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2, 2014

悖論paradox,公案koan

阿喀琉斯(Achilles)悖論 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 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 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 因此被追者總是在追趕者前面。 飛矢不動悖論 一支飛行的箭是靜止的。 由於每一時刻這隻箭都有其確定的位置因而是靜止的, 因此箭就不能處於運動狀態。 游行隊伍悖論 一半的時間等於一個時間。 三個隊列A,B,C。 A靜止, B和C向相反方向運動, 在一個最小時間單位內,B向左移動了一個距離單位, C向右移動了一個距離單位。 於是對B而言C就移動了兩個距離單位。 因此必有一個使C相對於B的位置移動一個距離單位所需的時間,否則半個時間單位將等於一個時間單位。 都是芝諾(Zeno)提出的 ------------ 六祖惠能(AD638-713) 门下五大弟子. 南阳慧忠 • 菏泽神会 • 永嘉玄觉 • 南岳怀让 • 青原行思. 六祖惠能之後的250年中,禪機盛行,從惠能弟子群, 第四傳趙州、黃檗、溈山, 第五傳臨濟、仰山、德山等,皆用這種頓悟法門,令許多人開悟。 所謂禪機,便是禪師們靈活運用棒喝、豎拂、揚眉、張目、示圓相、反詰語等手段, 應機而使弟子放下我執,進入悟境。 但是後來的人,就沒辦法不用某種固定 的方法而開悟了。 故而有參「公案koan」、看「話頭」的方法出現。 這些公案的發生,便是禪機的故事, 但在禪機盛行時代,無人重複來用它們,故不必參公案, 嗣後有人重複追詢那些開悟的案例而開悟, 即是形成參公案的方法了。 是在西元10-11世紀,那便是汾陽的《先賢一百則》使用集子內的故事來發疑問: 「為什麼祖師們如此這般一番,就開悟了?」這樣不斷地反覆問下去,就叫作參公案。 當修行到某個階段,師父會指點弟子該參哪則公案,參了這個公案會幫助弟子進一步上升; 如果是一位不高明的師父,隨便給了個公案,不能對機,弟子參了也不會有效果。 「參公案」不是猜測揣摩,不是用頭腦推敲思索,不能用常識及佛學的知識來解釋它。 許多人為解釋公案,而出了很多書,那都只是在解釋,而不是在「參」,這對悟境是不相干的。 那麼,公案可以解釋嗎?可以的,但是對於禪修的功能而言,分析公案是沒有作用的。 在未得親自悟透之前,公案僅是一種工具,悟透之後,才能發現其活活潑潑的精神所在。 親自悟透禪宗祖師們的過去發生過的開悟的案例,用知識的推理或想像,不能達成目的, 必定要對公案中的話題,起大疑情,只發問而不能自行以推理方式來求取答案。 公案參悟以後,也無法用語言文字和盤托出以示人, 只能向比自己高或和自己相等的人,「比手劃腳」求印證,這叫作心心相印。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