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3, 2013

ASIC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s now at an unprecedented level. No longer is this the domain of countries such as UK, Australia, USA, Canada and New Zealand but students are now looking at study options in Malaysia, Singapore, China, Ukraine, Russia, Greece, Cyprus and most of the EU countries. This is giving the student a wider choice in relation to a range of subjects, entrance criteria, cost, types of institution and cultural experience. The market is growing, but so to is the number of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eeking to recruit these students. Unfortunately, the unethical behaviour of some international colleges is causing major problems for students, parents and sponsors.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students to get a realistic and honest picture of what an institution is really like in terms of quality, resources, student support and ethics. Accreditation Service for International Colleges (ASIC), has been formed to bring this independent information to the student population through its accreditation service with well defined and objective benchmarking. Accreditation through ASIC will help the student and parent make a more informed choice and will also help a college/university demonstrate to the marketplace that they are a high quality institution.

Sunday, February 3, 2013

基督教文化商品化

商業體系運作模式,並且產生了幾個必然的現象。 1. 市場導向:以消費者需求為考量的生產計劃,以獲利價值為考量的企業目標。 2. 成本效益: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潤的產品規劃,量比質更重要的生產模式。 3. 廣告行銷:產品的包裝與行銷企劃的配合,是一個產品能不能賣座的關鍵因素。產品本身已不再是消費者唯一考慮的因素,甚至許多消費行為的重點不在產品本身,而在廣告行銷成功的刺激了購買慾。 4. 業績掛帥:當產品上市後,業績決定了這項產品在市場的存活時間。 5. 劣幣驅逐良幣:當產品的價值是由消費者需求、行銷成敗與利潤三方來決定,而不是由產品本身的好壞來決定時,這個市場能夠提供的期待便非常有限。 基督教文化商品化的優點 1. 普遍性:當文化產品成為商品後,規格化的量產與大眾化的價格結果便是人人都看得到、買得起,基督教文化產品因此更為普及。 2. 本土性:基督教文化商品要在地區成功販售,結合本土文化的產品設計與包裝,似乎更能吸引大多數消費者的購買意願。而基督教文化商品本土化的包裝與行銷,也間接的促成宗教信仰的在地化。 3. 流行性:當基督教文化產品商品化後,市場雖然變大了,但競爭對象也增加了,所以符合時代潮流成了無法避免的趨勢。跟上流行的產品永遠有消費的吸引力,這點特別在年輕人與小孩身上可以看見。 基督教文化商品化的缺點 1. 價格化易使基督教文化產品失去神聖性的內涵 以消費者需求及利潤考量為基礎的商品,基本上已經改變了基督信仰的核心價值。在作品形塑成商品的過程中,焦點已經從神變成以人為中心。當創作者為了作品有機會發表而向市場價值作某些妥協時,基督教文化作品中必須具備的神聖性也可能因此被妥協掉。 2. 市場化易使基督教文化產品失去教化性的功能 當商品市場導向化後,宗教性產品原應具備的教化性功能就會被消費者傾向的娛樂性功能所取代或掩蓋。特別是在龐大的商業集團制式運作下,用相同的佐料處理不同的產品,宗教性商品與非宗教性商品將被包裝的越來越相同,所剩下的不同也會在娛樂的心態下被消費者遺忘。對非基督徒而言,「納尼亞傳奇」的科幻效果與緊張氣氛恐怕遠勝於作者魯益士想要表達的基督教精神。 3. 世俗化易使基督教文化產品失去理想性的堅持 當基督教文化產品以市場價值作為生產的主要考量時,它就已經世俗化,而包裝與行銷企劃只是加速其庸俗化的推手。刺激消費的一切設計都與基督教信仰中的儉樸生活不合,商品行銷所製造出來的偶像也使產品的焦點被模糊與誤導,沒有市場價值卻有信仰價值的產品將沒有生產的機會。向消費市場妥協的結果,使基督教文化產品無法發揮應有的理想性。 信仰世俗化的危機 1. 基督文化商品化後,透過行銷的刺激,信徒變成消費者,信仰變成消費品。 2. 信仰成為消費市場中的一項商品後,沒有人會為信仰而堅持或是犧牲,它就像是商品一樣,不合適就換新的。 3. 基督教商品經常藉著舉辦各種大型活動,以及在各種媒體上刊登廣告,提高社會能見度。「行銷」成為宗教性商品是否能被消費者重視的關鍵,在手段上便會出現許多世俗化、庸俗化的爭議。 4. 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許多商品以通俗淺顯的教義,立即可得的救恩,作為吸引消費的主要方式。十架上的救恩被簡化,基督信仰可能因此被扭曲。 5. 基督教文化商品化後,接著就是宗教團體企業化、集團化、多角化。商品化帶來越來越多屬世的經營方法,最終將排擠掉不符合世界價值、但可能合神心意的牧養模式。 宣教的轉機 1. 傳福音是主耶穌基督交給基督徒的的大使命,透過商品化的包裝,基督文化可以有一個本土化的新風貌,使人們對基督教的接受度更大。 2. 基督文化商品化後,大量且價格低廉的複製,使得福音有機會充斥在各個角落,讓更多沒有機會接觸教會的人聽到福音。 結論 ●教會如何因應 面對一切事物都有商品化的可能性,教會其實更應該保守因應。教會可以鼓勵會眾以更開放的胸襟去看待與討論被商品化了的基督教文化,也可以幫助會眾藉各種機會更加認識真理,但教會應該謹慎使用教會的權柄為任何一個商品背書,以免失去客觀公正的立場。教會尤其應該避免與任何商業團體合作。 ●基督徒如何因應 基督徒除了應該不斷地在聖經真理上裝備自己,也應該用更開放的胸襟接納合神心意的商品。因為耶穌說:「不要禁止他;因為沒有人奉我名行異能,反倒輕易毀謗我。」(可9:39)

方言的問題

方言的問題 前 言/讀經:(林前12:10,28:30,13:1,8,14:1,28,39-40). 現在全世界有許多基督徒傾向“靈恩運動”,大力提倡“說方言”。他們說:“說方言是得救的證據”、“說方言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他們說“方言”,別人聽不懂,又沒有人翻,這都不是聖經所說的“方言”。 方言,原文是glossa,英文聖經譯作“舌頭”tongues. 這不是一般人所說的“舌音”。有些譯本譯作“靈語”,這是不對的。這不是什麼“靈語”,而實在是世上的語言languages,是人可以聽懂的。 在書信裏,方言是聖靈恩賜之一(恩賜就是禮物)。聖靈的恩賜有9種,以“智慧的言語”排第一,第二是“知識的言語”,而“方言”與“翻方言”排最後(林前12:8-10),所以方言是最小的恩賜。 方言的來源有三:從聖靈來的、自造的、從邪靈來的。我們不要以為說方言都是從聖靈來的,我們必須根據聖經的教導來對待方言。 第一章 新約聖經幾次提到方言 聖經第一次提方言是在基督復活之後;“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可16:17)有人根據這一節說,我們都要說方言。 請注意,最好的古卷沒有馬可16:9-20這段。這段經文不像是馬可的結語,與馬可的手筆不同。聖經的原稿已遺失,只有手抄本(古卷),也許是在抄傳中有損毀。可能在馬可去世後,由其他人補加的。全本聖經,只有這一段是這樣。許多解經家都承認這一點。但我們也當相信這段是神的話語。 “新方言”,就是別國的話語。“信的人必有神蹟隨著他們,”下文提出六件,但不是說,信的人都有這六件,有人有這樣,有人有那樣的。這不是條件性,而是需要性,有需要時就“必有”。 到書信,方言就成了聖靈的恩賜之一。 使徒行傳只有三處提方言: 第一次是在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時候:“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4)這是教會(猶太人教會)的成立,全教會“說起別國的話”,向外邦人顯明教會的成立,為著把福音傳到各國,所以他們說起別國的話來。這是聖經第一次提到說方言的事實。 使徒行傳第二次提到說方言是在哥尼流家裏(徒10:44-46),這是距離五旬節7-8年了。這一次,是外邦人得救,立即說起方言。他們說的方言,也像當初,是別人能聽懂的。 使徒行傳第三次提到說方言,是在以弗所(徒19:1-7),這是距離哥尼流家說方言13年了。這班人是舊約餘下來的聖徒,是施浸約翰的十二個門徒(3-4節)。保羅叫他們要“奉主耶穌的名受浸”(5節)。當他們受了浸之後,“他們就說方言”(6節)。這是特殊的情況。 自從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後,信的猶太人與外邦人因基督耶穌而成為一體——教會,都歸入一個羊圈裏了。 使徒行傳三次提到說方言,都沒有重複,各人都只說了一次。三次都是榜樣,不是命令。我們不能單憑“榜樣”,就叫人一定照做。 書信提方言,只有哥林多前書(12:,14:):這是聖靈的恩賜。當然,徒11:17也是恩賜,但與聖靈的各種恩賜是有分別的,這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的(林前14:22)。 哥林多教會有許多屬靈的恩賜,但哥林多教會不是屬靈,而是屬肉體的。保羅在林前14章不是鼓吹說方言,而是責備他們因誤用方言的恩賜而使教會混亂了(32-33)。 第二章 五旬節的方言 (徒2:1-11) 有人根據五旬節聖靈降臨後有方言,就要我們都說方言。現在讓我們好好地讀一讀這段經文,看看他們說方言是怎麼一回事。 五旬節是舊約七個節期的第四個,預表聖靈降臨設立教會。基督復活後50天,正是五旬節,聖靈就降臨,教會出來了,但當時只是猶太人,所以教會是猶太教會。那一天,全教會都說方言。後來聖靈把方言賜給個別信徒,成為“方言的恩賜”。 “說起別國的話來”(徒2:4)。 “別國的話”,原文是glossa, 這個字,有23次譯“方言”,15次譯“舌頭”tongues,兩次譯“口”(羅14:11,腓2:11),一次譯“靈”(徒2:26),一次譯“鄉談”(徒2:11)。 使徒行傳2:6,8的“鄉談”,原文是dialektos,英譯dialect. 還有譯作“方”字(啟5:9,7:9,10:11,11:9,13:7,14:6,17:15)。 在希臘思想文學裏,這是指某種廢棄的、不能理解的字句、描寫一種出於極大的狂喜而產生的語言形式,是由心理方面而來,再帶進夢幻智慧的領域裏。 聖經多次用這字,都是指常用的語言language,並不像許多人所說“不是世上任何的語言”。近來有些英文聖經把“方言”翻作“靈語”,實在是不合原意的。 有人說,方言可指人的話語,也可以指天使的話語:“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所以別人是聽不懂的。 這是奇怪的解釋。其實保羅也沒有講天使的話語。他的意思是,縱使我能講天使的話語,“卻沒有愛,我就成了鳴的鑼,響的鈸一般。”他只說“我若能”,並不是他講了天使的話語。所以我們說,方言是各國的語言,是世上的人能聽得懂的,別人聽不懂,連自已也聽不懂,所以就需要人翻。若沒有人能翻,這就不是聖經所指的方言。 使徒們在五旬節說方言,計15種(徒2:6,8-11)。他們怎樣說的呢?有兩種解釋:約120人同一個時候說出共15種方言來(包括鄉談)(徒1:15,2:1),從各國來的猶太人都聽出他們自己的口音。 另有人解釋,約120人同時說出一種方言;說完又一同說第二種、第三種,直到說完15種為止。說的人覺得很希奇、聽的人覺得更奇。無論是那一種,都是神蹟。 他們說完方言之後就有講道:“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徒2:14)。他們在前面是說方言,用外國的語言“講說神的大作為”。(2:11)之後就用外國語講耶穌復活,使多人明白(14-40)。 說方言只叫人知道神的大作為,但不能取代講道。說方言之後還要講道。單說方言,他們“就甚納悶”(2:6),又“眾人都驚訝猜疑”(2:12),“還有人譏誚,說:‘他們無非是新酒灌滿了’。”(13節) 方言不是為講道,而是為讚美。講道後,眾人才“覺得紮心”(37節)。結果,“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41節)所以,講道比說方言重要得多! 第三章 說方言的恩賜 (林前12:8,10,28,30) 哥林多教會處在拜偶像與充滿罪惡的環境裏,哥林多教會也是個屬肉體的教會,但這個教會有許多恩賜。 一、哥林多的方言(林前12:-14:) 主後53年保羅在以弗所聽到哥林多教會發生問題。關於說方言,聚會的人被方言打斷,而且說的是別人不懂的,連說的人也不懂,又沒有人翻。 在使徒行傳裏,我們看見20年間只有三次講方言的事,但在哥林多,他們每次聚會都說方言;使徒行傳是眾人都講,而哥林多教會是一人講一人翻(林前12:10)。 無論是使徒行傳或哥林多教會,所說的方言,都是glossa,而哥林多前12:10又用gene(普通表示語言學中家族的分類)。林前14:21引用以賽亞28:11-12時,論及亞述語,是當時猶太人不懂的。 哥林多教會聚會,許多人講別人不懂的“方言”,既不是語言,也不是恩賜,引起教會聚會的混亂。這是神不喜歡的:“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 保羅定出八條說方言的原則(林前14:26-40):第一、“凡事都當造就人”(26節)。第二、“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27節)。第三、“且要輪流著說”(27節)。第四、“也要一個人翻出來......”(27-28)。第五、“當慎思明辨”(29節)。第六、“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34節,包括說方言)。第七、雖不禁止,但比作先知講道低(39節)。第八、“凡事都要規規矩矩按著次序行(40節)。 其他書信沒有提方言,可能這是哥林多教會獨有的情況,可能亦因哥林多教會有許多猶太人(徒18:1-17)。 二、哥林多教會的方言與五旬節的方言同是glossa 哥林多用單數(林前14:2,4,13-14,19,29),指不易理解的話語,這是哥林多信徒用的,指單個人講的。 真方言的恩賜就用複數(林前12:14),所說的應該是世上各國的話語(12:10),是正常人的語音。 三、方言不是證明人得救了 有人說,說方言才證明是得救的,但聖經沒有這樣說。因為不是眾信徒都說方言。即使在使徒時代,除了使徒行傳與哥林多教會,都沒有說方言,特別是約翰福音與羅馬書詳論因信得救,都沒有提說方言。 有人根據使徒行傳三段說方言的經文,說,“他們得救後就都說起方言來”,所以凡得救的人都要說方言。 但三段提說方言的經文,都沒有說這是得救的憑據。 五旬節聖靈降臨後,只門徒說方言(徒2:1,4),後來3000人得救受浸,都沒有說方言(2:41)。 哥尼流家裏的人得救後說方言(徒10:45-46),這是證明神悅納外邦人,所以他們說起方言,但絕不是因為說方言才能得救。 以弗所十二個約翰的門徒,他們得救後說方言(徒19:6-7),這是證明聖靈不是奉約翰的名而來,而是奉主耶穌的名而來的(3-5)。 請記住,我們千萬不要單根據使徒行傳的榜樣來作原則,認為使徒行傳有得救的人說方言,就說凡得救的人都必須說方言。這不是解經的原則。 四、恩賜不是人人都是一樣的 “……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林前12:10)“……豈都是說方言的麼;豈都是翻方言的麼?”(12:30)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12:11)。 但使徒行傳的方言是人人都說的(徒2:1,4,10:46,19:6-7),不是恩賜。“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徒10:45)指聖靈本身是個恩賜,因為是“澆在”,而不是和哥林多教會所得的(聖靈的恩賜)相同。他們“因聽見他們說方言”就知道聖靈澆下來了。使徒行傳的方言,是為不信的人作證據(林前14:22),而哥林多教會的方言是“功用”,但也有證據。 五、方言是最小的恩賜 所有的恩賜,以說方言和翻方言的恩賜為最小,排列最後(林前12:10,30)。我們不知道靈恩運動的人為什麼拼命追求那最小的恩賜而不羡慕作先知講道的恩賜呢(14:1)! 六、受聖靈的浸與說方言 許多人說,基督徒不一定都受了聖靈的浸;他們又說,受聖靈的浸都說方言;他們還說,第一次被聖靈充滿就是受聖靈的浸,以後的充滿是聖靈充滿。 這都是人的解釋,聖經沒有這樣說。 受聖靈的浸就是把我們浸入基督的身體裏。原來凡得救的人都受了聖靈的浸,連屬肉體的哥林多信徒也都受了聖靈的浸:“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浸(過去式),成了一個身體,飲於一位聖靈。”(林前12:13)但不是每人都說方言。除了使徒行傳三處特殊情況之外,其他接受救恩的人都是受了聖靈的浸,但他們沒有說方言:三千人(徒2:41)、埃提阿伯的太監(8:37)、掃羅(9:1-9)、很多“信而歸主的人”(11:21)、呂底亞、(16:14-15)、腓立比獄卒和家人(16:30-34)。 七、不是被聖靈充滿的證據 有人說,“聖靈充滿的人必說方言”(徒2:4)。 但這是聖靈降臨時所發生的幾件事之一:聖靈充滿、“又”說方言(2:4原文有“又”字)。在這之前還有響聲如大風、舌頭如火焰(2:2-3)。 施浸約翰與耶穌都被聖靈充滿,但沒有說過方言。使徒只在五旬節講了一次。 能說方言並不表明靈性高;哥尼流一家和以弗所12個人在得救的時候就說方言。 哥林多教會混亂的事很多,他們沒有被聖靈充滿,但他們有許多恩賜,恩賜比其他教會多,特別是說方言的恩賜。 聖靈充滿的表現不是說方言,而是為主作見證有能力和滿結聖靈的果子。 使徒行傳有許多人被聖靈充滿,他們都沒有說方言(4:8,31,6:3,5,7:55,9:17,11:24,13:9,52)。 說方言不是屬靈、聖潔的記號。聖靈的果子(加5:23)才是屬靈、聖潔的記號。哥林多教會高舉恩賜,但他們並不屬靈:“弟兄們,我從前對你們說話,不能把你們當作屬靈的,只得把你們當作屬肉體,在基督裏為嬰孩的。”(林前3:1) 八、方言的恩賜不是求得的 五旬節那一天,門徒沒有求方言,他們預先也不知道會有方言賜下。哥尼流一家沒有求方言,以弗所的12個人也沒有求方言(徒19:7)。由此可見,使徒行傳三次方言都不是求得來的。 哥林多教會有許多恩賜,方言的恩賜也不是求得來的,而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12:11)。我們可以“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14:12)。至於方言,充其量是“切慕”,但“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講道。”(14:1)現在有許多人叫人求方言,實在是沒有根據的。 九、方言沒有什麼造就的功效 請記住這是最小的恩賜,造就性很小:“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林前14:4) 所謂“造就自己”,不是指靈命長進或更為聖潔。 而是我有了說方言的恩賜,所以我們更當相信,更當愛神,因為神是與我同在。 講方言的人曾說過,沒有什麼造就,至於造就別人就不是說方言, “你感謝的固然是好,無奈不能造就別人。”(14:17)造就別人需要“悟性”(14-16)。 林前12:-14:是限制方言,不是鼓勵方言。 禱告與歌唱,不止用靈(方言),更要用悟性(14:15)。 “悟性”,英文譯作understanding,意思是使人能明白、能理解。 說方言是為了給不信的猶太人作“證據”。 說方言不是對不信者講福音,而是對不悔改的將亡者作“證據”(太10:14)。以色列復國,不用方言作證據。 說方言也不是為造就信徒:“律法上記著:‘主說,我要用外邦人的舌頭,和外邦人的咀唇,向這百姓說話;雖然如此,他們還是不聽從我。’這樣看來,說方言,不是為信的人作證據,乃是為不信的人。”(林前14:21-22)保羅是引用以賽亞28:11-12的話,可知方言是指外國人的話語。當亞述人侵犯耶路撒冷時,以賽亞責備猶太領袖醉酒。他們就譏誚以賽亞,所以以賽亞向他們宣告審判。神對他們說話,他們不聽。神是用外邦人來對他們說話,所以方言是對不信的猶太人,說明福氣移去了。後來,尼布甲尼撒王受神懲罰說出稱頌神的話,波斯王古列下令猶太人回國,說出勉勵他們重建聖殿的話(拉1:1-4)。神用外邦人指出猶太人不信的罪,可知方言是審判的記號,不是祝福的表記。現在教會裏不一定有不信的猶太人存在。 方言只造就自己,可是“悟性沒有果效”(林前14:14),因為自己也不瞭解,所以造就,只是感情的,認為這是神與我同在了、是聖靈在自己身上動了工的表示。就算沒有人翻,也認為有神的同在就是了。 講道才是造就教會(林前14:17-20)。方言遠不及講道能造就人: 1.方言只造就自己,但對教會作用不大(14:1-6)。 2.方言使人惶惑,先知講道,別人明白(7-12)。 3.說方言,自己的悟性沒有果效(13-15)。 4.用方言禱告,聽的人得不到造就(16-17)。 5.單說方言,表示靈性未成熟(20節)。 6.聽不到的言語,是神用來懲罰以色列的,因為他們不信以賽亞用能懂的話說預言(21-22)。 7.在聚會中,方言太多,可能使不信的人受惑,妨礙他們的得救(23-25)。 講道是造就教會的:“說方言的,是造就自己;作先知講道的,乃是造就教會。”(林前 14:4)“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19節)“五句”“萬句”原文作“五字”“萬字”,或者說一句勝二千句,也就是說,一句教導人的話,等於二千或二千五百句方言。既是這樣,我們何必追求說方言呢?“造就”,原文是“建造”,有訓誨增長之意(14:3)。 說方言,也只有在愛裏,否則無用〈林前13:1,8)。 十、用方言禱告 “我若用方言禱告,是我的靈禱告;但我的悟性沒有果效。”(林前14:14)“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16節)一般來說,用方言禱告,是在私禱裏,因為用方言禱告,是靈的禱告,指人的靈被聖靈所感,使自己說話;與神交通,使自己得益,有極大的喜樂。 說方言是對神說,不是對人說(林前14:2),但說方言是為自己,不是為神,因為恩賜從來不是為神的好處的(彼前4:10)。保羅說方言是在私禱裏,而不是在教會中(林前14:18-19)。 說方言,是“說”,不是“喊叫”(14:2),是對神說的。是說話,不是舌音,就算是聲音,也該有分別:“就是那有聲無氣的物,或簫、或琴,若發出來的聲音沒有分別,怎能知道所吹所彈的是什麼呢?若吹無定的號聲,誰能預備打仗呢?”(14:7-8) 彭柯麗,《密室》的作者,他有方言禱告的恩賜,但他不提。 保羅也有方言的恩賜,但他要在14年之後才提起來(林後12:2-4)。 用方言禱告,是“靈禱告”(林前14:15),與以弗所6:18所說“靠著聖靈的禱告”是不同的。 十一、要在悟性裏進行(林前14:14-20) 聖靈不輕看個人的才能和天賦。一個信徒是否成為合用的器皿,是在於他的學習、專心、殷勤、操練、恒切……。(提前4:13-16,提後2:15) 五旬節的“等候”,有聚會與講道(徒1:15)、禱告(24-25)、補選猶大的空缺(26節),如果成了真空,就很危險!真空的生命將導至心理失常、迷惑與鬼附(太12:45,約壹4:1-3,提前4:1,王上22:21,啟16:13-16)。 十二、可以自動停止的 “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林前14:28)有人說,我的方言是從聖靈來的,不能停止。但聖經明說,就算是從聖靈來的方言,若沒有人能翻,就當停止。如果停不了的,就不是出於聖靈的,因為“先知的靈,原是順服先知的。”(14:32) 十三、絕不是學來的 有人懂英文、俄文等,他們祈禱時說起英文、俄文等,這不是方言禱告。不懂英文能說英文才是方言禱告。 有人祈禱,怎麼祈也說不出方言來,於是有人叫他跟著說。這不是方言,因為是跟人學的,這是假方言,這是“謊言”。我們必須誠實,不要冒講。 第四章 聚會時講方言 現在很多人在聚會時大講方言,但是,人人聽不懂。這不是聖經中的方言。 一、方言並不是公禱、敬拜或讚美的語言 “那說方言的,原不是對人說,乃是對神說,因為沒有人聽出來;然而在他心靈裏,卻是講說各樣的奧秘。”(林前14:2)這不是對人說的,神明白我們的話,本不用方言。方言原是對不信的猶太人說的(林前14:21-22)。我們讚美,必須用會眾能明白的話來讚美:“……我要用靈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不然,你用靈祝謝,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話,怎能在你感謝的時候說阿們呢?”(林前14:14-16)。 二、聚會時不用方言,除非有人翻譯 “所以那說方言的,就當求著能翻出來。”(林前14:13)“……或有翻出來的話,凡事都當造就人。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若沒有人翻,就當在會中閉口。”(26-28)下面詳細討論這一點。 第五章 翻方言的恩賜 聽不懂的方言就要有人翻,若沒有人能翻,就該停止。當時不只猶太人說方言,許多回教徒等異教徒亦說方言。 當時外邦信徒在不信的日子裏被邪靈引誘,而當時希臘的女祭司說出不明來歷的語言,所以神就要賜下辨別諸靈和翻方言的恩賜:“又叫一人能行異能;又叫一人能作先知;又叫一人能辨別諸靈;又叫一人能說方言;又叫一人能翻方言。”(林前12:10)“……若不翻出來,使教會被造就,那作先知講道的,就比他強了。”(14:5)“若有說方言的,只好兩個人,至多三個人,且要輪流著說,也要一個人翻出來。若沒有人能翻,就當在會中閉口,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27-28)。 “翻”字,原文diermeneu辉(林前12:30,14:5,27):有“解釋”的意思,是翻出別人所不明白的(徒9:36,林前14:9-13)。 能翻方言的只有少數人,所以與受聖靈的浸無關。沒有一個人可以靠自己得到這翻方言的恩賜。 五旬節的方言,人人能聽得懂,不用翻。但方言的恩賜,別人聽不懂就需要有人翻。 如果有人講道用方言,必須要有人翻出來。若沒有人翻就當閉口不言,免得有不信的人認為我們是“癲狂”了(14:23)。 所翻出來的語言,不是模糊的話。有一位埃塞俄比亞的牧師,參加一個方言聚會,他誤以為那是一個“非正式的多種語言的讚美聚會,”於是他站起來用茲話Ge’ez來背誦詩篇23篇。當時有人給他翻譯,但完全翻錯了。同一方言錄音經兩個不同的人翻譯,其中一個翻為“為一份新工作尋求引導的禱告,”另一個則翻成“為一次嚴重大病,最近康復而獻上感恩。”他們還說,神給予一個翻一樣,另一個又翻一樣。 不是學來的:有人用英文禱告,另一個懂英文的替他翻。這不是聖經所說“翻方言的恩賜”,而是他們懂得或模仿別人,跟人學來的,這不是恩賜。許多人學講方言,學翻方言,都是不對的。 第六章 靈恩運動與方言 使徒去世以後,總的來說,是沒有方言了,但歷史上曾有過一些人說方言。 主後400-500年間,只有跟隨Montanus Ann Lee李蒙丹尼士者說方言。 1731年,天主教更正者曾發生“方言”。 1736-1784年,色卡Shakers, 她是李蒙丹尼士的跟從者。Ann被認為是與耶穌平行的女人,她是以跳舞來克慾的。 1830年,阿榮Edward Irving在倫敦有一個小組稱Irvinyites. 他們說得了預言,但與聖經有矛盾。 他們的預言沒有應驗。他醫病又死了人。但他們講起“方言”來。 以上所說的都不是基督教,而是異端。 一、舊靈恩運動又叫五旬節運動Pentecostalism. 1901年在美國肯撒斯州伯特利聖經學院,阿茲曼Agnes Ozman說,他受了聖靈的浸而說起方言來。這就成了美國的聖潔運動,也就是他們所說的“春雨”。 1906年,在洛杉磯Los Angeles的阿書撒街Azusa,許多人講起“方言”來。 以上兩件事,就成了靈恩運動的先鋒。 他們把方言分為兩種:一是普世性,用以印證聖靈的浸;另一種是持續的,不是忘形而且是受控制的恩賜。 這是“舊靈恩運動”。 二、新靈恩運動(靈恩更新運動) 在加州Van Nuys, Ca.的主教團教會Episcopalian Church,開始了新靈恩運動。 這包括了路德會、長老會、浸信會與天主教。他們認為李蒙丹尼士(靈恩運動之前)等是先鋒。這就成了異端者的後繼。 他們多半認為現在是末時,神再把聖靈澆灌下來(珥2:28)。但這段經文不是在主再來之前應驗的,而是在主再來後的七年災難期間。在五旬節時,彼得認為:如果當時以色列全部悔改,耶穌升天後七年,祂就要再來了。但以色列人並沒有悔改,所以這段經文要在主再來之後才應驗。就算在五旬節,這段經文還有一大半是沒有應驗的:“在天上我要顯出奇事,在地下我要顯出神跡,有血、有火、有煙霧。日頭要變為黑暗,月亮要變為血。”(徒2:19-20)當時沒有這種情況。什麼時候才有呢?“這都在主大而明顯的日子未到以前”(20節下),就是七年災難。教會被提,聖靈也被提(帖後2:7),然後再澆灌下來,這才有約珥書2:28的事。 1.新靈恩運動主張 藉著領受方言的恩賜而獲得“第二次祝福”。他們認為說方言是第二次的祝福,這就使救恩得到完成;這就成為聖潔、滿有能力與喜樂,有力為主作證。但是聖經沒有任何恩賜是稱為“第二次的祝福”。 20世紀70年代,五旬節會與使徒會兩大宗派所管轄的各分支紛紛起來。現在席捲聖公會和天主教等。 2.發展很快 目前全世界有65%的基督徒傾向靈恩運動。他們強調方言是聖靈充滿的證據,也有人認為方言是得救的證據。 但是,也有許多靈恩派、新五旬節派,他們也沒有說方言,而他們都被接納為真信徒。 3.聚會混亂 舊靈恩運動認為只有他們才得救、才是被聖靈充滿。他們主張一切說方言的基督徒都應當脫離本教會,加入他們的聚會裏。他們用1-3小時來集體說方言、集體抽筋、昏迷、輥地、尖叫、大哭、大笑、亂跑。他們有人說,“說方言時,有熱力從腳上升上去,又有熱力從上面降下來,也有熱力從左到右、從右到左等。”如果把他們的方言抽出,整個聚會就枯燥無味,也沒有真理的教導。請注意保羅責備哥林多教會的混亂:“因為神不是叫人混亂,乃是叫人安靜。”(林前14:33)“凡事都要規規矩矩的按著次序行”(40節)。 新靈恩運動比較安靜有秩序,他們廣泛滲入各大宗派裏。他們只在外表上稍為改良,但也無濟於事。 4.不成方言的方言 哥林多教會亂做方言(林前14:11)。方言,原文是glossa,新約33次,都是真正的語言,是別人聽得懂的(徒2:8)。啟示錄7:9“各方”,原文是“各種方言”,這是從各種方言來的人。 靈恩運動的人所說的方言多半是單音的:Da Da Da Da ,有時是一種“舌音”, 有時把一句重複幾十次dog dog Siguartsi. 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如果是許多的奧秘,但為什麼翻出來的總是那一句呢?他們所說的所翻的,有時好像野獸的吼叫。請記得,聖經只限于“萬人的方言”,這都是世上已有的“別國”的話語(徒2:4)。這是語言發音清楚,是別人可以聽得懂的(徒10:46)。別人聽不懂的就需要翻,使別人能聽得懂。可惜許多人所說的,都沒有文法和詞藻,不像外國語。 有人說,方言原是“沒有人聽出來”的(林前14:2)。請不要誤會,這裏是指聚會中沒有人能聽得懂,而不是全世界沒有人能聽懂的。既然有人能翻,就證明有人明白。“乃是對神說”,這句話原是異教徒對他們的偶像(a god)所用的重複話(太6:7)。 有人講了無意識的字音,說是“天使的話語”(林前13:1),但聖經沒有說“天使與人說話是用天使的言語”(路1:28,30-37),“我若能說萬人的方言,並天使的話語”(林前13:1),是假設的話。根本就沒有人能說“萬人的方言”,同樣也沒有人能說“天使的話語”。方言“終必停止”(林前13:8),但天使的話語是不會停止的。 他們很喜歡用第一人稱講“方言”:“我是神……”。這都是假的。使徒沒有這樣用過。 請記住,“方言是對神說”(林前14:2)所以我們不能用第一人稱說“我是神……。” 5.翻假方言 他們翻出來的不是什麼奧秘,只不過是一些普通的話語。從來沒有見翻出一篇有分量的文章或書籍。 有人在會中翻方言,所翻的是這樣“叫某某到某街某號門牌找某人”,可惜找到了那號門牌,但沒有那人。後來他再翻,叫他再往找。結果,他還是沒有找到! 6.有被鬼附的 說方言的人總是站在第一人稱說話的,例如“我耶穌對你說”等。他們總是稱呼耶穌而不稱呼主或主耶穌。 Gerald E. McGraw 和他的同工們試驗的結果:90%是邪靈在說話。說方言的人多半是愛主的、熱心事主的。 末後的日子,魔鬼活動猖獗(帖後2:9-11,彼後2:1)。魔鬼有時不是直接搞,而是在背後控制。 7.異端方言 能說方言的不一定是從神來的,連講異端的人也有說方言的。 第2世紀有孟他努派,他們也說方言。 天主教亦多有說方言的,特別是臺灣天主教。 菲律賓某一教派,他們是不信四福音的,但他們也能說方言。 美國曾有一個猶太人,他用催眠術使某浸信會全會眾都說方言。 這樣看來,講異端的都能說方言。 8.異教的方言 異端是基督教內所產生的;異教就不是基督教,而是基督教之外的其他各教。 基督教內講異端的能講方言;基督教以外的各教也能講方言。 東非洲有被鬼附的,他們說了流利的Swahali或英語。 伊斯蘭教穆斯林有說方言的。 北極圈愛斯基摩人Eskimos有說方言的。 西藏的和尚也有說方言的。 摩門教教徒多年來有說方言的。 印度教打坐的人也會說方言和翻方言的。 香港一些黑社會人物在學“神打”時也說起方言來。 由此看來,不要以為能說方言的就是出於神的,尤其在末世,魔鬼要製造混亂,說方言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們要特別小心。 9.再說學來的方言 方言是個恩賜。恩賜是聖靈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所以聖靈的恩賜不是學來的。凡跟人學的就不是恩賜。 有人根據徒19:1-6的“按手”能說方言,就叫人自己按手,然後一句一句的學講方言。他們所學的缺乏語言結構,多為私人用的,又多用同音語。這是聖經所說方言的恩賜嗎?絕對不是的。還有用催眠術的手法來叫人講方言。 請注意,五旬節時,使徒沒有按手;在哥尼流家裏也沒有按手;林前12:—14:也沒有提按手。方言只是神“賜”的,而不是“心理化”的。保羅對施浸約翰的門徒按手是一種特殊的情況,我們已經說過了。我們不能把一種特殊的“榜樣”作為“原則”去教導人,叫人都按手學說方言。 某人在外國長大,講外國語,但他用本國的語言來說方言。請問這是不是聖經所說的“方言”? 另有人在1953年夏天從廣西到外地,他說方言。別人覺得不對頭,於是用約壹4:1-2來試他。他不剪發不剃鬚。他說主叫他一生不要剃鬚、不穿鞋。但過了不久,他剃了鬚髮,不只穿鞋,又穿起西服來。原來他的“方言”,不是“方言”而是“謊言”。 賈德說方言“卜那,卜累蔔那地,怕怕拉沙地,怕跑普培,泰利泰,拉他他滔,他利亞,他他他他他,烏拉維特溫,以利累特累德洛多,新支新支新支,英巴英巴英巴”。 這是什麼方言?耶穌說:“你們禱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許多重複話……。”(太6:7) 所以凡沉迷於說方言的人,常常是醜態百出的。 10.末世的大迷惑 現在是末世,末世有大危險,末世的大危險不是新神學(假先知等不信派),而是靈恩運動。 帖後2:1-12詳說末世的大危險。原來撒但也有運動,“撒但的運動”(9節)。 這個運動包括“行各樣的異能神跡,和一切虛假的奇事。” 耶穌也說過:“且有好些假先知起來,迷惑多人。”(太24:11) “因為假基督、假先知,將要起來,顯大神跡、大奇事。倘若能行,連選民也就迷惑了。”(24:24) 慕迪的同工叨雷博士Dr. R. A. Torey說:“整個靈恩運動都不是出於神的”。 解經王子坎伯·摩根博士Dr. G. Campbell Morgan說:“人肆意偏離新約聖經的教導,把神的靈移離出真理的本位去迎合人為的運動。這運動以方言恩賜作為口號。時至今日,這口號已淪為地獄的記號了。神的兒女們真是不可不防啊!” 第七章現在有沒有真方言 有人說,現在沒有;有人說,現在還有。 一、主後100年間已停止了 根據古教父各種文獻,都沒有提到方言。革利免Clement、猶士丁Justin Martyr、俄利金Origen、屈梭多模Chrysostom(名解經家)、愛任紐Irenaeus、奧古士丁Augustine等,都說早期教會沒有方言。 特土良Tertullian與蒙丹尼士Montanus雖然也曾參加過說方言,但他們後來都退出了。 馬丁路德、加爾文Calvin、司布真Spurgeon、衛司理John Wesley、芬尼Finney、慕迪Moody等都沒有說方言。 宋尚節博士講道時,台下一女士說起“方言”來。宋博士喝令她停止,她就停了。 有一位西教士按手在賈玉銘頭上,叫他講方言,但他沒有講。 王明道不只沒有講方言,他還寫過一本《聖經光亮中的靈恩運動》來指斥說方言的人。 二、方言特別是對以色列的 在恩典時代,證明福音是由神來的,但次序是由以色列到外邦(林前14:21-22)。為了證實這個,就用方言為記號。現在由以色列到外邦人的過程已經完成,就不再用這記號了(見以賽亞的預言,賽28:11)。 三、現在甚少 總的說來,方言已停止了,但也不是絕對沒有。需要時,神就會賜下。 1.方言禱告(林前14:14) 有人認為雖然不知道所說的是什麼,但會感到神的同在。他們引用“乃是對神說”(林前14:2),“只對自己和神說就是了”(28節)。 保羅禱告有方言,但也不多。我們不單用口而不用心。保羅說,禱告是要用“悟性”的(林前14:14-17)。我們當防止假冒,必須符合聖經才可。 集體方言禱告,絕對不是聖經的教導。 2.方言講道 基本上停止了。有需要時,神可以賜下。以前有一批往新疆向維吾爾人傳福音的人,講維吾爾語。這是特殊的情況。 著名聖經學者教授麥克亞瑟·約翰說:“說方言早已在新約使徒時代(距今1900年前)停止了。” 第八章 其他問題 我們基本把說方言的問題都談過了,可是有些先入為主的人是不會輕易放棄說方言的。他們還會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理由來堅持說方言是現在普遍的事。 他們說,保羅說,“我願意你們都說方言”(林前14:5),所以我們都當說方言。 請注意,聖經明說,方言的恩賜不是賜給每一個人的:“豈都是得恩賜醫病的麼?豈都是說方言的麼?”(林前12:30)。但為什麼保羅願意各人都說方言呢?原來這是他個人的願望。正如經理向他屬下說,“我希望你們各人都賺十萬年薪”!他明知道是不可能的。再看保羅的話:“我願意眾人像我一樣!只是各人領受神的恩賜,一個是這樣,一個是那樣。”(林前7:7)你看見了嗎?這又是保羅的願望,但下文立即就說“只是各人……”。 還有人引用保羅的話“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林前14:18)來證明我們各人當多追求方言。 請注意,這裏的“還多”,原文是“多次”的多,而不是“多種”的多。他在林前14章是責備、糾正亂說方言的,而不是鼓勵說方言的。可能有人會說,“你保羅不會說方言,才指責我們;如果你會說方言,你就不會這樣了。”但保羅說,我說的比你們眾人還多,而我也不強調講方言。在第19節保羅馬上就說:“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奇怪的是,好說方言的人只引18節,而不往下讀第19節。這豈不是斷章取義嗎? 末了,讓我們談談“你們要追求愛”(林前14:1)。 愛不是恩賜,許多人把愛看成最大的恩賜。愛不是最大的恩賜,而是聖靈的果子(加5:22),“最妙的道(林前12:31)。 林前13章是偉大的一章,插入在12章與14章之間,這就給我們看見,運用恩賜的動力是愛。沒有愛,所有的恩賜都無用。 恩賜是“切慕”(14:1)的。我們“更要羡慕的,是作先知講道”,因為作先知講道的恩賜比說方言的恩賜大得多。 方言是個最小的恩賜。恩賜是聖靈所賜的,原沒有可誇。可惜許多人藉恩賜而驕傲,這是不應該的。所以我們要追求愛。方言又會使信徒紛爭:有人注意方言而忽略其他恩賜,有人追求恩賜而不追求聖靈的果子;有人追求方言而忽略傳福音的工作。他們認為說方言是得了聖靈的能力,是個成熟的信徒。 我再說,方言是最小的恩賜,現在基本停止了。我們還有什麼理由追求說方言呢?雖然有許多人追求方言,但我們不當追求方言。我們所當追求的是愛(林前14:1)。 如果有人認為追求方言還是對的,那就請你除去“先入為主”的成見,把這小冊子從頭再細讀一次,你就不會再走入歧途了!願神賜福給你!——林獻羔 簡 介 1.叨雷博士 被稱為時代先知的叨雷博士( R.A.Torrey ),他是慕迪的同工,曾在慕迪聖經學院任教。他認為靈恩運動顯然不是出於神的,而是所多瑪所建立的(參叨雷著的 Is the Present Tongues Movement of God?)。他指出:說方言根本與靈洗無關,以說方言為重要的恩賜與聖經的真理明顯相抵觸;靈恩派的聚會極端混亂,這分明違反哥林多前書14章聖經的教訓。而且從許多的個案顯示,說方言的人其實是邪靈附身所致。從摩門教由開始之時就常說方言來看,靈恩運動一定不是出於神的。 2.摩根博士 20世紀最受歡迎、稱為解經王子的摩根博士(G. Campbell Morgan)也是反對靈恩運動的。他稱之為“撒旦末後的詭計”。 3.宣信博士 宣道會的創辦人宣信博士(A. B. Simpson)雖然主張神醫教義,但也反對靈恩運動的思想,他認為不可能以說方言為受靈洗的憑據。他曾經寫過一封公開信給宣道會,指出靈恩派的說方言運動必須立即禁止。而且,到了1974年,有宣道會牧師麥格羅(Dr. Gerald E. McGraw )在宣道會的刊物 The Allance Witness中報導:他和一些牧師們成立了一個“分辨說方言的靈”的特別聚會,專事替那些有說方言經驗而願意接受試驗的人來分辨他們的靈。經過多年的試驗之後,他指出,他本來也贊成有一些方言是真的,但事實上試驗的結果顯示:有90%以上說方言的人,證實是邪靈附身所致。他又指出,有一些弟兄靈性非常好,作聖工也有能力,而且他從來不在公開的場合說方言,只在私下靈修之時才說。但是,經過試驗之後,他的靈在奉主耶穌的名所吩咐之下,竟然說出自己是鬼。 4.賓路易師母 賓路易師母(Jessie Penn-Lewis)乃一代屬靈偉人,著有許多有關屬靈豐盛生命的書。她有一個分別諸靈的特別恩賜,長期出版《勝利報》,專事講論如何分辨被鬼附和如何趕鬼的真理。在她所寫著名的《聖徒爭戰》(War On The Saints)一書中,她極詳細地教導如何分辯諸靈,指出靈恩運動的方言現象其實是被邪靈附身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