙人口的作品,成為享譽國際、並是英國人最喜愛的作家之一。
參觀狄更斯故居 還有19世紀甜點招待
這項名為“狄更斯2012”(Dickens2012)的慶典,其實是項全球計畫。從瑞士蘇黎世到英國倫敦,從德國柏林到美國紐約,全球各地的博物館、學術殿堂、戲院、劇院、文化機構與廣大狄迷,都將共襄盛舉,為這位偉大的文學巨人祝壽。
主辦單位之一狄更斯博物館(Charles Dickens Museum),是功不可沒的幕後推手。自2011年末,就推出一系列的狄更斯城市漫步活動、狄更斯劇場、演講等活動,耶誕假期間,英國全國依照慣例休息慶祝,但狄更斯博物館天天敞開大門,歡迎想一窺狄更斯故居的民眾前來,並以狄更斯時代的香料酒與甜派,招待來賓。
館員史維妮雅(Svenja)表示,這段期間門庭若市、熱情的民眾幾乎擠爆博物館。館內內設的禮品店也幾乎銷光狄更斯相關產品,來不及補貨。館外更是大排長龍,館方有時還必須罕見地限制入館人數,請門外排隊的民眾稍安勿躁。
狄更斯博物館位於倫敦羅素廣場(Russell Square)僅十分鐘之遙的道堤街(Doughty Street)上,是隱身於英國首都的一顆文化寶石。這座充滿喬治亞建築風格的博物館,其實是倫敦僅存的狄氏故居,1932年面臨拆除之際,由狄更斯之友會(Dickens Fellowship)出手買下,搶救住珍貴的歷史遺跡。
文學是國家民族的美好資產
狄更斯自1837年至1839年間,與妻子凱薩琳(Catherine Dickens)及孩子在此度過了兩年半的美滿時光,狄更斯並在此完成了巨著《孤雛淚》(Oliver Twist)與《匹克威克外傳》(Pickwick Papers)。
Friday, March 23, 2012
聖女貞德(1412-1431)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
天使聖彌額爾、聖瑪加利大和聖加大肋納,從而得到「神的啟示」,
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格蘭人佔領的法國失地。
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
後帶兵多次打敗英格蘭的侵略者,更促使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
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衝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格蘭人以重金購去,
由英格蘭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盧昂當眾處死。
20年後英格蘭軍隊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
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500年後被梵蒂岡封聖。
勃艮第和波爾多為法國兩大著名產酒區
Thursday, March 22, 2012
邀请舞伴
邀请舞伴要优雅
(1)男士要主动邀请女士
根据惯例,在舞会上邀请舞伴时,男士应当主动邀请女士。
舞曲响起后,男士可行至拟邀跳舞的女士面前,先跟与她坐在一起的男士或其他人点头示意,
然后向女士点头或者欠身施礼,目视对方轻声说“请您赏光”或“可以请您跳舞吗”。
女士也可以主动邀请男士跳舞。具体做法与男士邀请女士相类似。
(2)拒绝邀请应该得体
女士面对两位或者两位以上的邀请者,最能顾全他们面子的做法,是全部委婉的谢绝。
如果两位男士一前一后走过来邀请,则可以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接受先到者的邀请,
同时诚恳地对后面的人说:“很抱歉,下一次吧。”并要尽量兑现自己的承诺。
在舞会上一般不宜对邀请表示拒绝。
如果出于某种原因,不想接受他人的邀请,只要做得得体,也不算失礼。
最佳的拒绝方法是说“我想暂时休息一下”或者“这首舞曲我不大会跳”,以便给邀请者一个台阶下。
而女士也不要马上接受其他人的邀请。
(3)要服从社交任务,顾全大局
邀请舞伴时不能单凭个人好恶,还须兼顾社交公关的工作需要,遵守如下规范:
①有意识地多交换舞伴,扩大社交面。
②主人要重点照顾好自己的主要客人。
自第二支舞曲开始,主人应按尊卑顺序依次邀请主要客人各跳一只曲子。
演奏第二只舞曲时,男主人应邀请女主宾跳,男主宾应当回邀女主人,女主人也可以邀请男主宾。
演奏第三只舞曲时,男主人应邀请次女主宾跳,次男主宾则应当回邀女主人,女主人也可以邀请次男主宾……
③作为来宾,在邀请舞伴时有较大的选择。
但应当找机会邀请一下主人,而不一定等待对方来邀请自己。
对于同来之人,以及被介绍给自己的人,如果有可能也应相邀一次。
④同性之间要互谅互让。男士不要与别人争舞伴,对于其他男士邀请自己的女伴,要表现得宽容大度。
男士能否拒绝女士的主动邀请?
一般情况下,女士不用主动邀请男士,但特殊情况下,需要邀请长者或者贵宾时,则可以不失身份地表达:
“先生,请您赏光。”或:“我能有幸请您跳支舞吗?”
但是不同的是,一般情况下女士可以拒绝男士的邀请,而男士一般不宜谢绝女士。
庆祝的操练
《属灵操练礼赞 ——灵性增长之道》by Richard J. Foster
http://www.livingwater4u.com/reader/b_shulingcaolian/
拾叁 · 庆祝的操练
"基督徒应该从头到脚赞美主!" --奥古斯丁
基督之道的核心是庆祝。他以一种欣悦的高音符进入世界。
天使大声说:"我报给你们大喜的消息,是关乎万民的。"(路 2:10)当他离开世界时,把他的喜乐遗留给门徒:
"这些事我已经对你们说了,是要叫我的喜乐存在你们心里,并叫你们的喜乐可以满足。"(约 15:11)
杜托(Andre Trocme)在他所著《耶稣基督与非暴力革命》一书中,
后来尤达(John Howard Yoder)又在他所著《耶稣政治》一书中,都以相当的篇幅阐明,
耶稣是以宣布禧年作他公开侍奉的开始(路4:18-19)。这种观念的社会涵义是十分深刻的。
同样发人深思的是,我们认识,因这缘故,我们蒙召进入一种继续不断的圣灵的"禧年"中。
这样一种激进的、由神所赐予的、不受财产束缚的自由,以及重建社会制度的行动,必然会带来欢欣的庆祝。
当穷人得听福音,当被掳的得释放,当瞎眼的得看见,当受压制的得自由时,谁能禁止自己,而不大声欢呼呢?
在旧约里面,禧年的一切社会条例--豁免一切债务、释放奴隶、不耕不种、将产业归还原主--乃是庆祝上帝仁慈的恩惠。
我们可以相信,上帝给我们预备所需要的东西。他曾宣布:"我必…… 将我所命的福赐给你们"(利 25:21)。
不必挂虑和担心,形成了庆祝的基础。由于我们晓得他关怀我们,因此我们可以把一切的担忧交付给他。上帝已将我们的悲伤变为舞蹈。
在现代的社会中缺少这种毫无挂虑、欢喜快乐的节日精神。冷漠,甚至忧郁操纵着这个时代。
郭斯(Harvey Cox)说:现代人"那么迫切地趋向有用的工作以及理智的考虑,以致他什么都有,只是缺少了令人神往的庆典欢乐……"。
〖 庆祝使生命有力 〗
庆祝给生命带来喜乐,喜乐使我们强壮。圣经告诉我们,耶和华的喜乐是我们的力量(尼 8:10)。
如果没有它,我们在任何事上都不能长久继续。
女人忍受生产之苦,因为在另一边有作母亲的喜乐。
青年夫妇在结婚头几年为彼此适应努力挣扎,因为他们看重长期共同生活的保证。
父母在儿女的青少年期表现得稳定不移,因为晓得他们的儿女在某一段日子后会回复"人性",趋向成熟。
我们可能凭藉意志力而开始学弹钢琴,可是如果没有喜乐,我们不会保持得太长久。
事实上,我们能够开始的惟一理由是因为我们晓得,喜乐是最终的结果。
支持所有初学者的就是这一点:他们晓得其中有一种愉快的感受,有一种快乐,一种因熟练而来的喜悦。
庆祝对所有属灵操练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节期的快乐精神,操练会变成现代法利赛人手中鲁钝和带有死亡气息的工具。
每一种操练应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特色,以及一种感恩的意识。
喜乐是圣灵的果子之一(加 5:22)。我常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认为喜乐乃是发动机,是使其他一切事物继续下去的动力。
如果没有欢乐的庆祝注入其他操练中,我们迟早都会放弃它们。喜乐产生活力。喜乐使我们强壮。
古代以色列人受命要一年三次庆祝颂扬上帝的良善。那些都是最高超最热烈的节期假日。那些经验使以色列人获得力量和内聚力。
〖 喜乐之道 〗
在灵性生活中只有一件事能够产生真正的喜乐,那就是顺服。
一首古老的圣诗告诉我们:除了"信靠顺服"以外,没有别的方法能使我们在耶稣里面喜乐。
这首圣诗的作者从主自己获得他的灵感,因为耶稣告诉我们,没有福气比顺服的福气更大。
有一次一位妇女在人群中向耶稣喊着说:"怀你胎的和乳养你的有福了!"
耶稣回答说:"却还不如听上帝之道而遵守的人有福。"(路11:27-28)过顺服的生活要比作弥赛亚的母亲更为有福!
1870年,史娴娜(Hannah Whitall Smith)写了一本已经成为有关快乐的基督教经典之作。
书名是《基督徒快乐生活的秘诀》(The Christian Secret of a Happy Life)。
这个书名还未能清楚表达那本满有真知灼见的书之深度。它不是一本肤浅的"成功生活四步骤"之类的书。
作者费煞心思地说明隐藏在上帝里面的一种丰盛生命之形式。
然后她小心地显明到达这地步的难处,最后描绘出离弃上帝的生活之结果。
基督徒快乐生活的秘诀为何?答案可以在该书里面一章的标题总括起来:"顺服的喜乐"。
喜乐藉顺服基督而来,喜乐是顺服基督之结果。没有顺服,喜乐是空的和做作的。
要引出真正的庆祝,必须让顺服渗透我们日常生活的普通结构。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的庆祝会带着空洞的响声。
例如,有些人过着这样的一种生活,以致不可能在他们的家庭中有任何喜乐,
可是后来他们到礼拜堂去,"在灵里"唱歌祷告,希望上帝会设法给他们灌输喜乐,叫他们度过一天。
他们寻求某种从天上而来的输血,在他们一塌糊涂的日常生活旁边绕道而过,赐喜乐给他们。
但上帝的愿望不是从那一塌糊涂的日常生活旁边绕道而过,乃是把它改变过来。
我们必须了解,上帝有时确实在我们的妒恨和硬心中也给我们输送喜乐。不过那不是正常的情形。
上帝给我们带来喜乐通常的方法是藉着救赎和圣化我们日常生活的接合处。
当一家各分子充满着爱和同情,以及彼此服侍的精神时,那家就有理由去欢欣庆祝。
许多人从一个教会转到另一个教会,试行获得一服"主的喜乐"的注射剂,这实在是一件可哀的事。
喜乐不是在唱一种特别的音乐中找到,也不是与适当的一群人同在一起便可以找到,
甚至不是在运用圣灵的特别恩赐中找到,虽然这一切都可能是好。喜乐是在顺服中找到。
当那在耶稣里面的能力达到我们的工作和游戏中,并且救赎了它们时,曾经一度举哀的地方就会有喜乐。
忽略了这一点便是失去了道成肉身的意义。
那就是为什么我把欢欣庆祝放在这次研究的末了的原因。喜乐是属灵操练在我们生命中发挥作用的结果。
上帝藉着这些操练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改变。除非在我们里面有一种改变在进行,否则我们不会明了真正的喜乐是什么。
许多人太早便试行进到喜乐里面。许多时候我们试行使人充满喜乐,然而实际上在他们的生命中并无任何事情发生。
上帝没有打进他们日常生活的惯行经验里面。当生活上普通的事物得到救赎时,庆祝便来临。
要避免无所庆祝的庆祝,这是十分重要的。更糟的是,当我们心中没有庆祝的精神时,我们竟假装庆祝。
我们的孩子看着我们为食物祝谢,祝谢完了,马上便又为这些食物发出怨言--祝谢其实不是祝谢。
对儿童产生破坏性的一件事就是当他们不觉得心存感激时被迫要表示感激。如果我们假装一种庆祝的气氛,我们的内心便陷于矛盾。
今天有一种流行的教训,教导我们为临到我们生命中各种困难称颂上帝。
他们断言,这样去称颂上帝会产生一种极大的改变力量。
从好的方面说,这样的教训,最多也只是一种勉励的方法,叫我们藉着信心的眼睛,稍微向上观看我们所要走的道路,看它将来会怎样。
这样的教训在我们心中积极地肯定上帝会掌管万事,使它们互相效力,使爱他的人得益。
从坏的方面说,这种教训否认邪恶的卑鄙性,并且给最可怕的悲剧施行"洗礼",把它看作上帝的旨意。
圣经吩咐我们在各种情况中都要存感谢的心过活,不过它没有吩咐我们为邪恶的存在而庆祝。
〖 无挂虑的庆祝精神 〗
使徒保罗呼吁我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腓 4:4)
然而我们如何去做呢?应当一无挂虑。那是喜乐的消极方面。
积极方面则是,"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
结果如何呢?"上帝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腓4:6-7)
保罗指教我们怎样能时常喜乐,而他的第一句忠告是不要挂虑什么。
当然,耶稣也给我们同样的忠告,他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太 6:25)
这两处经文,依希腊原文都采用同一个字。
在中文和合本圣经中,一处译为"挂虑",一处译为"忧虑"。
基督徒蒙召是要除去挂虑。然而我们发觉,这条道路对我们是陌生的。
我们从两岁时起,便受训练满有顾虑。
当我们的孩子跑去乘搭学童车时,我们大声喊着说:"小心!"(在英文是Be Careful),
意思是:"要满有顾虑"--Be full of Care)。
除非我们学晓"一无挂虑",否则庆祝的精神不会在我们里面。
除非我们完全信靠上帝,否则我们永不可能对事情毫无挂虑。那就是为什么禧年在旧约是那么要紧的庆典。
除非人对上帝有深刻的信心,相信他会为他们预备一切的需要,否则他们不会有胆量去庆祝禧年。
当我们信任上帝的时候,我们便有自由完全倚靠他去获得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
祷告是一种方法,藉着它我们可以移动上帝的膀臂。
因此我们能够生活在一种无忧无虑的庆祝精神中。
然而,保罗的话不是到此为止。祷告和信靠本身不足以给我们带来喜乐。
他继续告诉我们,要留心思念生活上一切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事物。
上帝已经建立了一个满有美好事物的创造秩序。
如果我们留心思念这些东西,便会自然而然地满有喜乐。那是上帝所指定的到喜乐的道路。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只藉着祈祷和唱诗便会有喜乐,那么我们会大失所望。
可是如果我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简单的美好事物,并且不住地为此感谢上帝,我们便会满有喜乐。
那么,我们的难题又怎么办呢?
当我们决心凝注于生活上一切善良美好的事物时,我们的生活也便会满有这样的东西,以致它们会趋于把我们的难题吞下去。
决意思念生活中比较高尚的事物,乃是一种意志的行动。这就是为什么庆祝也是一种操练。
它不是落在我们头上的东西。它是故意拣选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之结果。
当我们拣选那方式时,在基督里的医治和救赎大能会闯入我们生活和关系的内在隐秘之处,而那无可避免的结果将会是喜乐。
〖 庆祝的益处 〗
庆祝的最重要、远超乎其他的益处是:它救我们脱离过于严肃地看待自己。
那是所有诚挚追求属灵操练之人迫切需要的一种恩典。
敬虔人士在职业上的一种危险是变得沉闷乏味。事情不应该如此。
在所有人中,我们应该是最自由的、最活跃、最有趣的。
庆祝使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一种欢乐、节期和热闹的情调。
毕竟说来,耶稣在生活中满有喜乐,以致他受人责难,说他是个贪食好酒的人。
我们中许多的人过着一种苦涩的生活,以致我们绝不可能遭受像耶稣所受的那种责备。
请注意,我并非主张我们不妨每隔一段时期在罪中流连一下,我的意思只是,我们实在需要一些比较深刻、比较入世的快活经验。
培植一种对人生广泛的欣赏力,这是具有医治和提神作用的。
我们的心灵可能因竭力追随上帝而感疲乏,正如我们的身体可能因工作过劳而疲乏一样。
庆祝帮助我们放松自己,并且欢喜享受世上的各种美好事物。
庆祝可能是一剂有效的解药,解除我们心中不时会有的忧郁感,这种感觉可能收缩和紧压我们的心。
忧郁是今天一种流行性传染病,庆祝可能帮助遏止这潮流。
非尼伦在他所写题为"忧郁中的良剂"一章中,劝告那些给生活的重担压得抬不起头来的人,
"要藉好的谈话,甚至藉嬉戏作乐"去鼓舞他们自己。
庆祝的另一种益处是,它能给我们正确的眼光。我们能够自我解嘲。
我们会看出,我们所极力争取的事件,并不如我们相信的那么重大。
在庆祝中,那些崇高伟大的人重新获得他们的平衡,而那些软弱低下的人则获得了新的身分。
在上帝的节日中怎能有谁高谁低的分别呢?无论贫或富,无论有权无权,大家共同庆祝上帝的荣耀和奇妙。
没有什么比庆典更能拆毁阶级制度的。
这样脱离了把自己看得过于重要的看法以后,我们也便脱除了一种判断的精神。
别人不再显得那么丑恶,那么不属灵。我们可以与人分享共同的喜乐,而毋须把这些置于伪装虔诚的价值判断之下。
最后,庆祝的一个有趣特征是,它带来更多的庆祝。喜乐产生喜乐。欢笑产生欢笑。
这是人生中藉施予而增多的少数事件之一。祁克果说:"幽默时常悄悄地双至。"
〖 庆祝之实施 〗
如果庆祝基本上是一种团体的操练,又如果它给上帝的子民带来如此的益处,那么怎样去实施呢?
这问题问得好,因为现代男女已经变得那么机械化,以致我们几乎把所有自发的喜乐经验消灭了。
我们的庆祝经验多数都是做作的、塑造的。
实施庆祝的一种方法是藉歌唱、跳舞及欢呼。
因为看到上帝的良善,心中激发了感恩之情,便会化成诗章、颂词和灵歌。崇拜、赞美、颂扬都从心灵深处涌流出来。
在《诗篇》第150篇中我们看见上帝的子民用号角,用琴瑟,击鼓跳舞,用丝弦的乐器和箫,用大声的钹赞美庆祝。
当小孩子庆祝时,他们做什么?他们发喧声,大量的喧声。
在适当的时候发出喧声是没有什么不对的,正如在适当的时候静默不言并没有什么不对一样。
小孩子们庆祝的时候跳舞。大卫在上帝面前尽情踊跃跳舞(撒下6:14、16)。
当以色列人给上帝的大权能从法老的掌握中抢救出来时,女先知米利暗领导子民作一次盛大的庆祝舞蹈(出 15:20)。
民族舞蹈时常都是文化价值的"传送人",并且在真正的庆祝中一再被采用。
当然,跳舞可能有错误和邪恶的表现方式,不过那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歌唱、跳舞和发喧声都不是庆祝必须的形式。
它们只不过是一些例子,使我们认识,地和其中所充满的,实在是属上帝的。
像彼得一样,我们需要学习,从上帝恩手而来的东西,没有什么是与生俱来便不干净的(徒10章)。
我们可以自由地用我们的五脏六腑去庆祝上帝的良善!
欢笑是另一种实施庆祝的方法。那句古老的谚语说:"欢笑是最佳药物",实在很有道理。
的确,古新士(Norman Cousins)在他所著《病理剖析》(Anatomy of an Illness)一书中讨论,
他怎样采用欢笑的治疗法克服了一项残废疾病。
在医院的病房中,古新士看麦氏兄弟的电影以及"偷拍的照片"节目(Candid Camera),他禁不住纵情大笑。
这种经历有一种麻醉果效,使他睡觉时没有痛楚的感觉。医生甚至证实,欢笑在他身体的化学成分上所产生的有益果效。
为什么不可以呢!耶稣具有一种幽默感--他所说的比喻中有些实在滑稽有趣。
甚至有一种东西可称为"圣洁的欢笑",在各种兴奋运动中常有这种现象。
虽然我自己没有"圣洁的欢笑"的经验,我在别人身上观察到,它的果效似乎是全然有益的。
不过,不管上帝是否把这种特别的恩典赐给我们,我们大家都可以不时体验到那种健康的欢笑。
所以,不妨自我解嘲。欣赏健康的笑语以及聪明的俏皮话。享受好的喜剧,学习欢笑,它是一种要熟悉的操练。
放下那永恒的重担,就是时常都要显得有深度的那个重担。
第三种鼓励庆祝的方法是强调幻想和想象的创作恩赐。
郭斯(Harvey Cox)注意到"人的庆祝和想象的机能已经萎缩了"。
在另一处他写着说:"有一段时期,凡见异象的人都册封为圣人,神秘主义者受人景仰。
如今,他们只被人当作研究的对象,置之一笑,甚至可能会加以约束。
总之,在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用不信任的眼光去看幻想。"
我们这些跟从基督的人能够冒险,反潮流而行。
让我们尽情地享受儿童幻想的游戏。让我们见异象、做异梦。让我们游戏、歌唱、欢笑。
幻想能够产生大量的创作观念,而练习我们的想象力可能是极有趣味的事。
只有那些对他们的成熟缺乏安全感的人,会对这种快乐的庆祝方式有所顾忌。
让我们也尽情享受他人的创作力。那些创作雕像、图画、戏剧和音乐的人,都是神赐给我们的伟大礼物。
我们能够组织艺术展览会去展览他们的作品。我们能在私人的聚会和正式的音乐会中唱他们的乐曲。
我们能够安排戏剧的演出去表演我们朋友的作品。我们能够举行一次家庭艺术展览会,以小孩子在学校所画的图画作号召。
为什么不可以呢?那是极有趣的事,而且对社区的建立有帮助。
我们能做的另一件事是,把家庭的事件变为庆祝和感谢的时间。
这在我们文化的各种不同典礼中特别真确,例如生日、毕业礼、婚礼、周年纪念等。
我认识一对夫妇,每年结婚纪念日都种一棵树。
如今在他们的农庄中约有40棵树所构成的一个小森林,静静地见证他们的爱和忠诚。
我们也可以庆祝较小但也同样重要的事件,例如,完成了一项重要的计划,取得了一份职业,加薪。
此外,为什么不安排经常的庆祝仪式,是与特别的事件无关的。
花多点时间,让一家人围绕在钢琴前高声歌唱!学习不同文化的民族舞蹈,共同欣赏。
规定时间同玩游戏,或一起看戏,一齐读书。把探望亲戚看作你们一家的庆祝活动。
我敢保证,你能够想到许多其他的意念,是只属乎你一家的。
我们能做的第五件事是,好好利用我们自己文化的节期,真真正正地庆祝。
我们能把圣诞节变成多么大的庆典。
我们可以不要一切与圣诞节相联的笨拙商业化事项,如果我们决定不想那样做的话。
当然,派送礼物是一件大事,但我们可以派送许多种类的礼物。
几年前我们的小儿子拿单正学习弹钢琴,他给家中每一成员一份特别的礼物--弹奏一首他学会了的歌曲。
他用极花巧的包礼物花纸包住几个大礼物盒,让每一个人猜度里面的礼物是什么。
当他们打开礼物盒时,有一张短柬说,他要用钢琴为他们弹一首小乐曲。多么可爱!多么有趣!
复活节又如何?忘记春天的时装展览,排演家庭复活剧,庆祝复活的大能吧!恢复五月一日的春节庆典。
出去采摘花朵送给你的邻舍和朋友。因自然界五彩缤纷的美丽而高兴快乐。
为什么让万灵节(Halloween)成为一个异教的节日,去纪念黑暗的势力呢?让住宅或礼拜堂大放光明;唱歌庆祝基督胜过黑暗。
让小孩(和成人)化装成圣经人物,或者历代以来的一些圣徒。
在中古时代有一个节期名叫"万愚节"(Feast of Fools)。
那时,所有平日属于"神圣不可侵犯"的人物,都可以安全地加以取笑和嘲弄。
下级的圣职人员可以模仿他的上级的样子而予以取笑。政治上的领袖人物给人用文章攻击和讥讽。
我们当然应该弃绝那些与那类庆典相伴同来的过分放荡的行为,不过我们实在需要一个机会去"自我解嘲"。
与其向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习惯发怒或者反抗它们,更好的办法可能是找机会向它们讥笑。
我们设立节期是不受限制的;我们可以创立和发展我们自己的节期。
有一个团契举行一个庆祝晚会,向他们的几位牧师致谢。
每家自制一张卡片。各组团契预备一个短剧,或者读一篇颂词,说几句笑话等。
作为该教会的牧师之一,我能够说,那实在是一个兴高采烈的晚会。
我们为什么要等到我们的牧师决定离任时,才给他们举行特别的晚会呢?
如果我们多点表示我们的感激,他们很可能会受鼓励,逗留长一点呢!
我知道有一间教会在圣诞节时举行一个"光明节"。
他们有音乐,他们有戏剧,最要紧的是他们牵涉到许多人。
我也知道另一组人,他们每季聚集一次去为其他国家的食物庆祝。
有一次他们会有瑞典餐,另一次是爱尔兰餐,再另一次是日本餐。
在我任教的地方,我们有一件一年一次的大事,称为"春日交响乐"。
它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好处是无法衡量的。它是一年中最令人翘首以待的事件。
音乐、服饰、五彩缤纷的颜色--那是小型的狂响曲,包涵职业制作的一切专门技术,没有人工塑造的肤浅现象。
这个节目并不便宜。要花相当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但我们大家都需要这样的欢乐节目,共同去寻求上帝的国。
庆祝赋予我们力量去活出其他所有的操练。
当我们忠实去追寻时,其他的操练会给我们带来拯救,救我们脱离那些使我们的生命多年来都非常悲惨的东西,
另外又激发更多的庆祝。这样便形成了一种不间断的生命和力量的循环。
〖 进一步研究 〗
诗人呼喊着说:"我们满口喜笑,满舌欢呼"(诗 126:2)。
而圣奥古斯丁回应圣经的话,宣告说:"基督徒应该从头到脚赞美主!"
庆祝是那些靠赖主的能力,兴奋地在世上行走之人的快乐特征。
主的喜乐不仅是一种好的感受。它对受苦、忧伤、心痛和痛苦也很熟悉。
它不是藉寻找而得获。也不是因为人们试行激起正常的感情,或者有一种"鲜艳"的脾气,或者企图做一个乐观者而获得。
喜乐是食物、地点和人格--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正当地运用之结果。
它的来临也是由于耶稣所应许的丰盛生命,取代了我们生命中根深蒂固的积习的缘故。
当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上帝国的时候,它不知不觉地悄悄进来。
喜乐使我们强壮。我永不会忘记我听见孙凤说这句话的那日:"在我最快乐,因此也最有力的那天……" 。
我记不起下面所说的内容,但我永不能忘记,她把喜乐和力量相联起来。我发觉这是真的,我想象你也会这样。
当主的喜乐似乎把我们吞噬的那些日子,有一种几乎不能阻止的上帝的生命和能力从我们身上涌流到他人身上。
庆祝是一种恩典,因为它从上帝手中白白的赐给我们。它也是一种操练,因为要做一件事。
《希伯来书》的作者教导我们:"常常以颂赞为祭献给上帝,这就是那承认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来 13:15)
颂赞的祭是我们蒙召去做的事。
在旧约里面有早祭和晚祭。
我想,那是新约的祭司们一个好的开始,你也是其中一位。
一天开始的时候,献上颂赞的早祭:"主啊!我爱你,我敬重你,我崇拜你,我渴望你的旨意和道路……"。
晚上以感谢的晚祭结束一天。"主啊!感谢你,感谢你的爱,你的同在,你的力量和恩典……"。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火会降在我们嘴唇的祭上面,正如它昔日降在祭坛上一样。
上帝的喜乐会来临,会有跳舞和歌唱以及说不出的和满有荣耀的喜乐。
我们很快会发现,我们自己在10AM和2PM的时候,不是小息喝咖啡,而是小息"感谢主"。
我们的经验很快会那么丰富,以致我们会渴望继续不断的在他面前心怀感激。
当我们实行每天的日常事务,如饮食、工作、游戏,甚至睡觉时,这一切都会发生。
相信上帝变为熟悉上帝,然后进而与上帝做朋友。
我们会注视上帝的脸直至痛饮他的福祉,正如劳拍所见证的:"我知道'沉醉于上帝'是什么意思。"
正如前面说过的,这种喜乐远超乎浅薄的宗教之虚伪欢悦。它与今天浅薄的空谈"如果你爱耶稣,微笑吧!"毫无关联。
它甚至不一定与属灵的狂喜有必然的关联。它的根源在于确知植根和建基于上帝。
它是所有圣徒所知道的经验,也是劳伦斯所承认的:"主啊!我属乎你,枯竭并不要紧也不会影响我!"
〖 读经日程表 〗
星期日--主已光荣得胜。出15:1-2,20-21
星期一--主的喜乐。撒下6:12-19
星期二--称颂主。诗103篇
星期三--赞美主。诗150篇
星期四--和散拿。路19:35-40;约12:12-19
星期五--走着,跳着,赞美上帝。徒3:1-10
星期六--哈利路亚。启19:1-8
〖 研讨题目 〗
1.你以上帝为乐吗?
2.有大量的教训,教导我们要"为"一切事情赞美上帝;又有大量的教训,敦促我们"在"一切事上赞美上帝。
你觉得二者的分别重要吗?若然,为何重要?
3.想象在教会中一对亲密的朋友,他们刚听见他们八岁大的女儿在汽车失事中死了。
你对他们的态度应该是:"与哀哭的人要同哭"呢?还是"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呢?
4.你为什么认为,与朋友共度健康的捧腹大笑的一个晚上,对你大有好处呢?
5.你认为,人类为什么时常发觉庆祝那么困难呢?
6.哪一项你比较喜欢:突如其来的自发的喜乐,抑或有计划的庆祝方式?为什么?
7.假如你在一个小组中,你是否愿意与组员共同设计一些真心实意的圣洁呼叫(按:如口号、颂词),在散会前一齐喊出来呢?
8.可否在今年内计划好一次家庭式的非度假的庆典呢?
9.你觉得自我解嘲容易吗?
10.在结束这研究时,你"必须"与主订什么盟约?
〖 进一步阅读资料 〗
盖素尔(Tony Castle)著::Let's Celebrate,London:Hodder & Stoughton,1984。
本书对教会以及个别基督徒生活中的庆典提供实际的教导。
莫非(Cormac Murphy-O'Connor)著:The Family of the Church, London:Darton,Longman & Todd,1984。
作者是Arundel & Brighton教区的主教。他在本书中讨论,在今天的世界中,教会是否能够以及怎样成为一个家庭。
蓝门弟兄(Brother Ramon)著:Fullness of Joy,Basingstoke:Marshsll Pickering,1988。
这是一本有关喜乐这个题目的研究作品;
是从作者在教会里面不同的侍奉,以及在全国各地搭顺风车的经验中产生的一本探问及灵修的心路历程。
每一章在结束时都有一篇关于喜乐的各方面默想,并且建议一些简单的动作去表达内心的喜乐。
Tuesday, March 20, 2012
地獄的真實性
《成為有感染力的基督徒》(Becoming a Contagious Christian)一書作者、護教學家馬可‧米道堡(Mark Mittelberg)牧師上週六(10日)在科羅拉多州一次特會上向聽眾講解地獄的真實性及神的愛。
米道堡牧師12日接受《基督郵報》採訪,他説:「(地獄)是一個沒有人喜歡考慮的主題,坦白地說,也不是一個很有趣的教導。但如果我們不教導這一點、不強調地獄的真實性,那麼它很快就會被人拋諸腦後。」
他指出,明白「地獄」的存在能夠喚醒人的靈,激勵基督徒迫切地去接觸那些需要聽到福音的人。
米道堡牧師強調:「根據耶穌所說的,以及聖經明確的記載,地獄是確實存在的,而且確實有人會去那裡。所以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告訴人們這個事實,並清晰、嚴厲地警告罪人要轉向基督,尋求基督的饒恕和拯救。 」
同時,牧者們面對的另外一個挑戰是:如何講解「地獄」呢?使用「火與硫磺」的方式傳福音可行嗎?
米道堡解答說:「『火與硫磺』的講道一面倒的強調神的震怒和懲罰,這會使人對神有歪曲的理解。那些人會將神視為一位報復的神,根本目的似乎是要審判罪人。但聖經所傳達的整全的上帝觀不是那樣的,聖經顯示出神本身就是愛。(The Bible presents Him as love personified.)」
「神的確是聖潔公義的神,必會懲罰罪惡。但神也是慈愛、忍耐等候的父親。神極渴望看到叛逆的兒子或女兒們回轉得救,與祂恢複愛的關係。」米道堡牧師強調,「神是一位對你有耐心的神,聖經説『不願有一人沉淪,乃願人人都悔改』(彼後3:9)。」
米道堡牧師提醒牧者們,宣講福音時必須要介紹獨一真神的所有屬性,包括愛、聖潔、公義。當人們聽到神說「罪的工價乃是死(羅3:23)」, 又看到神差祂的獨生子死在世間,「叫一切信他的,不至死亡,反得永生(約3:16)」時,相信许多人會被這位慈愛、自我犧牲的神所吸引回到家中。
馬可‧米道堡(Mark Mittelberg)牧師與另外一位著名護教者、《重審耶穌》(The Case for Christ)作者李‧史特博(Lee Strobel)一同發起了The Cherry Hills Institute。米道堡在2010年10月出版了The Questions Christians Hope No One Will Ask(意為《基督徒希望沒有人問的問題》),探討信徒們在信仰中常常會遇到的棘手問題。
Monday, March 19, 2012
留美學生人數(2011)
2010年大陸留學生已超過印度,成為美國最大的留學生來源國,2011年其人數繼續增長23.5%,
達到15萬7558人,所佔比例從18%增加至21.8%,蟬聯全美第1。
排在大陸留學生之後者為印度占14.4%和,2011年有10萬3895人和,比率比2010年減少1%和。
南韓10.1%7萬3351人增加1.7%
加拿大以27,546人排第四位
台灣2011年排名第5,留學生人數為2萬4818人,佔全體的3.4%,比2010年減少7%;
Saudi Arabia 22,704
Japan 21,290
Vietnam 14,888
香港2011年留學生則排第16,人數為8136 人,佔全體的1.1%,比2010年增加1.3%。
全文網址: 2011留美學生人數 台灣第5
-----------------
2009年間,獲STEM領域碩士學位的外籍學生中,最多來自印度,占56%,其次為中國,達12920人,占15%;
獲取STEM領域博士學位的外籍學生中,最多為中國留學生,達29490人,占35%,
修讀專業主要集中在數學和物理專業,其次為印度學生,占16%。
在2010財政年度的H1B工作簽證獲得者中,47%所從事的工作與計算機領域相關,10%與農業及工程學相關,2%與數學和物理科學領域相關。
Sunday, March 18, 2012
蘇格拉底式的問問題法
苏格拉底(∑ωκρ τη );英译: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身为雅典的公民,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
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
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毒堇(jìn)原長于歐亞,現在美國也有。在農場建築周圍的原生態地帶,特別是美國東西海岸附近區域,毒堇很常見。
效果和症狀:起初的症狀是全身乏力、心跳加速減弱、肌肉萎縮並伴有劇痛,最終致死。
儘管中毒伊始思維清晰,但視覺往往會慢慢喪失,然後雙肺麻痹而死。
人們經常將毒堇與水毒堇混淆,水毒堇是另外一種植物,它只會導致抽搐。
案例:柏拉圖用筆描寫過蘇格拉底中毒的情況。他喝了一杯毒堇汁後四處走動,接著腿就像灌了鉛一樣動不了了。
一會兒之後,他躺了下來就讓毒素在體內任意遊走,柏拉圖寫道,
很快蘇格拉底就全身麻痹了,手足不停抽筋,最後毒素到達心臟,他就一命嗚呼了。
--------------
美國法學院最「精采」的地方,就是蘇格拉底式教學法。
它是一個律師生涯的起點和試煉,通過這個關卡,一位平凡的學生才開始具備成為律師的條件。
正因為它是如此真實、殘酷,它也成為許多學生的「最恨」,甚至在多年之後仍無法釋懷。
蘇格拉底式教學的真諦,就是在上課之前,學生必須先預習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判例,上課時教授就依照座位表,抽點同學回答問題。
通常一位學生負責一個判例,所以教授就等於花上十分鐘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在全班近百位同學面前和你「對話」。
這也是「蘇格拉底」名稱的由來。不同的是,它並不是普通的對答。
一位嚴格採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的教授,通常會先問被點到的學生這個判例的事實(例如原告和被告的背景、事情是如何發生)、
訴訟的進展、各級法院的判決、雙方爭議點、法官判決的理由,還有持相同(或相反)法官的意見。
學生真正的挑戰,是教授永遠站在反方挑戰你的想法,一如法庭上拼命擊倒你的對手,或是認為你沒做好準備的法官。
問題是,學生才疏學淺,很難辯駁教授的挑戰。
剛開學時,還有一、兩位天真自信、汲汲營營、力求表現的新生,會在同學面前自吹自擂,發表「期待被教授『揀選』」的言論,
但上課幾個星期之後,當大家都在期待有壯士出現時,這種同學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少數非常優秀的學生,就像受傷的戰士,在大庭廣眾之前接受教授咄咄逼人的攻擊,同時在短時間內,為自己的知識辯解,奮力一搏。
當然,這樣「值得尊敬」的學生並不多見。
所以,大家就可以想像,大多數沒有充分準備的學生,遇上憎恨學生沒有預習的教授,課堂如殺戮戰場般的畫面有多血腥了!
萬萬沒想到,開學不到三個禮拜,教授就大開殺戒...
教我們侵權法的査得勢教授,畢業於蘇格拉底教學法的發源地「哈佛法學院」。
他是此方法學派的正統傳人,而且大有變本加厲的趨勢。
一個血雨腥風的星期二早晨,倒大楣的韓國男同學金承重成了課堂上的祭品。
「Mr. Kim!」査得勢才站上講台,第一件事就是點人開銏。金承重緩緩的舉起手,全班一致投以同情的目光。
「請你解釋Herring v. Boyle」。
「教...教授...我...」金承重才到美國一個多月,說起英文非常吃力,帶著濃厚的韓國口音。
「教授,我英文不好...」金承重對於自己的英文極度缺乏信心,「我英文不好」幾乎成了他的發語詞。
「英文不好,」査得勢犀利的目光直視金承重,「英文不好就不要待在這個教室裡!」
査得勢的反應太令人震驚,尤其是發生在對於「種族歧視」議題非常敏感的美國,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査得勢的「誠實」讓我理解到,在這個環境裡,「英文不好」是不被原諒的,無論什麼理由。
査得勢另外抽點了一位美國女生解釋判例。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正當大家慢慢從剛才的尷尬中回過神來,査得勢突然一轉頭,拉高嗓音射向金承重,「Mr. Kim,再請你重複一次『reckless』的定義。」
金承重愣了一下。
「嗯...」這次査得勢只給金承重三秒鐘。
「Ms. Peterson。」査得勢另外再點一位同學,速度之快彷彿他早就計畫好。
我根本不敢再看金承重。
空氣冷的快要結冰。教室內一片死寂。
「今天就到此為止。」我以為査得勢終於決定結束今天的煎熬...
「Mr. Kim,」査得勢義無反顧的走向金承重。一整堂課,金承重的頭幾乎沒有再抬起來。
「我下一堂課還會再叫你。」
然而金承重的悲劇並沒有隨著下課劃下句點。
他事後告訴我,査得勢甚至寫一封電子郵件給他,批評他沒有做功課。
也許是金承重的大韓民族自尊心被深深傷害,或是他認為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應付法學院的要求,一學期之後,金承重便休學了。
金承重的離開,使我失去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尤其在外國學生只有兩個百分比的法學院,超級少數民族的我們更加彼此珍惜。
但是親眼目睹他的遭遇,我可以理解他的決定。
即使經歷幾年,當我為了寫這篇文章,仔細回想事情的經過時,我依然感到心有餘悸。只能祝福金承重終有一天可以完成夢想。
査得勢教授是學校裡的爭議性人物。學生對他有非常兩極的評價。
有人認為他教學認真,(他甚至有自己的網頁,所有上網問的問題,他都親自留言回覆。)也有人認為他緋聞不斷、熱中派系、私德不佳。
在我看來,兩種看法都是事實。
也許對於金承重,他確實是出於善意,只是文化、語言和個性上的差異,導致不幸的結果。
對我而言,金承重的遭遇讓我徹底蛻去法學院甜美、充滿想像的糖衣,實際且沉重的思考我所選擇的事業
------------------
業務員要如何引導潛在顧客自我反省,摩爾推薦蘇格拉底式的問問題法。
業務員把自己定位為一位提供解決方法的有價值夥伴,依照下列步驟模仿蘇格拉底問問題,打開潛在顧客接受新可能性的大門:
-步驟一:釐清目前的狀況。
要走到業務員希望的終點,首先得知道潛在顧客的起點在哪裡;換句話說,業務員得先了解潛在顧客的想法跟態度。
業務員可以問這樣問題:貴公司目前使用哪一種機器設備?還喜歡嗎?
-步驟二:找出檯面下的理由。
了解潛在顧客的想法之後,業務員進一步問問題,以了解該想法的根據。
業務員可以問這樣問題:當初貴公司為什麼選擇購買這種機器?是否考慮過其他機器?最後為什麼沒有選其他機器?
-步驟三:探究支持該理由的證據。
請潛在顧客親口說出他們的理由,並且回憶支持該理由的證據,等於是鼓勵他們挑戰自己的想法,打開接受替代想法的可能性。
業務員可以問這樣問題:貴公司有沒有曾經因為使用這種機器,而達到預設目標的實例?相反地,有沒有使用這種機器,卻沒有達到預設目標的實例?
-步驟四:尋求替代方案。
到了這一步,業務員可以著手協助潛在顧客形成新的想法。
業務員可以問這樣問題:有沒有人曾經提出,要使用不同的機器?貴公司目前使用的機器有沒有什麼缺點?如果繼續使用,其他人、部門或專案有沒有可能被影響?
-步驟五:突顯影響力。
如果潛在顧客已經表達可以接受替代方案,業務員會想要開始賣產品,但是特別注意,可以接受改變,並不代表潛在顧客願意實際做出改變。這個時候還不要急著賣產品,再加把勁推他們一把,引導他們思考改變跟不改變各會有何種結果。五個問問題的步驟都完成之後,再開始賣產品。
業務員可以問的問題包括,如果貴公司改用別種機器,可能會有什麼影響?如果貴公司繼續使用這種機器,會有什麼結果?
七部名著/Seven Dials
七部名著連成的倫敦地圖
主筆 王星
英國地理攝影 張雷
《雙城記》中被後人搞成“萬能開頭”的開場其實也適合狄更斯自己:
他是最美好的人,
他是最糟糕的人;
他是智慧的人,
他是愚昧的人;
他是信仰的人,
他是懷疑的人;
他屬於光明的季節,
他屬於黑暗的季節;
他有希望的春天,
他有失望的冬天;
他一生在試圖直奔天堂,他一直在滑向相反的方向——
簡而言之,他跟我們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囂的權威堅持要用形容詞的最高級來形容他。
說他好,是最高級的;說他不好,也是最高級的。”…
-----------------
狄更斯的七個倫敦時區 Seven Dials
“Seven Dials”是一個很難翻譯的地名。
按照字典解釋,“Dial”可以有幾種解釋:
撥號碼打電話;地區、城鎮或國家的電話代碼;
撥號音;電話撥號盤;(機器或設備上測量用的)刻度盤。
當選定倫敦這個地區的一家同名飯店預訂房間時,我確實曾經考慮過:那邊是否會等七次鈴響後才接電話。
當然,事實上也沒這麼玄妙。
選擇住在此地,是因為狄更斯的密友、他最早的傳記作者曾經有這樣的記述:
如果他“漫步到倫敦的中心街道,尤其是考文特花園(Covent Garten)或河濱道(Strand)的任何一處,他都會滿心充滿喜悅。
然而對他最具有吸引力的還是聖吉爾斯街(St Giles's)。
只要他能說服任何人和他一起來到Seven Dials,他的喜悅將形於色。
‘上天啊!’他會這樣感慨,‘這片街區將從我內心激發多少對於邪惡與卑劣的狂想!’”
-------------------
進入20世紀後,各種改造使這裏逐漸成為將暴力與聲色局限在舞台上的劇院區。
歷史上駐場演出時間最久的話劇《捕鼠器》(The Mousetrap)的劇場就在這裏。
這出傳奇劇目的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甚至寫過一本小說《The Seven Dials Mystery》。
但克里斯蒂小說中的“Seven Dials”與這片街區並沒有關係。
它的中文通譯名為“七鐘面之謎”,講述了七個鬧鐘依次響起都沒能阻止的一起睡眠中的謀殺。
也許是這本小說給更新一代街道改造者和中文譯者提供了靈感。
對於街道而言,過去蜘蛛網狀的街道被整合為七個街區,由三條半幹道貫穿。
中心集結處原本是一座妓院,它屋頂的烏鴉裝飾至今能夠在一些史書上找到記述,
但如今已經完全拆毀,改建為一座方尖碑式的石碑,如同五月花柱一樣統領着交匯到腳下環島的七個岔口,
又如同日晷的中心指針一樣借助倫敦每天匆匆而來的日光掃視各處。
某位民間的中譯者也終於給這裏找到了合適的譯名:七晷區。
--------------------------
馬夏爾西監獄:《霧都孤兒》
七晷區的日晷東南方向,是《霧都孤兒》的時區。遙望泰晤士河對岸的南沃克區(Southwalk),是少年狄更斯居住的地方,
也是狄更斯父親因負債而被關押的馬夏爾西債務監獄(Marshalsea Prison)所在地。
據考證,《霧都孤兒》中濟貧院的原型也在這一區域。
而位於泰晤士河北岸的艦隊街(Fleet Street)以及新門街(New Gate Street)一帶甚至更加重要,因為故事的緣起與結束都在這裏。
即便是善起名字如狄更斯,他也不曾想出“霧都孤兒”這樣一個將故事發生地點、主人公與故事情調糅合在一起招牌式名稱。
小說的原名是《奧立佛·退斯特,或一個教區孩童的成長》(Oliver Twist,or,The Parish Boy's Progress),
曾以“奧列佛爾”的譯名在20世紀40年代末的中國出現,自從1953年在一本源自蘇聯的縮寫本封面上被改譯成“霧都孤兒”後,
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沿用下了這個聲情並茂的標題。
盡管後來還出現過“孤雛淚”乃至“苦海孤雛”這樣更具視覺衝擊力的譯名,也終究未能取代它的地位。
------------------------
考文特花園:《大衛·科波菲爾》
作為一本“自傳體”小說,《大衛·科波菲爾》几乎可以涵蓋七晷區日晷映射下的全部時區,
甚至連日晷本身所在的區位都是科波菲爾或其創造者多次光顧的所在。
但同樣考慮到這本小說“自傳體”的背景,我最終還是將核心的時區鎖定在那片最華麗的舞台上:距離日晷東南不遠的考文特花園市場。
--------------------------
狄更斯不常寫詩,留下的不多作品中就有這首《不要擠》:
你不要擠!世界那麼大,
它容納得了我,也容納得了你。
所有的大門都敞開着,
思想的王國是自由的天地。
你可以盡情地追求,
追求那人間最好的一切。
只是你得保證,
保證你自己不使別人感受壓抑。
不要把善良從心靈深處擠走,
更得嚴防醜惡偷偷潛入你心底。
給道德以應有的地位,
給每一件好事以恰當的鼓勵。
讓每一天成為一項嚴峻的記錄,
面對着它你應當問心無愧。
給人們生的權利,活的余地,
可千萬,千萬別擠!
七個數學難題@2000
2000年5月24日,美國克雷數學研究所在法國巴黎召開了一次數學會議。
在會議上,與會者們列出了七個數學難題,並作出了一個頗具轟動性的決定:為每個難題設立一百萬美元的巨額獎金。
距此次會議一百年前的1900年,也是在巴黎,也是在一次數學會議上,一位名叫希爾伯特的德國數學大師也列出了一系列數學難題。
那些難題一分錢的獎金都沒有,但對後世的數學發展産生了深遠影響。
這兩次遠隔一個世紀遙相呼應的數學會議除了都在巴黎召開外,還有一個相同的地方,
那就是在所列舉的問題之中,有一個且只有一個難題是共同的。
那個難題就是“黎曼猜想”。
-----------------
德國數學家David Hilbert於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協會中公布了他的23個數學難題,
百年來,已經解出了20個問題,而這些結果間接促成了文明史上醫學、科技、與安全問題的重大突破。
千禧年大獎難題的破解,極有可能為密碼學以及太空、通訊等領域帶來突破性進展。
哥德巴赫猜想是数论中的难题,但是并未被列入“七大世纪数学难题”。
而在这七大难题之中,数论领域就有两个。
和数论有关的“波奇和斯温纳顿-戴雅猜想”(The 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是最有希望破解的一个。
--------------
七大數學難題
P(多項式演算法)/NP(非多項式演算法問題(P versus NP)
霍奇猜想(The Hodge Conjecture)
龐加萊猜想(The Poincaré Conjecture),此猜想已獲得證實*。
黎曼假設(The Riemann Hypothesis)
楊-米爾斯存在性與質量間隙(Yang-Mills Existence and Mass Gap)
納維-斯托克斯存在性與光滑性(Navier-Stokes existence and smoothness)
貝赫和斯維訥通-戴爾猜想(The Birch and Swinnerton-Dyer Conjecture)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3日在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研究中心宣布,
在美、俄等国科学家的工作基础上,中山大学朱熹平教授和旅美数学家、清华大学兼职教授曹怀东已经彻底证明了这一猜想。
“这就像盖大楼,前人打好了基础,但最后一步——也就是‘封顶’工作是由中国人来完成的。”
丘成桐说,“这是一项大成就,比哥德巴赫猜想重要得多。”
-----------------------
“千僖难题”之一:P(多项式算法)问题对NP(非多项式算法)问题 P versus NP
在一个周六的晚上,你参加了一个盛大的晚会。
由于感到局促不安,你想知道这一大厅中是否有你已经认识的人。
你的主人向你提议说,你一定认识那位正在甜点盘附近角落的女士罗丝。
不费一秒钟,你就能向那里扫视,并且发现你的主人是正确的。
然而,如果没有这样的暗示,你就必须环顾整个大厅,一个个地审视每一个人,看是否有你认识的人。
生成问题的一个解通常比验证一个给定的解时间花费要多得多。
这是这种一般现象的一个例子。
与此类似的是,如果某人告诉你,数13,717,421可以写成两个较小的数的乘积,
你可能不知道是否应该相信他,但是如果他告诉你它可以因子分解为3607乘上3803,那么你就可以用一个袖珍计算器容易验证这是对的。
不管我们编写程序是否灵巧,判定一个答案是可以很快利用内部知识来验证,
还是没有这样的提示而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求解,被看作逻辑和计算机科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它是斯蒂文·考克(StephenCook)于1971年陈述的。
“千僖难题”之二: 霍奇(Hodge)猜想Conjecture
二十世纪的数学家们发现了研究复杂对象的形状的强有力的办法。
基本想法是问在怎样的程度上,我们可以把给定对象的形状通过把维数不断增加的简单几何营造块粘合在一起来形成。
这种技巧是变得如此有用,使得它可以用许多不同的方式来推广;
最终导至一些强有力的工具,使数学家在对他们研究中所遇到的形形色色的对象进行分类时取得巨大的进展。
不幸的是,在这一推广中,程序的几何出发点变得模糊起来。
在某种意义下,必须加上某些没有任何几何解释的部件。
霍奇猜想断言,对于所谓射影代数簇这种特别完美的空间类型来说,
称作霍奇闭链的部件实际上是称作代数闭链的几何部件的(有理线性)组合。
“千僖难题”之三: 庞加莱(Poincare)猜想Conjecture
如果我们伸缩围绕一个苹果表面的橡皮带,那么我们可以既不扯断它,也不让它离开表面,使它慢慢移动收缩为一个点。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想象同样的橡皮带以适当的方向被伸缩在一个轮胎面上,那么不扯断橡皮带或者轮胎面,是没有办法把它收缩到一点的。
我们说,苹果表面是“单连通的”,而轮胎面不是。
大约在一百年以前,庞加莱已经知道,二维球面本质上可由单连通性来刻画,
他提出三维球面(四维空间中与原点有单位距离的点的全体)的对应问题。
这个问题立即变得无比困难,从那时起,数学家们就在为此奋斗。
“千僖难题”之四: 黎曼(Riemann)假设 Hypothesis
有些数具有不能表示为两个更小的数的乘积的特殊性质,例如,2,3,5,7,等等。这样的数称为素数;
它们在纯数学及其应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在所有自然数中,这种素数的分布并不遵循任何有规则的模式;
然而,德国数学家黎曼(1826-1866)观察到,素数的频率紧密相关于一个精心构造的所谓黎曼蔡塔函数z(s$的性态。
著名的黎曼假设断言,方程z(s)=0的所有有意义的解都在一条直线上。
这点已经对于开始的1,500,000,000个解验证过。
证明它对于每一个有意义的解都成立将为围绕素数分布的许多奥秘带来光明。
“千僖难题”之五: 杨振宁-米尔斯(Yang-Mills)存在性和质量缺口 Existence and Mass Gap
量子物理的定律是以经典力学的牛顿定律对宏观世界的方式对基本粒子世界成立的。
大约半个世纪以前,杨振宁和米尔斯发现,量子物理揭示了在基本粒子物理与几何对象的数学之间的令人注目的关系。
基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预言已经在如下的全世界范围内的实验室中所履行的高能实验中得到证实:
布罗克哈文、斯坦福、欧洲粒子物理研究所和筑波。
尽管如此,他们的既描述重粒子、又在数学上严格的方程没有已知的解。
特别是,被大多数物理学家所确认、并且在他们的对于“夸克”的不可见性的解释中应用的“质量缺口”假设,
从来没有得到一个数学上令人满意的证实。
在这一问题上的进展需要在物理上和数学上两方面引进根本上的新观念。
“千僖难题”之六: 纳维叶-斯托克斯(Navier-Stokes)方程的存在性与光滑性 existence and smoothness
起伏的波浪跟随着我们的正在湖中蜿蜒穿梭的小船,湍急的气流跟随着我们的现代喷气式飞机的飞行。
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深信,无论是微风还是湍流,都可以通过理解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的解,来对它们进行解释和预言。
虽然这些方程是19世纪写下的,我们对它们的理解仍然极少。
挑战在于对数学理论作出实质性的进展,使我们能解开隐藏在纳维叶-斯托克斯方程中的奥秘。
“千僖难题”之七: 贝赫(Birch)和斯维讷通-戴尔(Swinnerton-Dyer)猜想 Conjecture
数学家总是被诸如x^2+y^2=z^2那样的代数方程的所有整数解的刻画问题着迷。
欧几里德曾经对这一方程给出完全的解答,但是对于更为复杂的方程,这就变得极为困难。
事实上,正如马蒂雅谢维奇(Yu.V.Matiyasevich)指出,希尔伯特第十问题是不可解的,
即,不存在一般的方法来确定这样的方法是否有一个整数解。
当解是一个阿贝尔簇的点时,贝赫和斯维讷通-戴尔猜想认为,有理点的群的大小与一个有关的蔡塔函数z(s)在点s=1附近的性态。
特别是,这个有趣的猜想认为,如果z(1)等于0,那么存在无限多个有理点(解),相反,如果z(1)不等于0,那么只存在有限多个这样的点。
復活和生命jn 11
陳世欽牧師:耶穌—— 勝過死亡、帶來盼望的主(約十一1-44)
死亡是人生無法回避的殘酷事實。
有人說死亡是一條不歸路,帶來恐懼、悲傷、痛苦,甚至絕望。
也有人形容死亡是一隻無形的大手,在人世間不停地抓,這一刻抓到一個70歲的老人,下一刻抓到一個7歲的小孩。
可見,死亡是那麼的真實,令人感到何等的無奈和無助。
身為上帝的兒女,我們當怎樣看待死亡,又如何去面對呢?
中華文化不談死的話題,認為那是咒詛人,不禮貌的。
為此,我們挖空心思去想出许多奇怪的名詞,以盡量避免面對死亡的事實。
如摆放屍體的地方,不叫停屍房,乃是太平間,多好聽;
摆放屍體的棺材,叫壽木,多文雅。
其實,這正反映出中華文化與哲理的背後,隱藏著對死亡恐懼而又束手無策的窘境。
但是,對於基督徒來講,不應當如此悲觀。我們需要本著聖經真理的教導,對信仰的確認,帶著全新的角度去面對死亡。
我們可以從約翰福音第十一章1-44節記載耶穌所行的第七個神蹟——使拉撒路復活,來思想這個非常真實的人生課題。
首先,從主題信息的發展來看,不包括第二十一章網魚的神蹟,這是最後一個神蹟。
具體顯示了耶穌就是基督、上帝的兒子;就是戰勝死亡、帶來盼望的主。
從約翰福音的寫作來看,這個神蹟是耶穌基督在地上事奉的高峰,也是祂與當時的宗教領袖,特別是法利賽人、祭司長、文士之間衝突的最頂點。
因為到了53節說:「從那日起,他們就商議要殺耶穌。」
與此同時,這個神蹟也引入了耶穌所說的第五個「我是」,這一點,有待後文深入探討。
這個神蹟的發生,論時間的推斷,第17和39節都說到拉撒路死了已經四天;
論情緒的表達,馬大和馬利亞非常迫切地來到耶穌面前,兩個姐妹分別在第21、32節說了同樣的話:「主啊!祢若早在這裏,我兄弟必不死。」很明顯,她們都流露出一種非常惋惜的情緒;論外在的表現,當耶穌叫拉撒路從墳墓裏走出來時,第44節經文很清楚寫道:「那死人就出來了,手腳裹著布,臉上包著手巾。」非常具體,表明這個人的的確確已經死了。
所以,拉撒路從死裏復活的神蹟,不是一個神話,更不是後來記錄的比喻。
最後,解讀這段經文,還需要了解其中的主要人物﹕馬大、馬利亞和拉撒路是敬虔愛主的一家,他們也是耶穌基督所愛的家庭,故事由此而展開。
這個神蹟讓我們能得到怎樣的啟示和指引呢?有三個方面可提供我們思考,以幫助基督徒如何正確看待並面對死亡。
闡明主權的歸屬
馬大和馬利亞差派人來告訴耶穌說:「主啊!你所愛的人病了。」指的是她們的兄弟拉撒路。
耶穌聽見,就說:「這病不至於死,而是為了神的榮耀,使神的兒子因此得到榮耀。」其中,「這病不至於死」的原意即死亡不是最終結局。
耶穌沒有說他不會死,「而是為了神的榮耀,使神的兒子因此得到榮耀。」這就表明,其實耶穌知道拉撒路會死,在死的過程中彰顯上帝的榮耀。
這與耶穌使生來瞎眼的人能看見的神蹟一樣,沒有回答門徒所問的:「拉比,這人生下來就瞎眼,是誰犯了罪?是他呢,還是他的父母呢?」(約九2)其目的都是把我們的思想轉移到上帝的能力、上帝的榮耀,這是耶穌給我們的重要信息。
第6節經文告訴我們:「祂聽說拉撒路病了,仍然在原來的地方住了兩天,」為什麼?很多解經家就此大做文章,沒有必要。
這段經文出現在整卷約翰福音裏,具有特殊的意義。耶穌這一舉動,並非說祂不愛拉撒路,從約翰福音的整個發展來看,蘊含著一個屬靈的意義。
在此,我們需要回到第二章的經文,就是使水變酒的神蹟。
當時,在迦拿的婚宴上,酒用盡了,耶穌的母親對祂說﹕「他們沒有酒了。」
耶穌並沒有馬上去做,只是說﹕「母親(「母親」原文作「婦人」),我跟你有什麼關係呢?我的時候還沒有到。」(約二4)
很明顯,耶穌遵行上帝的旨意,並不受外界因素的限制或影響,甚至左右,包括祂的母親。
再看第七章,耶穌的弟弟不信祂,就說:「你應當離開這裏上猶太去,好讓你的門徒也可以看見你所行的事。
因為沒有人想引人注目,卻在暗處行事的。你既然行這些事,就應該向世人顯明自己。」(約七3-4)
也就是說,既然大家都在追殺你,你就上耶路撒冷,給他們看看,讓他們知道你是誰。但耶穌沒有馬上就去,仍然住在加利利。
然而,如果繼續查阅到了第10節,耶穌還是暗中地上去了。好像有點奇怪,叫你去,你不去,後來又去了。
其實,與馬大、馬利亞說完你所愛的人病了,耶穌仍然留了兩天一樣,上述三處經文所論述的事情,最後耶穌都做了。
但不是按照他們的要求和時間,乃是遵循上帝的旨意和時間。
由此,我們需要明白主權在上帝手中,這是非常重要的真理。
特別是當我們需要面對死亡的人生問題時,必須記住聖經原則:我們可以祈求,但是最終成就的主權在上帝手中。
揭示死亡的實質
那麼,在與門徒的互動過程中,耶穌是如何詮釋死亡的真義呢?
第11節,耶穌用了一個特有的名詞來描寫死:「我們的朋友拉撒路睡了,我要去喚醒他。」
確實,拉撒路是死了。而在英文新約聖經裏,「睡了」出現過18次,有14次都是指死亡,這節經文就是死亡。
是的,死亡原本是殘酷可怕又無奈無助的人生結局,讓人感到恐懼、絕望。但是,耶穌基督的死,祂的復活給死亡賦予新的含義。
耶穌基督戰勝了死亡的權勢,鏟除了死的毒鉤。對於作為上帝兒女的我們來說,死亡變成一個視窗,成了轉機,
讓我們從這短暫而多災多難的世界,進入沒有眼泪、沒有痛苦,充滿光明、充滿榮耀、充滿喜樂的永恆的天國。
詩篇更是闡明:「在耶和華的眼中看來,聖民的死極為寶貴」(詩一一六15);
路加福音描述一個叫拉撒路的乞丐死後,被天使送到亞伯拉罕的懷裏(路十六22);
腓立比書更是講到我們離世與基督同在,好得無比。(腓一23)
還記得耶穌對那個強盜說:「我實在告訴你,今天你必定同我在樂園裏了。」(路二十三43)多麼幸福,在天堂享樂。
正是耶穌基督,用「睡」這個字詮釋了死亡的真義。對基督徒來講,是一件非常美好、深得安慰的事情。
當今,死亡將影響你的人生、影響你到底該如何生活。
願我們祈求恩主幫助,遵循耶穌的教導,讓我們有一個確據和把握。
十九世紀,有一位被神重用的牧師,名叫JohnTodd,他原是很可憐的孤兒。
6歲時,父母就意外過世,由充滿愛心的姑媽收養。而姑媽的住處相距甚遠,差不多有七、八十哩路。
那時的交通工具又只有馬車,很不方便。
姑媽就差遣一個最好的僕人Cecil去接他。返程途中,馬車經過一片密茂的野樹林,漆黑一團,夜幕又漸漸降臨,幾乎伸手不見五指。
好在這個僕人很熟悉地形和方位。然而,JohnTodd卻非常害怕,萬分焦慮。
本來痛失雙親已是極度悲傷,周圍又是黑濛濛的一片,加上怪獸的吼叫聲,真是令人毛骨悚然,驚恐萬狀。
擔心之餘,他聲怯氣短地問:「這麼黑的天,姑媽還會等我嗎?」
僕人安慰他說:「你放心,姑媽一定會等你的,而且還會在屋前掛上一盞燈,讓你能看到她」。
過了一陣子,眼前出現一幅溫馨的畫面,姑媽站在大門前,明燈照耀。
他剛一到,姑媽就急不可待地伸開雙臂擁抱他。從此,把他撫養成人。
後來,JohnTodd信了耶穌,並將自己獻上祭壇,委身基督,做了牧師。
當他差不多40歲時,收到姑媽的信,上面寫道:「我病得很重,在世的時間不多了。
死亡是那麼可怕,我的心中難以承受,不知道死亡是怎麼回事,有的只是恐懼。」
於是,JohnTodd寫了回信說:「姑媽,記得三十多年前,你因著愛把我接到家裏,精心撫養。
當時到你家的一路上,我始終心驚膽戰,至今還記憶猶新。
但是,當我看到那盞燈,看到你站在大門前張開雙臂迎接我時,所有的懼怕都消失了。
你知道嗎?其實,信耶穌的人離開世界,所謂死就是往那個光明燦爛的天家去,上帝正在那邊伸開雙臂迎接呢!」
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姑媽接受了基督信仰,平平安安地含著微笑、帶著確據離開了人間。
基督徒本來就應該如此。死亡對我們而言,應該是睡了,而且是帶我們進入那無比的榮耀裏。
領悟人生的真諦
從17-37節,馬大和馬利亞對耶穌基督重複地講了同樣的一句話﹕「主啊,如果祢早在這裏,我的兄弟就不會死了!」反映了他們心中的絕望。
同時也表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她倆從來沒有想到自己的兄弟會復活,甚至後來馬大對耶穌說:「我知道在末日復活的時候,他必會復活。」
那是指猶太的傳統信仰,到了最後大審判的時候,所有的死人要復活。
但是,她並沒有相信自己的兄弟會在此時此刻復活。
第17節與39節更絕,聖經用了「四天」這個詞,已經在墳墓死了四天。
對我們來說,一天是死,四天也是死,有何特別意義呢?殊不知,對猶太人來說,四天非常非常的重要。
他們有一種傳統的信仰,相信人死後,靈魂會在身體的旁邊徘徊,找機會與身體結合。
按猶太人傳統的說法,三天後這個屍體就會腐爛,靈魂就再也不會回來。
也就是說,三天以後,就沒有機會讓靈魂與身體再次結合。
四天,不單是指屍體已經發臭,更是毫無存活的希望,由此產生了完全絕望的心緒也就不難理解了。
必須指出,馬大和馬利亞的這種表現乃是基於他們對基督沒有整全的認識。
耶穌就用了一句話又加上一個舉動,讓他們有了盼望,點明了生命的真諦,就是第25節的第五個「我是」即「我就是復活和生命」。
耶穌告訴他們:我就是那個生命的給予者。
上帝將賜給信祂的人屬靈的豐盛生命,不是用短暫的物質來衡量的,只有在耶穌基督裏才能得著。
所以,相對於第25節前半段,其後半段和第26節讓人產生很多困惑:
「信我的人,雖然死了,也要活著。所有活著又信我的人,必定永遠不死。」這是什麼意思?
信耶穌的人就永遠不死嗎?注意,這裏講的只是屬靈的方面。
「死了」是指身體的死;
「活著」是指靈裏的活。而
「所有活著又信我的人,必定永遠不死」的「不死」則是指靈裏的不死。
因而,上下文沒有矛盾。實際上,耶穌基督要講一個很簡單的真理:
生命的真諦在基督耶穌;生命的意義在上帝。人有了上帝,生命才有意義,因為生命的源頭來自上帝。
換言之,沒有上帝的人生,毫無意義。這就是為什麼當我們臨終前回顧時,發現給自己留下的很可能是一片空白。
並不是說我們沒有成就,或者沒有做什麼事,乃是指我們心中沒有上帝。
為此,耶穌說:「我就是復活和生命」,不僅清楚地說明了人的盼望在祂手中,更表明生命的意義乃是因為相信耶穌基督。
耶穌還有一個舉動,就是第35節:「耶穌哭了。」這也是聖經最短的一節經文。
耶穌為什麼會哭?可能有兩個原因。從上下文來看,第33、38節,用一個很重要的詞來描述耶穌,就是「激動」,這是新譯本的翻譯。
耶穌基督激動,表明祂內心的情緒。而「激動」可以譯成悲憤,有一種怒氣存在,那又是什麼意思呢?
此時,馬大在哭、馬利亞在哭、猶太人在哭,眼前的一幅情景讓耶穌看到了死亡所帶來的威脅,造成的痛苦與憂傷,心裏非常悲憤。
這也是耶穌的死和復活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之所在。
其次,這個「哭」字有另一層意思,耶穌的哭與馬大和馬利亞以及猶太人的哭不一樣。
他們的哭,原文是號啕大哭,而耶穌內心極其疼痛,異常難受,祂無聲地哭泣,更令人痛徹心扉。
透過這一舉動能看出耶穌基督深深愛著這些人,愛到一個程度甚至願意把心都掏出來。
總之,「耶穌哭了」闡明一個屬靈的真理,就是耶穌基督愛他們、耶穌基督愛我們。
人生真正的意義是什麼呢?
當人脫離罪惡,領受上帝的愛,得著基督的生命,三者加在一起,就是生命的真諦。
反之,人生就沒有意義,毫無價值。
因此,耶穌通過上述的互動關係,用一句話、一個舉動明確告訴世人,
只有脫離罪惡,領受上帝的愛、得著基督的生命,人生才有真正的價值和意義,這是何等寶貴的教導。
祈求天父幫助我們,讓我們因為知道信靠耶穌基督,對人生有了盼望;因為知道相信耶穌基督從死裏復活,對死亡有了十足的把握。
為此,當我們面對死亡的時候,特別是親友的離世,其實並沒有失去他們,只是暫時的分開。
在追思禮拜上,眾人帶著眼泪在歡送某個人的離開。你知道嗎?在另一邊,天使天軍正在歡呼迎接呢!
若是明白這個道理,我們就很清楚,死亡不可怕,因為耶穌給了我們盼望。
我們因著耶穌基督,脫離了罪惡;因著上帝的愛,得著了無限的愛;因著耶穌基督的救贖,獲得新生命,有了永生的盼望。
因而,面對死亡,我們坦然無懼。
讓我們一同來到耶穌基督面前,再一次把我們的生命交給祂,從祂那裏得著永恆的盼望。
預備講章
預備講章前必定先問幾個問題:
「第一,整篇經文的設計有什麼特別﹖
第二,經文的設計有什麼震憾性,有什麼能使我吃驚﹖除非我們是全知、聖潔、全能,否則神的啟示一定能使我吃驚,並且能改變我。」
《使徒行傳》具震憾性和顛覆性
講到歷史,後人能從歷史文體的《使徒行傳》找到不少資料及線索,如初代教會情況、保羅傳教旅程的路線、人物關係、風土人情等等。
但開始為《徒》洗脫「歷史資料庫」的形象,表示它是神所默示對教會所說的話,因此不能將歷史看作背景資料,《徒》亦並非作為背景資料而存在。
歷史學家是將已知的事件連上關係,這是寫歷史最首先及最主要的動機,而希臘人寫歷史更有另一種目的,就是「反神話」。
希臘人以神話解釋事物的因果,認為大自然的一切現象都為神明所為。
但公元前五世紀時出現反神話運動,意圖用歷史和自然界因素將神靈挪開,這就是寫歷史的目的。
《使徒行傳》之所以具顛覆性,因為它雖是歷史記載,卻有一般歷史所解釋不了的。
妒忌、驕傲、生存、報仇幾乎足以解釋任何一段世俗歷史的發生,但這些因素卻解釋不了神的教會增長的原因。
這就是《徒》的震憾性和顛覆性。它不是作為背景資料而存在,並與其他歷史不同——這就是神在歷史上的工作和作為。
鮑牧師強調透過經文的設計可透析作者寫作的目的。「歷史不是叫我們照版煮碗去學當時的人怎樣做教會。
《使徒行傳》就教導我們當時教會有什麼值得模仿、或不值得模仿的地方。」
保羅出場的設計——顯出神揀選的心意
從世俗歷史可以看到事件的因果關係,例如亞歷山大大帝雄霸一時的記載眾多,歷史究其原因可歸因為當時時勢造英雄,或其父親良好的教養。
《徒》9章中教會最著名的領袖保羅的呼召記述卻非同尋常。
從7章開始聖經只簡單介紹掃羅(保羅前名)為殺害司提反的同黨,8章提及他開始逼害教會,對他的描述就像對一般敵擋教會者一樣,但卻隻字不提他是法利賽人、大數人、羅馬人,其文化、學識等資料亦付之闕如。
鮑牧師說:「我們不是去幻想保羅的背景,得出結論為因他有什麼背景所以神揀選他。但正好相反,路加刻意不講(背景),只講他不是好人。」
他認為這樣的設計背後有訊息:「明顯耶穌揀選他不是因為他『有料』,或看他為教會所需要的。耶穌揀選他——雖然他大奸大惡,但都揀選他——這是9章的要帶出的訊息。」「這是神的憐憫,令掃羅的結局與其他惡人不同,這至少是講章重要的一點。」
亞拿尼亞的呼召——神的工作不用人的方法
「神的工作來到時,不是講地上的因果,不是講先後順序,不是人的方法。」
神呼召亞拿尼亞是《徒》中其中一段大篇幅的記述。
鮑牧師注意到這呼召用了「神在異象中呼召—回答主啊我在這裡—主吩咐做什麼—反抗不願—主安慰—最後順從」
呼召記述模式,而這模式在摩西、以賽亞、撒母耳等呼召亦出現過。「這格式沒出現在掃羅身上,但完整的呼召記述反出現在亞拿尼亞身上。」
「你們覺得驚奇嗎﹖我們常將焦點放在掃羅身上,
但大篇幅講呼召亞拿尼亞。為什麼浪費口水,兜大圈呼召亞拿尼亞呢﹖
呼召掃羅很容易,光一道就搞掂。五旬節使徒一開口就三千人、五千人信主,很容易,這都是神的工作。
但這一章我們看到神的工作不需要人去幫手,但惟一想說的,是不要阻礙神作工……呼召掃羅容易,但要勸服亞拿尼亞不要『阻頭阻勢』則費時間。」
與此相似的是神用三個天上異象勸服彼得不要阻止福音傳到外邦人。
這能否成為講章的一部份﹖
看上文下理我們可以看到神的工作滿有大能,但神只是要求我們不要阻礙神祂工——這是很重要的訊息,這是反邏輯記述。
Saturday, March 17, 2012
办公室里的八卦
办公室八卦的一些好处:
1. 培养感情,建立人际关系网:专家说,非正式地谈论与工作有关或无关的话题可以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让一个团队亲密有加,是向他人取经的良好途径。
与来自其他团队的成员或同一公司不同部门的员工接触时,八卦还有助于打破沉默。如果你是技术人员,与营销部员工建立融洽关系的最好办法就是与之讨论共同感兴趣的话题,比如最近的一部电影或体育运动。
管理者们也可以从这样的闲谈中获益。普华永道印度事务所(PricewaterhouseCoopers India)的人事及变更管理顾问斯里尼瓦桑(Kaushik Srinivasan)说,“与团队成员建立私人交情可以加快工作完成的进程。”
2. 获取暗藏机会的途径:八卦有时可以让你在正式公告之前就获知公司里发生的事情。你可以好好利用这些消息。
比如,如果你得知公司有员工可能因迁离所在城市要离职,你可以提前找到老板,要求委以你更多的职责。赛门铁克软件解决方案公司(Symantec Software Solutions Pvt)人力资源总监潘迪特(Sudhanshu Pandit)说,“这有助于你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
又比如,你正打算买一栋新房子,却得知你的办公室要搬去别的地方,那么“你可以对计划做相应改动,”潘迪特说。
3. 帮助减轻忧虑:公司内部缺乏正式交流沟通的渠道时,有关公司的八卦行为通常就会十分普遍,尤其是在形势不明朗的时候。
例如,你的公司正在进行重组调整,你不清楚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那么“与你周围的人交谈、了解各种不同的看法会有所帮助,”斯里尼瓦桑说,这样“可以打消焦虑和恐惧。”
当然,这样做两种结果都可能发生。如果你得到的只是很少的零碎信息,无法看到全局,你最终可能会更加茫然或害怕。因此要留心,只相信身居高位的人或值得信任的人提供的信息。
管理者们也可以将办公室里的小道消息拿来为己所用,了解员工是否不开心,弄清困扰他们的问题是什么。
斯里尼瓦桑说,“这是观测你的团队情绪的一大有用工具。”如果有误解发生,管理者可以迅速澄清错误信息,消除大家的担忧。
4. 缓解压力的手段:八卦时可以跟同事分享一则笑话,也可以在上班期间出去喝杯茶或散散步,所有这些都可以打破一天的沉闷,帮助员工放松,提升他们的整体情绪。
斯里尼瓦桑说,“这是人们表达心声、一吐为快的最好途径。”
与人讨论你在工作上遇到的小问题或你跟另一名同事之间的矛盾能够帮助你发泄情绪,让自己感觉好受点。
但是这并不是说你应该不停地怨天尤人、在背后说人的坏话或者当这种人的听众。专家说,那样只会浪费大量的时间,毫无意义。因此,怨妇找你八卦时,最好找借口离开。如果问题很严重,让你的同事找老板解决。
5. 新思路的试验场:对于你可能希望实施的新思路,闲聊可以成为理想的测试手段。柠檬树酒店(Lemon Tree Hotels Pvt)总裁兼首席执行长潘蒂特(Rahul Pandit)说,“在非正式的一对一交谈的背景下,人们往往更愿意彼此吐露想法,因为这样的谈话不必讲究公司内部的官衔等级。”你只需向身边的人说明自己的想法,然后立刻得到反馈。
他说,你也可以“跨工种、跨部门地找人聊聊你的想法。”这样可以给你提供新的视角,原来想法中的一些缺陷或许就此显现出来。
读者们,对办公室里的八卦行为,你们怎么看?你有没有为其所害或从中受益?
Friday, March 16, 2012
Boss學
成為主管所需要的自我學習與改變,就像升格作父母一樣的轉型,你必須有全然不同的自我認知,你必須放棄原有的角色,重新思考:
我到底是誰?我的目標是什麼?我能夠提供的價值為何?並找到新的成就感來源。
管理難在於弔詭的本質
許多研究都指出,管理工作之所以如此瑣碎、匆促、膚淺,是因為它原本就包含了太多的弔詭。
我們將在本章提出管理工作中比較根本、難處理的弔詭。至於其他的弔詭,會在接下來的章節中隨時提出。
弔詭一:你必須為別人所做的事負責
工作績效是主管存亡之所繫,但它指的是你團隊的工作表現。
這就是你必須負責的事情。當你的老闆發現某項工作出了問題,他不會把你的團隊叫過去,他只會把你找去。
你必須為此負責,沒別人了。然而,真正做事的人並不是你,也不該是你。
為別人的工作負責說來簡單,但我們常常未能真正理解其中隱含的困難。事實上,為別人做的事情負責是多麼困難。
要成功,你必須透過別人來完成工作,你必須接納他們、一起完成任務,而非直接下令。
對於喜歡親力親為、享受自己工作成果的人而言,這真不容易。
弔詭二:要完成工作,你必須專注於工作的人
主管必須為工作負起責任,但要做到這件事,他們必須影響做這些工作的人。
正如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所言,當你雇用一雙手工作時,還附帶了一個腦袋和一顆心。
你必須付出很多注意力在「人」,包括腦袋和心,所以,工作者真的關心、在意自己所做的工作,就變得非常重要。
你不能只是下命令,然後等著評估工作成果。你需要運用一些迂迴但卻更有效的方式,例如支持、鼓勵、協助他們進步等。
弔詭三:身兼教練與裁判,協助進步與評量表現並進
培養同仁的能力與決定同仁去留,都是主管應盡的職責。
邏輯上而言,要培養同仁的能力就得進行評估,弔詭的是,當某些同仁的表現無法符合團隊的需求,而必須走人時,
主管就面對放棄培養個別同仁的職責,完全以團隊的利益為考量。
主管如何決定何時應該做出這個殘酷的抉擇?
你怎麼可能在投入那麼多心血、努力培養一位同仁、幫助他力求進步之後,又決定放棄他呢?
你如何判斷一位同仁到底是需要更多的訓練與培育,還是應該被放棄?
如何找到培養同仁與要求表現之間的最佳平衡點?
這不僅是邏輯上,更是心理層面的弔詭,因此會讓管理工作益發困難。
扮演教練與裁判的雙重角色,常為主管帶來情緒及管理上最嚴酷的挑戰。
最終,你會痛苦到想要放棄其中一個角色。
弔詭四:你必須創造團隊,又不能輕忽個人差異
許多主管都將「團隊」直接當作是自己轄下管理的那群人的代名詞。
管理的成功與否,在於主管能否將「一群人」變成真正的「團隊」:為了追求共同的目標而團結打拚的一群人。
每個團隊都是由一群人所組成的,但每一群人並不都能成為團隊。
「團隊」會產生一種強烈的群體感,每位成員也都相信,不論成敗,「我們」休戚與共。
團隊也必須擁有多元的特質,你將不斷在「凝聚」與「多元」的雙重需求中掙扎、力求最佳平衡。
弔詭五:要管理你的團隊,先管理團隊外圍的大環境
你或許只想管好自己的團隊,然而,許多研究指出,任何團隊都無法自外於外圍組織或環境中的更多團隊,且彼此唇齒相依。
由於組織資源有限,每個團隊的任務又不相同,因此每個團隊的目標、優先順序、需求及利益也大不相同。
如要成功,你必須在兼顧別人的需求及利益下管理自己的團隊。
為了達成自己的團隊目標,有時你還必須努力去影響、甚至挑戰組織中的其他個人或團隊,
包括你的上司、其他高層主管、同僚,以及組織外的利益關係人。
太多主管狹隘地視自己為組織的禁臠,以為只能屈從上面、別無選擇。
為達成任務,有時你得成為變革的動力,包括團隊內及團隊外的變革。
你必須為自己的成功創造出必要的環境。
弔詭六:你必須著眼今天,又放眼未來
你今天當然必須拿出成績,若非今天就為明天做準備,當明天變成今天時,你又會面臨拿不出該有成績的窘境。
著眼今天與放眼明天之間當然必須有所取捨,因為資源有限,你無法兩者同時兼顧。哪一個應該優先呢?
弔詭七:完成任務的同時,你還必須努力創新
要成功,所有的團隊都必須同時完成執行任務與前瞻創新、堅定步伐與推動變革的任務。
然而,創新、變革與穩定執行任務所需的能力與心態卻完全不同。
優秀的主管必須同時身兼變革的動力與穩定的執行者,並隨時判斷何者為先。
當今許多企管理論區分「管理」與「領導」,
認為管理主要的責任是確保在預定的時程及預算之內,達成預定的目標,也就是穩定執行任務;
而「領導」則強調變革及創新。多年之前,廣義的「管理」包含了領導。
本書決定回到廣義定義。領導和管理不僅同等重要,而且必須相輔相成。
我們決定以「管理」來涵蓋以發揮影響力幫助別人提昇績效的工作,其中就包括執行與創新、穩定與變革、管理與領導。
弔詭八:有時你必須犧牲某些人來成就更大的利益
隨著影響力及權威的提升,傷害某些人或團體的利益來成就更大利益會隨之增加。
比方說,當你必須削減開支、裁員,或從三位同仁中挑選一位升遷。你無意造成傷害,但對那些受影響的人,傷害是真實而痛苦的。
身為主管,你無法不做出影響某些人的工作或生計的決定。真正困難的是,你必須盱衡全局、判斷得失、做出清楚而明確的抉擇。
一位新手主管說:「沒有任何事是黑白分明,一切都在灰色地帶。我必須做的只是權衡輕重、做出取捨。」
既然無法逃避道德難題,你對必然會引發的憤怒情緒要有心理準備。
你不是有意傷害別人,要面對這種難題,你必須擁有成熟的心智以及一套透過經驗慢慢形成的價值觀,
這也是為什麼當主管必然是漫長而困難的旅程。
(本文轉載琳達.希爾、坎特.林內貝克新書《Boss學》
全文網址: 管理難在於弔詭的本質 - Boss學
Wednesday, March 14, 2012
温家宝引经据典引用诗文130余次
温家宝引用《素书》中的诗文“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作开场白,表达在最后一年任期里他的心情。
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办公室统计,温家宝自任国务院总理以来,在不同场合引用诗文130余次,其中“两会”期间最为频繁。
《法制晚报》的报道说,纵观温家宝十年来在记者见面会中引用的诗文,可以看出忧患意识、进取精神和台湾问题成为引用诗句中的主题。
报道说,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汪龙麟曾主编过温家宝诗文名句语录——《温文尔雅》一书,该书收录了自2003年以来温总理引用的古今诗句103条。
汪龙麟分析,温家宝之所以开场就引用该诗文,是想传达今年虽是其任期的最后一年,但仍会站好最后一班岗,和以前一样坚守职责。
更重要的是,他将秉承自己敢作敢当的“义”承担对国家的责任。
温家宝3月14日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引用的古诗文出处:
1,记者会开始后,温家宝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
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出自《素书》,传为黄石公著。
2,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在最后一年,我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
努力以新的成绩弥补我工作上的缺憾,以得到人民的谅解和宽恕。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
我将坚守这个做人的原则,并把希望留给后人。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比我做得更好。
”——“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出自元张养浩《庙堂忠告》
3,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还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
”——“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出自林则徐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同是回到新华社记者提问,温家宝还曾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
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原句为“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5,在回答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我2009年在这里讲了《富春山居图》的故事,精诚所致,金石为开。
我高兴地得知,这幅分离很久的《富春山居图》终于在台北合璧展出,这反映出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向心力和震撼力。
我虽不能至,但心向往之。”——“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出自清林朝崧的《送吕厚庵秀才东归二首》。
6,在回答香港无线电视记者提问时,温家宝说,“我是爱香港的。
2003年我曾经去过一次香港,我在那里用了黄遵宪先生的一句诗来形容:寸寸河山寸寸金。
”——“寸寸河山寸寸金”,出自清黄遵宪《赠梁任父同年》。
7,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
温家宝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
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
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 ——“谣诼不断”和“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分别出自屈原《离骚》和司马迁《史记》。
法制晚报
温总告别秀 吟诗表心境
世界日报/总理温家宝在任内最后一次全国人大闭幕记者会上,多次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观点。
温家宝一向喜爱引用诗词名句来回答问题,今年是他总理任期最后一年,
他引用汉朝黄石公《素书》正道章中的「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表明心境。
提及网上拍砖批评声音,温总引用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表达个人听取网上批评的态度。
温家宝表示总理任内,确实「谣诼」不断, 「谣诼」出自《楚辞‧离骚》,
原文为「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他表示虽然不为所动,但心里不免感到有些痛苦,
是其独立人格不为人们理解,但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评价多年来的总理工作,温总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以及「知我罪我,其惟春秋」明志,
强调服务整整45年,倾注全部热情、心血和精力;我敢于面对人民、面对历史。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的明句,而「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典故引述孔子所言。
谈到最后一年工作,温家宝表示「入则恳恳以尽忠,出则谦谦以自悔」,引用元代张养浩《为政忠告》。
他说,在最后一年将像一匹负轭的老马,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松套,努力以新成绩弥补工作缺憾,以得到人民谅解和宽恕。
他将坚守这个做人原则,并把希望留给后人,他相信一定会做得更好。
至于两岸方面,温总引述清朝台中诗人林朝崧诗词:「情天再补虽无术,缺月重圆会有时」。
享用Coffee
義大利人發明Espresso特濃
咖啡的沖煮方式,隨著人類科技文明的進步而演進,有別於茶在中國與日本的茶藝與茶道比較偏向感性的方向發展,
1945年義大利人賈吉亞(Achille Gaggia)發明一種革命性的濃縮咖啡機,
利用一根長長的壓桿,以彈簧力迫使熱水貫穿咖啡粉末,可沖泡出風味絕佳的濃縮咖啡,
此後更研究出在以大約50cc且92度C的熱水用10~15bar的壓力貫穿咖啡粉末,可沖泡出風味絕佳的濃縮咖啡。
970年代科技工業突飛猛進,幫浦(pump)取代了長長的壓桿,
1980年代微電腦控制技術進步使得咖啡沖泡方式進入一個全自動化的時代,
精確的設定,方便的設計,讓我們很容易就可以喝到一杯香醇濃郁的好咖啡。
義大利研磨咖啡的出現,無疑是咖啡文化的重要里程碑,當咖啡豆的精華被萃取出來之後,人們便開始加上其巧思,
創造出如Cappuccino,Latte,Mocha...等等花式咖啡。
義大利人發明Espresso的萃取方式,
美國人帶動了Espresso,Cappuccino,Latte...的全球風潮,希望在崇尚飲食文化的台灣,也能為咖啡文化注入一股新的活力。
Macinazione(研磨):
正確的研磨在沖煮一杯espresso格外的重要,原因在於espresso煮器獨到的高溫高壓之萃取方式,
對咖啡粉的粗細度、均勻度都十分敏感。市面上磨豆器具約分為下列几種方式:
<1> 手動磨豆機: 此種磨豆器具是價錢最便宜的,市價約在350~900元之間。
其內部是以conical bur對磨的方式將咖啡豆磨到應有的刻度,有不錯的均勻度。
缺點是手動速度過慢、咖啡豆和咖啡粉的收納槽空間過小。
<2>電動割豆機: 價位約在700~1500元之間,是電動磨豆器具中最便宜的一種。
唯以單刀片快速旋轉的方式造成刻度不均、咖啡粉過熱等缺點,在沖煮espresso的效果上反而比不上手動的磨豆機。
<3>家用電動磨豆機: 價位約在2500~4000元之間。
其研磨方式是以雙片bur對磨,來達成刻度的均勺。這是我們推薦的研磨方式,但在購買前須注意的是
研磨的速度及刻度可調與否(通常有!0~15格)。
一般設計良好的磨豆機在15秒內應可磨出15~20g的粉,以及接近粉狀的細度。
<4>家用espresso專用磨豆機: 價位高達8000~10000元上下,但通常加上有撥捍的分量器(doser)。
此級也是以double bur對磨的方式,唯通常有較精細的設計,
刻度上也可做非常細的調整(通常有30~40格),專為espresso的敏感度而設計。
<5>家用espresso仿專業磨豆機: 價位在13000~15000左右,也有加上有撥捍的分量器(doser),但也可選擇不加。
主要特點有較高的功率(250w)、double bur對磨較長的刀片直徑、和更大的磨豆空間等,
20g的咖啡粉在10秒內就能快速、均勺的達成。一杯好的espresso最基本的要求方能達成。
Miscela(blend) (綜合豆):
義大利人喝咖啡時,若你提出單品咖啡的理論,他們一定會發笑!
原因並非義大利人自生的傲慢,而是在以義大利為中心的歐洲咖啡王國,人們對咖啡的認識是在於咖啡的綜合口感。
單地區產的咖啡對義大利人而言,不過是一種咖啡的配方、一種"調味料"罷了。這種綜合咖啡的作法稱為: miscela(blend)。
espresso是以不同種的咖啡豆彼此交互綜合而成,其口感雖因人而異,但就品質而言,仍然有一些規則可尋。
<1> Crema: 咖啡油脂與膠質,給予人的感覺是十分厚實、飽滿。
Crema並沒有明顯的風味,但卻可以作為咖啡豆新鮮度、及萃取度是否正確的視覺指標。
通常愈新鮮的豆子crema愈能被釋放出來; 磨度夠細、填壓夠緊的情況下,crema比較能出得來。
<2> Aroma: 香氣,在正確的咖啡機和咖啡豆條件下,將可把咖啡粉內活潑的因子釋放出來,產生迷人的咖啡香氣。
您可以試著觀查aroma的持久程度及香氣的變化。
一般而言,arabica種的咖啡豆較能維持比較久的香氣; 而 robusta的豆子較容易產生變化。
建議您研究espresso咖啡豆的香氣依照下列順序觀察:
在研磨前聞一次,研磨好後聞一次、填壓在溫熱好的把手後再聞一次、煮完的咖啡粉聞一次、煮出的espresso聞一次。
依照這個順序,您對咖啡的sense會漸漸的敏銳,並且可以在每次接觸新豆子時很快的做出好壞優劣的判斷。
<3> Body: 質感,在喝espresso時,口中的味覺有一種綜合的體驗。
一開始是微微的酸,接下來又有一陣陣的苦味及香氣從口中延至喉頭,並緩緩留下咖啡香。
用這三種基本的層次來品espresso,便能幫助我們了解義式咖啡的內在。
Macchina (咖啡機):
咖啡機是espresso中最基本的條件,原因是咖啡機掌握了最基本的變數。
咖啡機在此的任務有三:
1、提供8~9大氣壓的沖煮壓力。
2、提供穩定的88~92度C的沖煮溫度。
3、在25秒左右沖煮出30~45cc的espresso
次要細節包括了:
1、咖啡的濾器直徑最好在55mm以上,以提供足夠的填壓面積來對抗熱水的沖煮力道。
2、咖啡機內的鍋鑪必須維持120度左右的高溫,在壓力表上顯示的壓力值為0.8~1.2bar,
若有不符,則須請授權的經銷商或代理商來處理、維修。
3、沖煮的壓力是由一顆電子式pump以足夠的壓力抽水打入咖啡機內,在壓力表上顯示的壓力值為8~9大氣壓力,
若有不符,則須請授權的經銷商或代理商來處理、維修。
Mano(吧台):
吧台,亦作Barista 是一杯好的espresso是否成功的最後關卡。在義大利,一位訓練有素的咖啡吧台師傅是受人尊敬的。
人們在下班之餘,總會圍著一位好的吧台,以期有一杯好的esprssso可以享用。
一個好的吧台必須注意的細節包括:
咖啡豆的保存
事先將咖啡杯溫杯
咖啡磨成粉後5分鐘內必須立即沖煮,以免喪失風味
咖啡粉在瀘器上必須用手或勺子鋪平後再填壓
咖啡粉必須以填壓器(金屬製為佳)以30~40磅的力道下壓
填壓器須旋轉1~2圈以磨平填壓表面
先放出約45cc管線內殘留的過熱水
栓緊把手
按下沖煮開關,以流量及顏色判斷停水的時機 (應為30~45cc的量及深郝色的咖啡液)
別急著將咖啡殘渣清除,將其留在把手內,有助於保溫瀘器
西班牙语中,咖啡主要有三种:
café solo是清咖啡,
café cortado是加少许牛奶的,
café conleche是加很多牛奶的
(意大利语latte就是牛奶的意思),这就是所谓“拿铁咖啡”的由来。
espresso topped with milk foam.
espresso特濃
cappuccino泡沫咖啡
A cappuccino (meaning "Capuchin" or literally "small cap")
is an Italian coffee drink prepared with espresso, hot milk, and steamed-milk foam.
The name comes from the Capuchin friars, referring to the colour of their habits.
This blend is basically a mixture of 1/3 of espresso, another 1/3 steamed milk and
the rest of the ingredients are frothed or foamed milk.
It is known because of its thick layer of milk foam which is its significant identifier.
Compared to its latte counterpart, this blend is quite stronger in terms of its taste.
You could actually order two sub-types of this blend which are the wet or dry.
Dry blends have more foam mixture rather than the steamed milk
while wet blends are those with more milk than froth.
Latte鮮奶咖啡
There are different foreign term for this blend specifically in
French, German and Spanish which means it is likewise known and loved worldwide.
This coffee type is often a great breakfast beverage.
The recipes on how to make this blend include double shots of espresso and
garnished with steamed milk and NOT foam or froth.
This is actually a very filling drink due to the generous amount of milk in its serving.
In some baristas or café, you would see froth or foam on top of the coffee
which is only used for presentation sake.
The usual artistic toppings for latte are the leaf or heart shape.
Café Mocha朱古力咖啡
Frothy Chocolate鮮奶朱古力
Tuesday, March 13, 2012
Monday, March 12, 2012
統一規範中餐菜名
四喜丸子被譯成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木須肉被翻成Wood mustache meat(木頭鬍子肉),醉蟹成了Drunk crab(喝高了的螃蟹)……這些讓人忍俊不禁的中餐英語菜名可能從本市餐館的菜單上消失。
市外辦和市民講外語辦公室近日聯合出版的《美食譯苑——中文菜單英文譯法》,為2158道中餐飯菜“正名”。
正名 中餐菜名將統一規範
隨着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本市越來越多的餐館開始提供英文或中英文對照菜單。
但中餐菜名一直沒有規範的翻譯方法,很多餐館老闆將中文菜名直譯成英文,鬧出不少笑話。
一家餐館曾將火爆腰花直接譯成Pork flower(豬肉花),弄得外國食客一頭霧水。
“中餐菜名,不僅包含了原材料的信息,還糅合了很多文化、歷史事件、人名等,形成了獨特的命名方式。”
市外辦有關負責人說,很多餐館飯店的英文菜單千奇百怪,不僅外國人看不懂,連熟悉“中式英語”的國內英語老師也雲裡霧裏。
新出版的《美食譯苑》基本涵蓋了八大菜系的主流菜品,從家常菜到各式大餐菜品都被收入並翻譯成外國人能看懂的英文名稱。
市外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本市餐館可以參照書中標準譯法印製菜單,但不會強制推行。
釋疑 童子鷄為啥譯“春鷄”
中餐菜品琳琅滿目,很多菜名也有着獨特的來源。在編製標準譯法時,不少菜名都引發了編委會、專家團隊內部激烈的爭議。
此前曾被翻譯成Chicken without sex(還沒有性生活的鷄)的童子鷄此次被正名為Spring chicken(直譯為春鷄),引發了網友熱議。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陳琳告訴記者,將童子鷄的英文名稱定為Spring chicken是符合中英文語言特徵的。
童子鷄的含義是沒有交配的小鷄,而英語中一般用春、夏、秋、冬來形容小動物的年齡特徵,初生到性成熟前的鷄一般用Spring chicken來表示。
紅燒獅子頭在標準譯法中被稱為Braised pork ball in brown sauce,而不能譯成Red burned lion head(紅燒獅子腦袋)。
“如果外國客人看到菜單中有獅子的腦袋,一定會向動物保護組織投訴的。”陳琳笑稱。
此外,四喜丸子的譯法也由Four glad meat balls(四個高興的肉團)改為Braised pork balls in gravy(肉湯中燉的豬肉丸),
魚香肉絲則音譯加意譯為Yuxiang shredded pork,
麻婆豆腐則從Tofu made by woman with freckles (一臉雀斑女人做的豆腐)改為了音譯的Mapo tofu。
譯法 菜名翻譯7規則
據介紹,由於中餐菜名形成各異,翻譯方法也迥然不同。
陳琳表示,在進行中餐英譯時,專家團隊基本遵循了意譯為主的7項翻譯規則,力爭讓完全不懂中華文化的外國賓客一眼就能看懂。
多數中餐菜品遵循以主料為主、配料為輔的翻譯原則,例如白靈菇扣鴨掌 被翻譯為Mushrooms with duck webs。
以烹制方法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方式也較為多見,例如火爆腰花譯成Sautéed pig kidney。
還有一些菜名遵循以形狀、口感為主、原料為輔的翻譯原則,家常菜脆皮鷄的標準英文名就是Crispy chicken。
在中餐菜品中,很多是以人名、地名為主命名,這種特點也被保留了下來。
例如麻婆豆腐翻譯為Mapo tofu、北京炸醬麵則為Noodles with soy bean paste Beijing style。
記者了解到,體現中國餐飲文化的特有食品被改用漢語拼音命名或音譯,餃子就從原來的dumpling變成了Jiaozi。
類似的還有包子Baozi、豆腐Tofu、雜碎Chop suey等。而無法直譯或翻譯無法體現做法、原材料的,都使用了漢語拼音。
閩系名菜佛跳牆就音譯成Fotiaoqiang,驢打滾兒則為Lǘdagunr,豆汁兒為Douzhir,這些菜的後面還加注了主要的原料名稱。
此外,還規範了可數名詞單複數使用原則。
為了區分做法,專家還仔細研究了英語介詞in和with在湯汁、配料中的用法。
主料是浸在湯汁或配料中時使用in連接,例如豉汁牛仔骨翻譯成Steamed beef ribs in black bean sauce,
而湯汁或蘸料和主料是分開的或後澆在主菜上的則用with連接。
中国未来10年9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
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
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
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
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
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
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
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
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
一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
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
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
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
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
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发达国家将成反全球化的主角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把全球作为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由于发达国家在全球大市场的竞争实力中占据优势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则常常处于劣势,
因而发展中国家对于全球化应该是持抵制态度的,事实上,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是发达国家。
但这一状况即将改变,因为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劳动生产率,
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高,其劳动力价格就高,同样的商品就不具备生产优势,随着全球化的深化,
发达国家具备优势的产品将越来越少,最终对其实体经济产生重创,
这将导致发达国家在国内民粹主义的压力下做出发全球化的举动,
而且未来十年反全球化的主力不在是发展中国家,而将是发达国家。
3、 中国将进入"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
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
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
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
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
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
与之前相比,将来五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
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
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
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经济高速增加的最后十年。
中国人均GDP到达15000美圆今后也将进入一个低速增加期。
从这两个方面本人们就能够看出,将来五年是一个何等的黄金时期,这必将是中国经济"从质变到质变"的五年。
4、世界将上演"日本行情"
日本自经济泡沫破裂后,在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1997年前后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外,
日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
这是因为政府拥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政同负债的同时,日本企业也背负了巨大债务。
导致日本不能加息,因为一加息,政府和企业的还贷负担就会大大加重,从而导致经济恶化,萧条重新回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偿债任务,
而丛技术上看,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少国家都已经财政破产,
他们要摆脱高额的债务,除了不断的平衡预算之外,就是开动印钞机稀释债务,
这都会导致这些国家将长期处于极低的利率水平,而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这些资本大出逃,将逃向高利率国家进行资本套利。
5、 中国将"拯救式"崛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崛起必然对其他国家构成挑战,
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除了"挑战式崛起"之外,还有一种崛起方式为"拯救式崛起",
同样美国的崛起也不是通过"挑战式崛起"实现的,也是通过"拯救式崛起"实现的,
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就是在二战过程中通过将其他国家从法西斯侵略中拯救出来而实现的。
同样中国也必然走这种崛起式道路,中国也具备了这样的机会,本次世界性的主权债务危机就是中国的机会,
60多年前世界主要国家因为法西斯而出现了主权的陷落,而当今世界主要国家却因为
"政客经济模式"即政客出卖了自己的国家而陷落,这就为中国拯救这些国家提供了机会。
6、中国进入强势人民币时代
一个国家的货币要想走向国际化,这个国家的货币必须保持强势,
因为世界各国都喜欢储存升值的货币,而没有人愿意储存贬值的货币。
未来十年人民币就具有这样的特性,这将推动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
未来人民币的强势主要由两个方面决定,首先中国经济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性提高,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的人民币将长期处于升势,
其次中国经济繁荣必然导致中国利率会维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之上,这也是中国货币强势的基础,
在这两个基础上,再加其他发达经济体的货币一直维持弱势,那中国货币不强势是非常难的。
7、中国房价仍将大幅上涨
中国人很喜欢拿"房价收入比"来说事,这一理论也忽悠了很多不具备经济常识的民众,
物价从根本上由成本和投机因素决定,而工资从根本上是由劳动生产率决定的,两者不具备可比性。
我们不仅买不起房,我们也买不起高档汽车,我们买不起的东西还很多,
但为什么没人抱怨买不起汽车,也没人抱怨"汽车价格收入比"太高,中国人买不起房根本在于工资太低,而不在于房价高。
中国出现了"不涨工资"的现象是因为,中国不存在工会组织,中国企业一般不主动给员工涨工资,
中国的工资浮动是通过"跳槽"来实现的,这就是中国不涨工资现象的来源。
中国的工资从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的人均工资40元增长到2010年的人均2075元,已经翻了5翻多,
中国经济7年左右就会翻一番,同样中国工资7年左右也会翻一番,
中国人平均2年跳槽一次,跳槽一次工资增长30%左右,这就是"中国式"的工资增长。
中国房价仍然会上涨,但是中国工资会增长更快,因此中国"房价收入比"将会缩小。
8、中国可能有学者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也许并非因为对经济学的创造性贡献,
而是因为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因为这也将是一次政治投票。
笔者认为获得这个奖项的很可能不是吴敬琏、厉以宁、张维迎等老派学者,
也不可能是郎咸平、向松祚、李稻葵等新派学者,笔者认为可能性最大的为
右派的樊纲和左派的何新或是黄奇帆,这三人可能性最大。
因为何新所提出的"新国家主义"经济模式虽然并没得到正式认可,但是却是中国真正实践的经济模式,
而樊纲在中国经济模式上也有自己的独到理解。
9、社会主义必然复兴
社会主义其实已经植入中国民族文化的基因之内,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中国就必然出现社会主义的复兴,
当然复兴不等于"返古",这就正如欧洲的文艺复兴并不要求回到希腊罗马时代,
时尚界的复古风潮也并不是要求现代人穿古装一样,
中国社会主义的复兴也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而更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合作、互助"的本质上。
自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确实一直在快速增长,然而,中国也错失了一个历史性的机遇,
即没有继续发展毛泽东时代建立起来的医疗和教育方面的福利制度,而是转向盎格鲁-撒克逊模式,
过于一味地追求增长,这造成了很多问题。
中国社会主义的复兴,在经济和民生的关系上"共富"将是目标,其实中国现在已经具备了这样的苗头,
比如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建立起来,商务部推出的"蔬菜直销"的免税街市政策已经具备了笔者提出的
"低生存成本社会"的性质,而农村实行的"粮补"政策也是非常得人心的,这些政策一旦试点成熟,必然会大面积推广,
经过"十二五"规划的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非常可观,中国发展的重点从经济领域转向民生是必然,
在西方"多党分赃"制度下,他们并不具备我们的优势,而中国有着世界上最好的实行"监督式民主"的条件,
因为在中国没有各种政党和集团利益的阻扰,政府在回应民意方面没有任何障碍,
而以"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兴起,中国政府回应民意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总之,未来十年必将是中国"转运"的十年,
近代以来,中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挨打"的时代,
而原子弹的发明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挨打的时代,但仍然处于"受气"的时代,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真正的成为了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中国也进入了"世界平等待我"的时代,
未来十年将是这一时代的延续,笔者相信经过未来十年的发展,中国离"内圣外王,万邦来朝"的时代将不再遥远。
套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话,那就是"中国今后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当然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自己也可以做到某种有价值的工作"。
诗(顺着念, 倒着念)
顺着念:丈夫写给独守空房的妻子的诗:
枯眼望遥山隔水,往来曾见几心知;
壶空怕酌一杯酒,笔下难成和韵诗。
途路阻人离别久,讯音无雁寄回迟;
孤灯花守长寥寂,夫忆妻兮父忆儿。
=========頭尾對稱=========
儿忆父兮妻忆夫,寂寥长守花灯孤;
迟回寄雁无音讯,久别离人阻路途。
诗韵和成难下笔,酒杯一酌怕空壶;
知心几见曾来往,水隔山遥望眼枯。
倒着念:妻子思念丈夫的诗:
Sunday, March 11, 2012
八重山(Yaeyama)不是山
八重山(Yaeyama),對絕大多數的臺灣人而言,極其陌生的一個地名,它不是一座山,也不是八座山,
乃地處沖繩西南方海域一個島嶼群的名稱,
主要是指石垣島、竹富島、小浜島、黑島、新城島、西表島、鳩間島、波照間島、由布島、與那國島等有人島
以及周邊的無人島,可說是距離臺灣最近的日本。
全文網址: 台灣和沖繩 對日本曾像童養媳和養女? - 八重山的台灣人
学位服
学位服图片简介
① 学位服共五款:校长服、导师服、博士服、硕士服、学士服
② 学位服配件有四种: 学位袍(gown)、学位帽、流苏、垂布头巾hood
③ 垂布分六大学科:文、理、工、农、医、军事
④ 流苏(tassel)共四种:校长(导师)黄色、博士红色、硕士蓝色、学士黑色
--------------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西文化的第三次冲撞(也称交融),
不仅传教士把学位服携带到中国,
那些在国外获得学位的留学欧美的中国学生,把学位服或穿着学位服的照片也带回中国,
这在刚刚被打开门户的中国知识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博士服起源于中世纪欧洲教士的服装,因为早期大学中的学者大多是传教士。
礼服一般由长袍,方帽,和头巾三个部分组成。
其样式、装饰物、颜色和含义在不同国家有不同解释。
------------------
要追寻西方学位服的来历,就要循着欧洲大陆大学教育发展的轨迹,回溯到中世纪的西欧。
西欧大学教育的发展,是中世纪生活影响的结果。
在中世纪初期,罗马帝国灭亡了,希腊和罗马灿烂的古典文化被摧残,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华的城市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各种教育机构荡然无存,罗马基督教会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继者和传播者。
到了十二世纪,由于基督教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神职人员帮助主教管理他们的教区。
于是陆续出现了修道院,大主教区学校和教区学校。大主教区学校设在大主教区内,教区学校设在神职人员所在的村落。
教会利用这些场所,对教士和僧侣进行读、写、算和教义基本知识的教育,他们采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称为
“七艺”(语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音乐,天文)的学习课程。
这些学校的教师在意大利被称为博士(Doctor,来源于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师),
而在巴黎则把教师称为硕士(Master,来源于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师,师傅)。
那个时候,手工业兴盛起来,并逐步与农业分离,商业也随之发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业和商业为中心的城市,
出现了各种手工业的同业公会和商业行会,这些行会有严密的组织和规章制度,拥有相当大的自主管理权。
随着学校的发展,被称之为硕士或博士的教师数量日益增加,
各个地方的教师们仿效手工业和商业的同业公会,组织起了教师的同业公会,学生则组织成同乡会,管理他们自己的事务。
他们都把自己的行会叫做大学(University,源于拉丁Universitals,意为共同体),大学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称谓。
也就是说,最初的大学机构就是这些教师的行会和学生的行会组织。
而同一行会里的相同专业的教师又组成特殊的专业行会,称为系或教授会
(faculty,源于拉丁facultas,意为才能,即教授某种学科的能力,)
后来又把系这个名词的含义扩展为教授某部门知识的大学分部(学院)。
在意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亚地区,建起了中世纪最早的两所大学――波洛尼亚大学和萨莱尔诺大学,
随后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等学校像雨后春笋般相继产生。
这些早期大学的学生,要编成班级进入教室听课,但学校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
只有那些决定今后要成为一名教师的学生,学校才会对他们进行考试。
考试过程的第一步,是要对他们进行一系列的不公开的和公开的预试。
考试合格的应试者,要穿上僧侣的长袍(gown),同学士们(Bachelor,源于拉丁baccahalar,意即学士)坐在一起。
接着要举行由顺利通过了考试的应试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这就是学生毕业典礼仪式的雏形。
但是,要成为一个硕士或博士(当时,博士和硕士并无区别,都是教师,师傅的意思),
还要经过二至三年的学习,通过了严格的最后的考试才行。
在中世纪的欧洲,城镇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长袍,
寒冷的大厅和透风的建筑使得人们不得不披上长及地板并连着头巾(hood,兜帽,又叫坎肩)的长袍。
这些长袍和头巾制作的原料和颜色,由各的人财富和社会地位而决定。
既然在早期大学中的学者都是传教士,他们的穿着应与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长袍,用头巾保护他们的头。
于是,这种僧侣的黑色长袍和头巾演变成了今天大学流行的礼服,不但学校毕业典礼的仪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庆典也要穿。
后来,长袍和头巾开始采用较为明亮的色调,不同学位的礼服也逐渐变得有些不同。
学士,硕士,博士的礼服样式的差别,主要出现在头巾上。
过了一段时间,头巾不再与长袍相连,单独成了一件物品,人们把它戴在头上。
到了十五世纪,帽子开始流行,头巾几乎成了饰物,人们穿它时,把它从头顶顺着脖子往下套,披挂在肩上,向后背垂下来。
于是,学校礼帽应运而生。
最初的学校礼帽的形状起源于硕士学位的符号,
有几种不同的形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方形,有的在帽子中央有一簇装饰物。
今天的流苏(tassel)就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只不过更精致罢了。
牛津大学最先采用平低方形礼帽(mortarbard,意即灰泥板),
民间则建议学校礼帽应做成学者的一本书那样的形状,这样更能表现它的学术含义,更有书卷气。
在美国,哈佛大学率先穿上学校礼服,接着各大学相继使用,但式样与欧洲仍在使用的礼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别。
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开会,建立了统一的服装样式,
1903年,产生了美国大学礼服的统一标准体系,后来,又在1936年和1960年两次进行了修订。
因此,美国今日各大学流行的礼服规格一样,只是在诸如颜色等一些细部略有差别而已。
礼服由长袍,方帽,和头巾三个部分组成。
博士和硕士的长袍士是黑色的,准学士的长袍为灰色。
学士的长袍,尖袖,前面不敞开;硕士的长袍,方袖,袖口呈弧形;
博士的长袍,喇叭袖,胸前扣子两旁各一道宽5英寸的天鹅绒贴边,袖子上也横着缝有三道平行的天鹅绒贴边,
颜色属黑或别的颜色,它是学科类别的标志。
帽子是方形“牛津帽”,各种学位的人都可以戴。帽子左边垂下漂亮的流苏,流苏的颜色表示授予学位所属院系。
最能体现学位等级的是头巾,其尺寸大小,形状,随学位的不同而不同,学位越高,尺寸就越大,做工就越精致。
头巾的外层与长袍的黑色材料相匹配,衬里折叠向外翻出的部分,使用大学代表颜色。天鹅绒贴边的颜色表示学科类别。
-------------
“欧派”学位服基本上保持了中世纪的风貌,无论是款式还是色彩,都明显地带有“信仰时代”的痕迹。
而“美派”学位服,则以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学位服为蓝本的基础上,进行革新,创造。
与英国的学位服相比较,加德纳·伦那德所设计的学位服给人以简练、明快的印象,并更多地蕴含着时代的气息。
由于到中国的传教士中许多来自美国,因而,学位服在中国最初当归入“美派”。
平权法案, affirmative action
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政策,即是否继续允许根据申请人的种族背景对少数族裔学生给予优待。
针对这一问题,参加全国优秀教学协会(NIET)举办的第12届全国 TAP会议的教育者们则各持不同观点。
亚裔学生成绩不错,但是想要进入好学校比较难。
平权法案的用意很好,但是亚裔学生因为成绩很好,所以学校的名额很快就没有了,
这样做对其他种族不公平,但是对亚裔公平,但这是美国的政策,所以没有办法。
雷曼6390億美元破産金額
雷曼宣佈走出破産保護期,成為整個破産司法程序的一個“里程碑”。
雷曼2008年9月15日申請破産保護,其破産金額達到創紀錄的6390億美元,
成為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破産案,並迅速在全球産生多米諾骨牌效應,成為本輪金融危機全面爆發的標誌性事件。
申請破産保護後,雷曼主體“已死”,最重要的投行業務出售給了英國巴克萊銀行,資産管理業務也被拆分。
破産保護期間,雷曼以“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繼續經營,一切經營決策受到破産法庭監管。
按照美國法律,破産保護期間,債權人不得強制要求還債,這為雷曼爭取了寶貴的緩衝時間,
讓雷曼不用急着賤賣資産,也有足夠時間提出完善的破産重組方案,就債務償還期限和方式等作出安排。
在破産保護期間,雷曼曾多次與高盛集團和保爾森對沖基金等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談判,談判的主要內容是厘清償還優先順序和比例等。
雷曼首席律師哈維·米勒說,談判過程異常艱難,耗時巨大,“其間,我都不得不增加抗高血壓的藥量。”
最終,雷曼與債權人達成清償方案,並提交紐約破産法院,於去年12月獲得法院批准。
此後,雷曼就開始着手變賣資産清理債權。
人咬狗--新聞
「狗咬人」的狀況是指某件事實在太稀鬆平常了,難以成為一篇好故事。
除非那隻狗是「惡靈古堡」中的地獄犬,或者被咬的人是「報告狗班長」中的訓狗師米蘭。
譬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再次獲得證實,便是典型「狗咬人」的科學新聞。
接下來談比較引人注目的「人咬狗」狀況,也就是相當罕見的故事。
除非那個人是大胃王小林尊,而被咬的狗是塗滿芥末並配上德國酸菜的納森熱狗。
譬如最近研究人員宣稱微中子的速度超過光速,便可說是「人咬狗」的科學新聞,
然而這個例子精確來說,應該是「有人說他咬了狗但物理學家想仔細檢查那隻狗」。
此外我們偶爾還會聽到「狗射人」的新聞。這種狀況指的是狗開槍射人。
最近一次「狗射人」的意外發生在2011年11月27日。
一名鴨子獵人將12口徑的霰彈槍留在船上,當這名受害者下船調整誘餌時,據說他的狗踏到霰彈槍,使槍枝擊發大量子彈。
更慘的是其中27顆子彈恰好打中他的屁股。
初步調查報告指出,狗或鴨子都沒受傷。
如果霰彈槍的保險已經關上,狗得先將保險打開,這麼一來這次槍擊意外會從過失傷害升級到
蓄意傷害(如果有人試圖控告這個人類最好的前任朋友的話)。
儘管控告動物犯罪聽起來很瘋狂,但狗究竟是不是蓄意開槍,在中世紀時可是個大問題。
根據弗羅里達州立大學的博士班學生葛珍(Jen Girgen)在2003年發表的專題報告〈歷史與當代對於動物的起訴與懲罰〉,
當動物造成人類身體傷害或死亡時,應該交由世俗法庭的法官審理並接受懲罰。
1567年法國地方法官以殺人罪判處一隻豬絞刑,問題是他們怎麼知道是豬幹的?
狗射人的狀況或許罕見,但即將成為餐桌野味的鹿似乎較常以牙還牙,只要上網搜尋「鹿射人」便知我此言不虛。
死掉的鹿有時會反射性踢腿,如果剛好踢中扳機,便會上演一齣死後復仇記。
不過即使如此,那隻鹿大概也高興不起來吧。
儘管我們這些搖筆桿的說了這麼多動物開槍射人的故事,我很早就知道牛皮最好別吹得大太。
我在1992年學到這一課,當時我聽到廣播報導,密蘇里州有一個男人宣稱他被野火雞開槍射傷。
這則新聞在廣播電台與報紙重複報導數百次後,新聞通訊社也跟進了。
這名獵人射中火雞後,把槍與火雞一起扔進後車廂裡。
他的兒子隨後打開後車箱時,昏迷的火雞醒來並拚命掙扎,爪子剛好抓到扳機而開槍打中了受害者(呃,應該說是第二名受害者)的大腿。
我著手調查這個重要的新聞並打電話給密蘇里州保育局。
一名幹員告訴我,他們取得關係人的證詞後一段時間,才出現這則「雞射人」的新聞,並很快被當成笑話到處流傳。
他也強烈暗示,調查員懷疑獵人的兒子才是罪魁禍首。
果真如此,當天晚餐火雞送上餐桌時,氣氛想必很凝重吧。
好在火雞獵人已經痊癒,鴨子獵人也會痊癒,而狗依然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這意味著他們會繼續繳交狩獵執照費用,以支持狩獵活動管理與棲地維護。
但我建議下次打獵時,最好找一個值得信賴的人同行,
當他看見你的狗跑向槍時,可以大喊:「鴨子!」
(譯註:英文的「鴨子」有「快閃」之意)
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
大型強子對撞機(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明年就要啟動了,如果有數學家也和物理學家一樣,急切地等著LHC的結果,那一定就是巴黎法蘭西學院的鞏訥(Alain Connes)了。他和許多物理學家一樣,希望LHC的偵測器會找到希格斯粒子(Higgs particle)。在所謂標準模型,也就是描述基本粒子與其交互作用的理論架構中,希格斯粒子是最後一個還沒找到的關鍵元素;按道理,希格斯粒子能賦予其他粒子質量。對鞏訥來說,找到希格斯粒子是很重要的,因為希格斯粒子──甚至其質量──會出現在一種新型數學的奇特方程式中;這種新型數學稱為「非可換幾何」(noncommutative geometry),而鞏訥就是主要的發明者。
鞏訥的想法是將幾何空間與其卡式座標(即一般常用的直角座標)的可換代數,推廣到一種奠基於非可換代數的幾何。在可換代數中,兩數的乘積和相乘時的順序沒有關係,例如3×5=5×3。但是有些運作是不可以交換其順序的。以一架可以又翻(繞著縱軸旋轉)又滾(繞著與機翼平行的軸旋轉)的特技飛機為例,如果飛行員接到無線電指示先翻90度,接著再朝飛機底部滾90度,那麼只要飛行員依據指示的順序操作,一切就都沒問題。但是如果順序顛倒了,則飛機就會筆直往下掉。卡氏座標中的運作是可換的,而三維空間中的旋轉是不可換的。
物理學家為了更清楚地理解自然現象,他們有時會使用所謂的「相空間」。這種空間和卡氏座標不一樣,例如它會顯示電子的速度和動量,而非只是電子的x座標與y座標而已。由於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我們無法同時測量速度與動量,所以位置乘上動量並不會等於動量乘上位置,因此量子相空間是非可換空間。此外,我們如果把這種非可換性質引入一般空間中,例如讓x座標與y座標變成非可換座標,那麼就造出了一個帶有非可換幾何的空間。
鞏訥透過這樣的分析,發現了這種新型幾何的奇特性質,這些性質對應到量子理論的原理。他花了30年的時間來改進他的想法。即使他已將此學問的基本觀念寫成書,發表於1994年,研究人員還是蜂擁而至來聽他演講。3月的某個風雨日,大約60名頂尖法國數學家擠滿了法蘭西學院第五號教室,59歲的鞏訥在兩座投影機間快速地走來走去,像頭籠中的獅子。他講得很快,不停地將寫滿方程式的投影片換上換下。在外頭,警車的號笛在抗議學生群中響起,這些學生想佔領隔壁的索本大學,以抗議法國政府所提議的新就業法。
鞏訥似乎毫不在意這些騷動,即使在演講過後,當他走過藍色的警方箱型車與鎮暴警察、跨過聖賈克路時,他仍不停談論他的研究如何導致物理新概念。他舉粒子物理的發展方式為例:愛因斯坦的時空觀源自電動力學,但是電動力學只是標準模型的一小部份而已,如果人們發現有必要放進新粒子,則新粒子就會被加到標準模型中,一旦這些預測的粒子在加速器中出現,標準模型就獲得證實。
但是同樣奠基於電動力學的廣義相對論,時空觀卻沒有被物理學家修改。鞏訥提出了相當不一樣的想法:「與其引入新粒子,不如使用一種更微妙的幾何,而這些新粒子會自動出現在新幾何的結構中。」事實上,鞏訥已經成功創造了一種非可換空間,它包含了所有用來描述標準模型中基本粒子的抽象代數(也稱為對稱群)。
所以從標準模型所衍生出來的圖像便是:物理時空乃是一種非可換空間,此空間由兩層連續體所組成,就像一張紙的兩面。介於這張紙兩面之間的空間是一個額外的、離散的(不連續的)非可換空間。整個空間中離散的這一部份產生了希格斯粒子,而連續體那一部份則產生了規範玻色子,例如傳遞弱力的W粒子與Z粒子。
鞏訥深信物理計算不僅能反映真實的大自然,而且在這些表面上看起來極複雜的計算背後,其實隱藏著數學的寶藏。他說,我們所需要的就是能夠看穿複雜計算的工具,就像電子顯微鏡能揭露分子結構那樣;他的「電子顯微鏡」就是非可換幾何。他宣稱:「我真正感興趣的是物理學家所做的、已通過實驗考驗的那些複雜計算」,他又說:「這些計算和實驗相符至第九位數,所以我們有把握的確碰上了一顆寶石、一件值得深入闡明的東西。」
這顆寶石可是內涵無限。雖然標準模型非常成功,但很快的,它還是碰上了障礙:很多計算都得到無窮大的值。包括荷蘭烏特列茲大學的特霍夫特(Gerard掐 Hooft)與維特曼(Martinus Veltman)在內的科學家們,利用一種稱為重整化(renormalization)的數學技巧來解決這個問題。物理學家可以藉由調整模型中的某些參數來避開無窮大,並且計算出粒子的實際性質。
僅管有一些研究者認為這個數學技巧有點類似騙術,但對於鞏訥來說,重整化理論是探索物理空間的另一個機會,不過這不是容易的事。鞏訥說:「我花了20年時間想要弄懂重整化,並非我不了解物理學家到底在做什麼,而是我不了解它背後數學的意義。」他和位於巴黎附近的高等科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克萊默(Dirk Kreimer)合作,兩人很快體認到,事實上,重整化中消除無窮大的規則,和希爾伯特在1900年所提出的23個偉大數學問題其中之一(此問題已解出)有所關聯。這個關係使得重整化有了嚴謹的數學基礎,它再也不是「欺騙的手法」而已。
重整化理論和非可換幾何之間的關係,可以做為統一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起點,因此也能完整地描述重力。鞏訥主張:「我們現在得跨出下一步,也就是試圖了解具有分數維度的空間如何和重力耦合。」這種具有分數維度的空間,會出現在非可換幾何中。他和法國馬賽大學的物理學家羅維理(Carlo Rovelli)合作探討重力中所謂「可觀察量」的非可換性;他們已經證明,時間會自然從這種非可換性中衍生出來。羅維理解釋說,溫度的概念有賴於原子的存在,而時間和溫度這種性質有相似之處。
那麼弦論又如何呢?難道弦論不是可以結合重力與量子世界嗎?鞏訥認為他的進路,也就是尋找物理現象背後的數學,和弦論有本質上的差異。例如,弦論無法以實驗來檢驗,因為弦論所涉及的能量太高,物理學家在實驗室中造不出那麼高的能量,但是鞏訥指出非可換幾何所做的預測,譬如希格斯質量(1600億電子伏特),卻是可以檢驗的,他說甚至重整化也可以證實。
LHC不僅能檢驗鞏訥的數學,而且能提供他實驗數據,讓他將其工作推廣到更小的尺度上。鞏訥說:「非可換幾何給了我們一種時空模型,其細微的程度可以小至10-16公分,不過這種尺度離普朗克尺度(10-33公分)還遠得很。」當然,我們要做的事還很多,不過對於鞏訥而言,杯子毫無疑問看起來已經半滿了。
投變化球
大部份的人扮演投手投出一顆棒球時,都是從上往下揮臂投出,所以這顆棒球的後面(靠投手的一面),會很自然地被投手的手指帶動而往下旋轉,於是這顆球就以「後面向下、下面向前、前面向上、上面向後」的方向旋轉,朝本壘板上空的好球帶飛去。
專長流體力學的成功大學副教授陳政宏表示,投手要投變化球,就要在出手時,用手指或手腕的力量,改變棒球的旋轉方向,藉著自然界的「白努利定律」,也就是「速度較快的氣流,壓力較小」,使球轉彎。
白努利定律
捷運和火車月台,都會在地上畫一條黃線,媽媽總告誡小孩子,車子進站時,不要太靠近鐵軌,原因就是當捷運或火車在我們面前經過時,車廂和我們之間的氣流速度很快,壓力降低,而我們身後離車廂較遠的地方,壓力不變;相較之下身後壓力較大,就會把我們往車廂推動,尤其小孩子體重輕、力氣小,很容易發生危險。
飛機起飛也是根據白努利定律,機翼的形狀是下面平直、上面彎曲成流線形,當氣流流過機翼上下兩側時,會同時到達機翼後方,結果機翼上面的氣流因為跑的距離比較遠,速度必須比較快,壓力就降低;相較之下機翼下面的壓力較大,就把飛機向上舉起,飛機就起飛了。
當一顆球邊轉動邊前進時,轉動兩側的氣流速度會不一樣,一般人投的「後面向下、下面向前、前面向上、上面向後」旋轉的棒球,由於氣流方向跟球前進方向相反,會由前往後,結果經過棒球下側的氣流,會被「向前」的旋轉減慢速度,而上側的氣流則會加速;於是這顆棒球的上側壓力變小,下側壓力變大,若不考慮重力的影響,球會稍往上飄。
常見受到白努利效應影響而改變方向的球種有快速直球、伸卡球、滑球、卡特球和曲球。另外變速球是因為和快速直球有明顯速差而發揮威力,指叉球是減少旋轉使風阻增加,讓球「煞車」,重力就會使球下墜。……………
-------------
sinker
在美國,所有會有下沉動作,且只要是縱向變化幅度大於橫向變化的球路都可被稱為沉球。
而在日本,往右打者內角、左打者外角下沈而速度較慢的變化球,則另稱為伸卡球
Saturday, March 10, 2012
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
校園霸凌(School bullying),又稱校園欺凌或校園暴力,
指的是一種長時間持續的、並對個人在心理、身體和言語遭受惡意的攻擊,
且因為欺凌者與受害者之間的權力或體型等因素不對等,而不敢或無法有效的反抗。
校園霸凌的欺凌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群體,透過對受害人身心的壓迫,
造成受害人感到憤怒、痛苦、羞恥、尷尬、恐懼,以及憂鬱而校園霸淩所帶來的傷害往往是不可逆轉的。
校園霸凌不只發生在校園,因同儕而起的校園霸凌也可能發生在校外,甚至在網際網路上。
隨著科技進步,即時通訊軟體、網路論壇、BBS、部落格等交流平臺也成為霸凌事件的發生場所,
欺凌者藉網路或電信設備以文字和多媒體長期、反覆攻擊受害人,稱為網路霸凌(Cyberbullying)。
霸凌是一種反社會行為,通常會造成受害人心靈創傷、扭曲,也會造成課業成就低落、人際疏離,
甚至有可能逼迫受害人產生報復性攻擊行為,或使受害人轉而霸凌他人;
對加害人也有一定影響,這些加害人成年後的犯罪率、酗酒現象比例相當高,
具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有60%在24歲以前犯罪,非加害人特質的男性加害人則只有23%。
霸凌的種類包含肢體霸凌、言語霸凌、關係霸凌和非直接霸凌4種。
在受害者分析上,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受到肢體霸凌,女生受言語霸凌或性騷擾的比例較大。
霸凌對受害人造成的後遺症相當多,包括逃家、逃學、出現慢性疾病、自殺和飲食不正常等,
並且會造成自尊降低、時常焦慮不安、悲觀思維與高度渴求關懷心理。
其中有些受害人長大後會轉變成加害人,這些同時是受害人和加害人的學生罹患精神疾病的比例也比單純的加害人或受害人高。
Thursday, March 8, 2012
2012年,谷歌獨自舉辦Pwnium黑客大賽。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8日下午消息,谷歌本周在溫哥華CanSecWest信息安全大會上舉辦了名為Pwnium的黑客大賽,懸賞100萬美元邀請黑客攻擊Chrome瀏覽器。在重賞之下,一名俄羅斯大學生首次成功攻破了運行Chrome瀏覽器的PC。
這名大學生名為謝爾蓋·格拉祖諾夫(Sergey Glazunov)。由於成功攻破Chrome瀏覽器,格拉祖諾夫獲得了6萬美元獎金。格拉祖諾夫在攻擊中使用了此前一個未發現的漏洞,從而繞過了Chrome瀏覽器“沙箱”的限制。谷歌信息安全團隊成員賈斯汀·沙赫(Justin Schuh)已經在Twitter上確認了這一消息。
在惠普旗下Zero Day Initiative舉行的Pwn2Own黑客大賽上,來自信息安全公司VUPEN的一個團隊也在5分鐘內攻破了Chrome瀏覽器。
該團隊表示,已經發現了新的漏洞,並將在IE、Safari和火狐瀏覽器上證明。
這是谷歌Chrome瀏覽器首次在公開舉行的黑客大賽上被攻破。
過去3年中,Chrome瀏覽器也是Pwn2Own黑客大賽的攻擊目標,但一直沒有黑客能攻破該瀏覽器。因此,谷歌今年加大了懸賞。
2011年,作為Pwn2Own的合作贊助商,谷歌提供了2萬美元獎金,獎勵能攻破Chrome瀏覽器的黑客。
不過,去年無人贏得這筆獎金。2012年,谷歌沒有與惠普合作,而是獨自舉辦了Pwnium黑客大賽。
由於Chrome瀏覽器此次被攻破,谷歌將失去一個營銷噱頭,即Chrome瀏覽器能抵禦任何黑客攻擊。
不過谷歌信息安全團隊表示,舉辦這一黑客大賽並不是為了證明Chrome瀏覽器的安全性,而是找到該瀏覽器的缺陷。
谷歌要求所有贏得獎金的參賽者向該公司提供詳細的攻擊方式,以便谷歌開發針對性的補丁。
美國階層1%和99%的貧富懸殊問題(2012)
美國階層1%和99%的貧富懸殊問題,引發了一場收入差距的辯論,特別是2011年的《佔據華爾街》的抗議活動,引起全球的關注。
到底今天美國人需要多少錢才感到財政保障呢
根據WSL零售調查的最新數字,答案是150,000美元。
這一收入是美國家庭年收入的三倍以上,2010年美國家庭年薪中位數為49,445美元。
此項調查要求受訪者選擇四項類別,包括:
(一)我不能負擔基本生活,
(二)我只能勉強負擔得起的基本生活,沒有其他多馀的開支,
(三)我能負擔得起基本生活,加上一些額外的開支,
(四)我能負擔生活,還有能力儲蓄。
調查發現,只有達到150,000美元收入的美國人表示他們可以購買所需要的東西,足夠一些額外的開支,以及儲蓄金錢。
即使經濟好轉,消費者的信心重新建立,超過一半的美國人(52%) 表示只可以負擔得起基本生活費,
對於年收入六位數的受訪者,很多人還是覺得他們只是勉強負擔起生活。
調查發現,年收入為10萬至15萬美元的美國家庭,18%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只能負擔得起基本生活,
另外有10%受訪者說,有時候,他們甚至不能支付基本開支。
零售調查的總裁坎迪斯(Candace Corlett)說:
「一些中等階級的家庭,年收入7萬5千至15萬美元,他們也表示生活今非昔比,四分之一的家庭指出他們勉強支付基本生活費用。」
因此,美國人賺取六位數的收入,已經不再代表富裕。
《財政時報》曾經報導在美國許多地區,年收入25萬美元的家庭被扣取所有的開支和稅收之後,也陷入財務不足的處境。
由於房價的貶值,美國人的薪水也平均下跌,加上通貨膨脹,零售調查發現美國人年收入至少15萬,才足夠支付基本生活開支和一些額外的消費。
15萬美元是基於平均的住房,食品,服裝等開支。
Wednesday, March 7, 2012
日-悲慘世代
十五張證照找不到好工作、四十歲結婚成家是常態、雙薪家庭也只敢生一胎、房貸要背到七十歲…這是現今日本卅五歲世代的生活圖像,可能也是台灣社會的未來面貌。
描繪日本青年世代的「搶救卅五歲」,本周在台出版。此書源於二○○九年,日本NHK電視台與三菱綜合研究所合作,針對一萬名日本卅五歲世代(卅五到四十歲),進行問卷調查與訪談。NHK認為,廿年後的日本是由卅五歲世代所負擔,他們就是日本的未來。
調查結果震驚全日本,根據調查報告製作的紀錄片「搶救卅五歲的明天」,收視率突破百分之十,打敗不少黃金檔偶像劇。
這群一九七○年代出生的青年,在經濟起飛的年代成長,看似幸福卻背負日本社會結構中各種惡化的經濟與人口趨勢。他們的父母工作穩定、卅五歲前已擁有幸福家庭;現在他們許多人卻是單身寄生族、派遣員工;有正職的忙起來不准休假,閒時又被迫休無薪假。許多人到了四十歲還不結婚,不是貪圖單身自由,而是無法負擔。NHK稱這個世代是「悲慘世代」。
「要改變日本的未來,就要提升卅五歲世代的生存能力!」NHK遍訪學者專家,試著提出解決「悲慘世代」困境的方法。他們找到本州一個逐漸沒落的林業村「西粟倉村」,村長將村中空屋便宜租給育兒家庭,兩年內吸引十五個家庭搬進。這些家庭則在村中林業找到工作,為傳統林業注入活力。西粟倉村還到東京舉辦就業說明會。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林宗弘指出,根據平均國民所得的成長數據,台灣跟日本的距離是十三到十五年;這代表十五年之內,台灣可能就得面臨與日本類似的嚴重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從現在開始認真面對、改變惡化的社會趨勢,「『明天的台灣』可能比『明天的日本』更悲慘!」
Tuesday, March 6, 2012
瘦肉精
---------------------------
萊克多巴胺(Ractopamine)、
沙丁胺醇(Salbutamol)、
特布他林(Terbutaline)、
克倫特羅(Clenbuterol)等
四種受體素(瘦肉精)為動物用禁藥。
塞曼特羅 (Cimaterol)
齊帕特羅
腎上腺乙型接受體作用劑(瘦肉精)
-------------------
美牛所吃的飼料,含萊克多巴胺的濃度約十ppm,
而聯合國與台灣的肉品殘留上限草案都訂為十ppb,兩者相差一千倍。
扁政府時代衛生署2007年8月16日發給世界貿易組織SPS委員會的通報(Notification)
第6點「內容描述」(Description of Content)中,
明白寫著「制訂牛、豬的肌肉、脂肪、肝以及腎所使用的家畜用藥萊克多巴胺的殘餘容許量」
(To establish the residue limits for veterinarydrug ractopamine
on the muscle, fat, liver and kidney of cattle and pigs),
白紙黑字。
黑手党mafia
纽约五大黑手党家族。
包括“我们的科萨”、“甘比诺”、“科隆博”等黑手党家族高级成员。
科隆博家族高层,包括现年76岁的头目安德鲁·鲁索、73岁的二把手本亚明·卡斯泰拉佐以及74岁的“参赞”理查德·富斯科。
--------------
纽约五大黑手党家族
Lucchese family ( 卢切斯家族 )
Genovese family ( 杰诺维塞家族 )
Gambino family ( 甘比诺家族 )
Colombo family ( 科洛博家族 )
Bonanno family ( 布亚诺家族 )
--------------
在意大利像黑手党样的组织已经存在了几个世纪,它们区别于在不同的地区。
直到20世纪50年代,意大利黑手党还主要集中在田园乡下,但自那以后便传播到了
城市(例如巴勒莫)且随后变为集中了毒品、卖淫的更具国际性的组织。
意大利黑手党以家庭为单位,主要以西西里为代表。在其他地区也有其他类似的组织,如那不勒斯的克莫拉等。
其他地区存有类似的组织:
卡拉布里亚(Calabria)的Ndrangheta,
阿普利亚(Apulia)的Sacra corona unita,
那不勒斯(Naples)的Camorra。
----------------------
目前在美国的「黑手党」已经发展出26个家族。
黑手党家族引继传统的少数精锐主义,所以,大的家族在100-200人左右,一般则在50-60人的程度,但几乎拥有倍数以上的「合伙人」。
----------------------
家族的正式成员(意裔)
老板(boss or Don)
法律顾问、参谋(Consigliere)
二老板(underboss)
指挥官(Capo)
士兵(Soldier)
家族的非正式成员(非意裔)
合伙人(Associate)
-----------------
一项有趣的语源学研究指出,「黑手党(mafia)」 一词曾经是一个形容词-「mafioso」,
其使用可追溯至十八世纪,原意指「美丽、优秀、完美」。
就像许多字词一样,这一个字眼最终演变为不同的意思。
亨纳尔·赫斯(Henner Hess),《黑手党及其成员(Mafia and Mafiosi)》(ISBN 0347010083)的作者,
说到“最终‘mafia’这个词被主要用作有组织的犯罪,直到搜索枯肠的记者,
意大利北部困惑的法理学家以及外国作家将它解释为一种组织的名称。
于是,黑手党一词的显现与这一秘密社会的显现就联系起来,从而引发了许多奇幻的思索。”
赫斯进一步引用了“Morte alla Francia Italia anela(意大利为法国人之死而泣)!”这个口号作为Mafia可能的词源。
其他略显牵强的缩写有“Mazzini autorizza furti, incendi, avvelenamenti(马志尼准许偷窃、纵火及投毒).”
以及“mothers and fathers Italian association(父亲与母亲们的意大利人社团).”
终于,他发现“将最卓著的古代风俗对比现今社会的理论暗示,Mafia是阿拉伯语 mu afah堕落的结果,
其中mu表示诸如神圣、力量、气魄、庇护之类的含义,afah意味着保护。Mu afah因而成为保卫其成员安全的联盟。”
昔日美国,暴徒之首约瑟夫·邦伦洛(Joseph Bonanno)提供了一种由来,这令人困惑地涉及到了西西里晚祷事件。
在1828年,一次由西西里爱国者组织的,对抗法国的起义爆发。
邦伦洛声称法国士兵曾经亵渎了一位西西里少女,她发狂的母亲飞奔在巴勒莫的大街小巷,哭喊着“ma fia(我的女儿)”,
导致巴勒莫的青年杀害当地的法国人以报仇雪恨。
-----------------------
黑手党的英文“Mafia”源自阿拉伯语,意思是指“逃难”。
这个名词被借用来指一班在西西里岛居住的中年男子的松散组合。
当时的西西里岛被突厥人及诺曼人占领,他们组织起来,原先是要保护家人,免受这些侵略者的骚扰。
后来,这班人演变成一班为了复仇而私自执行法律的人,并进而演变成犯罪组织。
在当地,成为黑手党的成员是一种光荣,会被称为“mafioso”,意思就是“man of honour”(君子)。
他们会成为黑手党的起源并不算长久:他们与中世纪时的秘密组织无关。
事实上,黑手党的兴起与19世纪后期意大利的统一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主要聚集于西西里当地富翁人家集中的深绿海岸地带。
在以巴勒莫郊外那些田园牧歌般的柑橘林与柠檬林为基础的,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出口企业之间。
巴勒莫是这座有些世风日下的岛屿的核心(在意大利统治阶级看来),它的权力和资本都集中在此处,
并且正是在这些橘林间,在这片土地上,黑手党发展了它的手段:有偿保护,谋杀,领地统治以及帮派合作。
所以,循序渐进地,黑手党开始宣称其作为地方政府施政工具的地位。
合作关系与有偿保护在黑手党和土地所有者之间是普遍存在的。
黑手党需要土地所有者,但是同样的,土地所有者也需要黑手党。
地方政府也常常串通在这种关系之间。
黑手党如同雇主,支配着在这片土地上为其工作的人们,因此,他们的势力,连同那些源自柑橘园的国际贸易,便蒸蒸日上地成长起来了。
----------------
世界上最大的黑帮只能起源于西西里,这是历史的选择。
Mafia(黑手党)一词起源于1828年3月30日复活节前一天的西西里起义。
当一个巴勒莫少女在结婚当天被法国士兵强奸后,西西里开始了疯狂的报复,他们袭击见到的每一个法国人,
并提出“Morto Alla Francia,Italia Anela”(意大利文"消灭法国是意大利的渴求"),而Mafia就是这个口号的字母缩写。
同时,Mafia在阿拉伯语中,是"避难地"的意思。
即使历史可以推翻重来,流淌着阿拉伯血液的黑手党仍然会在西西里诞生,他们仍然会选择Mafia作他们的标志。
黑手党(Mafia)起源于今日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及法国的科西嘉岛,指当地秘密结社的犯罪组织。
今时今日,这些犯罪组织不单只活跃于意大利本土,一百多年来(主要在20世纪初)更随着意大利裔移民而散布于世界各地,特别是美国东岸。
他们在美国的势力于经济大萧条时期兴起,到20世纪中期达至最强盛,直至1970年代至1980年代联邦调查局的一连串调查瓦解了他们的势力。
他们的行动,包括了暗杀、非法买卖、妨碍司法公正。
虽然他们的势力已大不如前,但他们仍然影响着美国的潮流文化。
不少电影、电视剧,甚至广告都与他们的形象或生活有关。
时至今日,“黑手党”这个名词不单单指这些意大利裔的犯罪份子。受该组织的影响,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名为黑手党的社团组织,如:俄罗斯黑手党。这些份子有时也被称之为当地的黑手党,但日常所指的黑手党,仍然指这一班美国的西西里裔犯罪份子。另一方面,同样是意大利人,但位于拿波里的犯罪组织并不叫黑手党,而是另外有一个叫“Camorra”的名称。
Monday, March 5, 2012
跳舞
男孩子们都在选着自己的舞伴,女孩子们都在等待被邀请,
无论邀请自己的那个人是谁这都是一种荣誉,反而没有得到邀请卡的女孩子是不能参加舞会的,
如果独自参加舞会的话同学们会嘲笑她作弄她,这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Prom基本上由男生邀請女生當畢業舞會的舞伴,類似Winter Formal女生精心策劃邀請男生
美國高中舞會的事前事後準備功夫有夠費神,Prom女生們要擔心有沒有人約,Winter Formal要擔心要約誰,
而女生間的角力賽也蠻恐怖的,為了要有舞伴,必須先發制人,先放風聲要請某人當舞伴。
舞伴確定後,接著擔心訂做舞會的gown(禮服)、選擇配件、作頭髮、化妝、預約limo、接送等。
這種過程我光是想就頭皮發麻呀,何況她們也不過才是15~16歲的女孩呢!
跳舞是一种集运动和娱乐于一身的活动,它不仅能增进友谊,增加交流,还能促进身心健康。
在跳舞时,悠扬的舞曲伴你翩翩起舞,乐曲的节奏使你充满活力。运动揉于音乐之中,音乐调配着运动。
优美的轻音乐使人感到心旷神怡、悠然自得,不但使你的精神愉快,增加食欲,恢复体力,消除疲劳,有助睡眠,
而且还能治疗许多疾病(如精神抑郁症等),并有明显的降低血压及减轻或治愈临床症状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紧张的劳动之余或晚餐后,安排适当的时间跳舞,
可以减少消化不良、肥胖、痔疮、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等病症的发生,能够促进大脑更好地休息,有益于夜间睡眠。
美国一位学者认为:舞蹈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安定剂。
这是因为适量跳舞能缓和神经肌肉的紧张,从而获得安神定志的效果。
某些代谢性疾病患者通过跳舞可以得到防治。如跳舞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
跳舞需要全身活动,能加速周身血液循环,舒松关节肌肉,消除体力和脑力的疲劳。
不论跳探戈、伦巴、华尔兹、迪斯科何种形式,都必须挺胸收腹,头、颈、背、臂、腰、胯、腿、脚各部位联合协调运动,
使动作挺而不僵,柔而不懈,实而不松,从而达到美的统一。
跳舞中的跳动扭摆,使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
腰臀的扭摆加强了腰腹肌的锻炼,增强了臀肌的弹性,提高腰背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增加了盆腔和髋的柔软性,
自由的舞姿给人以创造的天地,大幅度的动作可以充分舒展身体的各个部分。
因此,跳舞不仅可使人们体型健美,而且可使人体的神经、心血管、消化、泌尿生殖系统都得到充分的锻炼。
不管是探戈还是贴面,跳舞总能让人随着身体的摆动和接触感到舒适惬意:
两个人好像要融为一体,你的动作和舞伴的动作紧密相关,跳舞时身体的触碰总会显得十分浪漫。
舞厅舞,又称“交谊舞”、“交际舞”等。最早起源于欧洲,从古老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成,
目前在世界多数国家都很流行,它能充分体现出青春和朝气,既是一项高雅的娱乐活动,
又有很强的社交性质,并能反映出人的精神风貌、文化修养,具有传递礼仪的作用。
所以在国际国内交往中,舞会不仅提供了各界人士互相结识的社交机会,也使友好关系能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以深化和加强。
舞场上常见的24步、32步、20步、22步、26步,这几个舞蹈的节奏都是一样的,其实这几个舞蹈的舞曲可以混用。
当前各国流行的舞厅舞主要有以下几种:
1.布鲁斯。
布鲁斯是慢四步的一种。1920年起首先在美国流行,以后传往各地。它的音乐起源于黑人的哀歌。它的舞步稳健简单,节奏缓慢、抒情,自然大方,表现出庄重、稳健的风度。
2. 福克斯。
它同属于四步舞,有人称它为中四步或狐步舞。是美国滑稽舞蹈演员哈利·神福克斯于1913年为齐格菲尔德歌舞团的演出节目而创造的。它的节奏比布鲁斯快而活泼。步法移动流利,好似狐狸的步伐,轻快柔和而多变,风格幽雅洒脱。
3.一步舞。
它的舞步简单易学,只是通常的踏步。随着音乐的节拍作出有节奏的移步。它要求男舞者上身挺拔,精神振奋,表现出勇敢机智的斗牛士风度。这种舞是在进行曲的乐声中展现西班牙斗牛士斗牛的部分过程。
4.华尔兹。
华尔兹通常被称为“三步舞”,分为快中慢三种华尔兹,它的特点是旋转,是舞厅舞中唯一采用3/4节拍音乐的舞蹈。它是经过改良的德国土风舞,大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才开始流传开来。华尔兹舞姿回旋起伏,舒展流畅。
5.探戈。
探戈源于非洲古老的舞蹈,被称为“舞中之王”。十八世纪,由于大批黑人被当作奴隶贩卖到海地和古巴而传入古巴,十九世纪又传入阿根廷。因当时阿根廷失业严重,社会矛盾尖锐,便产生了都市形式的阿根廷探戈。它把失业而造成的愁苦与劳动人民性格本质中的豪放、坚定结合起来,产生了最初的有负重的沉稳和坚定风格的探戈。1910年左右,探戈传入欧洲,教会曾下令禁止,但却得到人民的喜爱。探戈属慢步舞,身体要平稳,而且深沉有力,具有含蓄沉稳的美。
6.伦巴。
伦巴起源于古巴,1930年后流行于美国、欧洲及其他各地。它的音乐节拍据说源于黑人的民谣,配上中美洲的打击乐器,节奏强烈,异常轻松。
7.桑巴。
“桑巴起源于巴西。在40、50年代,与咖啡、足球被称为巴西的三大宝。它的动作特点是膝部需要弯曲而有弹性,上身手的位置高,但要轻松,状若热带海边迎风摇曳的棕榈树。它的基本节奏是慢、快快,动作自由活泼。
8. 吉特巴。
吉特巴原是美洲黑人的流行舞蹈,它的音乐是根据爵士音乐来的。动作活泼自由,属于本世纪的新舞厅舞,40年代已风靡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水兵把这种舞带到世界各地,我国称之为“水兵舞”。
9.恰恰恰。
恰恰恰起源于中美洲波多黎各的下层黑人,恰恰恰一词为舞蹈者用脚擦地板行进的声音,后来用伴歌或伴唱的形式奏出或唱出恰恰恰。据说这种舞蹈是模仿企鹅的姿态而创出来的,起舞时好比两只企鹅,喜欢的时候,相对跳跃,意见不合时,则转身而舞。
-------------------
舞会是以跳交谊舞为主的社交活动,通常在晚上举行。它可以单独举行,也可以在宴请、招待等其他活动之后举行。
参加舞会是消除疲劳、结识朋友、陶冶情操的良好方式。
在这种群众性的社交娱乐中,对每一个参与者的形象和举止都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掌握舞会礼仪,对于提高个人素质,塑造自身形象,优化社会环境都大有裨益。
一、准备工作
(1)着装与修饰。在西方,参加社交舞会必须着正式的晚礼服。国内的社交舞会,虽然没有规定特殊的服饰,但必须穿戴整齐,休闲装、牛仔服、汗衫短裤是不合时宜的。女性以裙装为好,但不穿超短裙,化妆和佩戴首饰是必要的,但要注意和谐、自然。
(2)注意不吃带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不要吸烟喝酒,否则满口异味,这是对舞伴的不尊重,影响沟通、交流。
二、舞场中的礼仪
(1进入舞场,当碰上熟人或朋友时应点头、挥手致意或握手问候,不要高声谈笑,大声喧哗,不要横穿舞池,应顺边绕行。
(2)舞间休息,坐姿要端正,不要乱走动,交谈、动作都应轻缓。
(3)跳舞时,舞步要遵守规范动作,不应随心所欲地乱跳。
三、男性的舞会礼仪
无论是古典的宫廷舞会还是现代的交谊舞会,男性舞伴总是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指挥和提携女伴的作用。
如果将女伴喻为扶风的婀娜杨柳,男伴则应是坚实挺拔的乔木;
如果将女伴比作盛开的鲜花,男伴则是支撑花儿的枝干和衬花的绿叶;
如果说交谊舞也有主旋律和舞魂的话,男伴称得上是主旋律,是舞蹈之魂,女伴则是协奏曲,是舞蹈之灵。
一个仪容端正、举止文雅、舞姿优美的男伴,不仅使他的女伴为之骄傲,也会令舞会的其他女性瞩目。
要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是很难,除了学习舞蹈动作以外,就是修习有关礼仪。
(一)热情主动
当你携女友进入舞厅后,如果你的女友穿有披风、外套之类的外衣,在她脱下时,你应充当一个忠实的仆人。
伸出你热情的手,接过外衣,为她放置稳妥。
当舞曲开始时,你应当先站起来,伸出左手,轻握女友右手,然后轻拥她步入舞池共舞。
在她没有得到别的男伴邀请之前,你不能撇下她另找女伴。
如果你是独身前往舞厅,你首先邀请的对象应该是没有男友相伴的女士,待三五支舞曲过后,才可以邀请有男友相陪的女士。
如果你不想使你在舞会上扫兴,一定要主动地邀请女伴。
在一般情况下,女士们是不会拒绝陌生男伴邀请的。
当你走到她面前,微微躬身,彬彬有礼地摊开右手,做出邀请的姿势,不需言语,她就会乐意地站起来,走向舞池。
因是初识,你不要握着她的手将她导入舞池,只能或前或后相伴步入舞池。
如果你邀请的女伴有男友陪坐,你应当先向她的男友微笑致意,简单地问一声:“可以吗?”得到允许后再邀请他的女友。
总之,男性在舞厅应取主动态度,即使生性羞涩,也应慢慢适应这一礼仪;
实在不习惯的话,就应预先约好舞伴一同进入舞厅或在舞厅寻找熟悉的舞伴
。但始终与一个固定的女友共舞,总难免有单调和美中不足之感。
因此,一定要让自己渐渐养成主动、大方的风度。
(二)举手投足注意分寸
交际舞的显著特点是男女为伴翩翩起舞,男伴一定要有以我为主的自我意识,起领舞的作用。
跳舞者进入舞池后,举手投足要有一定的分寸,不可过于随意。
首先,男伴站立不动,右手轻轻扶住女伴的腰肢,不可将整个手掌紧贴女伴,只需用腕部和手指轻触女伴腰部;
左手轻握女伴的右手,屈肘伸开至与肩平齐的左侧。
一般有三种托握方式:一是男伴手掌摊开,让女伴手掌平放掌心,谓之托;
二是男伴用拇指与四指捏住女伴掌心,谓之捏;三是两手交叉而握,谓之握。
一般来说,第一和第二种常用于比较生疏的女伴,自有一种绅士风度;
第三种多用于较亲密的女伴,有亲昵感。这些动作应视情况而定,以尊重女伴为前提。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舞蹈,两人的身体都应保持合适的距离,距离太远保持不了身体平衡,难以配合协调;
但贴得太紧,则有轻浮之嫌。通常合适的距离是一掌左右。
在舞蹈过程中,男伴的双手起着提示、指挥女伴的作用,提示、指挥要明确,含糊或犹豫,都会使女伴无所适从。
右手还要起着保护女友免受旁人碰撞的作用。遇有阻力,及时将手掌翻向外面推挡,并将女伴轻轻拉向怀中,圈臂保护。
作为男伴,特别重要的是,上身要保持正直,两肩放松,不能耸起,也不能下垂。
握持的手臂要自然有力,不可摇晃,不可垂塌,要让女伴感到有可靠的依托。
男伴还应注意,双眼不应该盯着女伴的脸部,目光应越过女伴,平视前方,或是注视女伴的发髻部位。
但又要不时地与女伴用目光交流呼应一下,做到与舞曲的情调相吻合。
(三)礼貌周到而不失风度
邀请陌生女伴,有时会受到拒绝,这也是正常情况。你不必觉得难为情,更不应该说出难听的话或做出非礼的举动。
遇到被女方拒绝时,你只需稍稍退后一步,轻轻说一声“对不起”,便可以转身离开另觅舞伴。
当一曲终结时,应将女伴送回座位,这是男性必须注意的礼貌。
绝不可“舞曲一停,转身就走”,不要将女伴撇在舞池中间独自走开。
对于陌生的女伴,你还必须说上一声“谢谢”,方显得礼貌周全。
当别人邀请你的女友时,应欣然允诺。
这说明你的女友出色,你应该对女友表示赞赏;这样,你一定会赢得女友的芳心。
当携相识的女友进入舞厅就座后,或跳过三五曲后,可以主动买一点饮料和点心。
注意不可糕点满桌,显阔摆富;也不可过于吝啬,一毛不拔。
四、女性的舞会礼仪
女性是舞会上的明珠,她们以其千姿百态的美仪风采点缀着舞会,使舞会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春意盎然。
每一个进入舞厅的女性,都应注重自己的妆饰打扮;但如果外表妆饰漂亮,却不懂舞会交际礼仪,又会使你魅力锐减。
为此,增加一些舞厅交际礼仪知识,懂得如何修饰仪采风度,实在是非常必要的。
(一)不要轻率粗鲁地拒绝对方邀请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一般来说,女性不应拒绝男性的邀请。
因为有男性前来邀请你跳舞,说明你引人注目,或年轻,或貌美,或有风度,或舞跳得好。
总之,有动人之处,有受人敬慕之处。
有人邀请便是你被看重、被喜爱的一个明证,比没有人邀请受人冷落要好得多。
万不得已需要拒绝邀请时,必须态度和蔼,表情亲切,用委婉的语言拒绝。
最简单的一句礼貌的回话是:“对不起,我有些累,想休息一会。”
对方当然心领神会,不会强邀蛮缠。
如果态度粗暴,带有轻蔑或厌恶的表情,不仅会使对方处于尴尬境地,还会损害你自己的风度。
(二)应与男伴配合默契
一对协调的舞伴,总是以男性为主,女性配合默契,这样才能动作轻松自如,富有和谐的韵律美。
能与对方配合默契,适应各种舞伴,是对女性的舞技、资质、风度等等的综合考验。
首先,男主女辅是舞厅交谊舞的基本要求,也是舞厅礼仪的基本点,应当遵循。
如若随意违反,别人会以为你是不懂礼节。
其次,与不同的男性共舞,除开舞蹈的基本动作外,要对男伴的独特舞风作出敏捷的反应,
必须有扎实的舞蹈基本功(即基本节奏与步伐不变,以不变应万变)和机敏灵活的反应能力。
对于男伴的一个眼神,一个轻微的示意动作,要能在瞬间作出相应的反应。
总之,掌握得体,分寸适度,女性便显得优雅动人,富有教养。
(三)应尊重男伴
在舞场上,女性尊重男性是非常重要的。女性对不会跳舞或舞技不够熟练的男伴,千万不要用语言讥讽,也不应该露出不耐烦、不高兴或鄙薄的神情,更不要在舞曲进行过程中撇下男伴退场,这样会伤害男伴的自尊心。
为了对男伴表示尊重,也为了自尊,女性参加舞会时,夏天不要穿背心和超短裙,身体过于暴露会令男伴难堪;冬天不宜穿厚呢外套,穿厚呢外套跳舞,动作不灵活,舞蹈韵律难以表达,男伴带起来也显得吃力,相互间缺乏自然亲切和谐的气氛。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对男伴的一种不尊重。此外,女性也不宜戴厚质的手套跳舞。
跳舞时,女性也不要饶舌,滔滔不绝地与对方说话,显得没有教养。若是跳舞时踩了对方的脚,应轻轻地说一声“对不起”。跳错了舞步,可示意舞伴停一拍,迅速调整跟上去就是,不要吐舌缩肩,做难堪状。不要自以为这是天真的表示,其实这是一种轻佻的行为,同样是对男性的不尊重。
至于口吐粗言,则是明显的不礼貌。对此,人人知道,不必评说,要绝对禁止。
(四)切忌举止轻浮
进入舞厅的女性,一定要自重自爱,特别注意自己的仪容举止,切忌有轻浮之态。不然的话,容易被人误解,会惹出不必要的是非,受到旁人的轻蔑和冷落。
轻浮的举止有以下种种:打扮庸俗招摇――浓抹粉脂,厚涂眼彩,嘴唇血红,首饰装头;目光闪烁游移不定;摇头晃脑,左顾右盼;颦眉撇嘴,眉飞色舞;轻狂说笑,娇声媚气;相偎相依,过分亲昵;对他人指指点点,评头品足;窃窃私语,尖嘴薄舌;表情冷漠,目中无人;性情粗暴,言辞傲慢,等等。
中小學師資
女老師忙碌於學校工作,下班後更有忙不完的家務事。
而一樣也是擔任教職的先生卻在下班後與同事小酌幾杯。
還有就是傳統的社會,在經濟不好的時代,又重男輕女,
父母不太願意在女兒身上做太多的教育花費,
而過去中小學師資由公費的師範院校提供,這也是當時女性唯一的出路;
相反地,過去的社會,除非貧困才會讓兒子去唸師範院校,
但是中小學地位低,男老師待不久就另尋他業,或是往上考主任、校長。
邀 舞
美國高中舞會的事前事後準備功夫有夠費神,Prom女生們要擔心有沒有人約,Winter Formal要擔心要約誰,
而女生間的角力賽也蠻恐怖的,為了要有舞伴,必須先發制人,先放風聲要請某人當舞伴。
舞伴確定後,接著擔心訂做舞會的gown(禮服)、選擇配件、作頭髮、化妝、預約limo、接送等。
這種過程我光是想就頭皮發麻呀,何況她們也不過才是15~16歲的女孩呢!
Invitation to the Dance《邀 舞》—Aufforderung zum Tanze Op.65,原为钢琴曲,
作于1819年,由卡尔·玛里亚·恩斯特·冯·韦伯Weber1786-1826
(德国人,德国民族音乐先驱,代表作《魔弹射手》)所作。
乐曲开始,先由大提琴奏出彬彬有礼、温和热情的旋律,仿佛是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男士向女舞伴发出邀请,
随后由单簧管奏出典雅轻松的旋律, 表示女舞伴羞答答地表示了拒绝(片段1),
这样的对话经过几次之后,女方终于点头同意。
随后是欢乐的舞蹈场面,先是全乐队奏出情绪轩昂的圆舞曲,极快板,音乐粗犷而雄壮,
紧接着是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典雅和谐的旋律(片段2)。
经过一段飘逸的独奏舞曲之后,音乐描绘了急速的而又令人眼花缭乱的舞蹈场面(片段3),舞会达到了高潮。
随后,一切全都安静下来,舞蹈结束了,
接着就是尾声,这是开头一段的简略重复,表明在兴尽舞歇之际,这对青年男女殷切地相互致意。
韦伯献给他的妻子卡洛丽内。他详细解释了作品的具体内容:
第1—5小节:邀舞者初次出现。
第6—9小节:女子婉言谢绝。
第10—13小节:男子坚决请求。
第14—16小节:她同意了。
第17—19小节:他开始和她交谈。
第20—21小节:她回答。
第22—23小节:谈得热闹起来。
第24—25小节:互相非常投机。
第26—27小节:他请她跳舞。
第28—29小节:她答应了。
第30—31小节:各就各位。
第32—35小节:等待音乐开始时起舞。
跳舞结束,男子道谢,女子回答,各自离去。
--------------------
《邀舞》是韦伯的重要作品之一,作于1819年,原作为钢琴曲,是韦伯送于妻子的生日礼物。作品清新而富有表现力,是倍受欢迎的一首曲子。作品诞生后,许多作曲家都曾将它改变为管弦乐曲或者芭蕾舞剧,但以1831年柏辽兹改编的最为出色和成功。柏辽兹将乐曲从原来的降D大调改为D大调,据说是为了管弦乐队的演奏方便。
这首作品表现了在某个非常正式的场合,一位绅士邀请一位小姐跳舞,在几次的谢绝与再邀请后,年轻美貌的小姐还是答应了绅士恳挚的邀请。于是,整个盛大的舞会场面也由此拉开。
这首乐曲是一个倍复三部曲式结构,并且具有一定的回旋性。
乐曲的开头是一个大提琴奏出的引子。在低声区缓缓而来,逐渐升高。一个英俊的绅士,在一进大厅,就被远处一位身着白色裙子的女子所吸引,他无法控制自己不去看她,他的心砰砰直跳,可是他还是保持着绅士的冷静和仪表,慢慢走向她。:“对不起……请问您能与我跳个舞吗?”这是他发起的第一轮攻势。“哦,不,谢谢。”单簧管在高声区轻柔的作了回答,小姐似乎是意料之中的拒绝了他。“上帝,她的声音跟她的容貌一样让人着迷……”绅士决心一定要邀请成功。在几个回合后,小姐终于答应了绅士的请求。挽着他步入场中。
舞会正式开始,乐曲进入第一个部分。第一部分共59小节,是一个复三部的结构。图示为ABA’,A可以看作是第一个圆舞曲,由全体乐队演出气氛热烈、欢快,在一组组逐渐爬升的旋律中你都会感觉到自己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这一部分是一个无再现的单二结构。分为ab上下两句。a主题热烈奔放,而b主题显得非常的典雅,上句8小节,下句16小节各自反复一次,此段落最后在D大调上收拢结束。接着60小节开始,是B结构,该部分以音节化的旋律为主。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二结构,也是上下两句,上句12小节,下句15小节,字母表示为cd。c主题轻盈,流畅,长笛和短笛奏出流水般的旋律,仿佛鸟儿在枝头的歌唱,又仿佛是舞会中姑娘们快乐的银铃般的笑声。d乐句形式一样,也是音阶型,由低处向高处走,力度在ff,显得很雄壮,也许这是绅士们的齐舞,刚毅威严,80小节开始再现了c主题。次乐段同样在D大调的主功能收拢终止。第88小节是首部的再现,共8小节,是个被缩减了的单乐段。它只是再现了a的一个乐句。首部到此结束。
96小节进入第一个中部乐段——C部分,这是个单三结构,单一主题展开字母表示efe。调性没有变化,仍在主调D大调上。三部分分别有32,40和32小节。e主题在比较弱的力度上开始。舞蹈在这个时候变换了舞姿音乐不再象a主题那样热烈,弦乐组和木管组交替的打着三拍子,旋律就是又弦乐组奏出的单音所组成,音乐显得非常天真烂漫,舞蹈在小幅度的跳跃与互相变换位置中变的惬意,舒缓。中段f虽然加入了铜管,但是力度在更弱的pp上,168小节回到e主题,在结尾部分,力度经历了一次“上下坡”pp-ff-p。
这一段落的音乐显得十分有童趣,让人一下子从金碧辉煌的舞会大厅一下子飞到了乡间的草地上,看那里的一群孩子快乐的舞蹈。
200小节是中部的第二个段落,也是个单三结构,主题素材来自a,调性转至f小调。字母表示fgf。f主题进入采用乐队全奏,力度在ff上,铜管在这里显得非常惹眼,号角声能听的非常清楚,也许这一段是整个舞蹈中最好看,也是难度最大的,所有的人看上去都有些紧张,谁都不敢怠慢这将来的高难度动作,f看上去象是高难度动作前的准备似的。果真,短短的8小节之后,它来了,g主题显得气氛尤为热烈,音乐转到了降D大调上。弦乐快速的音阶上行加上定音鼓在这里不断的烘托使舞蹈变的异常的热烈和精彩。舞蹈者们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高难度动作。一个,两个,三个……舞蹈者显得越来越自信,越来越热烈。……216小节再一次完全再现了f。
第224小节开始是一个长达32小节的展开,调性在A大调上,之后是在降D大调上的40小节连接(257-300),中部到此结束,音乐开始回到了那个熟悉的开场舞中,开始进入再现部。
再现部同样是个复三部曲式结构,ABA。A同蜷曲开头没有变化,完全再现,是个无再现的单二结构。中段B有缩减,只剩了c主题,并较第一部分中的c扩充了一倍。在B和最后的A之间,加入了24小节的连接,然后才进入再现。最后的A部分由原来的8小节扩充到了27小节。这是最后的舞蹈,乐队全奏,力度始终保持在ff上,美丽的舞蹈在辉煌的气氛中结束。
最后是10小节的尾声。仿佛这是整个故事的结局。舞会结束后,那位绅士非常有风度地向小姐表示感谢和致敬……
Sunday, March 4, 2012
格林童話吹笛人
格林童話 Kinder- und Hausmärchen,KHM:
1812年第一版《格林童話》的第一卷出版,收錄了86篇童話故事;
第二卷於1814年出版,增加了70個故事。
其後第二、三、四、五、六、七版亦分別於1819、1837、1840、1843、1850和1857年出版,收錄的故事不斷增加。
格林兄弟生前出版的第七版中共收錄故事200則,加上宗教傳說多達210則。
其中以《灰姑娘》、《白雪公主》、《小紅帽》、《睡美人》、《糖果屋》、《青蛙王子》、
《漁夫和他的妻子》、《野狼和七隻小羊》、《勇敢的小裁縫》、《不萊梅的城市樂手》、《穿靴子的貓》等最為著名。
格林童話與《安徒生童話》、《一千零一夜》並列為「世界童話三大寶庫」。
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Hans Christian Andersen,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
丹麥作家,詩人,因為他的童話故事而世界聞名。
他最著名的童話故事有《小錫兵》、《冰雪女王》、《拇指姑娘》、《賣火柴的小女孩》、《醜小鴨》和《紅鞋》等。
在1284年時,哈默林(Hameln)這個城市長久以來飽受鼠患困擾,
有一天哈默林(Hameln)出現了一位身穿彩色奇裝的吹笛人,
用美妙的笛聲將大批的老鼠誘導.....至河裡淹死,
但是事成之後,吹笛人前來索取報酬,然而村民們卻背信,
不願給付酬金,憤怒的吹笛手為了報復,便後來以美妙笛聲
牽引著許許多多村內孩童,走向山林深處,最後
全都失去蹤跡、不知去向…,演變成悵然悲劇。
吹笛手的故事太受歡迎了,吸引了大批遊客的哈默林(Hameln),
老鼠和吹笛手的各種紀念品滿街都是,因此,"HERMANN"公司以此為主題,
製作了這一隻小熊"Rattenfanger",全球限量600隻喔。
(而且附了三隻很可愛的小老鼠)
-------------------------------
看來大家似乎對格林童話中的吹笛手蠻有興趣的
傳說
有看過格林童話吧 就是一個德國小鎮 梅林 飽受老鼠肆虐之苦
這個時候忽然出現了一個神祕的吹笛手 他跟鎮上的長老們說
我可以把這些老鼠趕走 只是之後你們要付我錢
長老們答應後 他就拿出笛子開始吹了起來 老鼠們就跟著他的腳步
到河邊 然後一一溺水死掉
之後長老們反悔不付錢
吹笛手氣到 第二天早上就吹著笛子把鎮上的小孩全部拐走從此消失
這就是格林童話版的吹笛手故事
(極短篇拉 要看的話 自己可以翻書去看)
但是真相是什麼呢?
真相
這個小鎮 Hameln是真的存在的地方 今天到德國旅遊這還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光景點
而小孩神秘失蹤事件也是真實的事件 根據這個小鎮的官方記載當時
總共消失了一百三十的兒童
但是為什麼是一個外來的吹笛手在捕老鼠呢?
原來是當時在中古世紀老鼠被是為邪惡與惡靈的象徵
能夠與之對抗的只有法師跟黑魔道士 所以在童話中的吹笛手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
而笛音在當時被當成是撒旦的聲音
因此吹笛手的身分在當時 其實是屬於 黑魔道士類的 靠笛子就驅除惡靈
(用現在的角度來講 就是黑道火拼 白道不想付錢啦)
而外來者的身分讓他可以不被法律保護 這就是吹笛手童話的形成
根據當地的記載 1284年 的確消失了 130個兒童
但是與傳說不合的是 吹笛手跟捕鼠人不一樣的
如果到H小鎮的市場教堂 你會看到吹笛手捕鼠的彩繪玻璃
但是這個彩繪玻璃是後來15世紀裝上去的 真是的1300年的彩繪是只有吹笛手的
在根據15世紀另一個德國小鎮留下的傳說紀錄Catena Aurea
理面的紀錄只有記載神秘的吹笛手出現 與 一百三十的小孩之後神秘失蹤
一直到1818年 格林童話誕生 捕鼠人才跟吹笛手合而為一
因此真正的歷史案件 沒有捕鼠的事情 只有吹笛手跟小孩失蹤案件
那那些小孩到底去哪裡呢?
如果仔細看當時的文件 只會發現記載一句……當那些小孩離開後 (是離開 不是失蹤喔)
就沒有下文 沒有警察記錄 或其他文件更詳細的問件
也就是說要不是有另一個小鎮的紀錄這個案件很可能就真的被當成傳說
問題是 消失130個小孩 為什麼當時的小鎮要隱匿呢 甚至要把罪丟給無辜的外來吹笛手
他們發現 這些小孩其實可能不是誘拐 而是自願離家出走
當時正式丹麥短暫占領德國的年代
那個時候的年輕人拋棄自己的父母離家前往東邊追求新世界的可能性很大
但是為了糖塞當時的丹麥政府 因此謊稱吹笛手誘拐小孩
但是又不能把事情搞大因此寫得很神秘
證據是 這些小鎮的東邊 大約500公里處 有些城市跟H小鎮的念法近似
很可能是同行的人 怕跟隨者會有想家的感覺
因此將這些城市都用類似原來城市的發音命名
這就是吹笛手的迷題真相
Saturday, March 3, 2012
量子運算
IBM科學家的成果之一,是將量子位元維持量子狀態的時間,擴大到100個微秒(一百萬分之一秒),是過去紀錄的二至四倍。此一時間量是「管控」資料錯誤的最低門檻,達到這樣目標,同時意謂科學家已可將研究轉向其他的工程挑戰。
科學家的下一步驟是創造系統,開發量子運算的能力。IBM科學家史泰芬說:「我們所做的量子運算工作研究顯示,它不再只是強力的物理學實驗,該是根據這項科學創造系統,將運算帶入新領域的時候。」
全文網址: 量子電腦 15年內問世
Subscribe to:
Posts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