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柏拉图式. Show all posts
Showing posts with label 柏拉图式. Show all posts

Wednesday, November 20, 2013

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

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政权以破坏宗教和毒害青年的罪状处死后,柏拉图曾游历埃及等地。 回雅典后,他创办学园,授徒讲学,并撰写哲学对话录,直到死时为止。 柏拉图的对话录总共有40多篇,内容涉及政治、伦理、文艺、教育以及当时争辩激烈的一些哲学问题。 最著名的有体现他的政治纲领的《理想国》,讨论修辞学和辩证法的《斐德若》, 讨论审美教育的《会饮》,和谈到理想国的社会组织的《法律》等篇。 这些对话中主要发言人都是苏格拉底,论敌则大半是诡辩派哲学家。 柏拉图自己在对话中始终没有出场,苏格拉底可能就是他的代言人。 柏拉图哲学 柏拉图生活在雅典贵族失势、民主派当权的时代,他提倡贵族政治,反对民主制度。 在哲学上,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唯心主义,成为西方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始祖。 他把“理式”或宇宙间的原则和道理看作是第一性的、永恒普遍的, 至于感官接触的世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或幻影,无永恒性和普遍性,所以不仅是第二性的,而且是不真实的。 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还谈到关于爱情的理论。他反对把爱情当成利害关系和情欲的满足, 认为爱情是从人世间美的形体窥见美的本体以后所引起的爱慕,人经过这种爱情而达到永恒的美(理式)。 这种思想虽然具有反对庸俗爱情的意义,但本质上是精神贵族的观点,是他唯心主义体系的一部分。 后世的“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就是导源于他的爱情学说。 --------------------------------------------------- 有一天,柏拉图问老师苏格拉底什么是爱情? 老师就让他先到到麦田里去,摘一棵全麦田里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来,期间只能摘一次,并且只可向前走,不能回头。 柏拉图于是按照老师说的去做了。结果他两手空空的走出了田地。 老师问他为什么摘不到? 他说:因为只能摘一次,又不能走回头路,期间即使见到最大最金黄的,因为不知前面是否有更好的,所以没有摘; 走到前面时,又发决总不及之前见到的好,原来最大最金黄的麦穗早已错过了;于是我什么也没摘。 老师说:这就是“爱情”。 之后又有一天,柏拉图问他的老师什么是婚姻, 他的老师就叫他先到树林里,砍下一棵全树林最大最茂盛、最适合放在家作圣诞树的树。 其间同样只能砍一次,以及同样只可以向前走,不能回头。柏拉图于是照着老师的说话做。 今次,他带了一棵普普通通,不是很茂盛,亦不算太差的树回来。 老师问他,怎么带这棵普普通通的树回来,他说:“有了上一次经验, 当我走到大半路程还两手空空时,看到这棵树也不太差,便砍下来,免得错过了后,最后又什么也带不出来。” 老师说:“这就是婚姻!” 人生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 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