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9, 2014

法國大革命(1789-1799)

法國大革命(法:Révolution française,1789年-1799年)是一段法國社會激進與政治動盪的時期, 對於法國歷史以及全歐洲都留下了深刻廣泛的影響。 法國的政治體制在大革命期間發生了史詩式的轉變: 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絕對君主制與封建制度在三年內土崩瓦解,過去的封建、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左翼政治團體、平民和農村中的農民的衝擊,傳統君主制的階層觀念、貴族以及天主教會被自由、平等、博愛等新原則推翻。 整個歐洲的皇室因而心生恐懼,便在1814年發起反法討伐,並成功恢復舊君主制,但很多重大的改革已經成為永久性的變動。 所以造成了革命的支持者與敵人之間,長達往後兩百年的政治上的對立。 面對財政危機,愈來愈多的法國百姓被不稱職的國王路易十六世,以及持續頹廢貴族的漠不關心所激怒。 這種不滿與蓬勃發展中的啟蒙思想所結合,助長了激進的情緒,終於法國大革命在1789年5月的三級會議中爆發。 革命的頭一年,第三等級的革命民眾在6月發表了網球廳宣誓,7月攻佔巴斯第監獄,8月凡爾賽婦女運動迫使法國王室在10月返回巴黎。 接下來的幾年則由不同的立法會議與右翼的君主制擁護者的鬥爭所主導。 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路易十六在次年被推上斷頭台。 不斷出現的外部壓力實際上在法國革命中成為了主導角色,法國大革命戰爭從1792年開始,戰爭取得了一個世紀以來法國未曾取得的勝利,並使法國間接控制義大利半島和萊茵河以西的領土。 在國內,派系鬥爭及民眾情緒的日益高漲導致1793年至1794年恐怖統治的產生。 羅伯斯庇爾和雅各賓派倒台以後,督政府於1795年掌權,直到1799年拿破崙上台後結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