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14, 2014

Where are you from?

in、on、at的時間關係,用一個三角形,解讀這三個介系詞的用法, 為什麼是“in the morning”、“in 2013”; 又是"at night"、”on Monday” At, on, in 其實是「點」、「面」、「空間」的差別。 At是一個點。 假如你說某個人「at某個地方」,你一定找得到他。因為他就在那一點上。 坐在桌子前,叫做sit at the table,和你約在某咖啡廳碰面,是meet you at the coffee shop。 當然在某一個門牌號碼前面、看著某人,很自然地也都是用at。At是一個點。 On是一個面。 我住在二樓,用I live on the second floor。 在某條街上,想像,站在那裡,抬頭挺胸,是一種平面概念,用on the street。 在火車,在捷運的車箱上,你不是擠在一個空間裡,可以伸直腰,站在平面上,這是on。 那在飛機上呢?想想這個規則,on an airplane。On, 是一個面。 In是一個空間。 空間可以大到是宇宙、山川、國家、城市,也可以小到一個車子、杯子、眼睛。 所以是in the mountains, in the river, in Taiwan, in Taipei, in a car…。In是一個空間。 問題來了,有學生問,在辦公室是in 還是at? In和at都對。 意思有些微差別。 I’ll meet you at the office.(我們在辦公室見。)指的是地點。 I’m working in the office.(我正在工作。) In不只是在辦公室,而是做著在那個空間裡應該發生的事。 好比in school是求學,in class是上課,in the office是辦公。 有時候in和at用錯了會讓人會錯意。 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請打電話到我辦公室給我」。 這句話要怎麼說呢?in還是on? Please call me at the office. 是正確的。 不要說Please call me in the office. 會造成語意不清。 這句話可理解成「你在辦公室打給我」或「打電話到我的辦公室」。 這句話也可是「請你在辦公室叫我一聲」(兩人可能在同一個辦公室)。 call 也有「呼叫、喊叫」的意思。 ======================================== Where are you from? 你相信嗎,這麼基礎的英文,竟然有高達99%的人,要嘛問錯、要嘛答錯,或者答了等於沒有答。 1、Where are you from?/Where are you [coming] from? Jack等一個國外的客戶來開會,他看客戶遲到匆匆忙忙進來。 關心一下他剛才去哪裡。 於是問了一句:Where are you from? 老外愣了一下,回答:I'm from the UK. 其實,老外心中應該正在碎念:Jack應該知道我是英國人啊! Where are you from? 是問人哪一國人、或是哪一個地方的人。 不是問別人剛剛從哪裡來。 問人剛剛從哪裡來,正確的用法是:Where are you coming from? 過海關時,海關人員最常問的就是這句話:「你從哪裡飛來的。」 2、Where are you *come from?(X) 別看這句文法那麼簡單,錯誤率卻很高。 碰到外國人,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出 Where are you come[-ing] from? 一個句子出現兩個動詞,文法錯誤。 你可以去掉be動詞,用Where do you come from? 也可以用Where are you from? 3、I'm from Yilan.(?) Where are you from? 可以問人國籍,也可以問人出生的地方,端看對話發生的場合。 如果發生在美國,一個老美問另一個老美,意思是你是哪一州或哪一個城市來的。 如果你在巴黎碰到個美國人,他問你Where are you from?就是問你是哪國人。 接下了這個錯誤稍微複雜了。假如你在台北故宮遇到個老外,問你Where are you from?, 你如果回答I'm from Taiwan. 問題是對話地點在台灣,這裡遇到的人就是台灣人, 還回答老外「來自台灣」答了等於沒答。 那你回答細一點:I'm from Yilan.(宜蘭)或者桃園、高雄、花蓮之類的城市。 假如就這麼短的答案,也差不多是沒有回答。 因為對台灣不熟的老外,這答案就等於一個美國人對你說 I am from Des Moines. 你根本不知道是哪裡,雖然它是美國愛荷華州的首府。 想要說清楚,可以回答: I'm from Yilan. It's a coastal city. It's is known for its numerous religious festivals. 這樣回答提供了一點資訊了,但全是太過於簡單的句子。 推薦一種比較得體的回答: I'm from Yilan, (這裡停頓一下,看別人知不知道這個城市,再用同位語做點補充) a coastal city on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which is known for its numerous religious festivals. 4、I know where you're coming from. 這句可和「從哪兒來」、「哪國人」沒關係,這是一句好用的口語。 美國人愛說 I know where you're coming from.,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知道你從哪裡來」, 表示「我知道你的根源」,既然如此,就能瞭解對方在說些什麼了, 所以引申為「我瞭解你為什麼這樣說」、「我懂你的感覺」。 ----------------------------- 不管你是老闆還是員工,你一定都對曾經、現在待的公司有些意見。 知名管理顧問Eric Jackson根據他的經驗與觀察,列出了幾項讓公司流失人才的原因。 如果你擔任主管職,以下幾點可做為你未來管理公司的參考; 如果你只是個小員工,又對以下所述深有所感,那就在星期一上班的時候,不小心把這篇文章放在老闆的桌上吧! 閱讀本文之前,可以先想想以下幾個詞彙怎麼說: 頂尖人才 繁文縟節 幻想破滅 Large companies have a hard time keeping their best and brightest in house. Recently, GigaOM discussed the troubles at Yahoo! with a flat stock price, vested options for some of their best people. How does that happen? Here’s the list of what large companies do to lose their top talent: 許多大公司都無法留住人才。如Yahoo!,它躺平的股價也讓公司的許多人才紛紛求去。 到底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項原因: Big Company Bureaucracy This is probably the #1 reason we hear after the fact from disenchanted employees. No one likes rules that make no sense. When top talent is complaining along these lines, it’s usually a sign that they didn’t feel as if they had a say in these rules. They were simply told to follow along and get with the program. How will they commit themselves to a company like that? 令人厭惡的繁文縟節 這大概是最常聽到的原因了,因為大家都不喜歡沒有意義的規則。 當員工在抱怨這些事情的時候,通常顯示他們對這些規定感到無力,他們只是照著上面的指示辦事。 那麼,他們怎麼可能真心為這間公司打拼呢? Failing to Find a Project for the Talent that Ignites Their Passion Big companies have many moving parts — by definition. Therefore, they usually don’t have people going around to their best and brightest asking them if they’re enjoying their current projects. Top talent isn’t driven by money and power, but by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part of something huge,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 and for which they are really passionate. 無法對工作產生熱情 大公司通常有很多不同的發展,因此,公司裡通常也沒有專人去關心員工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 頂尖人才並不是為了錢或權力在工作,他們希望自己能有所貢獻,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Lack of Accountability and/or telling them how to do their Jobs Although you can’t “jerk around” top talent, it’s a mistake to treat top talent leading a project as “untouchable.” We’re not saying that you need to get into anyone’s business or telling them what to do. However, top talent demands accountability from others and doesn’t mind being held accountable for their projects. Therefore, have regular touch points with your best people as they work through their projects. 缺乏負責的上司以及/或太愛管東管西的主管。 雖然不能讓員工像無頭蒼蠅一樣忙東忙西,但也不表示老闆就應該完全不干涉員工正在進行的計劃。 不過,這並不表示老闆要告訴他的員工怎麼做事,給予適時的關心與意見,會讓人覺得這是個有責任感的上司。 Lack of Open-Mindedness The best people want to share their ideas and have them listened to. However, a lot of companies have a vision/strategy which they are trying to execute against — and, often find opposing voices to this strategy as an annoyance and a sign that someone’s not a “team player.” If all the best people are leav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the strategy, you’re left with a bunch of “yes” people saying the same things to each other. A wise leader got to be able to incorporate the best parts of people’s suggestions. 缺乏開放的心胸。 好的人才都希望能跟人分享他的想法,然而,許多公司都會覺得擁有不同意見的人只是麻煩製造者,覺得他們不合群。 最後,公司就剩下一堆只會點頭同意的人。一個有智慧的領導者應該有廣納意見的能力。 [口語詞彙] commit (to):做(錯事);承擔義務;把…託付給 commit指「做」的時候,通常後面會接不好的事,例:to commit a crime犯罪。 不過,若在之後加上to,通常有「交付」的意思,例如:She commits herself to academic research.(她投身學術研究)表示「她把自己交付到學術研究裡」。 To是介系詞,後面接名詞。 accountability:負有責任 這個字來自於account「說明」、「對…負責」, accountability= account + ability,表示「有說明、解釋的能力」,通常用來指「願意承擔責任的能力」。例:The accountability for the behavior of the employees rests with the supervisor.(主管應對員工的行為負責。) jerk around:浪費時間、漫無目的 jerk表示「抖動」、「抽搐」,加上around之後,就好像在四處亂晃,所以衍伸為「浪費時間」,或者是本文所說的「忙東忙西」、「漫無目的」。 不過,如果是jerk one around,就表示「欺負某人」或「找麻煩」, 例如:Stop jerking me around!(不要再找我麻煩了! ) --------------------------------- 3月12日《紐約時報》在頭版有篇報導,大標題是Mythical Beast(a Dirty Pun)Tweaks China's Web Censors. 這裡的Mythical Beast(神秘的野獸)即指Grass-Mud Horse(草泥馬), 說它是Mythical Beast,因為根本沒有「草泥馬」這種beast。 至於說這是Dirty Pun(骯髒的雙關語), 因為「草泥馬」和「操你媽」(Fuck your mother)諧音,當然是dirty pun了。 中國大陸的人創造出「草泥馬」這頭神秘的野獸, 其目的在狠狠的擰一把那些箝制言論自由的網路新聞檢查員(Tweaks China's Web Censors)。 中共的web censors為了防止不利於北京當局的消息藉網路向大陸滲透,無所不用其極的晝夜監視, 並構築所謂防火牆(firewall),阻止不利的消息入侵。 為了對抗web censors,並宣洩他們心頭的憤恨,網民們所設計的「草泥馬」網頁, 吸引了無數的讀者,有一首關於「草泥馬」的兒歌,就有將近140萬的人上網觀看和欣賞, 此一現象讓流亡在美的民運和人權領袖蕭強興奮的表示: 「草泥馬已經成為對抗新聞檢查的偶像 (The grass-mud horse has become an icon of resistance to censorship.)。」 「草泥馬」靠吃長在戈壁沙漠裡的(臥草)生存,可是有種「河蟹」(river crab)專吃(臥草), 這「河蟹」本該存活在河裡的, 不知怎的卻來到「草泥馬」生活的馬勒戈壁上, 見草就拔光、吃光,(臥草)越來越少了,嚴重威脅到「草泥馬」的生存。 好在「草泥馬」終於戰勝了邪惡的「河蟹」,更加受到讚揚與歌頌。 這個寓言式的故事,又暗藏著對中共政權的極大諷刺。 須知「河蟹」是「和諧」的同音字,而和諧社會是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奉為圭臬並大力倡導的口號, 大陸人民假借「草泥馬」擊敗「河蟹」的寓言,否定胡錦濤所提倡的和諧社會。 這說明了什麼,不言而喻。 想想看,胡錦濤用思想警察去封鎖人們資訊的窗口,防民之腦和口,甚於防川,古時的帝王都做不到的事, 在今天通訊科技高度發達,資訊瞬息傳遍萬里的情形下,又如何能阻絕資訊流通的管道。 中共的做法,非但不能促進和諧社會,反會製造對立,擴大整個國家的負面形象。 「草泥馬」的故事,能登上《紐約時報》的頭版,恐怕靠的就是故事本身的荒誕不經和其負面效應。 「草泥馬」的故事在大陸上到處流傳,被譜成曲,寫成詩,照《紐約時報》的解讀, 它已變成「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耶魯大學教授James Scott所寫的書名), 用以對抗強大的國家機器和控制人們思想的極權專政。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