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September 13, 2013

禿頭

禿頭(Baldness) 頭髮很少或完全脱落。禿頭通常只是局部性斑塊狀脱髮,其餘的頭髮則正常生長。 這類脱髮稱為典型斑禿,在禿頭的病例中大約佔百分之90。 聖經提到“禿頭”(希伯來語qor·chah′科哈,qa·ra′chath卡拉哈特)和“禿額”(希伯來語gib·be′ach吉貝阿,gab·ba′chath加巴哈特)。(利13:41-44,21:5)禿頭的原因至今仍難以確定。學者認為遺傳是主要因素,衰老、病菌感染、激素失調、神經衰弱,以至某些療法和梅毒都可能導致禿頭。 禿頭會影響人的外觀,因此古時人們常用禿頭指羞辱、哀痛和傷心。(賽3:24,15:2,耶47:5,結27:31,摩8:10,彌1:16) 但根據摩西律法,禿頭仍算是潔淨的(利13:40),不會令人喪失做祭司的資格。 在先知以西結所見的異象中,上帝吩咐祭司不可剃頭,不可披頭散髮,頭髮必須修剪。(結44:20) 先知以利沙是禿頭的。 他接替以利亞做先知以後,從耶利哥上伯特利去,途中被一班男孩再三譏誚,説:“禿頭的上去吧!禿頭的上去吧!” 男孩嘲笑以利沙看來主要不是因為他禿頭,而是因為看見一個禿頭的男子穿着以利亞那件人所共知的先知袍服。 他們不想讓接替以利亞先知的任何人留下來,只希望以利沙離開, 要麽上伯特利去,要麽像先前穿這件袍服的以利亞那樣乘旋風升到天上去。(王下2:11)這班男孩侮辱以利沙。 以利沙為了表明自己確實接替以利亞做了先知,也為了教導這班男孩和他們的父母要尊重耶和華的先知, 於是奉以利亞的上帝之名咒詛這班揶揄他的童黨。 耶和華就使兩隻母熊從附近的樹林裏出來,撕裂了他們當中42個孩子,從而表明他認可以利沙是接替以利亞的先知。(王下2:23,24) 古代有些民族在親人去世時,或為了表達哀傷,或出於某些宗教理由,會把頭髮剃光,但上帝禁止以色列人這樣做。(申14:1) 上帝明確地吩咐祭司,不可為死人剃光頭髮或刮掉鬍鬚的兩端。(利21:5) 上帝也吩咐以色列人,不可剃掉兩鬢的頭髮,也不可刮掉鬍鬚的兩端。(利19:27,耶9:26,見鬍鬚) 在古埃及,男人通常會剃光頭髮,還把鬍鬚視為悲傷或邋遢的象徵。 因此,約瑟從監牢裏提出來時,要先剃頭刮臉,才被帶去見法老。(創41:14) 但是,埃及人會用假髮蓋上光頭,許多剃光了頭髮和鬍鬚的人都會帶上假髮和假鬍鬚。 《埃伯斯紙莎草紙文稿》是公元前第二個千年埃及一份醫學專著,當中記述了11個防止禿頭的處方。 摩西律法規定,頭上長出痲瘋的人要在隔離期的起頭,即潔淨的當天,以及潔淨後的第七天剃光頭髮。(利13:33,14:8,9) 假如離俗人玷污了自己,他就要在復得潔淨的日子剃頭。(民6:9)以色列士兵想娶擄回來的女子為妻,這女子就要剃頭髮。(申21:12) 尼布甲尼撒的軍隊千辛萬苦圍攻泰爾位於大陸的城,以致頭都暫時磨禿了。 耶和華對以西結説,尼布甲尼撒因懲罰泰爾而使他的軍隊服“重役”,以致“人人頭禿肩破”。 士兵的頭因被頭盔摩擦而光禿,肩膀也因扛抬物料(建造塔樓及防禦工事的材料)而磨破。(結26:7-12,29:17,18) 在使徒的日子,某些地方比如道德敗壞的哥林多城,女人一旦被人發現犯了通姦或淫亂罪,就會被剃光頭髮作為懲罰。 婢女的頭髮都會被剪短,保羅看來就是根據這種情形來打比方, 説基督徒女子雖然有頭髮覆蓋着頭,但她禱告或説預言如果不蒙頭,就是蔑視上帝的領導權安排,羞辱自己。 她不蒙頭,倒不如剃光頭髮。(林前11:3-10)

Thursday, September 12, 2013

唐崇榮

約翰福音第一講 主後2008年10月8日 台北 唐崇榮牧師 主講 求主藉著這本書甦醒我們的靈性,再一次光照我們的思想,使我們的心歸祢,使我們明白祢至聖的真道,使我們心靈深處被祢吸引,永遠在你真光之下順從你的引導。 約翰福音是四福音的最後一本,聚福音、神學、基督論、聖靈論和三一論的高峰,是信仰核心,是佈道內容的中心思想,是神在教會面臨動盪挑戰攻擊中以智慧啟示的話語,是福音的集大成,以深奧廣泛和準確的基督論,向希臘世界、學術界和文化界所講的信息;也補滿了基督在地上,要讓人認識神的最高智慧、最偉大生命信息的總成全。 約翰以高齡、高悟性寫下福音書,是神的恩典。舊約中最明白神心意的是大衛,因他領受最多論及基督所啟示的道理;到了新約,約翰將這認識提昇到更偉大的地步。 為何耶穌不在耶路撒冷揀選門徒?祂沒有輕看學術,因祂選了很有學問的保羅,但這些加利利使徒寫成的聖經對世界的影響,遠超過東西方的文化鉅子。「神向通達人隱藏,向嬰孩顯明祂的能力」。加利利在學術和宗教上落後,但加利利並非貧瘠;彼得是帶刀進耶路撒冷的人,他們不是可被輕看的一群。 耶穌撿選的門徒中有7位是按名召來的,這是個人接觸、佈道的榜樣。有家庭的彼得和年幼的約翰都被召。 約翰所領受的話、屬靈體驗、描寫“道”的精髓都是何等簡潔、廣泛並深入獨特的。 如果門徒們是同年齡的,在死後教會無法承先啟後,就要出現真空和斷層。 耶穌是智慧的源頭和本體,所做的都是沒有錯誤或需要更正的。 約翰自稱是主所愛的那門徒。他年少血氣方剛,他的公義觀就是報仇,沒有愛與赦免,更沒有捨己救人的觀念。 耶穌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約翰體會了這話,把所不能了解的愛,因被掛在十字架上基督,變成能以愛超越仇恨,而寫下「神愛世人,甚至賜下祂的獨生子」、「主為我們捨命,我們從此就知道何為愛」。 耶穌看約翰的潛能超過缺點,選了年少的約翰是完全沒有錯的。約翰年老寫下了其他福音書所沒記下的耶穌的話。約翰雖受了最嚴厲的責備、訓練,心裡卻知道主很愛他,沒有因此驕傲、自大、或以特權輕看別人,他仍是渴慕追求。 在主後68年使徒們死後,約翰是獨自面對強敵逼迫,承先啟後把真理堅守到底並傳給下一代唯一的使徒。 耶穌基督故意揀選最年輕的約翰,為了這一段重要的時代,成為獨立奮鬥向全世界宣戰,把神的真理堅守下去的一個勇士。 在羅馬帝國境內,所有的人民都是凱撒的私產,每一個人都要稱凱撒為「主」。 只有猶太人死都不稱凱撒為主,因為他們已經有創造天地的耶和華為主。各種逼迫、殺害、威脅都不能叫猶太人屈服。 最後凱撒同意,唯獨猶太人不必稱他為主(這是一國兩制的開始)。 羅馬帝國容忍猶太人稱看不見的神為主,約在主後30年代以後基督徒稱拿撒勒人耶穌為主時,就開始逼迫基督徒。 到70年耶路撒冷城被燒、聖殿被毀,猶太人再也沒有先知、君王和祭司,只剩拉比。 聖殿被毀後,不再有獻祭,因基督一次死成全了永恆救贖,以活祭代替了死祭。 基督徒受猶太人和羅馬政權的逼迫、哲學家的譏笑、異端的魚目混珠和假基督徒的出賣,卻因領受基督真理而不自己伸冤,如同被宰的羔羊。基督教就在逼迫和神引導下蓬勃起來。 約翰的被揀選、被充軍和被啟示,都是神的安排,否則就沒有完整的聖經。基督是神賜給人最大的恩典,而聖靈所感動的門徒中對基督論最偉大的瞭解是約翰。 主,感謝祢今晚讓我們聽見許多偉大的真理、祢至聖的奧祕、祢揀選的智慧,祢曾經在2千年前揀選了加利利一個很年輕的約翰,成為千萬蒙恩之人的祝福,並使人真正認識祢。求主賜我們飢渴慕義的心,求主把許多應當領受這真理的人帶到祢面前。 我從哲學、宗教並世界歷史各方的配合來解釋約翰福音,是許多註釋書沒有的;我要使你暸解這本書有何等偉大。全世界任何神學院約翰福音的課程只是幾個學分24鐘頭,你們卻會聽到200個鐘頭,你要怎樣感謝上帝,怎樣預備心讓主栽培造就你!? 約翰福音講完我就不來了,你愛惜這個聚會,吸收這一兩百次的講道以後,我把責任交給你,輪到你成為現代的約翰,把神的道再傳下去。 -------------------

Thursday, September 5, 2013

天主教非洲教區

天主教非洲教區 與其它天主教教區的天主教人數比例下降相反. 天主教非洲教區的發展顯得朝氣蓬勃. 分析家認為, 非洲教區的主教其實是有實力被選為教宗的, 只不過大環境還不到出現黑人教宗的時侯. 天主教非洲教區的發展速度比天主教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快. 過去的十年裏, 天主教非洲教區的教徒人數增長了30%以上, 達到13千萬人之多. 保持天主教傳統 難得可貴的是, 天主教非洲教區堅持保守的天主教教義, 與天主教歐洲教區, 美國教區和拉丁美洲教區不斷自由化相比, 許多人都把天主教未來的希望放在了天主教非洲教區上. 非洲人喜歡唱歌, 跳舞, 走進黑人教會, 就會感到跳躍的節奏. 黑人弟兄的說法, 他們是順著聖靈的引領, 唱歌跳舞敬拜上帝. 天主教的崇拜與–般的黑人教會相比, 顯待莊嚴安靜, 主教發現, 他們的工作中最難的就是要說服信徒要遵守天主教的崇拜的傳統, 而不是按著聖靈的引領, 隨時喝歌跳舞. 這種出于傳統的限制, 與現代潮流相違背, 也與非洲文化相違背, 許多人好奇, 非洲的信徒恐怕不會上天主教教堂, 而會上新教的教堂. 信徒或許會抱怨, 在天主教教堂不能自由地唱歌跳舞. 實際上, 在大部分的天主教非洲教堂, 如果不在聚會時准時進入教堂的話, 就連座位都找不到. 抱怨崇拜儀式過于傳統的信徒或許有, 但坐滿信徒的教堂却讓天主教非洲教區的主教們更有信心. 福音最後一波在非洲 天主教非洲教區的發展朝氣蓬勃, 讓不少非洲區主教相信, 耶穌基督再來前的福音最後一波, 將會在非洲出現. 福音復興在歐洲出現過, 在美洲出現過, 在亞洲也出現過, 如今復興該臨到非洲大地了. 在參加教宗選舉的115名大主教中, 有11位來自非洲教區. 不過他們當中, 至少有三位認為, 黑人教宗的時代還未到來. 但是他們堅信, 他們當中或許沒有人會成為天主教的新領袖, 但在未來的曰子裏, 他們所領導的教區, 不會局限于非洲教區, 他們的領袖影響力將擴展至歐洲和美國. 日益自由化和道德水準低落的歐洲和美國教區, 己喪失了領導天主教的資格. 保持傳統的非洲區主教們取而代之, 是遲早會發生的事.

教會增長

增長策略其實是十分簡單 除了“目標導向”的增長公式,許多牧師認為華理克牧師還有增長的秘訣,但華理克牧師認為他的增長策略其實是十分簡單,歸納起來只有三條﹕ 一是把最好的停車位留給新來的朋友。 二是保持衛生間的清潔。 三是盡可能提供初級的事工給所有的會友,讓所有會友都可以發揮個人恩賜。 管理學專家認為,看一個公司接待客人,就知道這個公司的業績,看一個公司裏衛生間的清潔程度,就知道一個公司的管理水準。把最好的停車位留給新朋友,無疑是一個溫暖的歡迎信號,而清潔的衛生間讓會友們感到教會的管理是有條不紊。 最困難的是如何保持增長 不少的宗教學者認為華理克有著商業般的敏感,他設立教會和發展事工的方式與其說是宗教的方式,倒不如說更像經營公司的方式。 華理克牧師在1980年時他的家中開始聚會,第一次崇拜只有他的房地產經紀一家出席。二十三年後的馬鞍峰教會,成員已超過一萬七千人。 華理克牧師認為最困難的,不是如何吸引未信主的人到教會,最困難的是如何保持增長。 華理克牧師曾撰文指出,小型教會不容易突破增長難關,社會因素是原因之一。 許多牧師都有這樣的經歷,教會人數迅速增長,但持續時間不久,人數又回落到原有水準,而離開教會的許多會友是忠心卻有恩賜的基督徒,他們似乎無法在原教會發揮恩賜,只好尋找新的工場去了。 讓會友發揮恩賜 有這種經歷的牧師便發現華理克牧師的策略的第三部分的驚人威力。 當教會開放所有的可能的事工給全體會友時,任何一位願意服事且有特別恩賜的會友,都可對主任牧師說出他的異象和想從事的事工,無須董事會的討論,無須委員會的通過,華理克牧師就讓會友放手去做。 許多教會也開放事工給會友。但最大的不同是,教會是列出一長串需要同工的事工,然後要會友從中選取,而所謂的初級事工,不礙乎是搬桌凳,掃廁所,換句話說,教會開放給會友做的,不是事工,而是行政事務。 但華理克牧師不讓有心在教會服事的人作行政上的事。行政上的事雇人來做,他讓會友發揮恩賜,做真正的事工。 如果有機會參觀馬鞍山教會,就會發現在主堂外面,有一長串的桌子,在上面擺滿了各種事工的說明書。 這些事工包括運動.看電影,為經濟遇到困難的會友提供飯食等等,幾乎包括了人們可以想像到的社會活動和政府才會提供的協助。它們都是會友自行策劃.自行尋找同工.在教會統一管理下進行的。 容忍多元化的存在和發展 華理克牧師的立場是放手讓這些事工發展,進行管理而不是控制。在這種教會文化之下,任何一位有恩賜的基督徒都可以盡情發揮,他們就決不會因異象不同和無法發揮恩賜而離開。 顯然馬鞍峰教會中最難得的是其對基督教核心原則的堅持,且以其為目標,但卻容忍多元化的存在和發展。 在這些眾多的事工中,大部分不是福音預工,就是聯結信徒關係的事工,顯然沒有多元化的觀念,不同事工的同工之間,必然會起神學觀念上的衝突,許多教會就是因這種衝突而無法增長的。 對教會市場方法的異議 對華理克牧師的增長模式大加贊同,並起而學習的教會不在少數,其影響力已遍及全球。但也有不少學者持懷疑的態度。 首先,他們認為“目標導向”不過是將傳統的基督教原則作了不同的包裝。 其次,他們認為華理克牧師的教會增長方法只不過是眾多的教會市場方法中成功的一個。 而教會市場學的出現和使用,使得教會出現了從未有的危機。 神學教授Philip D. Kenneson博士在他的專著<<出售教會,教會市場法的危機>>中指出,當教會熱衷於採納各種最新的現代方式吸納會友時,就有可能放棄完整的福音,去迎合大眾的口味。長此下去,整個教會都有可能出現危機。 Darryl M. Erkel列出了使用教會市場推廣法,過分追求人數帶來的問題。比如,人數多不一定就表明神學上的正確,同時屬世的商業方法並不一定適合神的國度。 過分重視市場方法會削弱對聖經原則的堅持,同時教會市場方法,過分重視會友的需要而安排與教會存在的目的不符的活動。 而市場法之下的人數多的教會,牧師想要仿效的不是聖經中的使徒,而是當今大公司的執行長CEO。他們會自高自大是難免的事。 平心而論,這些挑剔也不無道理,的確值得仿效華理克牧師的人思考。 不過從目前的情況看,至少馬鞍峰教會還沒有這些跡象,專家們擔心的是馬鞍峰教會效應下的其他教會,會走得離聖經原則有多遠。 -------------------------- -------------------------- 馬鞍峰教會是浸信會,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教會,他們重視的是引領慕道友進入教會、慕道友導向的敬拜、目標導向的成長與事奉、目標導向的教會發展與管理,他們不強調靈恩,是顛覆傳統的傳統教會。 但是在馬鞍峰教會中卻能清楚的看見聖靈的同在與運行。 「歡慶復原」事工是馬鞍峰教會將近二百個事工團隊中最大的事工團隊,每禮拜五晚上的聚會都超過一千人,他們在這個事工團隊的服事中,單依靠敬拜、小組團契、研經與禱告,而戒斷毒癮、酒癮、性癮。 每週六、週日的崇拜,充滿了喜樂與榮耀,15000個會眾中95%是經過101課程立約對上帝、對教會委身的人。 若沒有聖靈的同在與運行,馬鞍峰教會怎會有這些表現。 可是實務運作上,他們卻充滿了計畫、目標、課程、教材,連「歡慶復原」聚會中的小組,也是照教材操課,似乎少了一點斷絕咒詛、內在醫治、知識言語、趕鬼醫治等等。 佛羅里達州潘撒克拉的布郎斯維爾神召會當然是一間典型的五旬節靈恩教會,他們強調的是聖靈自由運行、聖靈充滿、說方言、醫治釋放。六年前的父親節晚上佈道會中聖靈突然造訪這個教會,六年以來每週五個晚上的復興聚會一直持續沒有停過,甚至許多人參加晚上復興聚會之後,就扎帳棚住在路邊排隊等候第二天晚上的復興聚會,六年來已經超過3百萬人來訪參加過他們的復興聚會。六年來教會從1500人成長到5000人。當復興來臨時的確充滿了「神聖的混亂」,但經過六年的運作,聚會中的按手釋放禱告卻是井然有序,不同的服事者穿著不同顏色的衣服,抹油禱告者、督導員、代禱者、總指揮等的協調分工,使聚會充滿了「神聖的次序」。他們的兒童事工更是叫人印象深刻,每半歲一間教室,每間教室都有錄放影系統和布偶戲臺。全教會在聖靈自由運行、全憑聖靈感動之中似乎也並不忽略人的理性與管理。 紐約布魯克林會幕堂的每一次聚會都讓人感覺到上帝的臨到,會幕堂強調的是禱告、愛與佈道。 他們認為不是建立在禱告之上的任何事都不要作,會幕堂週二禱告會已經是全球聞名的聚會,七點的禱告會五點就開始排隊進場。 教會深入紐約最基層的黑人社區,幫助貧窮人、吸毒者、變性者、同性戀者,教會愛他們、向他們傳福音,若不是靠著聖靈的大能怎能作這樣的事工?可是主任牧師辛傑姆對靈恩運動卻相當不以為然,教會聚會也沒有太靈恩的形式,教會雖然以現代音樂聞名,敬拜中卻常常使用傳統詩歌。說他們是靈恩教會嘛,並不完全像;說他們是傳統教會嘛,神蹟奇事卻又是日常現象。 只能說,他們是傳統與靈恩平衡得非常好的教會,是在人禱告與聖靈工作中進行的教會。 這些教會的運作模式其間的差異實在相當大,到底什麼模式才是上帝做工的模式? 上帝做工的模式只有一種,或是可能有多元的模式? 這幾間教會的運作模式雖然差異極大,但是上帝在其間顯明的恩典與榮耀卻都同樣明顯,這不就是上帝多元作為的明證嗎? 如果以上帝的直接介入與人的理性作為當作兩個指標來建立工作模式,在聖經中我們可以看到三種相當典範的模式: 以利亞模式、約瑟模式、尼希米模式。 「以利亞模式」或者也可以稱之為「80/20模式」。 以利亞在基立溪邊、在撒勒法寡婦家,幾乎是自己什麼都不作,只是吃,只是寡婦出一把麵、一點油、每天檢一點柴,就在乾旱中過了三年半的日子。似乎人只作了20%、上帝作了80%,所以姑且稱之為「以利亞模式」或「80/20模式」。 也可以說「尼希米模式」是「20/80模式」。 尼希米雖然晝夜禱告、禁食禱告、默禱天上的上帝,但是他必須自己向亞達薛西要求詔書與木料;必須自己起來連夜勘查耶路撒冷;必須自己呼召激勵百姓起來建造;必須自己設計兼監工;必須自己敵檔仇敵;必須自己處理百姓的糾紛;必須以自己省長的奉錄供應150人吃飯;必須自己籌備水門奮興特會….。似乎人作了80%、上帝只作了20%,所以姑且稱之為「尼希米模式」或「20/80模式」。 也可以說「約瑟模式」是「50/50」模式。 如果不是上帝預備,約瑟不會被賣到埃及為奴,不會作宰相救活全家人、救活許多埃及人;如果不是上帝啟示,約瑟無從解夢、無從得知七個豐年與七個災年。但是約瑟也得精算糧食消耗與穀倉容量,努力建築新穀倉、收購糧食。似乎人作了50%、上帝也作了50%,所以姑且稱之為「約瑟模式」或「50/50模式」。 如果以以斯帖為例,全卷書上帝似乎隱藏了自己,但又充滿了祂的作為。因此這個模式理論所說的上帝作為的多少,指的不是祂的掌權和作為有多少,祂的掌權和作為當然是100%,這個模式理論所指的乃是上帝作為彰顯的多少。當然這個模式理論並不是認為只有三個模式,而是由100/0到0/100有無數個組合,以這三個常模來說明只是為了更容易瞭解。 這個模式理論主要要說明的是:雖然上帝作為的直接介入與人的理性作為其搭配有各種不同的型態,但卻都是上帝的作為。我們不能說「以利亞模式」「80/20模式」比較屬靈是上帝的作為,「尼希米模式」「20/80模式」比較依靠自己比較不屬靈,其實不同的模式都是上帝的作為。但是上帝為什麼會使用不同的器皿、使用不同的模式? 從創造神學來看,上帝創造不同的星球、創造不同的環境、創造不同的生物、創造不同的人,正顯明他的榮耀。如果上帝只使用同一型的人、使用同一種模式,上帝的作為豈不狹窄渺小?至於上帝使用哪一個器皿、使用哪一種模式,其實和上帝所賦予那個器皿的個性和環境相當有關係。尼希米大概作不來以利亞的事工,以利亞也不太合適承擔尼希米的事奉,這正是上帝創造與揀選的奧秘。 如果這項模式理論可以被接受,那麼我們就可以說, 馬鞍峰教會的發展比較像「尼希米模式」「20/80模式」; 布郎斯維爾神召會的發展比較像「以利亞模式」「80/20模式」; 布魯克林會幕堂、紐約時代廣場教會比較像「約瑟模式」「50/50模式」。 這些都是上帝所使用的模式。 當我們面對這些模式時,人的有限性常常使我們陷在兩種危險之中:「偏狹的危險」與「擴張的危險」。 什麼是「偏狹的危險」? 以尼希米、以利亞、約瑟作為模式的代號,大家當然會認為他們都是上帝所揀選的器皿、都是上帝工作的模式,但是如果我們以馬鞍峰教會、布郎斯維爾神召會、布魯克林會幕堂作為模式的代號,人常常會根據自己的個性、喜好、經歷,或者認為布郎斯維爾神召會比較屬靈,或者認為馬鞍峰教會較為健康,或者認為布魯克林會幕堂較為平衡。如果是以靈恩教會、傳統教會作為模式的代號,爭議可就更激烈了,常常是認同某一模式而排斥其他模式,並以為只有自己認同的模式才是上帝工作的最佳模式,其他模式皆有不良的副作用。其實這只是人的「偏狹」而已。如果上帝賦予你的性情類似於尼希米,你何必批評定罪類似以利亞的人或勉強自己學像類似以利亞的人?如果上帝賦予你的性情類似於以利亞,你也不必批評定罪類似尼希米的人或勉強自己學像類似尼希米的人?當我們一味強調靈恩、權能時,我們可能落在輕忽上帝創造人和人理性的偏狹之中;而當我們一味強調正統、神學時,我們也可能落在輕忽聖靈運行作主的偏狹中。 什麼是「擴張的危險」? 當我們個人和事工的取向都比較傾向以利亞「80/20模式」時,我們很容易會擴張地把工作做得像120/20,而比80多出來的40事實上並不是上帝作的,只是出於人自己的感動或人自己的作為,但外型卻作得像聖靈親自作的(不少「先知預言」就是典型的例子),問題所在是連我們自己也以為這40是上帝作的,如此是活在自我擴張的危險中,而無力查驗。 或者,當我們個人和事工的取向都比較傾向尼希米「20/80模式」時,我們很容易會擴張地把工作做得像20/120,而比80多出來的40當然是自己的聰明、計畫、謀略,作得好像只要自己努力一點都不需要聖靈參與似的(不少突具形式的「年度計畫」「主日禮拜」都是典型的例子),問題所在是連我們自己也以為這40是在服事上帝,事實卻只是再發展宗教活動,如此是活在自我擴張的危險中,而無力自省。 再回到這個模式理論來思考,當然「80/20模式」、「20/80模式」、「50/50模式」都是上帝極大的作為,但是在上帝心意中最理想的模式應該是「100/100模式」吧。 也就是上帝完全的介入,上帝作為完全的彰顯,人的理性與努力也完全的配合,這個模式也許可以稱為「摩西模式」。 如此,習慣於「80/20模式」的教會與同工,就必須更善於運用理性思考、策略、管理; 而習慣於「20/80模式」的教會與同工,就必須更善於聆聽上帝聲音、跟隨聖靈、釋放聖靈大能,努力使我們的服事接近「100/100」。 保羅說,「我若癲狂是為上帝,我若謹守是為你們。」但願我們既能癲狂又能謹守,叫靈恩與傳統能真正平衡融合。 因此,教會應該有的態度不是讓自己歸類為某一種模式的教會,而是應該在教會治理、聚會型態、追求方向、決策模式的不同項目中敏銳地運用不同模式。換句話說,三種模式都能靈活運用的教會才是一個平衡的教會。

Rick Warren牧師之子

why we're called human beings, not human doings? Happy moments, PRAISE GOD. Difficult moments, SEEK GOD. Quiet moments, WORSHIP GOD. Painful moments, TRUST GOD. Every moment, THANK GOD.. 為什麼我們被稱為人類,而不是人類的行為。 快樂的時刻, 讚美神。 艱難的時刻,尋求神。 安靜的時刻,敬拜神。 痛苦的時刻,相信神。 每一個時刻,感謝神. ---------------------- If you focus on your problems, you're going into self-centeredness, which is my problem, my issues, my pain.' But one of the easiest ways to get rid of pain is to get your focus off yourself and onto God and others. 如果你把焦點專注於你的問題,你將會進入一種以自我為中心,這就是我的煩惱,我的問題,我的痛苦。 但其中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來擺脫痛苦就是讓你焦點離開自己並且注視在神與和其他人身上。 ---------------------- Life is a series of problems: Either you are in one now, you're just coming out of one, or you're getting ready to go into another one. 生命中充滿各樣的煩惱:你現在正陷在其中或是剛從一個煩惱中走出來,還是正要面臨一個新的煩惱。 Th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God is more interested in your character than your comfort; God is more interested in making your life holy than He is in making your life happy. 追根究柢,因為神所關心是你的特質恩賜更勝於你感受舒服與否。神關心你的生命會因此更神聖,而不是更快樂而已。 We can be reasonably happy here on earth, but that's not the goal of life. The goal is to grow in character, in Christ likeness. 我們可以在世上生活得很快樂,但是這並不是生命的目標。我們的目標是越來越成長直到滿有基督的樣式。 ---------------------- This past 2004 year has been the greatest year of my life but also the toughest, with my wife, Kay, getting cancer. 在過去的2004年是我一生中經歷最大也是最艱難的一年,我的妻子,凱,得到癌症。 ---------------------- First, in spite of all the money coming in, we would not change our lifestyle one bit.. We made no major purchases. 首先,儘管所有的錢進來,我們不會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一點都沒有變,我們沒有大侍採購一番。 Second, about midway through last year, I stopped taking a salary from the church. 第二,從去年中旬,我停止接受教會給我的供給。 Third, we set up foundations to fund an initiative we call The Peace Plan to plant churches, equip leaders, assist the poor, care for the sick, and educate the next generation. 第三,我們設立了基金會,我們稱為平安計劃為了去植堂,裝備領袖,協助窮人,照顧病人,教育下一代。 Fourth, I added up all that the church had paid me in the 24 years since I started the church, and I gave it all back. It was liberating to be able to serve God for free. 第四,我算一算教會在過去24年支付我的薪水,並將其全數歸還。這為了釋放我讓我可以服事神不是因為薪水。 ---------------------- In the interview by Paul Bradshaw with Rick Warren, Rick said:People ask m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保羅布拉德肖採訪華理克,華理克說:「人們常問我:人生的目的是甚麼?」 And I respond: In a nutshell, life is preparation for eternity. We were not made to last forever, and God wants us to be with Him in Heaven. 我的回答:簡單來說,生命是為永恆而預備,我們所做的無法延續到永恆,並且神希望我們將來與他同在天上。 One day my heart is going to stop, and that will be the end of my body-- but not the end of me. 有一天,我們的心臟將會停止跳動,那是我血肉之軀的結束,不是我的結束。 ---------------------- 《標竿人生》作者、美國巨型教會「馬鞍峰教會」的主任牧師華理克(Rick Warren)牧師之子馬修,因精神憂鬱在家中舉槍自殺。華理克牧師以公開訊息對外表示,兒子自幼就與精神疾病奮戰,曾對外求助未果;如今憾事發生,他懇求並感謝眾人給他們精神支持和禱告。 馬修.華倫在2013年4月6日週五早上十點在自己家中死亡,馬鞍峰教會當地的橘郡警署發言人週一指出,檢驗報告排除了他殺,並確認死因是槍傷。 事發後,華理克牧師第一時間就以公開信向大眾揭露他們的心情。他感性而沈重地說:「我們的小兒子今天去世了,我們內心的悲痛難以言表;他終身都是馬鞍峰教會的成員。在過去的33年中,我們一起面對過各種危機。我和凱儀(Kay,華妻)一直以來有幸和你們攜手共度危機和苦痛,在生老病死時挺立在你們身旁、為你們祈禱。此刻,我們則需要你們為我們禱告。」 華理克說,馬修從出生起就有精神問題,在他27年的生命當中,一直與精神疾病、抑鬱和自殺的想法奮戰。 「儘管他接受美國最好的醫生、藥物、心理輔導和禱告的治療,但仍無法讓他脫離精神病的折磨。」華理克寫道:「這些真相僅有最親近他的人士才會知道。」 華理克在聲明中讚揚馬修是「極為善良、和善和富有同情心的年輕人,他體貼的靈魂為許多人帶來鼓勵和慰藉」。他說,馬修已經嘗試過各種療法卻都失敗,而他永遠不會忘記十年前有一次,馬修認真地向他表示:「既然我能確定會上天堂,為什麼還不能一死了之呢?」但從那一刻起到現在,他依然挺了十年。 華理克公開坦承的面對喪子之痛,引來了正負兩種評價。由於華理克所服務的馬鞍峰教會有超過兩萬人的規模,有些人以訕笑的語氣質疑他:「事業做這麼大,但究竟有花多少時間好好陪兒子呢?」 但同樣曾遭喪子之痛的福音佈道家勞理(Greg Laurie)則表示對華理克所經歷的一切十分能感同身受:「這是一個無語問蒼天的時刻,只有神的話語可以憑靠。」美國著名的教牧領袖,馬爾斯山教會牧師崔斯可(Mark Driscoll)牧師與傑克斯(T.D. Jakes)主教等人也表達他們的真摯慰問。 華理克牧師週日在臉書上表示,他非常感激眾人的支持,不論是透過禱告、留言、按讚,或分享。這則訊息在兩日之內累積得到5萬多個「讚」、8千多次分享,以及6千7百則留言。 華理克牧師是加州馬鞍峰教會的創會牧師,是美國十所崇拜人數超過2萬人的教會(*)之一; 2009年1月他曾獲邀在美國總統就職儀式上為歐巴馬祝禱。 華理克也是暢銷書《標竿人生》的作者,為華人信徒所熟知。 -------------------------------------------------- 美國十大教會 1. 湖木教會,休斯敦,德克薩斯州 - Joel Osteen (47,000) 2. 柳樹溪社區教會, 巴陵頓市南郊, Ill. - Bill Hybels (23,500) 3. 第二浸信會, 休斯敦- Ed Young Sr. (23,198) 4. 馬鞍峰教會, 湖森林, 加利福尼亞州 - Rick Warren (22,000) 5. 生命教會.tv, 埃德蒙,俄克拉何馬州- Craig Groeschel (19,907) 6. 東南基督教會, 路易斯維爾, 肯塔基州. - Dave Stone (18,013) 7. 北角教會, 阿爾帕瑞塔市, 佐治亞州 - Andy Stanley (17,700) 8. 托馬斯道浸信會, 林奇堡, 弗吉尼亞州 - Jonathan Falwell (17.445) 9. 各各他禮拜堂, 羅德岱堡, 佛羅裏達州- Bob Coy (17,000) 10. 陶匠之家, 達拉斯 - T.D. Jakes (17,000) 十大增長最快的教會 1. iglesia cristiana segadores de vida ,好萊塢,佛羅裏達州- Ruddy and Maria Gracia(3 ,050, 1 09%的增長率) 2. 各各他社區教會,鳳凰城,亞利桑那州- Mark Martin(2 344,增長率2 6%) 3. 海拔教堂,夏洛特, 北卡羅萊納, Steven Furtick(1,965 ,增長率444 %) 4. 新生命教會,康威,阿肯色州- Rick Bezet(2 ,000,增長率1 08%) 5. 山谷聖經團契, 貝克費爾德, 加利福尼亞州 - Ron Vietti(3 600,增長率5 2%) 6. 團契教會,葡萄枝,德州- Ed Young Jr.(3 000, 3 0%) 。 7. 托馬斯道浸信會,林奇堡,弗吉尼亞- Jonathan Falwell(4 750,增長率3 7%) 8. 列治文外展中心,裏士滿,弗吉尼亞- Geronimo Aguilar(2 100,增長率1 00%) 9. 贖世外展中心,格林維爾, 南卡羅來納 - Ron and Hope Carpenter(2 ,000,增長率3 1%) 10. 冠軍中心,塔克馬, 華盛頓- Kevin and Sheila Gerald( 1 500,增長率3 0%)

Wednesday, September 4, 2013

無聲破碎法

工程界俗稱的「無聲破碎法」,正確名稱是使用化學膨脹劑,因為沒有聲音,也不是炸藥,又可使石頭剝裂才這樣稱呼,約注入一小時後會開始發生「剝裂」效果。 全文網址: 基隆懸空巨石 最快明天動工清除

Sunday, September 1, 2013

仿生纳米无人机

仿生纳米无人机技术正在突飞猛进, 也许数年之后,爬到你身边的蟑螂或飞进室内的苍蝇竟然是来窃听和窃照的间谍; 也许当你听到落在窗前电线上的鸟儿在歌唱时,它可能就是一个正在把镜头对准你的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