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权以破坏宗教和毒害青年的罪状处死后,柏拉图曾游历埃及等地。 回雅典后,他创办学园,授徒讲学,并撰写哲学对话录,直到死时为止。 柏拉图的对话录总共有40多篇,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文艺、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些哲学问题。 最著名的有体现他的政治纲领的《理想国》,讨论修辞学和辩证法的《斐德若》, 讨论审美教育的《会饮》,和谈到理想国的社会组织的《法律》等篇。 这些对话中主要发言人都是苏格拉底,论敌则大半是诡辩派哲学家。 柏拉图自己在对话中始终没有出场,苏格拉底可能就是他的代言人。 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贵族失势、民主派当权的时代,他提倡贵族政治,反对民主制度。 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 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 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还谈到关于爱情的理论。他反对把爱情当成利害关系和情欲的满足, 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人经过这种爱情而达到永恒的美(理式)。 这种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爱情的意义,但本质上是精神贵族的观点,是他唯心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后世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是导源于他的爱情学说。 ---------------------------------------------------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 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 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 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