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July 30, 2014

常春藤盟校

常春藤盟校或常春藤聯盟(Ivy League)成立於1954年,是由美國東北部地區的8所大學組成的體育賽事聯盟。 這8所學校有著許多共同的特點: 它們都是美國名校、也是美國生產最多羅德獎學金得主的大學聯盟。 此外它們也是美國歷史悠久的大學:8所學校中的7所是在英國殖民時期建立的。 常春藤盟校包括:布朗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康乃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哈佛大學、賓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 所有的常春藤盟校都是私立大學,和公立大學一樣,它們同時接受聯邦政府資助和私人捐贈,用於學術研究。 例如常春藤之一的康乃爾大學就有4所學院是完全由政府支持的。 布朗大學:羅德島州普洛威頓斯,1764年成立。 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州紐約市,1754年成立。 康乃爾大學:紐約州綺色佳,1865年成立。 達特茅斯學院:新罕布夏州漢諾佛,1769年成立。 哈佛大學:麻薩諸塞州劍橋,1636年成立。 普林斯頓大學:新澤西州普林斯頓,1746年成立。 賓州大學:賓夕法尼亞州費城,1740年成立。 耶魯大學:康乃狄克州紐哈芬,1701年成立

全世界前1千名的大學

世界大學排名中心: Center for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Jeddah, 21589, Saudi Arabia 台灣名列全世界前1千名的大學分別為: 國立台灣大學(第65名)、 國立成功大學(第246名)、 國立交通大學(第411名)、 國立清華大學(第418名)、 國立陽明大學(第534名)、 國立中央大學(第565名)、 長庚大學(第595名)、 國立中興大學(第635名)、 中原大學(第696名)、 高雄醫學大學(第774名)、 國立中山大學(第791名)、 中國醫藥大學(第798名)、 台北醫學大學(第805名)、 國立中正大學(第855名) 、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第857名)、 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第893名) 、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第899名) 、 逢甲大學(第928名)、 中山醫學大學(第950名) 、 元智大學(第952名) 、 輔仁大學(第974名)、 淡江大學(第989名)、 義守大學(第994名)、 國立東華大學(第996名)、 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第997名) 。 世界前10所頂尖大學,美國包辦了8所,另2所為英國大學。 依序為哈佛大學、史丹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劍橋大學、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耶魯大學。 亞洲最好的大學則為日本的東京大學(第13名);中國表現最好的是北京大學,名列第55。

Sunday, July 27, 2014

邏輯

科學數學發展至今, 每個成為定律的學說都必須經由真和偽的鑑定, 經過多次測試的結果才能夠成為定律的。 ============================================ 通俗的说就是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着样的问题就是二律背反. 正反双方都有道理,无法从逻辑中得出答案.当然,他说的不是鸡和蛋的问题, 康德认为,由于人类理性认识的辩证性力图超越自己的经验界限去认识物自体,误把宇宙理念当作认识对象, 用说明现象的东西去说明它,这就必然产生二律背反Antinomy。他提出了哲学上4个二律背反   ①正题:世界在时间上有开端,在空间上有限;反题 :世界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限. ②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的;反题:没有单一的东西,一切都是复合的。   ③正题:世界上有出于自由的原因;反题:没有自由 ,一切都是依自然法则。    ④正题:在世界原因的系列里有某种必然的存在体;反题:里边没有必然的东西,在这个系列里,一切都是偶然的。 下面是4组二律背反Antinomy/paradox的逻辑证明:    (1)第一组二律悖反,说宇宙在时间上是有限的和无限的可以证明。 如他用归谬法(归谬法是通过一个命题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而否定该命题的一种方法)进行证明: 因为如果承认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没有开端的,那么就等于说到了一个时间点上(比如到目前为止),一段无限的时间序列已经结束了,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限”就是没有结束之意,怎能说无限的时间结束了呢?由此看来,时间只能是有限的;另一方面,如果承认时间有限,则等于说,宇宙在时间上有个开端,在此以前宇宙还不存在,这也就等于在开端之前,时间是空的,而在空的绝对时间中是不可能形成万物和世界的,所以,宇宙在时间上有个开端是不可能的,因此说时间是无限的。这种证明说明宇宙在时间上是无限的和有限的这两个命题都是正确的。空间是无限的与有限的这两个命题也同样可以证明都是正确的。 (2)第二组二律悖反, 正题说复合体是由单一的不可分的原子组成,如假设复合体不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则复合体就不成为复合体,因而正题为真;反题认为一切都可分至于无限,没有单一不可分割的东西, 其证明是假如复合体由单一的不可分的部分构成,但空间不是由单一的东西构成,它可以分至于无限,故宇宙中占据空间的复合体也可分至于无限。    (3)第三组二律悖反, 正题假设宇宙中有自由,即认为有超越于因果以外的自由因,其证明是: 假如宇宙中只有因果变化,有果必有因,这样就可以推至于无穷,所以必须假设有自由因作为变化的起点。其反题认为宇宙中根本无自由,一切事情都按照自然的因果律而发生,其证明是假如自然界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有自由,就有一个超越于因果性的自由因,那等于说这个自由因本身不是为其它原因所产生,但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因为自然中的一切不可能是没有原因的。    (4)第四组二律悖反, 正题说宇宙中有一个绝对的必然的存在,或者是它的部分,或者是它的原因, 其证明是就必然存在来说,假设一系列的原因和条件,从原因推原因,从条件推条件一定有一个必然的存在;反题认为并无必然存在于宇宙内的宇宙主体或存在于宇宙外作为宇宙的原因,其证明是假如有必然的存在,则它成为宇宙的开端或成为构成宇宙的全体,但成为宇宙的开端必须使时间有开端,故不可能;成为宇宙的全体则因宇宙现象由偶然的东西所构成,故也不可能。如认为必然存在于宇宙之外,等于存在于时间之外,这也不可能,因此没有必然的存在。 =============== 康德的“三大批判”构成了他伟大的哲学体系, 1《纯粹理性批判》(1781年)、 2《实践理性批判》(1788年)、 3《判断力批判》(1790年)。 康德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二元论的世界观,认为世界分为现象和物自体两部分。 现象又分为直观的现象和概念的现象两种,概念的现象仍然是解释现象的另一种现象,而绝对不可能认识物自体。 所以康德得出了和英国经验论如出一辙的结论,他认识到物自体既然绝对不能被现象表达,那么一切形而上学概念都是没有依据的臆想,因为即使是最不可或缺的形而上学图景(诸如因果关系、时间等)都无法合乎逻辑的从现实世界推理出来。因而理性是不合理的,他在试图脱离实际的束缚的时候触到了自身的限度,他是被暴力的从人的理念里边抽象出来强加给现实世界的,因为除此之外理性无法经历实在。但是悖论之处在于,理性永远无法被送上被告席,因为在审判的时候人们发现理性是其自身的立法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康德不知道物自体是否存在,因为按照海德格尔对康德的理解,“存在”实际上是能够被“缘在(此在)”体察的一种状态,缘在尽管也是一种现象,但是现象学实际上已经拒斥了二元对立论的主张,而部分的采纳了维也纳学派和直觉主义对于不可证明和证伪的形而上学是没有意义的看法,从而揭开了西方现代哲学的新篇章。所以,在哲学史上,康德的地位是非常崇高的,因为他和黑格尔的理论宣告了西方在启蒙运动之后取得巨大进展的思想解放运动休克死亡了,后来者诸如叔本华、尼采、胡塞尔等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开辟出了若干充满黑暗和光明的新道路。 1 《纯粹理性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能知道什么? 康德的回答是:我们只能知道自然科学让我们认识的东西;哲学除了能帮助我们澄清让知识成为可能的必要条件外,就没有什么更多的用处了,自柏拉图以来年形而上学问题其实是无解的。 对康德来说,要想回答“我们能知道什么?”这个问题,首先要看认识者和被认识者之间的关系如何。古典哲学中的真理被看成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相应。康德问道:这种一致如何才能成为可能?事物是具体的和物化的,而语言是抽象的,这两种东西怎么会一致呢?实际上人只能感知物体的某些特性,例如质量、体积、形状、数量、重量、运动速度等等。没有这些特性,我们对物体也就无从想象。这是物体的主要特性。物体还有其他从属特性,例如颜色、声音、味道和温度感觉等。这些从属特性虽然是物体的一部分,但是人们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例如我们可以把一张蓝色的桌子想象成绿色的桌子。 这种主要特性和从属特性的区别让人进一步问道:外部世界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因为如果我对物体的某些特性可以进行不同的想象,那么,这些特性似乎只在我的感知中存在,我怎样才能肯定世界只不过是存在于我的头脑当中呢?因此,只有在人的头脑中,语言与事物的一致(真理)似乎才是可能存在的。 这当然是令人绝望的极端怀疑主义。如果人们不甘于接受这一观点该怎么办?也许确实存在一种我们无法认知的外部世界,即又该怎么办?在康德以前,哲学家简单地把这个问题推给上帝:我们的思想与外部世界是一致的,这是因为上帝愿意这样安排。但问题是:我们怎么知道上帝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事物的本来面目? 康德把这个问题给彻底颠倒了。在此之前,人们让认识向外部事物看齐。而康德认为,如果我们颠倒一下,让事物向我们的认识看齐,该会如何呢?康德将这一思维方式与哥白尼的“日心说”相比较:在哥白尼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的星球都绕着地球转,而哥白尼却认为,我们所处的地球在围绕着其他星球转。 康德给哲学带来了哥白尼式的转变。他说,不是事物在影响人,而是人在影响事物。是人在构造现实世界,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人比事物本身更重要。康德甚至认为,其实我们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事物的真实性,我们只能认识事物的表象。 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研究了人类[感知]的形式,即空间与时间。 存在于时间与空间里的物质被人类的理解力加工为经验,而康德却把人类理解力的形式称为“纯范畴”。 这些人类理性的形式中包括人们对灵魂世界和上帝的设想,康德将其理解为某种制约原则,人们的经验世界就是构架在这些原则之上的。 《纯粹理性批判》是研究人类如何认识外部世界的问题, 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康德已经认识到形而上学并不是客观的,但是却是不可能被萃取的,因为没有形而上学的世界本身不完整,尽管人类理性不能认识物自体,但是可以通过让形而上学经历实在去使得世界和物自体的图景无限趋近于真实。举例来说,因果关系,根本不可能上升到绝对真理的地位,但是倘若剥离,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就不可能完成,1+1=2,什么时候错误?算错的时候!形而上学的作用在于给了理性一个顺水推舟的人情,一旦这种合作的局面破产,巨大的思想混乱将引发道德和精神的危机。所以无论如何,形而上学的存在是符合因果关系的(多么讽刺)。为了认识表达物自体的现象,我们必须借助于形而上学。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式的实用主义能够在现代西方哲学殿堂中占有一席之地。但是要注意的是,“真”并不是主观反映和客观实在完全吻合,而是一个命题在体系内不可证伪,而体系本身和其他未被证伪的体系之间是相容的,而不是矛盾的。因此,任何一个体系都不是永远无错的,总有一天一个体系是要被终结的,比如封建制度,中国将其发展到天衣无缝的严格,但终究灭亡了。原因就在于体系的差错总会被发现,从而引起体系的崩溃。所以美国式的实用主义尽管在当代看来貌似相当成功,但总会瓦解。这一发现必须归功于康德对于理性的批判。 康德1788年发表的2《实践理性批判》回答的是伦理学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做? 简单地解释,康德告诉人类:我们尽自己的义务。 但是,什么叫做“尽义务”?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康德提出了著名的“绝对命令”:“无论做什么,都应该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律。”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限制,但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在道德方面具有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3 《判断力批判》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可以抱有什么希望? 康德给出的答案是:如果真能做到有道德的话,就必须假设有上帝的存在,假设生命的结束并不是一切的终了。 在《判断力批判》中,康德最关心的问题还有人类精神活动的目的、意义和作用方式,包括人的美学鉴赏能力和幻想能力。 1795年出版的《论永久和平》应该是康德为人类贡献的最后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力作,书中提出了世界公民、世界联邦、不干涉内政的主权国家原则等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构想。 希望看完之后你已经理解了。

Thursday, July 24, 2014

盲降系統ILS

「ILS儀表降落系統,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又稱「盲降系統」, 是由地面發射的無線電信,建立一條由跑道指向空中的虛擬路徑,輔助機師對準跑道,將飛機正確且安全地降落。 一般來說,跑道頭兩端都會裝ILS,不過馬公機場只有在北側裝ILS,另一端並沒裝設, 而失事的復興航空GE222班機的降落方向,就沒有ILS輔助降落。

Tuesday, July 15, 2014

倫理ethics

「倫理基本觀念」、 「良師與合作伙伴」、 「資料管理」、 「利益衝突」、 「動物研究」、 「人體研究」、 「作者」、 「同儕審查」、 「不良研究行為」、 「科技與社會」、 「雙重用途」、 「出口控制」等等。

研究計畫的主持人

通訊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與第一作者(first author), 其餘則是參與少數實驗分析、出經費,或是給論文寫作一點建議的「掛名」作者。 通訊作者經常是整個研究計畫的主持人,必須對這篇論文負大部分的責任,決定這篇論文作者名單有誰可列名; 第一作者則是列在作者名單上的第一個人,是實際從事大部分實驗與分析工作的人,通常是研究生或是博士後研究員。

Tuesday, July 8, 2014

常春藤

常春藤大学其实就是指美国东北部八所大学组成的体育联盟,包括: 哈佛(Harvard)成立于1636年、 耶鲁(Yale)成立于1701年、 宾夕法尼亚(Penn)成立于1740年、 普林斯顿(Princeton)成立于1746年、 哥伦比亚(Columbia)成立于1754年、 布朗(Brown)成立于1764年、 达特茅斯(Dartmouth)成立于1769年、 康奈尔(Cornell)成立于1865年。 --------------- 新的“常春藤10大学: 1、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 2、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3、纽约大学(New York University) 4、约翰霍普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5、塔夫茨大学(Tufts University) 6、西北大学(Northwestern University) 7、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8、弗吉尼亚大学(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9、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 10、卫斯理女子学院(Wellesley College)

Monday, July 7, 2014

沖之鳥礁

沖之鳥礁是位於西太平洋菲律賓海的無人珊瑚島, 距沖繩東南一千餘公里、關島西北約一千二百公里、馬尼拉東方約一千四百公里、東京南方約一千七百公里,是日本領土的最南端。 日本認為沖之鳥礁屬「島嶼」,可將周邊兩百海里規定為經濟海域; 包括我國、韓國、中國大陸,都認為其只算「礁石」,僅能畫設十二海里領海,不能宣告經濟海域。

Wednesday, July 2, 2014

悖論paradox,公案koan

阿喀琉斯(Achilles)悖論 動得最慢的物體不會被動得最快的物體追上。 由於追趕者首先應該達到被追者出發之點, 此時被追者已經往前走了一段距離。 因此被追者總是在追趕者前面。 飛矢不動悖論 一支飛行的箭是靜止的。 由於每一時刻這隻箭都有其確定的位置因而是靜止的, 因此箭就不能處於運動狀態。 游行隊伍悖論 一半的時間等於一個時間。 三個隊列A,B,C。 A靜止, B和C向相反方向運動, 在一個最小時間單位內,B向左移動了一個距離單位, C向右移動了一個距離單位。 於是對B而言C就移動了兩個距離單位。 因此必有一個使C相對於B的位置移動一個距離單位所需的時間,否則半個時間單位將等於一個時間單位。 都是芝諾(Zeno)提出的 ------------ 六祖惠能(AD638-713) 门下五大弟子. 南阳慧忠 • 菏泽神会 • 永嘉玄觉 • 南岳怀让 • 青原行思. 六祖惠能之後的250年中,禪機盛行,從惠能弟子群, 第四傳趙州、黃檗、溈山, 第五傳臨濟、仰山、德山等,皆用這種頓悟法門,令許多人開悟。 所謂禪機,便是禪師們靈活運用棒喝、豎拂、揚眉、張目、示圓相、反詰語等手段, 應機而使弟子放下我執,進入悟境。 但是後來的人,就沒辦法不用某種固定 的方法而開悟了。 故而有參「公案koan」、看「話頭」的方法出現。 這些公案的發生,便是禪機的故事, 但在禪機盛行時代,無人重複來用它們,故不必參公案, 嗣後有人重複追詢那些開悟的案例而開悟, 即是形成參公案的方法了。 是在西元10-11世紀,那便是汾陽的《先賢一百則》使用集子內的故事來發疑問: 「為什麼祖師們如此這般一番,就開悟了?」這樣不斷地反覆問下去,就叫作參公案。 當修行到某個階段,師父會指點弟子該參哪則公案,參了這個公案會幫助弟子進一步上升; 如果是一位不高明的師父,隨便給了個公案,不能對機,弟子參了也不會有效果。 「參公案」不是猜測揣摩,不是用頭腦推敲思索,不能用常識及佛學的知識來解釋它。 許多人為解釋公案,而出了很多書,那都只是在解釋,而不是在「參」,這對悟境是不相干的。 那麼,公案可以解釋嗎?可以的,但是對於禪修的功能而言,分析公案是沒有作用的。 在未得親自悟透之前,公案僅是一種工具,悟透之後,才能發現其活活潑潑的精神所在。 親自悟透禪宗祖師們的過去發生過的開悟的案例,用知識的推理或想像,不能達成目的, 必定要對公案中的話題,起大疑情,只發問而不能自行以推理方式來求取答案。 公案參悟以後,也無法用語言文字和盤托出以示人, 只能向比自己高或和自己相等的人,「比手劃腳」求印證,這叫作心心相印。 ----------------------------------------

Tuesday, July 1, 2014

科舉

聯考雖是靠科舉翻身的概念,但「科舉有千百種壞處,卻是階級流動的管道」。 然而廿年教改,造成考試簡單化,鑑別力降低,入學得輔以其他才藝等成績, 但才藝等多是有錢人才能去補習增進,變成有錢人的子女念好學校機會更大。 台灣卻把技職學校都升格成大學, 上面一堆人假裝教書,下面一堆人假裝讀書。

1000美金,取「羅伯」首級1894

十九世紀美國西部,體型碩大、機警勇猛的灰狼成群地奔馳在大草原上,以野牛為食, 當地的印第安人稱牠們為「具有激烈性格的野牛獵者(Buffalo - Hunter)」, 更對其卓越的狩獵能力懷著深深的敬畏。 然而,在來自歐洲的白人移民者眼中,狼群卻有如惡魔的化身;每一聲狼嚎,總讓人膽顫心驚。 對北美印第安人來說,那種如同電影「與狼共舞」所演的,與狼保持亦敵亦友的關係是確實存在的。 他們與狼群共同生活了數千年,互相敬畏、和平共存,微妙地維持著土地上的生態。 但自從白人移民者入侵之後,白人開始破壞了原有的生態平衡;首當其衝的便是狼群, 移民者對狼群恨之入骨,非要將其鏟除乾淨,於是移民者與狼的戰爭從此展開,狼的惡運也從此開始。 聰明的移民者以狼的食物做下手的對象; 1870~1880年間,移民者開始以攙雜著毒藥的野牛屍體做誘餌,毒殺狼群; 再機警的狼也會有上當的時候,無數隻狼誤食毒藥,痛苦而亡。 然而,其中有一隻名叫「羅伯」的大灰狼警戒心極強,不但從不上獵人的當, 還領著妻子「布蘭卡」及其他四隻灰狼襲擊了約2000頭左右的牛隻,神出鬼沒地遊竄在大草原上; 像是嘲笑人類般,不斷破壞陷阱,並在其上留下糞便。 白人移民者對牠毫無辦法,空有滿腔的怒火,精心設計了一個又一個的陷阱,但根本捕捉不到牠和她的夥伴; 牠的聰明冷靜,換來了『1000美金,取「羅伯」首級』的獵殺令。 故事的悲劇是從布蘭卡開始,布蘭卡有一天終於被鋼夾陷阱所捕獲; 為了宣洩心中的仇恨,獵人們將布蘭卡放在以兩匹馬反方向緊拉的繩圈中; 快馬奔馳拉扯,布蘭卡口噴鮮血、痛苦而亡; 這一幕,羅伯冷靜地看在眼裡,並不顧一切地追逐布蘭卡的屍體直至被棄置的地點; 獵人們無比的緊張,深怕在羅伯的復仇烈火中,無人可以倖免。 沒想到第二天,羅伯踏進了佈置在牧場周圍的陷阱中,並就那樣地鎖在原地; 隔天早上,獵人們發現羅伯已經斷氣,沒有掙扎、沒有外傷; 就為了追隨牠摯愛的伴侶,羅伯背棄了另外四隻夥伴,孤傲的死在布蘭卡的身邊。 被這種比人類更高貴的情操深深感動的獵人們,將羅伯的屍體搬進小屋,尊敬地擺在布蘭卡僵冷的屍體旁, 讓牠們夫妻終於得以團聚,時間是1894年。 「羅伯」的故事,從此成了美國大草原上傳頌不滅的「鬼狼傳奇」。 ----------------------------------------------------------------- 这一天就是一八九四年的一月三十一日 色顿的计划奏效了 色顿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给罗伯拍照 这张惊人的照片一直保存至今 照片上清晰地显示 库伦坡之王罗伯深陷四个铁夹 每一条腿分别被一个铁夹夹住 可见抓住罗伯非常地不容易 色顿终于赢了 长时间的拉锯战终于以罗伯的落网而告终 面对着自己的死敌 色顿的意志却突然动摇了 也许是因为他觉得杀死罗伯 已经不代表着胜利 而是一种犯罪 也许在色顿的眼里 罗伯不再是为非做歹的猛兽 而是一个品格高贵的生灵 它勇敢、忠诚、充满仁爱 以前色顿只把狼看作是冷酷无情的杀手 但那不是狼的全部 狼更意味着一个正在消逝的美洲荒野 他决定释放罗伯 让其回归自然 但不幸的是 一切为时己晚 罗伯己经不再抵抗了 但它也不再看我一眼 仿佛它是草原上唯一的生命 罗伯的眼睛注视着远方的平顶山 看向它过去的王国 罗伯走后 它的狼群也四分五裂了 太阳落山后 它依旧看着自己熟悉的大草原 几个小时后 狼王罗伯还是死去了 现在的罗伯没有了鹰的自由 没有了狮子的力量 更不像鸽子那样 能和自己的爱人相依相伴 它失去了一切 库伦坡之王 最后带着一颗破碎的心 死了 罗伯之死 是死于它对布兰卡的忠诚和爱恋 色顿把罗伯带到布兰卡的身边 以慰它的亡魂 色顿对自己的所做所为追悔莫及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杀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