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September 26, 2013

失能?失智?

國內較適合政府給予免費的居家照護服務。另外, 社區服務也要改善品質與數量,增加居家服務員的服務時數及限制,讓居家服務員可以帶輕度的失智老人外出運動或參加懷舊治療等,非只有單純洗澡擦背「居家服務」。 她說,過去居家服務員是針對失能者設計考量,但失能不等於失智,若未及早介入,透過多運動、動腦及社交互動等「三動」刺激, 配合地中海飲食,多吃蔬果、五穀雜糧、植物性油脂及白肉,才能避免失智惡化成失能。 全文網址: 37年後…全球2.7億人失能

Wednesday, September 25, 2013

陸生?台生?

為何陸生成績優於台生?可以從心態和技術面兩個角度來看。 一位私校陸生說,兩岸學子競爭環境不同:「我們是通過高考競爭上來的, 像廣東人,全省考生65萬人,只有1萬人能夠進入好大學,從小父母耳提面命:只有讀書一條路!」 至於台灣學生,「100個人有105個大學招生名額」,供過於求,自然喪失競爭動機。 除了心態不同,兩岸學習歷程也有別。 一位上海交通大學台籍學生說,大一有「高等數學」這門課,系上整批台生十幾人只有1人小考60分及格,陸生隨便考都80、90分。 「能進交大的台灣學生都不差,但就算很認真,還是沒辦法和本地生在同一個起跑點, 原因之一是大陸高中提早教某些課程,例如微積分,台灣理組高中生只會提一下概念,讓你知道有這個東西, 大陸高中生卻已學了台灣的大一課程。」 這位台生說,大陸學生高一、高二都在高壓環境下度過,上了大學都超強,且一讀起書來就很認真, 「可以在圖書館坐很久」;目前台生只能想辦法突破。 ------------------ 班級或團體單位來「主動」申請「班級座談」 例:腳印小組就是用此管道申請,講師費校內800,餐點費每人80人,一學期就可補助他們一場3200, 特教系學生&電資所學生申請到兩場,補助6400。

中壢木匠的家咖啡吧

中壢 木匠的家社區咖啡館 ceo:麥宇文 clerk:賴伶喬 電話:(03) 416-3533 傳真:(03) 416-3501 地址:中壢市福州路35號 服務時間: 週一  11:00 ~ 18:00 週二至週六 11:00 ~ 22:00 英文自由談:週五 晚8點 聖經自由談:週二-週五 晚7:30 網址: http://www.carpenter.org.tw 木匠的家關懷協會,是一群看見中壢地區,民眾活動場所嚴重缺乏有感而發的有心人士,所設立的關懷團體, 成立於1999年十一月,長期在社區內提供小型休閒廣場及咖啡吧免費茶飲服務,以從事各項福利及關懷服務工作。 成立之初,一切器材、經費、物資…所需均係會員們自發性捐獻,或向社區民眾募集可堪用之閒置物品, 不論是音響、家電、杯盤…等等,雖然均為二手用品再生使用,但經由工作人員巧手佈置使用下, 不僅物盡其用且儼然成為本會一大特色。 木匠的家咖啡吧提供了免費的茶飲與溫馨的空間,期待這樣的一塊園地能‧‧‧ 讓人卸下生活的忙碌、調整生命的節奏,與外國朋友喝杯咖啡、輕鬆地交流與分享, 讓人看到在友誼中也有基督的愛在這裡,提供整合資源,讓福音走入各個社區。 每週有四個晚上,木匠的家咖啡吧提供飲料、溫馨的氣氛與不同的主題活動‧‧‧ 讓來訪的朋友除了能與國外朋友英語自由談,認識不同的人交流不同的生命歷練, 也透過英語查經班,更認識基督教信仰‧‧‧ ---------------------- Mr. Norman Harper[He Lewen 何樂文Director] JDW llamette Unio. Colkgoof Las (USA) [MA, in TOEFL, Portland State Unio. (USA)] [BA, Willamette U. USA ] The degree offered by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s called a master of laws (L.L.M.) degree. In the 1960s, a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reased the requirements for a law degree, the J.D. replaced the L.L.M. as the primary degree awarded by law schools. ----- Mr. Joseph Shultz M.Div. In Pastoral Counseling Ordained Minister Ashland Theol Sem. USA BA History & Religion[Ashland University] Mrs. Aleta. Shultz BA Missions[Hobe Sound Bible College USA ]

魅力 glamour

魅力glamour:馬克斯· 韋伯定義「魅力」為 「人格的某種特質,使某人顯得與凡人不同,且被看作擁有超自然,超人或至少非凡能力或特性的人。 凡人無法獲得它們,而它們會被視為擁有神聖的源頭 (或至少神奇), 而擁有他們的人因此便被認定為領袖......該些能力或特性是否最終在道德、 美學及其他同樣層面的評價上站得住腳,非本定義所關注之事情。」 魅力型權威則是:建基於領袖「超凡的個人特質、神奇的洞見或成就,並吸引跟隨者盡忠和服從」之權力。 由是觀之,權威幾近完全建基於領袖,而領袖因為任何理由的消失,都可以使管治的權威立時瓦解。 因其權威獨特而又欠缺組織之特性,致使魅力型權威很大程度依賴對權威合法性之個人觀感。 例如一個宗教領域的魅力型領袖就需要一個不被挑戰的信念支撐,如「一個曾與上帝相遇的先知或行者」。 若此信念減弱,魅力型領袖之權力則可很快消散,致使這種權威顯得不穩定。 ----------------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國的政治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 他被公認是現代社會學和公共行政學最重要的創始人之一。 韋伯最初在柏林洪堡大學開始教職生涯,並陸續於維也納大學、慕尼黑大學等大學任教。 他對於當時德國的政界影響極大,曾前往凡爾賽會議代表德國談判, 並且參與了威瑪共和國憲法(即威瑪憲法)的起草設計。 ------------ 《威瑪憲法》(德:Weimarer Verfassung)是德國威瑪共和國時期(1919年—1933年)的憲法, 也是德國歷史上,第一部實現民主制度的憲法。

Tuesday, September 24, 2013

五個得救的記號

「我怎么知道我得救了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5個得救的記號一定要弄清楚: 1,基督為你死; 2,接受基督得救; 3,心意志改變; 4,愿意過討神喜悅的生活; 5,開始關心別人的靈魂; 1)st你曾經聽見基督為你死、為你復活的福音,你是從你心靈深處聽見,不只是從耳朵聽而已。 你是從內心的深處,真正把基督為我死、為我復活這個信息的意義聽進去了。 為什么呢?因為聖靈已經把這個道的真義在你心中光照、感動、講明了,這是第一點。 2)nd你真心知道你是罪人,除了基督以外你不能得救。 所以你回到他的面前,向這位死而復活的主認罪悔改,把你的心打開接受他。 沒有一個得救的人是不需要悔改,不需要認罪,不需要接受耶穌基督的。 3)rd真正得救以后,你的中心意志 -- 那個很基本的意志方向,產生很大的改變, 你突然有一種性情上的轉移,你會愛神所愛、恨神所恨,那是得救那一天所產生的很特殊的變化。 你突然感覺到天地都變了,是從你的心地開始的,當一個人心地有了變化,就看整個天地都不一樣了。 一個人心地骯臟,就看整個天地都不潔淨﹔一個人心地潔淨,就看整個天地都是潔淨的(參:多一:15)。 當你心地的深處,那個意志的主管方向轉移的時候,你就突然發現許多從前你所愛的現在你不能愛了。 我不是說從前你愛媽媽,現在你恨她,不是的。 你從前愛神所恨的,可是愛媽媽并不是愛神所恨的,愛老婆不是愛神所恨的。你從前愛神所恨的: 你愛犯罪,你愛抵擋真理,你愛只顧自己,你愛抵擋那些合真理的事情。。。,你愛那些神所恨的。 你從前恨神所愛的:那聖潔的事、良善的事、公義的事你恨,你不喜歡。 但如今你轉過來了,你現在很愛聽真理的話,很渴慕上帝的道,你很愛親近主,你很愛內心與主交通,你很愛聽聖經偉大的真理。 這整個的轉變不是你自己可以做到的,是聖靈在你里面所做的工作。你愛神所愛,恨神所恨,那就是第三個記號了。 4)th記號是你愿意過一個聖潔的、討神喜悅的、榮耀神、造就人的生活。 在你的動機里面,這個新的推動力改變了你。 你喜歡聖潔,你不愿意回到過去錯誤的道路中間, 你愿意過一個榮耀上帝、以神為樂的生活,新的動機來到了你的內心。 5)th你很奇妙、很自然地開始關心別人的靈魂。 你開始覺悟到,別人在罪惡中間的痛苦是你的責任﹔ 你開始覺悟到,你沒有辦法逃避你應當做的事情 -- 把福音也傳給別人。 這五件事是真正重生得救之人的記號 -- 你真正明白基督的死與復活對你的意義嗎? 你真正承認你是無可救藥的人,只有到耶穌基督面前認罪,才能得著赦免、得著新生命和拯救嗎? 你真的因為新的生命進到你里面,所以你整個的動機、心地和整個人生的方向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嗎? 你真的開始渴慕真理,渴慕過聖潔、榮耀上帝、造就別人的生活嗎? 你關心別人的靈魂,覺得有責任勸阻別人免于滅亡,開始愿意分享救恩給別人嗎? 這五件事是沒有辦法冒充的,沒有辦法在一般宗教里面找到的,只有在聖靈重生一個人的時候才賜給人這些寶貴的經驗。有這樣經驗的人我奉主的名告訴你,你已經受聖靈的洗了,沒有一個人可以再動搖你了。你講方言如果是出于神的,我感謝主﹔如果你因為怕不講方言就沒聖靈,于是就亂講的,我要責備你。你不必因為從來沒有講方言而有自卑感,你要勇敢站起來!享受神兒女的自由!神給我方言,我感謝主﹔神不給我方言,不要緊。

Friday, September 20, 2013

AMD:64位元架構

AMD在今年6月提出包含首款以ARM 64位ARMv8 Cortex-A57 SoC架構為主的「西雅圖 (Seattle)」,以及整合APU、HSA異質架構設計的「柏林 (Berlin)」與沿用打樁機架構設計的主流款Opteron「華沙 (Watsaw)」等伺服器處理器解決平台,除了考量每瓦效能成本與平均電功耗,同時在整合OpenSource設計提供高度模組化,甚至導入異質架構 (HSA)讓整合APU硬體設計能直接存取共同記憶體區塊,進而減少資料轉存流程,讓整體運算更具效率。 目前是進入64位元架構時機 而針對加入ARM 64位元ARMv8 Cortex-A57 SoC架構設計,Suresh Gopalakrishnan表示目前已經是進入64位元運算的適當時機,此外也主要因應市場希望能有x86架構以外的選擇需求 (在於ARM架構仍有電功耗與記憶體配置優勢)。而在軟體端也有源自開放原始碼聯盟支援,因此在伺服器經濟體系發展將有明顯利基存在。 相較於競爭對手所提供解決方案,Suresh Gopalakrishnan認為AMD本身基於本身APU整合GPU資源,可協助伺服器系統加速圖像運算,進而實現平行運算且降緩CPU端負擔,讓整體運算效率提昇,並且減少電功耗比例。特別在整合異質架構 (HSA)設計部分,配合採取單一記憶體控制器的設計,讓CPU與GPU運算可共用系統記憶體資源,進而減少過去需要額外配置記憶體模組,並且進行資料轉換的麻煩。 而整合GPU的APU架構優勢,同時在於系統可直接使用Radeon繪圖卡具備的圖像辨識、影像編/解碼技術資源,相較於競爭對手仍須配置顯示卡或透過軟體補足此方面應用,AMD所提供解決方案相較能節省更多成本與設計空間。 全文網址: AMD:64位元架構處理器、異構時代來臨

Wednesday, September 18, 2013

熱帶氣旋

熱帶氣旋是發生在熱帶、亞熱帶地區海面上的氣旋性環流,由水蒸氣冷卻凝結時放出潛熱 (參見三相變化中,氣態→液態時放熱)(且水蒸氣與高空冷空氣凝結)發展而出的暖心結構。 所以當熱帶氣旋登陸後,或者當熱帶氣旋移到溫度較低的洋面上,便會因為失去溫暖、潮濕的空氣供應能量,而減弱消散, 或失去熱帶氣旋的特性,轉化為溫帶氣旋。 熱帶氣旋的移動主要受到大尺度氣候系統和科里奧利力所影響; 此外,科里奧利力與角動量原理也使熱帶氣旋的雲系圍繞著中心旋轉。熱帶氣旋在北半球逆時針旋轉,在南半球順時針旋轉。 伴隨熱帶氣旋的大風、大雨、風暴潮等可以造成嚴重的財產損失或人命傷亡; 不過熱帶氣旋亦是大氣循環的一個組成部分,能夠將熱能由赤道地區帶往較高緯度地區。 ----------------- 颱風是低氣壓的一種,低氣壓就是氣壓比周圍空氣低的天氣系統; 氣壓低的原因,是地表(或海面)氣溫高,因為熱脹冷縮效應,使空氣膨脹(體積變大但質量不變),密度自然變小,壓力也降低。 低氣壓經常造成降雨,原因是低氣壓的熱空氣密度小而上升,空氣中的水蒸氣升到高處後,變冷凝結為水滴,落下成雨。 高氣壓則正好相反,是空氣遇冷而體積縮小,密度變大,壓力升高; 而密度大的冷空氣會向下沉降,越接近地表,溫度越高,液態水越容易蒸發為水蒸氣,所以不會下雨。 在氣象學上也用「氣旋」稱呼低氣壓,「反氣旋」稱呼高氣壓。 颱風都生成在熱帶洋面,「熱帶性低氣壓」,原因是兩種作用使空氣上升, 第一種就是低氣壓形成的作用,熱帶強烈日照使空氣受熱膨脹,密度變小,就會上升。 第二種因素,就是熱帶高溫使海水大量蒸發成水蒸氣,水蒸氣(H2O)的分子量是18, 空氣主成份是氮(N2,分子量28)和氧(O2,分子量32),所以水蒸氣比空氣輕,也會上浮。 一旦某一區域的空氣上升,周圍的空氣就會補進來,此時就要考慮「科氏力」的作用。 在北半球,科氏力會使氣流「右轉」,所以向內輻合的氣流,會一邊前進一邊右轉,就會形成逆時針旋轉。 這種水氣很重的熱帶性低氣壓,氣流會一邊逆時針旋轉、一邊逐漸向內輻合、一邊上升,由於對流層越高越冷, 所以熱空氣上升到高空後,水蒸氣會變冷凝結成液態水,成為雨水落下; 在凝結過程中釋放潛熱,使氣旋變得更暖,空氣再膨脹,密度更低,氣壓再下降,結果氣旋內外壓力差變更大, 吸引氣旋外的空氣往內輻合的力量也增強,使風變更強,帶動更多熱空氣上升,形成「正回饋」,最後就成為颱風。 氣壓越低,風力越強 颱風的風為什麼會那麼強?因為空氣的流動是從氣壓較高處吹向氣壓較低處,颱風是氣壓很低的低氣壓,中心氣壓越低, 與颱風邊緣的氣壓相差越大,風也就越強。 颱風中心的氣壓可以低到多低?低氣壓的「低」,不是和標準一大氣壓比較,而是和鄰近地區比較, 只要比鄰近地區氣壓低,就叫低氣壓;但每個地區氣壓不同,所以用標準一大氣壓做為比較的基準, 氣象上常用的氣壓單位是百帕(hPa), 「一大氣壓」定義為「氣溫0℃、緯度45度的海平面上的大氣壓力」, 一大氣壓約1013百帕。 1979年的狄普颱風,中心曾有870百帕的紀錄, 造成「400年一次大洪水」的納莉颱風,中心氣壓最低則曾降到960百帕。

Monday, September 16, 2013

聖靈

第一章 - 聖靈洗的預言與應驗(上) 大綱 前言 為什么「聖靈論」要講四次 面對「聖靈」的兩種極端態度 忽略聖靈的結果 理智、火熱兼而有之 「靈界」的被重視 教會應有的反應 一、致力于「本質」而非「現象」上的合一 二、一切的靈,不可都信,總要試驗 三、「靈界」確實是存在的 如何明白「聖靈的洗」 一、從「聖潔」的本質來認識聖靈的洗 二、不要「倒果為因」 三、不要把「相對」的現象當作「絕對」的 原則 四、總原則解經 聖經七次提到「聖靈的洗」的經文 一、馬太福音三章11節 二、馬可福音一章7-8節 三、路加福音三章16節 四、約翰福音一章33節 耶穌受洗的意義 1。顯明他就是用聖靈為人施洗得那一位 2。“律法之子” - 順服、成全律法 3。膏立領受“彌賽亞”之職 4。耶穌才是“聖靈的洗”的施洗者   五、使徒行傳一章4-5節 六、使徒行傳十一章15-16節 七、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   前言   為什么「聖靈論」要講四次? 第十二屆神學講座。今天一個記者問我:「為什么『聖靈』這個主題需要四屆才能講完,而別的題目只一屆就講完了呢?」這不是因為我偏重聖靈論,忽略其它的教義,而是因為我在事奉中間發現,這是一個越講越覺得還講得不夠的真理。或者可以這么說:「不是這個主題講得太多,而是別的主題講得太少了。」 有關聖靈的講論,是很特殊的,這是基督教專有的真理。 除了基督教以外,沒有任何一個宗教系統或信仰體系里面有「三位一體」的真理。又「三位」、又「獨一」的真神,這個觀念超越了所有的宗教,這是特殊啟示中關乎認識神的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對「三一神」的認識和講解,在基督教教義史上是經過了兩三百年許許多多的爭論、外來的攻擊、內部的曲解。。。這些艱苦的奮斗之后,才產生出來的一個教義系統。 「三一神論」除了牽涉到「神論」、「啟示論」、「創造論」,也牽涉到神在教義發展史中間的引導,更牽涉到整個社會架構、人格與人格之間、位格與位格之間的交往、彼此相愛。。。許多的層面。 「三一神論」是整個基督教的一個很重要的基礎,而「聖靈」的賜下更是所有其它的宗教從來沒有思想過的真理,也是所有其它宗教從來沒有過的特權。「聖靈」的賜下是神給他子女的一個很大的應許。上帝把「道成肉身」賜下來,也把「聖靈」賜下來,就表示這位三一的上帝,以第二位格(聖子)親自進入歷史,也以第三位格(聖靈)進入每一位預定被拯救的人心中。這種愛和關懷,是別的信仰體系里面永遠沒有辦法找到的。 當耶穌基督到這個世界上來時,他就把神與人的同在,從「應許」變成歷史中一個具體的事實。耶穌基督在人的中間,就是神在人類歷史中間的一個顯現﹔而當基督成全了神在亙古永恆中間所預備的救恩以后,他就回到差遣他的父那里去。 基督要回到父那里去之前,他對門徒表示:我去是與你們有益的,我若不去,保惠師就不到你們這里來﹔我若去,就差他來。他既來了,就要叫世人為罪、為義、為審判,自己責備自己。聖靈來了,乃是要榮耀我。聖靈來了,要叫你們想起我對你們講的話。聖靈來了,乃是要引導你們進入一切的真理,要使你們進入你們所聽過、但是現在還不能完全領受的這些真理。聖靈來了,要使整個教會得著力量,有能力為我作見証。聖靈降在你們身上時,你們就必得著能力為我作見証,從耶路撒冷直到地極把這個福音傳開(參:約十六:7-14﹔徒一:8)。所以,「聖靈論」的重要性是每一個真正研究聖經的基督徒所不能忽視的。但很可惜的是,在教會歷史上所有偉大的信條或信經中,對「聖靈論」的講解實在是太少了。 面對「聖靈」的兩種極端態度 《亞他那修信經》很清楚地提到「聖靈就是神」,照樣,在其它的信經里面,我們也看見聖父、聖子、聖靈這三位是「同榮」、「同尊」、「同恆」,都有相同的本質,可見,聖父是上帝、聖子是上帝、聖靈也是上帝。但是,几乎所有的信經,對聖靈的工作都缺乏詳細的解釋。所以,當「聖靈論」被大大曲解以后,許多的教會都沒有辦法對付那些眾說紛紜、毫不負責的「聖靈論」的講解。特別是在20世紀開始時,我們看見了許多對聖靈論的講解,表面上好像是回到了聖經,但其中卻有不少錯誤或是偏差的地方。在許多教會還來不及好好去分辨、去查考的時候,很多人就囫圇吞棗地接受了﹔相反的,也有不少人未經仔細察驗就完全抗拒。   今天在教會界兩種極端:第一個極端就是愛講聖靈,愛到什么靈都當作是聖靈﹔第二個極端就是怕講聖靈,怕到什么都不敢提。這兩個極端都使教會受到很大很大的虧損,第一種極端所帶來的虧損是 -- 愛講聖靈的事情,卻不分辨是不是從神而來的靈,沒有分辨、沒有過濾,什么都信、什么都接受,囫圇吞棗的結果就是留下一個很大很大的空間,讓邪靈、錯誤的思想、錯誤的教訓、異端和冒充聖靈的那些靈界的靈異現象都進到教會中間,混亂了教會的信仰,把基督徒屬靈的眼睛都蒙蔽了。 第二種極端的錯誤就是有些人因為怕的緣故,什么都不講,甚至完全不提聖靈,其實聖經已經記載了許多關于聖靈的教導。完全不提的結果,就使許多的基督徒因為沒有聽到正確的、合理的講解,而變成完全無知,不知道怎么樣預防、怎么樣抗拒那些錯誤的東西。為這個緣故,把聖經所啟示的聖靈論和聖靈的工作,作一個詳細的講解是我們很重要的責任。 忽略聖靈的結果 把所有「靈界」、「靈異」、「超自然」的現象都當作是聖靈的工作,這是一種偏差。 反之,西方神學過份注重理性的系統,結果就忽略了一些靈修的、靈力的、靈界的這方面的知識和經歷,這也是一種偏差。 直到今天,西方許多神學院都還是很重視追求知識、追求學位,卻忽略了追求神的面、神的能力。 神要我們尋求他的面和他的能力(參:詩一O五:4), 但今天許多在神學院念書的人,所尋求的不是神的面和神的能力,而是西方的學朮、神學知識、神學學位。 結果是教會聽到很多知識、理性、學朮方面的東西,卻缺乏真正感人、靈里面活潑有動力的神的信息。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我們確實應該要重新再察驗、從頭再思想西方神學的制度對整個世界的影響。 第二方面,當許多教會從原先很單純的信仰、很簡單的組織漸漸擴展到相當有規模的時候,就可能變得非常注重組織、行政﹔于是,越來越強的組織和行政就喧賓奪主了,使教會不是單單靠聖靈的能力,而是靠工作的經驗、辦事的精明、企管的方法。。。來維持現狀,于是,仰望上帝新鮮、不斷、大能的供應的那種渴慕就慢慢減少了。這是教會另一個需要重新自我省察、自我檢討的地方。 第三方面,我們看見教會界有些人用弗洛伊德(Freud,Sigmund 1865-1939)、阿德勒(Adler,Alfred 1870-1937)、楊格(Jung,Carl Gustaf l875-1961)或藍克(Rank,Otto 1884-1939)等心理學者的理論來解釋那些看不見的、靈界里面的現象,用這些理論來代替聖經里面對靈界的教導。以至于人就慢慢忽略了靈界的動力,也忽略了用聖靈所啟示的真理去得著智慧來認識靈界,并得著解決靈界問題的答案。 這樣,我們看見了無論是靠理性,靠治理,靠經營,靠組織行政,靠金錢,靠人的經驗,或是靠心理學來進行基督教的重要工作時,其結果就會忽略聖靈的工作,以及對聖靈的了解。而當我們對聖靈的經歷、領受聖靈的膏抹與同在。。。這些重要的經驗一減少的時候,許多基督徒就會過一種非常貧窮、枯竭的生活。于是,無論是神學訓練、講台供應、長老執事事奉的能力,以及聽眾在每一個主日所領受的信息等等,都會變成非常貧乏。這是今天教會里面一個很特別、被很多人忽略的光景,也是許多人不知道怎樣找到出路的教會現況。教會應當是這樣的嗎?神學應當是這樣的嗎?當然不是!靠行政組織就可以代替不斷引導、光照、膏抹、帶領我們的聖靈嗎?當然不能! 我們看見目前整個基督教信仰中,在聖靈的能力、經驗、異象、靈里面的看見與感受等方面都顯得相當空虛、相當不結實,于是,有很多的人就起來,盼望追求這一方面的滿足。請你注意,如果太過用理性的方式去處理基督教信仰是錯誤的,那么,太過注重靈界的現象、經歷,而不分辨那靈是從哪里來的,那也是錯誤的。 理智、火熱兼而有之 回顧過去兩千年,我們看見教會歷史的鐘擺,不是偏左就是偏右:當實在太右的時候,物極必反,就會轉向偏左﹔左到最左的時候,物極必反,又會回到右邊。由此可見,極端偏重靈界的經歷,或是極端偏重理性的知識都是不應該的。我切切地盼望有朝一日,許多年輕一輩的傳道人和事奉主的基督徒被興起,他們的內心充滿著被主的愛所激發出來的火熱,他們的思想充滿著主的道、聖經真理所帶來的影響,能作理性的、有系統的表達。火熱和理智這兩方面的結合使教會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一切 -- 無論是理性方面從各樣思潮而來的沖擊,或者靈界各種邪靈給我們的誘惑 -- 這樣的教會才能勝過所有歷史潮流給我們的挑戰,繼續屹立于各個時代中﹔這樣的教會也才能超越所有邪靈、異端帶給我們的攻擊。這樣,我們才能站起來作見証,為主做美好的工作。 我們的題目是「聖靈的洗與恩賜」,這是很大的題目,我們求主把更大的思考能力以及悟性的了解賜給我們﹔ 我們也真是需要更多為這次參加的每一個人來禱告,愿主借著這一次的神學講座賜福我們每一個人。 「靈界」的被重視 請注意,和二十世紀初比較起來,二十世紀末的這几年,有一個很大很大的轉變:二十世紀初,是以一種對「現代主義」幼稚的、絕對的、迷信式的樂觀(naive、absolute optimism)開始的﹔但就在二十世紀快結束的時候,人類很成熟地發現,二十世紀初那種幼稚的樂觀是多么的錯誤,于是就開始接受反樂觀現代主義的「后現代主義」。可是,結果還是沒有擺脫起初的那種幼稚思想,因為人們還是照樣把絕對化的眼光投射在「后現代主義」的思潮中。這一段的內容是不大容易明白的,因為詞句背后存在著很大的思想派系和總結構。雖然這整個精神說穿了仍舊是人文精神,但這種人文精神,在二十世紀結束的時候,已經加入了許多關于靈界的、宗教的,或是非理性所能了解的那些超自然的元素。 二十世紀初期,西方對所有的信仰都大大地加以質疑,但對進化論、對科學卻投入了絕對的相信﹔可是,這種相信的本身,并沒有經過過濾、考驗,它只是一種樂觀的迷信。至于在東方,特別是中國的社會,二十世紀初期有一種很特別的現象:沒有讀過什么書的人把所有的迷信都當作宗教,而讀過書的人卻又把所有的宗教都當作迷信。所以在二十世紀初期,中國的知識分子對于靈界、宗教信仰。。這一類的事,完全是用一種藐視、輕看的態度,甚至盼望把宗教信仰連根拔除,使中國人脫離這些非唯物、非科學、非實証的「宗教禍害」。但是我們看見,無論是在海峽那岸或海峽這岸,都是在經過几十年以后,才開始知道要去區別什么叫做「迷信」、什么叫做「信仰」、什么叫做「宗教」。 「信仰」的必要性不單單是在有宗教背景的人心里面是肯定的,「信仰」的必要性在那些最反對宗教的唯物主義者的內心深處也是肯定的。因為當你反宗教的時候,你那「反宗教」的精神,其實就有很深的「宗教性」在里面了。當你反「絕對」,反得最厲害的時候,其實你就正在以「絕對者」的身分來反對別人的「絕對」。所以,靈界的事物是不是可以完全排除在人的生命之外呢?不可能的!為什么?因為人本身就是一種「物質」加上「靈性」的綜合性的存在,人有物質的一面,也有心靈的一面。 教會應有的反應 過去,教會在不知不覺中受現代主義的影響,忽略了靈界的事物,所以,几十年之后,當我們看見一些靈異現象發生的時后,許多人就馬上認為:「這正是我們所忽略的,這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我們快快接受吧!」并且把自己的行動美其名為 -- 「平衡」。 一、致力于「本質」而非「現象」上的合一 「你們的教會只會講道,沒有經歷,所以你們的教會不平衡!」「我們的教會又有講道、又有經歷,所以我們的教會比你們更平衡!」「因為這個『平衡』是必需的,所以你的教會要學我們的樣子才會變成好教會﹔而我的教會絕對不會走回你那種只有理性、只有理論性的講道,卻沒有真正生命經歷的老路。我不需要回到你那里,是你需要來到我這里。」所以,所謂「我們都是弟兄姐妹」,是在什么狀況下?當你跑到我這里來時,你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可是,你在那邊唱你的、講你的,我是不會去的,因為我不是你的弟兄姐妹,你才是我的弟兄姐妹。 我們今天講「合一」、「平衡」、「靈界」。。。這些偉大的名詞時,我們需要有正統的神學思想,需要回到神所啟示的原則中,需要合乎真理的信仰。否則我們所講的「合一」只是「合并」、只是「并吞」,而不是真正的「合一」﹔只有外表虛假的聯合,而沒有真正靈里面的合一。耶穌基督說:「聖父啊,求你因你所賜給我的名保守他們,叫他們合而為一像我們一樣。。。為那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一。。。我在他們里面,你在我里面,使他們完完全全地合而為一。」(約十七:11、20-21、23)所以,我們是在「耶穌的名」里面合一,我們是在「神的話」、「神的道」里面合一,我們是在「信心」里面合一。耶穌很清楚地提到,是「本質」使我們合一,而不是「現象」使我們合一。把這兩樣加以區別、詳細思考,我們就會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毛病。 二、一切的靈,不可都信,總要試驗 今天,有一些人看見教會缺乏「靈」的能力、「靈」的經歷、「靈」的表現,對不重視「靈」的教會現況感到厭煩,但你是不是就可以因此對靈界敞開大門呢?如果你在打開大門的時候,沒有使用「試驗諸靈」這把真理的鑰匙,你很可能就落在極大的錯誤里面。所以聖經告訴我們:「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于上帝的不是。」(約壹四:1)如果那靈不是出于上帝,而你卻接受的話,你就接受了不對的靈、謬妄的靈、錯誤的靈,甚至可能是接受了邪靈進到你們中間。為了這個緣故,啟示聖經的聖靈嚴嚴地交待信徒:「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因為聖靈交待,不能什么靈都接受,所以基督徒應當要有一個很嚴謹的原則來處理靈界的問題。 不但如此,如果所有靈界的事情我們都不先加以試驗、不先加以分辨就接受的話,這種態度所帶來的結果,不但不是歡迎神在我們中間的工作,反而是輕看聖靈所啟示的原則,也就是對聖靈采取一個不忠的態度。好比,你的丈夫離家很久,你一直盼望他回家﹔而他也盼望你真的是忠于他,他盼望當他回來的時候,你真的是在等待他的。所以你就日復一日的等待,直到有一天,終于有人在門外叩門。你問:「誰?」他說:「我是你的丈夫。」哇!你等很久了,馬上把門大大敞開,但卻沒有好好分辨那是你丈夫的聲音或是別人的聲音。請問,你這種歡迎是不是合乎你丈夫的心意呢?你明白我的意思嗎?這個女子對丈夫的期待是無可厚非的、是不能責備的,但是她不分辨是不是真丈夫的聲音就隨便開門,這是很危險、很危險的事情!我盼望你們能從這個比喻里面了解我所要表達的是什么。 那些只叫人接受靈界的經歷,但沒有在真理上負責任的人,是從來不尊重這個原則的。什么原則呢?「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于上帝的不是。」那些極端的靈恩派,或者那些沒有用真理來引導屬靈經歷的人,都不愿意講這一節聖經,從這里你就知道他們的那個「靈」對不對了。他們說:「你只要虛心接受,不必太多懷疑、不必太多試驗。」但是,我們一定要抓住一個原則 -- 「不能隨便接受,應當要試驗」,這個命令是從聖靈來的。所以,我如果是真正愛聖靈,我就應當先尊重聖靈的提醒:「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于上帝的不是。」我應當遵守這個原則,先加以試驗,我才算是真正愛聖靈。當這個原則一出差錯的時候,一大堆的錯誤就會接踵而來,所以,教會是應當比世界上的人更謹慎處理事情的。 有件事我覺得很奇怪:真的勞力士表和假的勞力士表像得不得了(但是價格很不一樣),今天你如果用真表的價格買到一個假的勞力士,你一定會大發脾氣。但是,為什么當你用一個真的信仰去接受假的聖靈時,你卻說:「感謝主,我有很特別的經歷!」你已經笨到這個地步了,你還不知道嗎?你做生意的時候,一定是真假分清楚、分毫不讓的,如果你只是把一點錢投資到不應當投資的地方,你都會感到損失太大了。但是,你竟把生命中最偉大的信仰、整個靈性的方向,投向那未經試驗的靈界,你這是在做什么? 今天有個記者問我:「唐牧師,許多人都說你太嚴厲了。」我說:「這句話不會嚇倒我,這句話也不會改變我,這句話只顯出你們太輕松、太隨便了!」就是這樣簡單,因為你們太輕松了,所以就覺得我太嚴厲。我告訴那位記者:「等到有一天,神的審判來到,你看見上帝的嚴厲時,你會轉過來對我說:『唐牧師,你太輕松了!』」所以這是相對的,我是用「相對論」的看法來處理這個問題。 如果有學生在我的神學院里說:「這里太嚴格了!」我就知道他平常的生活太隨便了。如果我的嚴格是根據聖經的原則,你怎么批評也沒有辦法改變我,因為我照著聖經的原則所處理的事情,根本都還沒有達到上帝那公義、威嚴審判的標准。我們要想到 -- 「有一天我們都要站在神的面前,到了那個時候,誰能當得起呢?」我們必須要用這種態度來看自己今天是不是對神忠心。 「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這句話不是我講的,這句話不是所謂「嚴厲的唐崇榮」講的﹔這句話是那位啟示聖經,并且要充滿你、澆灌你、使用你、膏抹你、賜你能力的那位聖靈所講出來的話。敬畏神的人豈可把某一段聖經隨便丟棄,而只喜歡那些與他經歷相配合的經文,又斷章取義地只拿其中一些可以襯托自己特別經歷的詞句,還認為自己高人一等? 聖經偉大到一個地步,我們沒有辦法完全明白其中一切的奧秘。可是我卻看見有一些人大膽到一個地步,只從聖經里面隨便找一兩段經文,就可以用來佐証自己的經歷,就認為自己比別的教會更屬靈,就說:「你們不平衡,我們才平衡!」 三、「靈界」確實是存在的 有一問教會請一個人來講道,那個人講完道以后就說:「凡要接受聖靈的人,請到台前來!」很多人上來了,他就為他們按手,他們也一個一個倒下去。哇,那些人倒下去時,覺得舒服的不得了,從來沒有那樣的經驗!但是倒了以后又怎樣?有的人倒下去后就不省人事,需要別人來扶他﹔還有一些姐妹倒下去之后,衣裙亂七八糟,很不雅觀,還要有人快快給他們蓋上。我相信這些表現與聖靈的工作很不相同,聖經從來沒有說聖靈會使人神智不清,聖經也從來沒有說聖靈會使一個少女隨便躺在地上,連服裝儀容都不管了。這些現象一點都不合乎全本聖經的總原則。 但是,如果不是聖靈的工作,怎么會有那樣的能力呢?那個講員只不過是一個普通人啊!為什么他的手一摸,人家就倒下去?那豈不是聖靈的大能嗎?我的答案是 -- 有靈界的現象出現了。我們承認「靈界」確實是存在的,但是,「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有一些人接受了我的話,就開始思想、開始對照聖經去察驗﹔但有的人就生氣了,離我而去,甚至到處講我的壞話。我相信我們中間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但是你已經參加了十多屆的神學講座,不斷地思想過聖經這些精細的總原則,至少你里面應該有一個心志 -- 我不能作一個隨便、胡涂、什么都接受的基督徒。 靈界的存在是不可否認的,但是,所有的「靈」都接受,卻是不敢恭維的。靈界的存在,聖經早就有記載,可是,聖經有沒有提到在靈界里面會有冒充聖靈的這種行動呢?耶穌基督說:「這世界的王將到,它在我里面是毫無所有」(約十四:30),「我會看見撒但從天上墜落」(路十:18)﹔使徒保羅也說:「我們并非不曉得它的詭計」(林后二:11),「連撒但也裝作光明的天使」(林后十一:14)。這些經文都告訴我們,在靈界里面確實會有虛假、冒充的可能。所以,無論是基督、是使徒,或是聖靈所啟示的其它聖經節都明確地告訴我們,我們要謹防假先知、假使徒、假教訓,甚至要謹防假基督,我們也要謹防那些假的現象。耶穌說:「那時,若有人對你們說:『基督在這里』,或說:『基督在那里』,你們不要信。」(太二十四:23﹔路十三:21)這樣,聖經很清楚地叫我們要謹慎、要防備、要分辨,叫我們要作個慎思明辨、負責任的基督徒。 如何明白「聖靈的洗」 耶穌說:「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5)「聖靈的洗:The Baptism of the Holy Spirit」這個詞提醒我們兩件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上帝的靈是聖潔的靈,聖靈有聖潔的本質﹔ 第二,「聖靈的洗」的目的是要潔淨我們。 「聖靈的本質是聖潔的﹔聖靈的洗,其目的是要潔淨人。」這個觀念必須先在我們的信念里面被接受,在我們的信仰里面被肯定 -- 聖靈的洗是「聖潔的本質在我們生命中做工,神自己的靈要潔淨我們、洗淨我們,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神的聖潔透過他靈的工作,分享給我們,使我們被洗淨成為聖徒」,這個就叫做「聖靈的洗」。這個最基本的觀念我們怎么可以忽略呢?「洗」是為了什么?「洗」,不是只為了去洗一下而已﹔「洗」,是為了要「洗淨」,這個最基本的觀念我們一定要先抓住。 一、從「聖潔」的本質來認識聖靈的洗 所以,聖靈來,是要把我們帶到聖潔的地步!這樣,「聖潔」是神的本質,「洗淨」是神在我們身上要做的工作,要達到「洗淨我們,使我們成為聖潔」的目的。 「聖潔」是基督教最特別、最特別的一個本質,聖父、聖子、聖靈、聖經、聖徒、聖天使、聖殿、聖禮。。。為什么我們的信仰一再提到「聖」,把「聖」這個字提到這么重要的地位呢?因為「聖」這個字是把我們的信仰和所有的邪靈、所有的異端、所有的假神區別出來的一個很重要的分界線。神是聖潔的,所以他要我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都成為聖潔﹔神是聖潔的,所以他把他的子民分別為聖歸向他自己﹔神是聖潔的,所以他使我們成為聖徒。這些的總原則,是要先把「聖」的觀念栽種在我們的思想里面,之后我們再來看,神用什么方法使我們達到「聖」的可能性。 人無法靠自己達到聖潔的境界,聖潔的境界在亞當犯罪的時候就已經失去了。所以,人靠文化的動力,靠自己的修身養性、功德,靠各樣宗教的禁食、刻苦己身等方法,都不能達到聖潔的境界。 聖潔之境界雖然達不到,聖潔之心志卻不能輕看。我們不能輕看各種宗教里面,那些真正盼望達到聖潔境界的動機。這「不能輕看」而又「不能達到」的聖潔的本質是很特別的,也就是說,「聖潔」這個東西根本是沒有辦法冒充的。所以沒有任何一個假神或假神的動力,可能產生真正聖潔的果效。除了神自己的靈,人是沒有辦法靠自己或別的力量達到真正聖潔的果效﹔只有神聖潔的靈洗淨人的時候,人才可能被帶到聖徒那真正聖潔的地位中。 既然聖潔的果效不能模仿、不能冒充,所以,如果有一個人很愛談聖靈,但他的生活卻一點也不聖潔的話,你千萬要提防這個人。如果有一個人經歷很多所謂聖靈的工作,但他所結的果子卻是與聖靈的果子相違背的話,你對他所做的工作、所推展的運動要當心。求主幫助我們從「聖潔」的本質這方面來認識聖靈的洗。 「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其目的是什么呢?-- 使我們在他的聖潔上有份,使我們被潔淨成為聖徒。所以,當我們提到「聖靈的洗」這個詞時,我們要注意兩個很重要的原則:第一,上帝聖潔的本質﹔第二,被洗淨之后我們得著聖徒的地位,在神的聖潔上有份。如果我們能抓緊這兩點,就不會隨便被那些錯誤的教訓所左右。 二、不要「倒果為因」 今天有一些說法與這個觀念相背,有的好像是出于聖靈,其實似是而非﹔有的好像近乎聖經真理,其實是錯誤的思想。例如:聖經記載有些人在領受了聖靈的洗以后,就開始講方言。所以有人就倒果為因,主張「凡沒有講方言的,都沒受過聖靈的洗」,這是根據哪一段聖經呢?他們說是根據使徒行傳第二章,門徒們受聖靈的洗之后,就說起了方言。嚴格說起來,使徒行傳第二章從第一節到最后一節,都沒有出現「聖靈的洗」這四個字﹔那么,把使徒行傳第二章解釋成是門徒領受聖靈的洗,這種解法是不是可以接受呢?我認為可以接受。好,如果是可以接受的話,那么,這次經歷里面的教訓,我們是不是都要去遵行呢?原則上是要遵行,但是,如果你把前后次序對調,倒果為因的時候,就會有一個很大的危機隱藏在里面。如果你從「因為他們受了聖靈的洗之后,就講起方言來」,進而推論到「這就証明,凡是講方言的就是受過聖靈的洗,凡是沒講方言的就沒受過聖靈的洗」,這就變成很可怕、很危險的一種解經方式。 耶穌基督說:「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就是奉我的名趕鬼﹔說新方言﹔手能拿蛇﹔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手按病人,病人就必好了。」(可十六17-18)有些基督徒認為馬可福音十六章所提出的這五樣奇特的現象,是每一位跟隨耶穌的人都能擁有的,他們說:「感謝上帝!因為神的同在、神的保守,跟隨主的人可以擁有這些特殊的經驗。」他們如此感謝上帝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把這段經文倒過來,從相反的角度說:「凡是被蛇咬了會死的人,就是沒有信心的人」,「凡是吃了毒藥就死掉的人,一定不能上天堂」,「凡是不能醫病的人,神就不與他同在」,「凡是沒有行過神跡的人,一定沒有聖靈」,并藉此建立成為一個教義的時候,你就是在冒犯聖經,越過基督的教訓(參:約貳9)。你明白這個解經原則嗎? 可十六章的最后一段,在最古老的馬可福音抄本中并沒有出現。我個人可以接受那是神的話語,雖然在最古抄本中并沒有這一段,但這一段并不違背全本聖經的總原則。只是,這些話必須從正面去看,而不是從反面去論斷。從正面去看,有信心的人當中,有的人被毒蛇咬了,卻沒死。有這樣的人嗎?有。誰?保羅。他曾經在烤木頭取暖的時候,有毒蛇出來咬他,他就把毒蛇甩掉,當地的土著以為他死定了,結果卻沒死,這就變成向他們傳福音、証明上帝大能的好機會(徒二十八3-6)。 有沒有人吃了毒藥卻沒死?有。有一位林牧師,他在印尼內地傳道時,有人把足以毒死三個人的毒藥慘入他的晚餐里面。吃完飯之后,他想要傳福音給那些土著,可是他們根本不要耶穌,跳跳舞就走了。半夜時,有一個土著爬進林牧師住的房子里,問他說:「你還活著嗎?」他說:「是啊!」「你怎么還沒死?」「為什么我會死?」「昨晚你吃的那一頓飯里面有劇毒,足以毒死三個人,你為什么沒有死?」林牧師就把馬可福音十六章的這段話告訴他:「信的人必有神跡隨著他們。。。若喝了什么毒物,也必不受害。」反之,有沒有人吃了就大病一場?有。印度尼西亞一個靈恩派神學院,全校師生食物中毒,全都住進醫院。 那么,如果因為有人中毒、有人不中毒,你就下一個結論:「凡是被蛇咬死掉的一定沒得救」,「凡是吃了毒藥死掉的一定沒有聖靈」,這種結論對不對呢?不對。因為這節聖經說:「必有神跡隨著他們」,「他們」是集合名詞、是多數的,所以是指跟隨主的那一群人當中,必定會出現神跡,而不是說這五樣神跡都會出現在每一個信徒身上。否則,你受洗前,你的牧師就應該抓一條毒蛇來咬你一下,咬了之后發現你不會被毒死,就証明你得救了,才可以讓你受洗。如果真要這樣做,豈不是世界大亂了嗎?我告訴你,所有先知們的屬靈經驗都是不一樣的,所有使徒們受苦的經歷也都是不一樣的,照樣,在教會奮斗的歷史中間,聖徒們所受逼迫的經歷也是不一樣的。 今天大陸有一派基督徒叫做「重生派」,他們在重生、認罪悔改時,有痛哭、大哭許多天的經歷,后來他們得到主所賜赦罪的平安。以后他們就把這個經歷當作他們的「義」,遇到基督徒就問:「你有沒有得救?」「得救了。」「得救前你哭了几天?」「沒有啊!」「啊,那你一定還沒有得救!」「為什么?」「因為你沒有大哭几天,這就証明你沒有得救!」用這種反証法作為絕對的權威、真理,來衡量別人、追討別人,這不是聖經的教導。 三、不要把「相對」的現象當作「絕對」的原則 施洗約翰被聖靈充滿嗎?是。他被聖靈充滿以后過怎樣的生活呢?他穿駱駝毛的衣服,吃蝗虫野蜜。好,既然這位被聖靈充滿的人「穿駱駝毛的衣服,吃蝗虫野蜜」,所以,不吃蝗虫野蜜,不穿駱駝毛卻穿西裝的基督徒,都沒有被聖靈充滿!這樣解經對不對?一點都不對!可是,今天許多教會卻膽大包天,把聖經中的一些教訓反過來引証,將不絕對的東西加以絕對化,造成很大的錯誤! 新約聖經最早的兩位偉人,一位是施洗約翰,另一位是耶穌基督,他們兩位都被聖靈充滿,而且最特別的是,他們一生一世都被聖靈充滿。施洗約翰并不是等到有一天聖靈降在他身上時,他才被聖靈充滿,聖經說:「他在母腹里就被聖靈充滿。」耶穌基督更不必講了,上帝把無限量的靈賜給他,他就是神自己,是上帝的靈差遣他到世上來。這兩位,一位是為基督作預備的先知,一位是神自己道成肉身在人間顯現的聖子。這兩位都被聖靈充滿,卻都沒有說過方言(至少聖經沒有記載他們說過方言)。這兩位都被聖靈充滿,但表現卻很不相同,施洗約翰連一件神跡都沒有行過,但四福音記載耶穌行了三十五次以上的神跡。這兩位都被聖靈充滿,但他們的生活卻完全不一樣,施洗約翰沒有人敢請他去吃飯,誰敢請他?他很嚴厲,大家都敬而遠之,嚇死了!和他比,唐崇榮算是很溫柔的。誰敢請施洗約翰去參加宴會?別說請他參加,連讓他知道你辦宴會都不行,他會罵你貪愛世界,「你這樣吃大餐,怎么進天國呢?」他穿駱駝毛,你穿西裝,你還敢請他?但耶穌穿里衣又穿外袍,西門的筵席他去、迦拿婚禮他也去,不但人家請他去、他才去,人家沒請他、他也去!他說:「撒該,快下來!今天我要到你家里吃飯。」很少牧師像耶穌這樣大膽!自動說:「某某人,晚上我要到你家里吃飯!」你看,施洗約翰和耶穌同樣被聖靈充滿,卻過著兩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感謝上帝!耶穌不是穿駱駝毛衣服、也不是吃蝗虫野蜜﹔如果耶穌也吃蝗虫野蜜,也穿駱駝毛的衣服,那么駱駝一看見有人奉獻作傳道,或是有人被聖靈充滿,一定嚇死了,因為又要被拔毛了!耶穌說:「約翰來了,也不吃也不喝,人就說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來了,也吃也喝,人又說他是貪食好酒的人,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但智慧之子,總以智慧為是。」(太十一:18-19﹔路七:33-35)你抓到這個原則了嗎?我們不能用某種生活方式,或某些靈界現象作標准,由此去制定一個教義,把它絕對化﹔然后又從反面論証,說:「凡是沒有我這樣經驗的人,都是沒有聖靈,所以你們的教會需要平衡。」怎么樣平衡?走他那條路才平衡!一個成熟的基督徒,一個對聖經負責任的解經家,是絕對不會被這種錯誤的方式和原則所愚弄、所蒙蔽、所動搖的,因為他知道那個原則不對,所以他不會懼怕、投降,不會隨便加入他們所謂的「平衡」 四、總原則解經 「聖靈的洗」這詞一共出現過七次,但今天有許多人把「聖靈的洗」發展成一種很絕對化的教義,而且他們根本沒有去注意這七段經文的真正重點、關系和次序是怎樣啟示出來的。我們解經的時候難免會加入主觀的意見,這是我們一定要承認的。就連布特曼(Rudolf Bultmann)這位二十世紀很重要的神學家(可惜他的神學并不是很正統,他主張「解除神話」,Demythologization),他也不得不承認,我們在解經時很難離開「預設的前提」(Presupposition)。每個人解經的時候,都會有預設的前提,可是這些預設前提,它的來源是什么?它所根據的架構與總原則是什么?這是很重要的問題。 今天有許多人把他錯誤的預設前提當作絕對的原則來解經,就把所有的聖經都解釋偏差了。加爾文在還沒有解全本聖經的時候,他就先引用了六、七千節聖經里面很重要的論點,藉此把整個的神學系統架構建立起來。他是先寫《基督教要義Institutio Christianae Religionis》這本巨著,把基督教要義的總原則都抓到了、都堅持住了以后,他才開始一卷一卷地解經,所以,他是用「總原則」來解經的。 什么是「總原則解經」呢?舉個例來說,如果你認為,舊約里面引誘夏娃吃分別善惡樹果實的那條蛇就是魔鬼的話,你要知道,聖經創世記第三章并沒有直接說那條蛇就是魔鬼。如果你把蛇當作就是魔鬼的話,你就已經把你的「預設前提」放進去了。我這樣講并不是反對把那條蛇解釋成魔鬼,但是你不要以為創世記第三章有說那條蛇就是魔鬼,聖經只說:「耶和華上帝所造的,唯有蛇比田野一切的活物更狡猾。」(創三:1)聖經并沒有說它就是魔鬼。但是,如果你把整本新舊約聖經里面提到魔鬼、龍、蛇。。這一類的經文配合起來看的話,你就可以抓到一個總原則 -- 創世記第三章是指魔鬼附身在蛇身上。所以這樣的解釋是可以接受的。 這樣,我們解經的時候,用嚴謹的態度、過濾的精神,對「預設前提」的加以重新思考或再肯定是很必要的。可是今天很多人只想馬上成功、速戰速決,只想立刻解決一切的問題,卻不肯很負責任地下工夫作研究。 有些人是在正統的教會傳統中長大的,神免去他們許多的困難,使他們擁有正統信仰的好處﹔但是如果他們不重視前人研究的成果,認為那些是不必要的,就會產生很大的危險。他們雖然擁有傳統的好處,但日子久了,流于形式,就厭煩枯燥的傳統,于是就飢不擇食,隨便吸收一些新的、未經真理檢驗的所謂「屬靈的經歷」,以為那就叫做「平衡」。他們這樣做,第一代可能問題不大,因為還有正統的根基(今天不少靈恩派教會的領袖,都曾經受過正統的訓練),可是到了第二代的繼承人,很可能就會把教會帶到非常危險的地步,因為第一代的領袖很少把正統的東西拿來好好教導下一代。第一代的領袖一方面擁有前人栽種所結的果子,一方面卻又厭煩這些果子,另外去追求那些他們認為比較新鮮、比較有味道、比較有經歷的東西。然后又把那些沒有根基、只有味道的東西當作全備的真理來教導下一代,他們以為這樣就是平衡了,其實,他們的受教者所接受的完全是不平衡的。等到這些受教者起來主持教會的時候,整個教會的偏差就會很大了。除非他們能循循善誘,把那些看似枯燥,其實是最寶貴的、最重要的正統信仰教導下一代,使他們得到堅固的、真理的根基,否則,前途堪憂! 聖經七次提到「聖靈的洗」的經文 我們回到「聖靈的洗」這個主題。我們不能接受那些沒有總原則、不負責任、把經歷當作是比神所啟示的真理更重要的解經方式,所以我們要全面性地查考新約中這七次「聖靈的洗」。聖經把「聖靈」和「洗」這兩者連在一起講,一共只有七次。這七次分別是誰講的呢?一共只有四個人講,而這四個人里面有一個人講了四次,其它三個人各講一次。這七次分別是: 1.馬太福音三章ll節 2.馬可福音一章7-8節 3.路加福音三章16節 4.約翰福音一章33節 5.使徒行傳一章4-5節 6.使徒行傳十一章15-16節 7.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 一、馬太福音三章11節 我們先看第一處,馬太福音三章ll節:「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但那在我以后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這段話是誰講的?施洗約翰。施洗約翰宣稱:「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叫你們悔改。」因此,「水洗」所表達的是「悔改」的意義,「水洗」就成為「悔改」的代表,「水洗」是象征一個人離開罪惡歸向天國。「那在我以后來的」,這是指誰?耶穌!「但那在我以后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給他提鞋也不配。」這位比我能力更大,在我以后來、原來在我以前的耶穌基督,上帝的羔羊,要除去世人罪孽的,「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這是新約聖經第一次記載「聖靈的洗」的經文。 二、馬可福音一章7-8節 我們看第二處,馬可福音一章7-8節:「他傳道說:『有一位在我以后來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彎腰給他解鞋帶也是不配的。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這里同樣是施洗約翰講的,同樣是講耶穌要用聖靈給他們施洗。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馬可的記載比馬太更簡潔,馬太福音說耶穌是「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馬可福音就簡潔到一個地步,單單講「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 三、路加福音三章16節 第三處經文是記載在路加福音三章16節:「約翰說:『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但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這一段經文和馬太福音三章ll節非常相似,只有一點不一樣:馬太福音提到這一位要來的是「在我以后來」,路加福音只提到「有一位能力比我更大的要來」,并沒有提到什么時候來。可是路加和馬太一樣都提到「我就是給他解鞋帶也不配,他要用聖靈與火給你們施洗」 所以這三個不同的作者 -- 馬太、馬可、路加都很清楚地提到,在耶穌基督開始傳福音之前,有這樣一個重要、特別的應許從施洗約翰的口里說出來。 四、約翰福音一章33節 新約聖經第四次提到「聖靈的洗」,是在約翰福音一章33節。使徒約翰記載了施洗約翰講這一句話的時候,其中有一個很特別的、末后的奧秘,這個奧秘也成為耶穌與其它所有向來受洗的人最大的不同之處 -- 他是神的兒子,有聖靈降在他身上。請看約翰福音一章30-34節:「這就是我曾說:『有一位在我以后來、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來在我以前。』我先前不認識他,如今我來用水施洗,為要叫他顯明給以色列人。。。我曾看見聖靈,彷佛鴿子從天降下,住在他的身上。我先前不認識他,只是那差我來用水施洗的,對我說:『你看見聖靈降下來,住在誰的身上,誰就是用聖靈施洗的。』我看見了,就証明這是上帝的兒子。」 四福音中,唯有約翰記載這件事 -- 如何認出「誰是用聖靈施洗的」。這是神親自給施洗約翰的一個很重要的啟示,神對他說:「在受你洗的眾人當中,如果有一位領受了聖靈,聖靈降在那個人身上,那個人就是要用聖靈為別人施洗的。」所以約翰就在受他洗的那許多人中間,很注意地看,到底哪一位是要「用聖靈為人施洗的」?后來他終于發現,耶穌基督受洗的時候,天開了,聖靈如同鴿子降在他身上,父神從天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三:17)因為父神事先已經啟示了施洗約翰,所以當他看見耶穌受洗時,有那個特別的記號出現,他就說:「我看見了,就証明這是上帝的兒子。」親愛的弟兄姐妹,這一段再發揮下去就是第三章所講的:「父賜聖靈給他是沒有限量的。」(約三:34)所以基督是以「無限的靈」來証明自己是父神所差遣來的那一位上帝的獨生子。這位聖父所差遣,要用聖靈來為人施洗、叫人領受聖潔之恩的耶穌,他是救贖主。 施洗約翰在成千上萬受他洗的人中間,很謹慎地注意到有一位特殊的、照著神所啟示的、有聖靈降在他身上的,這位就是主。從這件事情,我們可以學到一個寶貴的功課,就是他雖然替千千萬萬人施洗,但是每一次當他為人施洗的時候,他都沒有忘記他的責任不僅是速速地增加教會的人數,更是要顯出誰有神特別的揀選、特別的使命在他身上。當約翰去為成千上萬的人施洗的時候,他是不是因為太累了,所以每天就只是例行公事、敷衍了事,隨便施洗,洗完就算了,向上司報告增加多少會友就行了?不!他乃是一直在注意看,有沒有神所膏立的那一位。正像撒母耳把耶西的兒子一個一個叫來的時候,他很注意看哪一個才是神所膏立的,哪一個才是要來接替掃羅的那位合神心意的君王。第一個不是,第二個不是,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個都不是。他不禁問自己:「我錯了嗎?」沒有錯。他很謹慎,他沒有偷懶,他沒有隨便。他說:「你的兒子都在這里嗎?」這句話把耶西嚇了一跳,他突然想起自己還有一個兒子在曠野牧羊。「你不把他當作兒子嗎?」「你怎么可以把那七個帶到我這里來,卻忘掉第八個呢?快叫他來!」原來那最被人輕看的,差點被自己的父親忘記的,那最小的、最微不足道的孩子,卻有神的恩和神的揀選在他身上。當大衛從曠野牧羊的地方回來的時候,撒母耳得到神的印証說:「這就是他,你起來膏他」(參:撒上十六:4-13) 施洗約翰所要做的和撒母耳類似,但更困難,因 為他要為成千上萬的人施洗,每一個人他都要注意看。結果,當耶穌受洗的時候,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他也看見「天裂開了,聖靈彷佛鴿子,降在他身上」(可一:10)。 耶穌受洗的意義 1。顯明他就是用聖靈為人施洗得那一位 請你注意一個很重要的事情:耶穌的受洗與其它人的受洗,其不同點在哪里?其它人受洗都是因為他們有罪需要悔改,只有耶穌的受洗不是因為他有罪需要被潔淨,也不是因為他有罪需要悔改,更不是因為施說約翰有比他更高、更大的屬靈位分,所以有資格為他按手、替他施洗,不是的。耶穌沒有罪,所以他不需要悔改﹔耶穌沒有過犯,所以他不需要被赦免。 如果耶穌不需要被赦免、不需要悔改,那么他受洗的意義在哪里呢?在這個同樣的受洗的形式背后,有什么不同的意義呢?請你注意這句話:所有受洗的人,其受洗的意義都只不過停留在個人知罪、愿意悔改,預備進入天國服事上帝的這種心態。唯獨耶穌基督受洗不是如此,他不是因為有罪需要悔改,更不是因為施洗約翰有資格來為他施洗,乃是因為神要施洗約翰看見有一位在受洗時領受聖靈的人,那個人要用聖靈為眾人施洗。所以當約翰看見的時候,他就証明這是上帝的見子,就是這一位要用聖靈為人施洗。感謝上帝! 所以,約翰福音這一段的記載和馬太、馬可、路 加那三段話有一個很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它指出聖靈 降在耶穌身上的意義 -- 証明他是特別蒙差遣的人,他是要用聖靈來為別人施洗的。 2。“律法之子” - 順服、成全律法 把這個問題稍微講清楚了以后,我要問另外一個問題:「耶穌讓約翰為他施洗的時候,他是存著什么樣的心態?」約翰深深知道自己不配,所以他說:「我當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這里來嗎?」耶穌的回答是很美的 -- 「我們理當這樣盡諸般的義」(參:太三:14-15),這句話的意思也就是說:「我們應當滿足律法上一切的要求。」因為耶穌基督為女子所生,且生在律法之下,他要遵循律法上一切的要求,他要成全人在律法上不能滿足神公義批判的那些命令。耶穌基督就是以這種心態把整個生命交出來,耶穌基督就是以這一句話表達出自己是「律法之子」。 猶太人有一種很特殊的儀式,當男孩子滿十二歲的時候,他們要到聖殿去接受按手,代表他們現在開始要自行向律法負責,這叫做 Bar-Mitsba。希伯來文的 Bar 就是兒子的意思,Mitsba 就是律法的意思,所以 Bar-Mitsba 的意思就是「從今以后你成為律法之子,你的行動要向耶和華上帝所給你的律法負責任。」這些人就要把一個盒子綁在頭上,另外還要把神的律法佩戴在衣袖上、衣縫上,表示「我的思想、我的行動、我的作為,都要照著律法的原則來做。」所以基督既然被生在律法之下、被稱為律法之子,他就要成全律法。這樣,他受洗是為遵行上帝的義。 3。膏立領受“彌賽亞”之職 接著我們要注意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基督為什么在三十歲的時候受洗、出來傳道呢?因為按照摩西律法的要求,一定要年滿三十歲才可以作祭司。而三十歲作祭司之前,還要接受正式的按立和行潔淨之禮(參:出二十九)。耶穌行的潔淨之禮不同于一般人,一般人是因為犯罪所以需要悔改、潔淨,于是就借著潔淨的禮表示被分別為聖。但是耶穌基督本來就是聖者,他來到犯罪的世界中間,是預備擔當罪人應當受的審判,使別人在他的聖潔上有份。所以他的被潔淨,或者行潔淨之禮,不等于他是有罪的人,乃是表示他被分別為聖、蒙差派、領受「用聖靈為人施洗」的聖職。 耶穌為什么受施洗約翰的洗呢?因為在律法中,施洗約翰是被生在祭司家庭里面。耶穌和施洗約翰有表兄弟的關系,耶穌被生在猶大支派,而施洗約翰是被生在亞倫家族里面。換句話說,耶穌是在君王的系統下面被生的,施洗約翰是在祭司的系統下面被生的。所以,施洗約翰為耶穌施洗的時候,照著律法,他是以祭司身分為耶穌施洗的。請注意,祭司行潔淨之禮,是用水澆在受洗者的頭上,不是整個人浸入水里面。用水從上面澆下來,就預表聖靈從上面澆灌下來。現在我不要和大家辯論「點水禮」、「浸禮」的事情,因為這里面有更深的功課,不是像現在很多基督徒憑著一兩節的經文就來斷定「點水禮」對或「浸禮」才對,不是那樣簡單的。當祭司受潔淨之禮的時候,從頭到耳、到衣襟,這樣澆下來乃是預表聖靈從上澆灌下來。耶穌基督領受這個禮,乃是表示他受膏立開始彌賽亞的工作。 4。耶穌才是“聖靈的洗”的施洗者 接著我要間最后一個問題:到底所謂「聖靈的洗」是不是指聖靈來洗淨我們?「聖靈」是「施洗者」嗎?我們是「受洗者」嗎?聖經是怎么講的呢?這一點弄清楚以后,很多東西就不會亂了。約翰說:「我是用水為你們施洗,但那在我以后來的,他要用聖靈為你們施洗。」所以,誰是施洗者?耶穌。「那在我以后來的」是誰?耶穌。是耶穌用聖靈給你洗,所以施洗者不是聖靈。 從馬太、馬可、路加、約翰四本福音書歸納出的總原則使我們看見:正像約翰用「水」洗一批的人,耶穌也用「靈」洗教會。這樣,我們看見,「聖靈的洗」的施洗者不是聖靈,而是耶穌基督,耶穌基督以聖靈來潔淨那些受他洗的人,耶穌才是施洗者。所以,「聖靈的洗」不是我接受聖靈為我施洗,而是「基督借著聖靈來潔淨我們、洗淨我們」,這個叫做「聖靈的洗」。現在明白了嗎? 第一處「聖靈的洗」是誰講的?施洗約翰。第二處是誰講的?也是施洗約翰。第三、第四處也都是施洗約翰講的。這四處其實都是指同一件事情,而第四次是將前面三次作一個總歸納,表明耶穌受洗的意義和其它人受洗的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這個「水洗」在別人身上是悔改,在耶穌身上則是顯明神的靈在那個時候降在他身上,藉此顯明他是「用聖靈為人施洗」的。這一點弄清楚了以后,我們再看第五處的記載。 五、使徒行傳一章4-5節 新約聖經第五次提到「聖靈的洗」是在使徒行傳一章4-5節:「耶穌和他們聚集的時候,囑咐他們說:『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應許的,就是你們聽見我說過的。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以前約翰指著耶穌所說的預言,現在由耶穌自己宣布,「不多几 日」就要實現了! 這里我順便提一件事,當回教徒讀到約翰福音十四章l6節:「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他們就認為這位保惠師就是穆罕默德(Mohammed ,570-632),因為「保惠師」的希臘文是 Paracletos,而 Paracletos 這個字里面有 ammed 這個音(念起來和穆罕默德有一點相似的地方),所以他們就認為耶穌是在預言穆罕默德將來到世界上。他們說:「耶穌去之后,ammed 就要來了。」而耶穌所說,保惠師「要引導你們明白一切的真理。。把他所聽見的都說出來,并要把將來的事告訴你們」(約十六:13),他們認為耶穌這是在預言穆罕默德來要把一切的真理告訴世人。他們是這樣引用約翰福音來佐証他們的理論 -- 穆罕默德就是耶穌所預言的。 我們絕對不接受這種說法。雖然約翰福音十四章l6節并沒有提到「日子」的問題,但是在使徒行傳第一章,耶穌基督自己說:「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這里的「不多几日」和穆罕默德在主后五百七十年生,主后六百三十二年死,是完全不同的兩回事。耶穌不是說:「五百多年以后他要來,六百多年以后他要離去。」耶穌是說:「不多几日」,門徒就要領受聖靈的洗。換句話說:「我用聖靈潔淨你們的日子就要到了,再過几天你們就會看到了,所以你們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到那個日子來到。」這樣,「聖靈的洗」和「你們要在耶路撒冷等候一些的日子,因為就要產生一個偉大的歷史事件了。」這兩件事就連在一起了。這樣,就沒有任何的空隙讓異教徒隨便引用聖經,支離破碎地斷章取義來攻擊我們的信仰。 耶穌講:「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門徒聽明白了他的意思,他們就不離開。他們就在耶路撒冷懇切禱告、儆醒等候、忍耐仰望主所應許的。他們在耶路撒冷禱告多久?十天!「不多几日」到底是几日?十日。為什么耶穌不直接說「十日以后」?耶穌說「十日以后」和耶穌說「不多几日」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如果耶穌說「十日以后」,他們可能就會先跑開,等到第十天才回來。可是耶穌說「不多几日」,他們就每天等候、每天仰望,你明白嗎?基督為什么不宣布他再來的確定日子、時辰,其原因也就是在此。他是為了讓每一代、每一族、每一地的基督徒,每時每刻都預備心等候主。這是聖經的原則。 聖經從來沒有很清楚地告訴我們是「哪一個時刻」、「哪一個日子」,總有一些隱藏的奧秘,好讓我們繼續不斷以做醒等候的心態來順服上帝。所以耶穌只說:「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卻沒有告訴他們從今天開始還有几天,于是他們就在耶路撒冷等候、儆醒禱告、忍耐仰望,結果五旬節的那一天,也就是耶穌升天后第十天,聖靈降在他們身上。這樣就沒有違背「不多几日」這句預言,而且和回教徒講的五百年后才來是大相徑庭的兩件事情。 「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所以,從這個日子來看,我們同意把使徒行傳第二章門徒所受的洗解釋成「聖靈的洗」 -- 領受聖靈的潔淨,耶穌用聖靈來為他們施洗。這種解經是可以接受的。這樣,第二章就應驗了施洗約翰所講的話 -- 「我是用水給你們施洗,他卻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所以,雖然使徒行傳第二章從第一節到最后一節,完全沒有提到「聖靈的洗」這四個字,但是,把使徒行傳第二章解釋為「耶穌以聖靈為他們施洗」應當是可以接受的。 這是第五次提到聖靈的洗,這一次是耶穌基督來肯定施洗約翰所講的是真的。所以,約翰講的話和耶穌講的話是前后呼應、相輔相成的。約翰預言,耶穌肯定那預言是真的。約翰說:「有一位在我以后來的,他要用靈給你們施洗。」耶穌說:「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感謝上帝,我們很清楚地看到神的工作就這樣在歷史過程中間一步一步地成全了! 六、使徒行傳十一章15-16節 新約聖經第六次提到「聖靈的洗」是在使徒行傳十一章15-l6節:「我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正像當初降在我們身上一樣。我就想起主的話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你們要受聖靈的洗。』」 「想起主的話」,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在希臘文的文法里面這句話是用 Past Tense(過去式),也就是把這件事當作是已經過去的歷史。但是,使徒行傳第一章「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這句話是用未來式,是主耶穌預言他們要受聖靈的洗。現在,彼得親眼看見在哥尼流家里面的人,一聽見他的講道,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他們也都受了聖靈的洗。這樣,請你注意,在這里所講的乃是一件已經成就的事情 -- 預言已經成就了,不但成就在第二章那一百二十位猶太人的身上,也成就在哥尼流家里的外邦人身上,他們也領受了聖靈的洗,這是很清楚的。 請注意,「哥尼流家里面的人」是誰呢?他們是不潔淨的外邦人。被差遣到外邦去作使徒的應該是保羅而不是彼得,為什么這一次上帝不是叫保羅去,而是叫彼得去呢?因為保羅才剛剛在第九章得救,他需要一段很長的預備時間,所以神就叫彼得這個使徒先到外邦去作初次的收割,去收割初熟的果子。 可是,彼得是猶太人,又住在猶太民族、社會、文化的環境中間,所以他很難突然就背棄從傳統所建立起來的那整個的思想與心態。他認為自己是在猶太人中間傳道的人,怎么可以去俗而不潔的外邦人中間傳道呢?所以,神就降下了一包的東西,里面都是不潔淨之物,然后對彼得說:「起來,宰了吃!」彼得三次回答說:「我從小都沒有吃這些不潔淨之物。」神的回答不是辯護,神給的是啟發性、突破性的思想 -- 「我所分別為聖的,你不可當作不潔淨的。」(參:徒十:9-16)這句話一方面說出一個關于食物潔淨的新啟示,一方面也告訴彼得:神要外邦人得救,猶太人不可以把他們當作不潔淨的。 就這樣,彼得到哥尼流家里,當他講道的時候,甚至連按手都沒有,他們就受聖靈了。他一開講,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參:徒十一:15)。彼得很清楚他們所受的是「聖靈的洗」(參:徒十一:16),于是他說:「上帝既然給他們恩賜,像在我們信主耶穌基督的時候給了我們一樣﹔我是誰,能攔阻上帝呢?」(徒十一:17)他想起了主的話,所以相信他們已經受了聖靈的洗。所以,「領受聖靈」和「領受聖靈的洗」現在就連在一起了 -- 誰領受聖靈,誰就領受了聖靈的洗。 我們已經查過六處「聖靈的洗」這個詞。第一到第四處都是施洗約翰講的,第五處是耶穌對施洗約翰的預言所作的肯定,第六處是彼得在哥尼流家里傳福音時,看見聖靈降在外邦人身上,所以引起了彼得的回想,就知道神是這樣印証、也應驗了他已經預言的事情。 七、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 現在我們要來看第七處,我們要特別注意看這一次和前六次完全不同的地方在哪里。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于一位聖靈。」 很特別的一件事,在羅馬書這樣重要的一本著作里面,「聖靈的洗」這個詞竟然連一次都沒有出現過﹔可是今天靈恩派的人卻把「聖靈的洗」當作是基督徒最重要的一次經驗,如果「聖靈的洗」果真照他們所解釋的,是重要到那個地步的話,那么請問:保羅寫羅馬書時,為什么這么重要的經驗連一次都不提?為什么只在哥林多前書出現一次?保羅為什么不對加拉太教會講:「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為什么不對腓立比教會講:「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為什么不對歌羅西教會說:「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為什么不對帖撒羅尼迦教會、對腓利門、對提摩太,還有對所有其它地方的人說:「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為什么?我們應該很留意地去思想。 「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于一位聖靈。」保羅在這里用的是過去分詞 Past Participle ,在希臘文中這是指已經成就了、已經過去了、已經結束了,但其功效繼續存留到如今。這樣,這段聖經和剛才六次所講的完全不一樣。 保羅這位新約里面最偉大的英雄,這位建立教義最偉大的功臣,這位基督教系統神學最早的寫作者,也是神學講座最先的發言人,他從來沒有提到「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像今天許多極端靈恩派那樣瘋狂,那樣強迫性的教導。保羅只講一次什么叫做「聖靈的洗」,而且當他講的時候,他在這里用的是過去式,表示已經過去了。我們都曾經完成過,都曾經經歷過一個完成、已經成就的洗。是什么洗?聖靈的洗!保羅在這里用 Past Participle ,是什么意思?-- 在歷史上,曾經有過一次的洗,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無論是聰明人、是愚拙人,無論是男、是女。。所有的真基督徒都在那一次里面受洗了。在那一次的洗里面,歷世歷代的教會都可以說:「我們曾經在那一次里面受了洗,因為已經過去了、完成了。」所以保羅說:「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是基督用聖靈來洗淨我們,而聖靈洗淨我們的時候,就把我們帶到基督的身體里面。無論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無論是作主人的、作奴仆的,都領受同一位聖靈,借著這一位聖靈,我們都成為耶穌基督的身體,我們都成為聖徒。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是聖經第七處提到「聖靈的洗」,有兩個特點:第一,這個由聖靈而來的潔淨,是歷史上一次完成、不再重復的事件﹔全體基督的身體、所有的聖徒都已經藉此得潔淨了。第二,在這里很清楚地告訴我們,「聖靈的洗」已經成就在眾聖徒身上,所以不必再等候「聖靈的洗」。 請你注意,當第七處「聖靈的洗」由保羅提出之后,新約聖經就不再提「聖靈的洗」這件事了!所以,我要請那些專講「聖靈的洗」的人好好安靜,謙卑等侯,開始預備講別的講章,不要專講那些已經過去的事情。有太多別的教訓不講,天天只講那個已經過去的事情,還以為別人什么都沒有,自己什么都有。其實他們只有一樣,而且還把那樣講錯了。 第七處「聖靈的洗」和前面六處最大的不同點,在于前六處都是在講「應許」和「成全」,只有第七次是講「解釋」、「意義」。這一節聖經是有關「聖靈的洗」真正意義的唯一解釋。有一些靈恩派的人把這一節和其它六處分開來,認為是不一樣的,我們不能接受這種說法。這一節聖經是「解釋」,如果沒有這一節的解釋當作鑰匙的話,其它的六次就是懸疑,就是不能解決的懸案。 正像聖經里面許多的地方講人是按照上帝的形像造的,但是都沒有解釋什么叫做「上帝的形像」,直到以弗所書四章24節提到「真理的仁義和聖潔」,這就作為唯一的的解釋。照樣,「你們要受聖靈的洗」、「他來要用聖靈給你們施洗」。。。,這些地方都沒有解釋什么是「聖靈的洗」,而這一節聖經告訴我們:「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這是唯一的解釋。若是沒有第七處的解釋,第一到第六處所講的詞便是模糊的﹔正像如果沒有以弗所書四章24節的解釋,聖經其它地方提到「按照上帝的形象樣式造的」這句話也一樣是含糊的。愿主讓我們在聖經里面看見漸進啟示的完美,和神引導我們進入真理的步驟是何等的可愛,愿主賜福我們。 --------------------------------------- 第二章 - 聖靈洗的預言與應驗(下) ●大綱● 「聖靈的洗」的應驗 五旬節「聖靈的洗」與教會的成立 一、教會成立的根基 -- 正確的基督論 二、教會正式成立的時間 -- 五旬節 三、教會的成員 -- 聖徒:被基督救贖 、藉聖靈洗淨 教會整體性的經歷與聖徒個別性的經歷 四次領受「聖靈的洗」的經驗 聖靈的洗 -- 一次性的,生命的改變 聖靈充滿 -- 多次性的,生活的改變 一、五旬節領受聖靈 -- 教會的成立與擴展 二、撒瑪利亞人領受聖靈 三、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 -- 福音突破狹隘民族主義的限制 四、以弗所信徒領受聖靈 有關「領受聖靈」的几種錯誤教導 絕對的原則與相對的現象 在第一講里面,我們已經查考了聖經中總共七次有關「聖靈的洗」的記載。「聖靈的洗」真正的意義就是 -- 「神的第三個位格,將他聖潔的本質分享給他所救贖的人,使他們有聖潔的可能,可成為聖徒,并在主里成為基督的身體。」 在第二講,我們要來思想,當基督升天,以聖靈來洗淨聖徒的時候,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我們也要來思想使徒行傳中四次實際發生「聖靈的洗」的記載,這些記載彼此間有什么不同點,在這些不同點的背后又有什么重要的原則是一致性的,是我們要明白的?這就是我們接下來所要思想的主題。 「聖靈的洗」的應驗 我們先來看使徒行傳第一章和第二章,在一章5節,耶穌基督提到了全本新約聖經中,論到聖靈洗的第五次預言,他說:「約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5)接著第二章就記載:「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1-4) 剛才所看的這兩段聖經,第一段是基督預言:不多几日,「聖靈的洗」這個經驗要臨到門徒的身上。在第二章開始的時候,我們看見果然就有一個很特殊的日子來到 -- 五旬節那日,門徒都被聖靈充滿。 為什么第一章提到「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第二章馬上就記載「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為什么第一章提到「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徒一:8),第二章馬上就記載「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因為第二章的經歷,可以說就是第一章預言的應驗。雖然第一章所提「聖靈的洗」這個詞在第二章并沒有出現,但第二章出現了「聖靈的洗」這件事情的應驗。 五旬節「聖靈的洗」與教會的成立 使徒行傳第二章是很特別的一章,它不單單記載一百二十個人在耶路撒冷的那個樓上等候、禱告,十天之后領受聖靈的充滿﹔它更記載這些人被聖靈充滿后就站起來作見証,結果那一天在耶路撒冷,又有三千個人受洗并領受了聖靈。什么地方提到這三千個人領受聖靈呢?在37-38節:「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并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上帝所召來的。』」當天就有三千個人受洗加入教會。 現在我要問一個問題:「基督耶穌的教會到底是哪一天正式成立的?」 一、教會成立的根基 -- 正確的基督論 耶穌基督在地上的時候,他不講教會的問題,直等到門徒對「基督論」有正確的認識,而且成為一個公開的信仰告白時,耶穌才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太十六:18)這個時候,耶穌才第一次提出「教會」這個名詞。 當耶穌問:「你們說我是誰?」的時候,彼得代表了歷世歷代各國、各族、各民、各方的聖徒 -- 也就是在神永恆旨意中間所揀選、所預定,要因基督羔羊的寶血被洗淨歸于神的百姓 -- 講了一句話:「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太十六:16)當耶穌基督聽見彼得宣告這個「基督論」的時候,他知道這個信仰告白乃是神賜給彼得的,人能認識神乃是因為神向人啟示他自己﹔而這個建立在「啟示」基礎上的基督論,就是教會整個信仰體系的中心。所以耶穌就回答彼得說:「西門巴約拿(約拿的兒子西門),你是有福的!因為這不是屬血肉的指示你的,乃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的。」(太十六:17)這是按照神所啟示的真義,對基督論正統信仰第一次嚴肅的表達 -- 「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見子。」耶穌聽了這句話后,就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在希臘文里面,「彼得」是 Petros,「磐石」是Petra,兩個字是不一樣的。所以,真正的磐石不是彼得,真正的磐石是耶穌基督。彼得自己在彼得前書第二章也很清楚地說:基督才是那「磐石」(參:彼前二:8),而我們這些成為「基督身體」(就是教會)的人,就像活石被建造在這磐石上面成為靈宮(參:彼前二:5)。 「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這個教會是什么時候建立起來的?當耶穌基督聽到門徒對基督論有准確的認識,并且以純正信仰告白表達出來的時候,耶穌就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這個「磐石」就是「正確的基督論」。所以我們都因為對基督真正的認識,而建立了我們對神的信仰。 感謝上帝,當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的時候,就結束了猶太歷史中,几千年來在律法里面的揣摩。于是,猶太人就清楚知道,整個舊約獻祭中,贖罪祭的祭物真正預表的就是上帝那位無瑕無疵、被殺的羔羊。他們就能借著這位被殺的羔羊,建立起對神的信仰,這就是整個教會、整個信仰的根基。 純正的、救贖性的基督論是建立在啟示性真理的上面,它將成為我們的一個試金石,用來檢驗一個教會的信仰是出于正統或是出于異端。如果一個教會不按照神的啟示來承認救贖性的基督是神人中間獨一的中保,有神性又有人性,是人類獨一的救主,那么因著這種錯誤的基督論,這個教會就不能成為真正的教會。如果這個教會按照神的啟示,是建立在純正的基督論之上的話,這個教會就是正統的、純正的教會。 保羅對救贖性的基督,作了最精辟的闡釋。他領受了比別的使徒更深、更多的啟示,所以就比別的使徒寫了更多論到基督奧秘的真理。若不是啟示聖經的聖靈,誰能把人帶到對基督這樣正確而又丰富的認識中間呢?聖靈不單啟示了聖經,更光照那些讀經的人,使他們能夠明白聖經。聖靈整個啟示的中心乃是高舉、榮耀耶穌基督﹔而人們在聖靈的光照之下,就成為跟隨主、相信主,領受救贖恩典的人,這些人就被歸納在基督身體里面,成為基督身體的一部分,而基督的身體也就是教會。 二、教會正式成立的時間 -- 五旬節 耶穌雖然已經提出了「教會」這個名詞,但在升天以前,他并沒有告訴我們這個教會要在什么時候成立。耶穌基督即將升天的時候,他講了几句很重要的話:「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5)「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証。」(徒一:8)這樣,基督把這個預言講完了以后,他就離開門徒升天去了。 那么,當耶穌基督升天的時候,教會成立了嗎?教會的生日是哪一天?基督的身體是什么時候組成的?這一個屬靈的團體是什么時候誕生的呢?就是在使徒行傳第二章五旬節的那一天。那一天,耶穌已經預備齊全了,當聖靈降在門徒身上,他們就從罪人的身分被潔淨、變化,成為聖徒的身分。這些成為聖徒的人就組成了一個聖潔的教會,這個聖潔的教會就是基督在地上分別為聖、歸順他的團體﹔這個團體也就是基督的新婦,是被揀選出來、被預備整齊,等候永遠與基督合一之大日的一群人。 五旬節以前,那隱藏在歷世歷代中間的奧秘還沒有顯明出來﹔而五旬節以后,教會就成為向這個世界見証基督的一個屬靈的團體。聖父預備救恩、聖子成全救恩,而當道成肉身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基督復活升天坐在父的右邊之后,聖靈就被差遣下來,把已經預備好、已經完成的救恩施行在世上。聖靈是賜生命的靈,所以聖靈就用叫基督從死里復活的那個大能,把新的生命分享給那些神所預定要領受救贖的人 -- 他們聽了福音就悔改、領受新生命,這些人就組成了教會。 五旬節之前,耶穌預言:「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所以,五旬節的時候,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了。五旬節應驗了耶穌基督升天以前的預言,換言之,五旬節的經歷可以說就是教會領受「聖靈的洗」的經歷。所謂「聖靈的洗」是指「罪人被潔淨成為聖徒」,這些被潔淨的人就成為教會,這群人被上帝分別為聖,被差派到全地去作見証。 三、教會的成員 -- 聖徒:被基督救贖、藉聖靈洗淨 「教會」到底是什么?教會不只是指某個地區、某個部落、某種語言、某個團體或者環境中間,有一些人所建立的一個禮拜堂。教會不是一個禮拜堂或組織,教會是一群人,這些人被主的寶血所洗淨,領受聖靈所給他們的新生命,從罪人的地位被淨化成為聖徒的地位,由這批人所組織的屬靈團體叫做「教會」。 教會是聖徒所組成的,教會就是聖徒聚集之會。而「聖徒」包括哪些人呢?聖徒包括不同種族,不同社會階層,不同背景、經歷、膚色、語言的人,這個叫做無形的、普世的「大公教會」。教會是屬靈的,是超時代、超地界的基督的身體。教會是無形的,卻由一些有形的人所組成﹔教會是永恆的,卻由在暫時的各時代中間表白信仰的一群人所組成。教會是指「人」而不是指「組織」,教會是指「人」而不是指「建筑物」。這群蒙揀選之人所組成的屬靈團體,就是耶穌基督在地上的身體,也就是「教會」。 教會不分地界、不分時代,所以全宇宙中只有一個教會。這個教會不是長老會、衛理公會、浸信會、聖公會、歸正教會、聚會所。。。,這個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但這個教會有些人來自長老會,有些人來自衛理公會、浸信會。。。。各宗派或各種不同的信仰體系中,那些信仰純正、符合聖經啟示的人,他們不是因為加入某個宗派或某個信仰體系而得救的,他們也不是因為加入某個禮拜堂而得救的﹔他們是因為被基督寶血洗淨,借著聖靈被潔淨成為聖徒,然后才得到新生命以致得救的,這一點要弄清楚。 我們來自不同的宗派和教會,但我們不能愛自己的教會過于愛上帝,因為我的教會不過是大公教會中間一個小肢體,你的教會也不過是基督身體里面一個很小、很小的細胞而已。把全世界所有的教會加起來,那些真正屬于主的人的總集合就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所以如果我愛我的禮拜堂過于愛上帝,我就是在一面事奉、一面犯罪﹔如果你愛你的區會、愛你的母會,或者愛你的本會過于愛上帝的話,你就是在得罪上帝。因為不是我那一間禮拜堂拯救我,也不是我那一間禮拜堂的牧師為我死,而是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為我釘死在十字架,為我擔當罪的審判,為我流寶血,為我舍命,為我戰勝掌死權的魔鬼,為我從死里復活,為我開了一條文新又活的道路,才使我得救的。 我們能夠進入這無形的、永恆的、宇宙性的、獨一的教會里面,是因著耶穌寶血的救贖,因著聖靈給我的新生命而成為教會的一份子。但是在有形教會中間,我就可能是和一批與我同鄉、同語言、同文化的人一同聚集,一同敬拜。我們這樣一批人在一起敬拜的時候,我們也是教會,但是這個教會不等于整個基督的身體,這個教會只是基督身體里面很小的一部分。在這一小部分中,有教會的功用、有教會的成員,但是不等于整個教會,因為教會是「聖而公」的。所以《使徒信經》說:「我信聖而公的教會」。「聖而公的教會」你不要把它簡稱為「聖公會」,「聖而公的教會」是聖潔而又大公的教會,是上帝在全世界、在歷世歷代中所揀選的一切聖徒的總體,這叫做「聖而公」的教會。 教會整體性的經歷與聖徒個別性的經歷 我們每一個人是不是因為個別經歷到聖靈的洗、藉此被潔淨之后,我們的名字才被放入這個聖而公的教會中呢?從某一個層次來說,每一個聖而公的教會里面的人,都是經過潔淨,然后才成為聖徒,才成為教會里面的成員。但是從整體來說,耶穌基督的教會早在五旬節那一天就被成全了、被潔淨了,所有超時代、超地界、超種族、超社會階層的基督身體里面的每一個成員,都在教會成立的時候就已經被洗淨了。所以保羅才用過去式來表達,保羅提到這個教會的時候說:「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于一位聖靈。」(林前十二:13)因為我們已經藉聖靈被洗淨、被帶入基督的身體里面,所以保羅在這里專用的是過去式。那么,這個「過去式」是指哪一件事情呢?就是指使徒行傳第二章的這件事情。 我舉一個相同情況的例子來說明這種「整體性」與「個別性」的關系:基督在特定的日子為人死,羅馬書五章6節說:「因我們還軟弱的時候,基督就按所定的日期為罪人死。」「所定的日期」就是指上帝在歷史中安排了一個特定的「時刻」,讓他的獨生子在那個時刻為人死。這樣,當我「與主同死」時,基督并不是再死一次,而是把我歸到那一個已經為我死的日期去與基督同死。 信基督是「與主同死,與主同活」,那么,主是什么時候死的?你說:「我與主同死是在我十七歲那年經歷到的,所以就等于說我十七歲那一年,耶穌就和我同死了。」那么,如果我比你早一年與主同死,這豈不是說耶穌在早一年又死了一次嗎?你看到聖經的原則了嗎?基督到底死了几次?一次!在基督死了一千九百五十七年以后,我與主同死,那是聖靈把我帶回基督的死里面與他同死。其實一千九百五十七年前,我根本還沒有出生,所以我「與主同死」到底是什么時候?是在一九五七那一年,那年我經歷了一次很特殊的聖靈的感動,聖靈把我帶到基督的死里面,也就是把我帶回歷史中間神所定的基督為人死的那個特定的日期、時刻里面。 馬偕醫生在台灣傳福音的時候,有些人受感動,接受耶穌,耶穌與他們同在,他們與主同死。他們「與主同死」是在十九世紀,可是,耶穌是什么時候死的?耶穌是在一千八、九百年前死的,而那些在十九世紀與主同死的人,是被聖靈帶回到十九個世紀以前上帝所定的那一天與主聯合。 基督為我死的那個日子是神所定的日子。在基督死以前一千年,大衛就曾經提到那個日子,他說:「這是耶和華所定的日子,我們在其中要高興歡喜!」(詩一一八:24)耶穌基督曾經照著猶太人的規矩,在逾越節那天唱詩篇一一八篇,表示他很樂意按照神所定的日子為我們受難,那是歷史上很獨特的一天,基督就在那一天死了。然后,在傳福音的過程中,聖靈就在各時代、各民族、各階層、各地區、各角落中間做感動的工作,來應驗耶穌所講的:「這天國的福音國 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証」(太二十四:14)。 所以,所謂「與主同死」,是不是在你接受耶穌的那一天,耶穌要再死一次?不是的,而是當你重生悔改的時候,聖靈就把你歸到歷史中基督為你死的那個時刻、那個功勞里面。彼得前書三章18節說:「基督也會一次為罪受苦,就是義的代替不義的。」為什么摩西第二次擊打磐石的時候(參:民二十:11),上帝向他發怒呢?因為他不明白,基督只能被擊打一次,不能兩次。所以第二次摩西擊打磐石的時候,神大發怒氣,甚至決定他將來不能進迦南,他只能在尼波山看見迦南美地,而不能親身進去。為什么呢?因為他不明白,他只是靠經驗行事。第一次擊打磐石是預表基督死,基督死只有一次,不可重復。當摩西再一次擊打磐石的時候,他已經把聖經重要的原則破壞了而他卻不知道,他不在眾百姓中間尊主為聖,所以神就刑罰他。這是我們需要很注意、很嚴謹地去謹守的原則 -- 基督為教會受死、受審判只有一次,但是這個功效是永永遠遠的。所以希伯來書九章25-28節也告訴我們,基督并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而是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第十章12-14節又說:「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上帝的右邊坐下了。從此,等候他仇敵成了他的腳凳。因為他一次獻祭,便叫那得以成聖的人永遠完全。」這些話在原文都有「已經完成卻還繼續不斷有功效」的意思。 這樣,「聖靈的洗」和「基督為我們死」就顯出相通的意義。誰是領受聖靈洗的人呢?你說:「就是那些被上帝的第三個位格 -- 有聖潔本質的聖靈 -- 所感動,以至于成為聖潔、分享神的本性而成為聖徒的人。」這些人是什么時候受聖靈的洗呢?就是在五旬節那一天。 聖靈潔淨歷世歷代所有的罪人,把他們變成聖徒的這種「聖靈的洗」的作用,是什么時候出現的?出現几次呢?只有一次,就是在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洗淨整個普世聖而公的教會只有一次,所以,那一次的洗是「地位」的洗。聖靈潔淨我們,把我們帶到耶穌基督的身體里面,那是聖靈在歷史上做成的一個很大的工作。只有聖靈才能產生聖徒,只有聖靈才能使人成聖。 但是,就我們個人的經歷而言,是不是就是兩千年前的那一天呢?你說:「那一天我還沒有出生啊!正像基督為我死的那一天我還沒有出生一樣。」你「與主同死」是歸入兩千年前的那一天,但是,你與主同死的「經歷」乃是在你生活中間的某一天,并不是耶穌基督上各各他被釘十字架的那一天。照樣,我們受聖靈的洗的那個經歷,是在我們生命中的某一天,而不是在五旬節教會成立的那一天。 如果你說:「有一天聖靈感動我,進到我里面,我領受了他,他充滿了我、他潔淨了我,使我有一個新的看法,使我有一個新的地位,使我開始一個新生活。」那一天就是你領受聖而公之教會的聖靈在你生命中間的分享,使你成為聖徒的日子。按照地位而論,你已在那一天成為聖而公之教會里面的一份子。 聖經中到底有哪一些的經文印証這樣的事情呢? 四次領受「聖靈的洗」的經驗 全本聖經提到有關聖靈降臨使人領受「聖靈的洗」的現場經歷,一共有四次。 這4次分別記載在使徒行傳2,8,10,19章。使徒行傳第二章,聖靈降在使徒以及120個門徒的身上。到了第八章的時候,聖靈降在撒瑪利亞人的身上。第十章的時候,聖靈降在哥尼流家里聽彼得講道的那些外邦人的身上。第十九章聖靈降在以弗所那些門徒身上,那些人聽過亞波羅所講的道,領受過約翰的洗禮,但還沒有受聖靈,一直等到保羅對他們傳講信息,為他們按手禱告時,聖靈便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才領受聖靈。除了這四次以外,聖經沒有提到別的有關「領受聖靈」、「聖靈的洗」現場性的記載。 但是,這不等于說沒有別人受聖靈,而是說聖經沒有記載。例如:使徒行傳二章38節中提到:「你們。。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所指的對象是那三千個將要受洗的人。也就是說,除了使徒行傳第二、第八、第十和第十九章所提的這四批人以外,還有另外一大批接受福音的人也領受了聖靈,只是聖經沒有把當時的現場經歷記錄下來。因為聖靈是賜給所有順服真理,領受上帝的道,信從耶穌基督的人。 保羅在加3:14節已經很清楚地告訴我們:「使我們因信得著所應許的聖靈。」以弗所書一章13節說:「你們既聽見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們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所以,領受聖靈的不單是這四批人,所有真正照著聖經的原則來到主面前,求主拯救的人,都已經領受聖靈了。 聖靈的"洗" - 一次,生命的改變 聖靈"充滿" - 多次,生活的改變 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雖然領受聖靈的不只這四批人,而是還有很多人﹔照樣,"被聖靈充滿"的,聖經中也還有許多次的記載。但是,請注意,同一批人中,有沒有人領受了好几次聖靈的洗呢?從來沒有。同一批人中,有沒有人多次受聖靈的充滿?有。「聖靈的洗」是不是等于「被潔淨,成為聖徒的地位」?是的。那么,「聖靈的洗」是不是等于「聖靈充滿」?不是。「聖靈的洗」為什么不等于「聖靈充滿」呢?因為「聖靈的洗」沒有重復的必要和可能,但是「聖靈充滿」卻有重復的可能。所以聖靈充滿是可以重復的,而聖靈的洗只有一次,不再重復。那么,總歸納起來,「聖靈的洗」和「聖靈充滿」最大的不同是在哪里?-- 「聖靈的洗」是地位的改變,從罪人成為聖徒,一生只有這一次在地位上的轉變,這是「聖靈的洗」﹔而「聖靈充滿」乃是在生活中繼續不斷順從聖靈,所能享受到的一種靈程高處的境界,也是我們事奉中非常需要的。 「聖靈的洗」只有一次,「聖靈充滿」是常常可以重復的。我舉一個很簡單的比喻,一對真正恩愛、白頭偕老的夫妻,他們只需要結婚一次,但是他們經常充滿彼此相愛的經歷。你不需要和你太太結婚好几次,但是你可以和她天天彼此相愛,常常享受婚姻中的喜樂。 照樣,上帝把聖靈賜給人是永永遠遠的,聖靈將永遠與我們同在,這是耶穌基督特殊的應許:「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他永遠與你們同在。」(約十四:16)所以這位永遠的靈、永生的聖靈,是住在我們里面永遠與我們不分開的,這是地位的印証,這是「質」、這是「印」。皇帝的印一打下去,果效是不能廢除的﹔照樣,神用永遠的靈當作墨水寫下他與我們的約,用永遠的靈、永生的聖靈,將他自己那永不改變、永不凋殘的產業和生命放在我們里面,使我們永遠屬于主,這種地位是不改變的,這種果效更是永不廢除的。在地位上,你既然成為聖徒,就永永遠遠是聖徒﹔但是在生活上,卻不一定是聖徒,很可能是糊涂。地位上是聖徒,生活上是糊涂,那怎么辦呢?今天教會的毛病就在這里了! 按地位而論,我們應當是聖潔的,應當是神公義、慈愛、聖潔和良善的表彰者和見証者。但是按實際的生活和行為來看卻不是如此 -- 神是慈愛的,我們所反映出來的卻是仇恨﹔神是公義的,我們所反映出來的卻是不義﹔神是良善的,我們所反映出來的卻是邪惡﹔神是聖潔的,我們所反映出來的卻是污穢。所以我們失去為主作見証、使人從我們的身上看見上帝榮美的這個機會,這是很可惜的。我們的地位是聖徒,我們的生活如果與地位不相稱的話,我們就失去了見証神榮耀的這個權柄,我們就掉在給魔鬼留地步、被魔鬼利用的這個悲慘的狀況中間。所以,領受了聖靈洗的人,應當經常被聖靈充滿,他的生活才能真正成為上帝的見証人。 一、五旬節領受聖靈 -- 教會的成立與擴展 現在我們回頭來看第二章所發生的這個被聖靈潔淨的經驗。這些人是耶穌基督的門徒,他們照著基督的吩咐聚集在一處,禱告、等候、仰望了十天。忽然間,在五旬節那一天,「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房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二:2-4)這段聖經給我們看見的是聖靈的洗嗎?是。是聖靈的降臨嗎?是。是領受聖靈嗎?是。但是這一段聖經都沒有出現這三個詞,沒有提到「聖靈降臨」,沒有提到「領受聖靈」,也沒有提到「聖靈的洗」﹔但是卻提到「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房子,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直接的詞句沒出現,間接的意思卻已經表達出來了,那的確是聖靈降在他們身上,使他們領受聖靈,耶穌所講的「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果真就應驗在他們身上。使徒行傳第二章說這些人「就都被聖靈充滿」,可是前面我們不是才說:「聖靈的洗」不等于「聖靈充滿」嗎?為什么這里把五旬節這一次「聖靈的洗」稱為「聖靈充滿」呢?后面我們會再說明 -- 「聖靈的洗」也就是第一次的「聖靈充滿」。 好!現在請注意一件事情,這些人是不是曾經奉父、子、聖靈的名而受洗的人呢?聖經從來沒有講。有誰曾經為彼得按手,奉父、子、聖靈的名為他施洗呢?我們不知道。彼得是不是受過施洗約翰的洗呢?很有可能。耶穌在世時,彼得為人施洗嗎?是的。雖然聖經沒有明文提到彼得為人施洗,卻間接提到:耶穌的門徒為人施洗,比約翰還多(參:約四:1-2)。那么,耶穌基督還沒有從死里復活以前、還沒有頒布大使命以前,彼得奉誰的名為人施洗呢?是不是奉父、子、聖靈的名為人施洗呢?聖經沒說。耶穌有沒有先作一個榜樣來為人施說呢?聖經也沒說。 耶穌是在升天以前、在最后那個大使命里面才吩咐說:「奉父、子、聖靈的名為他們施洗。」耶穌沒有說:「你們要先彼此相洗,然后再為別人施洗。」所以我們不知道彼得、約翰、雅各、拿但業。。這些門徒有沒有奉耶穌的名先受過洗,然后再為別人施洗,這并不是很重要的問題。但是,五旬節這一天,聖靈降臨在他們身上的時候,他們就都敢為別人施洗,乃是照著大使命中耶穌基督的吩咐:「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太二十八:18-20)。 在使徒行傳第二章結束以前,門徒就為那三千個人施洗,施洗以前對他們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二:38)所以,第二章受聖靈的人可以分成兩批:第一批120個人領受聖靈,第二批3000個人領受聖靈。所以使徒行傳第二章不是只有120個人在那一天領受聖靈,乃是3,120個人領受聖靈。在那一天聖靈分兩次降在他們身上:第一次是代表聖而公的教會降臨在地上,那超地界、超時代、超歷史的、永恆的教會按著神的旨意建立在人間,預表全教會的人受聖靈的洗,從罪人變成聖徒,成立了教會。第二次是代表教會的擴展,第二批領受聖靈的人,是聽了第一批領受聖靈的人所作的見証以后,悔改受洗歸入基督的那3,000個人。 二、撒瑪利亞人領受聖靈 請注意,第二個受聖靈的經驗是第八章撒瑪利亞信徒的經歷﹔第三個經驗在第十章,哥尼流的家里﹔第四個經驗在第十九章,是以弗所的信徒所經歷的。這四次的經歷到底有什么特別重要的意義?這四次的經歷(從使徒行傳第二章一直到第十九章)其間相差28年,這不是很短的時間,我們不要以為這四次的經歷是今天你、明天我,好像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當然我們相信,在那個時候每天都可能有很多人領受聖靈,因為當人愿意接受基督福音的時候,聖靈就會臨到他們身上。所以,領受聖靈是每天都在發生的事,但是,聖經并沒有把每次領受聖靈的經歷都記載下來。 新約聖經這四次記載相隔28年,這僅有的四次很有預表性,這四次正好預表著世界歸主的步驟,符合使徒行傳一章8節的四個見証的范圍 -- 「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徒一:8)。聖靈是逐步擴大宣教的范圍,先以猶太人為中心,直到預表「地極」的以弗所。這其中有一個總原則我們要特別注意,就是「福音是先傳給猶太人,后傳給外邦人」。這樣,神先揀選猶太人,使他們領受聖靈的洗和聖徒的地位,然后外邦人才領受聖徒的地位。 接著我們還需要注意另一個原則,彼得是被差遣到猶太人中間作使徒的,而保羅是被差遣到外邦人中間作使徒的。上帝曾吩咐保羅說:「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叫你施行救恩,直到地極。」(徒十三:47)所以保羅知道他是蒙差遣作外邦人的使徒,而彼得是蒙差遣作猶太人的使徒。但是有一件很特別的事情發生在這四次的經驗里面:第二章中沒有一個人帶頭叫別人受聖靈或受聖靈的洗﹔第八章是彼得跟約翰去撒瑪利亞叫他們受聖靈﹔第十章是另外一個階段的開始,也是外邦人領受聖靈的第一次,但是,卻不是派保羅這個外邦人的使徒去講道,而是派彼得去。現在我們要特別注意這其中有几件很奧妙的事情。 第二章的經歷是發生在猶太人中間,第八章是在撒瑪利亞人中間,第十章跟第十九章是在外邦人中間。為什么神不讓彼得作第二章和第八章的帶領者,再請保羅來作第十章和十九章的帶領者呢?彼得沒有辦法在第二章作帶領者,因為第二章不是彼得勸人領受聖靈,連他自己也是正在等候上帝所應許聖靈降臨的那個大日,他是領受者,他不是吩咐別人領受的帶領者﹔他是在神面前禱告、等候聖靈來臨的被動者,不是主動者。但是他領受了以后,耶路撒冷教會就派彼得跟約翰到撒瑪利亞去,那個時候他就站在一個特殊的地位,吩咐別人:「你們要受聖靈,你們要領受聖靈的洗」 三、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 -- 福音突破狹隘民族主義的限制 在徒10章領受聖靈的是外邦人,為什么上帝還是派彼得而不派保羅去呢?原因是什么呢?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猶太人和外邦人是不應當分隔的。而且,如果是派保羅去的話,保羅是在第九章才悔改接受主的,到第十章的時候,他的權威和他在整個教會里面的分量,還沒有足夠的資格代表教會到那個地方去,所以神差遣彼得去。但最重要的原因是為了告訴猶太人:福音不應當被狹隘的種族主義所限制、捆綁。 神差遣彼得去時,他用革命性的方式來把彼得那狹窄的民族思想、打開來,使他知道他沒有辦法限制聖靈叫全世界都領受福音的這個自由。所以當彼得要被差遣到哥尼流家里去之前,他在中午禱告的時候,看見一大包不潔淨之物降在他的面前,神吩咐他:「起來,宰了吃!」彼得三次回答說:「凡俗物和不潔淨的物,我從來沒有吃過。」神回答說:「神所潔淨的,你不可當作俗物。」(徒十:9-16)這是革命性的行動,正像舊約時上帝使亞伯拉罕看見審判大地的是耶和華而不是諸神﹔使法老王知道上帝是萬國的上帝,而不只是以色列國的上帝﹔使尼布甲尼撒知道,但以理的上帝是審判萬國的上帝,是諸神之神,他不是眾神中間的一個,他是最高的神。不但如此,耶穌基督也已經打破了階級、疆界的限制,他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又說:「。。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証。」這就是漸進啟示(Progressive Revelation),從舊約時代就開始,之后耶穌進一步頒布大使命,現在,上帝更進一步打破猶太人的禁忌,吩咐彼得到外邦人家里去。 所以,我們也要知道,福音是給萬國的,不是只給你我的,不是只給一族的,不是只給台灣的,而是給全世界的,所以台灣一定要派人到世界各地去。今天台灣派很多人到世界各地去投資,去做生意,到外面去賺錢,相較之下,台灣派出去的傳道人太少了。 我們一定要從以前的捆綁中間出來,一定要從過去的限制中突破,否則就不能明白福音的普世性。約拿是一個逃走的先知,為什么他要逃走?因為他內心里面沒有外邦人的地位,因為他的思想中間沒有普世性的觀念,因為他整個狹窄的意志里面只愿意在神面前為以色列做一些工作。神說:「你到尼尼微去!」他馬上認為這個異象、這個負擔和他整個奉獻的心態是不符合的。約拿畫地自限,我們應當從約拿這種限制中出來。 所以,外邦的聖徒第一次領受聖靈的時候,上帝并不是差遣保羅去,而是差遣彼得去,要讓彼得先把這個普世的觀念弄清楚,奠定教會的合一,免得因為有彼得派、保羅派。。。,各有自己的羊群、有自己的宣教范圍,以致引起聖而公的教會的分裂和不合一。所以彼得一定要被派去外邦人中間作見証,親眼看見神是公義的。這件事,后來在使徒行傳十五章8-9節,彼得很驚奇地承認:「知道人心的上帝也為他們作了見証,賜聖靈給他們,正如給我們一樣﹔又借著信潔淨了他們的心,并不分他們我們。」這是外邦人領受聖靈成為聖徒,接受「聖靈的洗」的第一次。 到了徒19章,外邦的使徒保羅就派上用場了,神親自差遣他去以弗所作見証,使他們領受聖靈。 四、以弗所信徒領受聖靈 使徒行傳這四段經文,是全本聖經僅有的四處記錄,提到聖靈降下,人領受聖靈成為真正歸主之人的經歷。第二章是使徒們自己領受聖靈,然后作見証,使另外三千人受洗悔改也領受聖靈。第八章是耶路撒冷的教會聽見有很多撒瑪利亞人歸主、受洗了,但是還沒有領受聖靈,就差遣約翰、彼得去叫他們要受聖靈。第十章,哥尼流家里的人還沒有受洗,他們也沒有聽過福音,他們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耶穌的道,只知道要敬畏上帝,結果神差遣一個使者叫他去請彼得來傳道。他們只是等上帝的話,什么都不明白,但彼得一開講的時候,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然后他們才受洗﹔彼得并不需要按手,他一開講,他們就受聖靈了。第十九章那些以弗所的信徒是已經聽了亞波羅所傳的道,已經受了約翰的洗禮,但是保羅來的時候問他們:「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我們沒有聽過什么『聖靈』。」「你們受洗了嗎?」「我們受洗了。」「你們受的是什么洗?J「約翰的洗。」「那不夠,你們要再奉耶穌的名受洗。」然后保羅就按手在他們身上,他們就受了聖靈。 有關「領受聖靈」的几種錯誤教導 這四處的聖經,如果你沒有統一的研究、比較、思考,去明白里面的原則,你一定會在神學思想上亂七八糟。有一些不負責任的人從這四段經文制造了一些很危險、很不可靠的教義。有些人教導:「要叫人領受聖靈時,一定要按手,『能力』才能從身上出去。」他們只引用其中的一兩段經文來佐証自己的理論,而這個理論背后的思想是 -- 「能力在你身上,你不把能力流出去,新的就不進來,所以你要把能力流出去,神才會把新的流給你。」他們認為要繼續不斷得到新鮮能力的秘訣就是要為人「按手」。 現在許多年輕人以為這就是真理,所以剛剛信主不久就這里按、那里按,連老人的頭他也亂按一通。 新加坡有一些年輕的「小組教會」領袖就是這樣做,印尼有許多極端靈恩派的人也是教導這種「能力釋放」(Release of Power)的道理, 這種思想只是根據某一兩段聖經延伸出來的。 另外有些人教導:「你看,這些以弗所人,他們已經聽了道、已經相信、已經受過洗,卻還沒有受聖靈的洗。所以你們在宗派里面所受的洗根本是不合法的,你們所聽的道是那些從神學院畢業、滿腦子都是知識的牧師傳給你們的,他們就像亞波羅那樣,雖然很會講解聖經,卻沒有靈,所以你們受洗還不夠,你們還要受聖靈的洗。」這一種現代「重洗派」的錯誤思想,就是只根據一段聖經(十九章)產生出來的。 還有一些人教導:「第二章提到使徒們『說起別國的話來』,這不就是方言嗎?第十章46節豈不是告訴我們:『他們說方言,稱贊上帝為大』嗎?第十九章6節也說:『聖靈便降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又說預言』,這就表示聖靈降下一定會有方言。」他們就從3個經驗(不是4個經驗)中歸納出一個教義:「領受聖靈的洗、聖靈降在人的身上,一定會講方言,否則就沒有受聖靈。」 也有人教導:「奉耶穌的名受洗,還不等于得救,所以你需要第二次的經驗。」為什么呢?「因為在撒瑪利亞,那些人聽了腓利所講的道,大受感動,就接受耶穌,而且奉耶穌的名受洗了,但是他們還沒有受聖靈。所以要彼得、約翰去的時候給他們按手,他們才受聖靈。」所以這些人就在許多教會里面說:「你的得救是不完全的,你受洗以后還需要接受聖靈的洗才算完全,否則你所領受的福音不是全備的福音。」這一類的教訓都引經據典,但是都沒有一個統一性總原則的認識,所以其中都有很多漏洞。 請注意,第二章門徒領受聖靈的時候,他們自己奉耶穌的名受過洗嗎?答案是「不知道」。第八章,那些人在被彼得、約翰按手使他們領受聖靈以前,曾經奉耶穌的名受過洗嗎?是的,他們受過洗再加上按手才受聖靈。第十章,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以前曾經受過洗嗎?沒有。他們從來不知道什么叫做「耶穌基督」,什么叫做「奉主的名受洗」,也沒有人告訴他們要怎樣受洗,他們是在聽道并領受了聖靈之后才受洗的。第十九章,那些人已受了洗,但保羅說:「不對!還要再洗一次。」他們重洗之后,保羅為他們按手,聖靈才降在他們身上。 你看!四段聖經,都是談領受聖靈,但每一次的情形卻都不一樣!如果你沒有把這四處都合起來一起研究,沒有用統一性的總原則去處理的話,你可能會斷章取義,以偏概全。例如:只根據第十九章便說:「你受過洗還不夠,你還要來我這里再洗一次(聖靈的洗)才是全備的。」請問這些教義背后的毛病在哪里?-- 他們只是根據一兩段聖經,而沒有把這四處都合起來看。其實第十九章在以弗所那些曾經聽過亞波羅解經而受洗的人,他們所聽到的并不是耶穌基督救贖和死里復活的道理,他們聽到的只是有關于施洗約翰的洗禮。所以他們是受了施洗約翰的洗禮,而不是奉父、子、聖靈的名(或是奉耶穌的名)受洗,所以他們不是「重洗」,請不要誤會。 此外,如果有人說:「一定要『按手』才能釋放你身上的能力,才會有新的能力流進來。」那么為什么第十章,也就是彼得在哥尼流家里時,他沒有按手,甚至也沒有為他們禱告叫他們受聖靈,他只是開口講道,聖靈就降在外邦人的身上。這不是第二次經驗,不是「第二次祝福」(Second Blessing),不是得救以后再等等等,等了一段時間再受聖靈的洗變成「完備的」、「全備的」。 絕對的原則與相對的現象 我們必須好好比較這四處經文。當聖靈降在耶路撒冷,降在那些等候、祈禱了十天的門徒身上時,有什么記號?有風嗎?有大響聲嗎?有舌頭像火焰降在每一個人身上嗎?有方言嗎?有。但是,同樣是受聖靈,在第八章中有風嗎?有大響聲嗎?有舌頭像火焰降在每一個人身上嗎?有方言嗎?有按手嗎?第十章,聖靈降在哥尼流家里那些外邦人身上時,有同樣的現象嗎?在第十九章中,聖靈降在以弗所那些人身上時,有同樣的現象嗎?把四次的現象都列出來之后,我們會得到一個結論:有些是絕對的,有一些是相對的。相對的,你不可以把它絕對化,當作每個人必行的教義去逼每一個教會跟你走。絕對的,你不可以把它相對化,以至于放松、妥協,使教會沒有走在神的道路中間。求主幫助我們! 我們要再詳細比較這四次,看看哪些是四次都有的?哪些是有時有、有時沒有的?哪些是只出現一次的?哪些是出現好几次的?為什么有的是受了聖靈以后才受洗?為什么有的是受洗了以后才受聖靈?這些都要去思索,然后我們才知道聖經不是可以隨著私意隨便解釋的。聖經是上帝永遠不變的道,是真理,是我們腳前的燈、路上的光,是我們生命中間所需要的教訓,它指出永恆的路線。在下一講中,我們要繼續逐段來探討這些問題,最后才來探討「聖靈的恩賜」。 ---------------------------------------------- 第三章 - 四個「聖靈的洗」的經驗(上) ●大綱● 所有得救者都已領受了「聖靈的洗」 一、領受聖靈,得著聖徒的地位 二、整體性「聖靈的洗」已經一次性的完成 三、「水洗」與「聖靈的洗」 四次領受「聖靈的洗」的經驗 一、五旬節領受聖靈 1。賜下永不收回的聖靈,與每一位聖徒永遠同在 2。聖靈親自降在門徒身上,沒有透過任何媒介 3。第一次被聖靈充滿 4。勇敢為主作見証 高舉基督十架的見証 用能明白的話為主作見証 二、撒瑪利亞教會領受聖靈 1。已經信主、受洗,卻尚未受聖靈 2。由使徒來印証、確認勝利所建立的教會 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先知的根基上 聖經啟示完成之前、之后的差異 3。因著使徒的權柄,教會被潔淨 三、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 1。被上帝所悅納、但尚未得救的人 2。傳十架信息時,聖靈就降下 3。聖靈一視同仁地臨到還不認識耶穌的外邦人 4。神的恩典先于人的回應 在第一講,我們思想過了聖經里面七次記載「聖靈的洗」的預言和應驗。在第二講,我們讀了聖經里面四段記載有關聖靈降下使人領受「聖靈的洗」的經歷﹔至于為什么只有記載這四次,我們實在不能完全 明白其中的原因,但是,只記載四次并不表示沒有其他的人領受聖靈,因為在第一次賜下聖靈(參:徒二:1-4)之后,彼得在傳講信息時就提到一句話:「你們 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 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徒二:38)所以,不單單是那四批人有領受「聖靈的洗」的經歷而已,聖靈也賜給每一個真正悔改相信耶穌基督的人。 所有得救者都已領受了「聖靈的洗」 當一個人接受耶穌基督的時候,神的靈就進入他心中與他永遠同住。真正重生得救的人就是聖徒,因為聖靈已經賜給他一個分別為聖的、新的地位了。一旦有了這個新的地位,他在主面前就與所有不同種族、不同地方、不同時代的聖徒,一同被召集、被揀選、被拯救,并同歸一體、同為后嗣、同為神國度的子民。所有的聖徒都成為被聖靈重生得著新生命的人,也都領受了聖靈住在他們心中作為得救的憑據。 一、領受聖靈,得著聖徒的地位 每個領受所應許之聖靈的人,就像使徒們在使徒行傳第二章領受聖靈一樣,他們都因此被潔淨了。每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按地位而論,都已經受聖靈的洗了。當保羅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他這么稱呼:「在哥林多上帝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里成聖、蒙召作聖徒的。」(林前一:2)保羅按他們的地位,稱他們為聖徒,他們是神所揀選、所拯救的,是上帝在哥林多城的聖徒。 神的聖徒聚集的這種屬靈團體叫做「教會」,教會是耶穌基督的身體,是以基督為元首在地上執行神旨意的一群人,所以教會是基督在地上的代表。因此,保羅就對他們說:「你們這些在哥林多的聖徒啊,我告訴你們,你們已經屬于主了。你們已經經歷過「從罪人轉變成為聖徒』的過程,這是一生只有一次的經驗,就在你們接受基督、領受聖靈的時候,就經歷過了,并且就得著了一個特殊的地位。你們要知道你們是怎樣屬于基督的,那些自以為是屬基督的也要想想他們是怎樣屬基督的。」 二、整體性「聖靈的洗」已經一次性的完成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13節:「我們不拘是猶太人、是希利尼人,是為奴的、是自主的,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飲于一位聖靈。」「都從一位聖靈受洗」,保羅在這里是用「過去式」這種希臘文的時態來描寫我們已經領受了聖靈,我們已經從同一位靈受了洗歸入耶穌基督。這個「已經」是歷史上已經成全的事情,因此保羅就不需要在加拉太、以弗所、歌羅西、腓立比。。。其它的書信中再吩咐每一個教會要受聖靈的洗,因為這樣的事根本不需要重復。 按整個教會歷史來說,聖而公的教會領受聖靈的洗只有一次,這是獨一的事件,那就是照著上帝所應許的,在五旬節那一天已經賜下的。五旬節那一天,門徒領受了神的靈,教會就成立了。這個不再重演的事件就成為眾教會、眾聖徒的一個開端。 所以,教會 -- 上帝在各時代從萬邦、萬國、萬民中選召出來的聖徒所結合而成的這個聖而公的教會 -- 領受聖靈的洗是在五旬節那一天﹔但是,每一個得救的人經歷聖靈的洗,則是在他生命中的某一個日子。當我們把自己的經歷和五旬節那一天的經歷相配的時候,可以說,我們也領受了使徒們在五旬節那天所領受的聖靈。因為使徒行傳第二章的事件是一個整體性的事件,也就是歷世歷代、各地各方的教會領受聖靈的一個代表。接下去那三次的記載,是地區性的,是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領受聖靈的一些見証。這樣,其它三次和耶路撒冷的那一次是不同的,因為耶路撒冷那一次是第三位格的神來到人間的具體顯現,成全了神在歷世歷代中間對整個人類的應許。 上帝對整個人類最大的恩賜就是賜下他的獨生 子,而上帝對教會最大的恩賜就是賜下他的聖靈。這樣,第二位格的上帝成為拯救世人的救主,第三位格 的上帝成為整個教會所有蒙救贖之人的保惠師。聖子 賜下成為除去世人罪孽的救贖主,他成就了救恩的功勞﹔而聖靈賜下,成為教會得贖的保証,也成為教會 得贖的証據,他永遠與我們同在,永遠不離開我們。 感謝上帝!天下有哪一種人擁有這樣的特權呢?有哪一種宗教擁有這樣的教訓呢?有哪一種文化擁有這樣 的同在呢?唯獨在神所揀選、所預定,借著基督寶血 洗淨的這一批人中才有這樣具體地在我們心里內住、在我們靈里面作憑據、永遠與我們同在的保惠師。感謝上帝! 三、「水洗」與「聖靈的洗」 你領受聖靈了沒有?你不能說,因為我頭腦里面已經認信了,所以我就與使徒們在五旬節那天一樣,已經受聖靈了。不是的,頭腦的認信不等于你己真正重生得救,這是基督教與天主教不同的地方。天主教認為,一個人對教義的認信就等于他的信心,然后他受洗禮就等于他得救了。基督教不認為水洗就等于得救,真正得救的人是因為領受了神的靈,是借著基督死而復活的功勞帶給他新生命﹔他重生得救,是因為新的生命在他的里面,因為聖靈是「賜生命之靈」。 「聖靈的洗」與「水洗」不一樣。受「聖靈的洗」是真正得救成為聖徒的那個實質,而受「水洗」是我們愿意悔改、離開罪惡、成為聖潔的一個表彰,兩者并不相同。受水洗不能就証明他得救,聖經清楚告訴我們,有人受了水洗,卻沒有領受聖靈﹔聖經也清楚告訴我們,有人得救了,可以進到神的國里面,卻沒有受過水洗。受水洗而沒有真正得救的人,那是使徒行傳第八章所記載的行邪朮的西門﹔而已經得救卻從來沒有機會受洗的,是十字架上的強盜。受水洗的人不一定得救,得救的人不一定有機會受水洗。但是,如果你得救了卻故意不受洗,你要當心!因為你不像十字架上的強盜那樣沒機會受洗,你是故意不受洗,你要向上帝負責。 四次領受「聖靈的洗」的經驗 在今天這一講中,我們要來看使徒行傳后面這三次的經驗和聖靈第一次降臨在耶路撒冷那120個人時的情形,有哪些很不同的地方。這四個事件相隔差不多二十八年的時間。這四次的經驗和普世宣教的四個代表性經歷 -- 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徒一:8)是否有關呢?我相信是很有可能有關系的。使徒行傳第二章那兩批人(120和3,000個人)是代表選民(耶路撒冷、猶太全地)照著舊約的應許領受聖靈﹔而第八、十、十九章則是代表那些非猶太的外邦人(撒瑪利亞、地極),他們也蒙受救贖的恩典,被帶回到神的羊群里面。耶穌基督在地上時曾講過:「我另外有羊,不是這圈里的﹔我必須領他們來,他們也要聽我的聲音,并且要合成一群,歸一個牧人了。」(約十:16)所以這些在猶太人中間蒙揀選的,是一批羊﹔那些在遠方、在外邦的是另外一批羊,總合起來的時候,就成為耶穌基督普世的教會。 在第一次領受聖靈的那120個人作見証之后,那些聽眾問彼得:「我們當怎樣行?」彼得回答:「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因為這應許是給你們和你們的兒女,并一切在遠方的人,就是主我們神所召來的。」(徒二:37-39)在這個回答中,彼得提出了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遠方的工作和近處的工作,兩個是相輔相成的,都是神旨意中要成就的。神要拯救遠方和近處的人,無論是猶太人、是外邦人,是男、是女,是自主的、是為奴的,得救之后都在基督里成為一體了。所以在教會里不但有對內的牧養工作,更有對外的差傳工作。教會不但有向附近地區傳福音的責任,還有向遠方傳揚信息的責任。 一、五旬節領受聖靈 1。賜下永不收回的聖靈,與每一位聖徒永遠同在 接著我們要來注意這四件歷史事件中,有一些很不同的地方。請注意:五旬節那一天,聖靈被差遣離開天上,這位具有位格的神來到人間,直到教會被提的日子,不再收回。 在舊約中聖靈被差遣到世上來過嗎?有。舊約中聖靈是不是一直與人同在呢?不是。舊約中是不是整批的選民領受聖靈呢?不是。舊約中聖靈是被差遣到那些特別蒙揀選、有特殊任務來執行神工作的人身上,使這些人有神智慧的靈、謀略的靈在他們的身上,使他們在藝朮上、政治上、軍事上。。。許多方面有成就。于是人們就從約瑟認出有上帝的靈在他身上,從但以理的政績認出有上帝的靈在他身上,甚至從聖殿中做幔子的匠人巧妙的手藝中看見神的靈在他們身上。特別是當神把他的話啟示、默示給舊約的先知的時候,神的靈也彰顯在他們的身上﹔所以先知們很清楚知道,如果沒有上帝的聖靈在他們身上,他們就不能說出預言來,因為沒有一句預言不是借著聖靈的默示能夠講出來的。 所以,在舊約中聖靈只被差遣到那些特別蒙揀選、有特殊任務要執行神工作的人身上。一直要到五旬節那一天,聖靈才第一次臨到每一位聖徒身上,而且永遠與他們同在。使徒行傳第二章這一次和其它三次有好几點很不一樣,這是第一點 -- 聖靈第一次開始與所有聖徒永遠同在。 2。聖靈親自降在門徒身上,沒有透過任何媒介 第二個不一樣的是:五旬節時,聖靈是直接降在門徒身上,不需透過任何媒介。五旬節聖靈降臨的時候,神有沒有先差一些人到門徒那里去,對他們說:「你們不必禱告了,現在我按手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可以領受聖靈了」?沒有。可是請注意,在第八章,是差遣彼得、約翰去﹔在第十章,是差遣彼得去﹔在第十九章,神差遣保羅到以弗所去。只有在第二章,神沒有差遣任何一個人到他們中間去吩咐他們、對他們傳講,或是按手在他們身上,完全沒有。可見第二章是一個很特殊的現象,在第二章中,沒有別人來對那些正在禱告的使徒們講道、應許、按手、禱告。。。,完全沒有。聖經說:「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然后我們就看見聖靈如同火焰一樣,也像舌頭一樣,就降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頭上。所以聖靈在五旬節那一天的降臨是很直接的,沒有任何一個中介的人在其間,聖靈自己就直接降臨在他們身上了。為什么這一次不需要媒介呢? 在舊約中,先知們叫人從死里復活時,都要奉耶和華的名,以利亞是如此、以利沙也是如此。在新約中,使徒們叫人從死里復活時,都要奉耶穌基督的名,保羅使猶推古復活的時候如此,彼得使多加復活的時候也是如此。但是,耶穌在地上三次叫人從死里復活 -- 睚魯的女見、拿因城寡婦的獨生子以及死了四天的拉撒路 -- 耶穌吩咐這三個人復活的時候,他沒有奉耶和華上帝的名,他就是直接吩咐他們「出來!」「起來!」「大利大古米,我吩咐你活過來!」為什么其它的使徒、先知們需要「奉上帝的名」叫人復活,耶穌基督卻不必?因為他是第二位格的上帝親自叫人復活,不需要再奉上帝的名。照樣,使徒行傳第二章是第三位格的上帝 -- 聖靈 -- 親自降臨,是「永遠與聖徒同在」這個應許的成全,所以不必像第八章、十章和十九章那樣需要媒介。這是很獨特的一點,也是這一次和后面三次很不一樣的地方。 我們還可以從另一件事情來看,知道這次聖靈降臨是直接的、是沒有任何媒介的:他們禱告了十天,禱告的時候,在「被禱告者」與「禱告者」之間有沒有中保呢?沒有。在這里我們就看見一個很重要的事情 -- 使徒行傳一章14節是全本聖經最后一次提到馬利亞的名字,而馬利亞在這個禱告會中,她根本不是中保,她只是個禱告者,但天主教卻把馬利亞當作中保。雖然在約翰福音第二章,迦拿婚經中,她會吩咐那些預備建席的人說:「他告訴你們什么,你們就做什么。」(約二:5)她好像是站在中保的地位一樣其實,當馬利亞正希望耶穌幫忙時,耶穌竟然回了她一句相當不客氣的話:「婦人,我與?有什么相干?」(約二:4)雖然有些人辯護說當時稱呼「婦人」是一種尊稱,并無不敬,不過,由「婦人,我與?有什么相干?」這句話的口氣中,我們看見耶穌完全沒有把馬利亞當作中保。當他行神跡的時候,是以神的身分行事,他不必奉別的名。當耶穌行神跡的時候,是第二位格自己臨格﹔照樣,當聖靈降下的時候,是第三位格自己臨格。所以在使徒行傳第一章里面給我們看見,門徒們不是透過馬利亞向基督禱告﹔門徒們禱告的時候,聖經記載馬利亞是與他們一同對耶穌禱告的。我們來看使徒行傳一章13-14節:「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在那里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見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猶大。這些人同著几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并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地恆切禱告。」 所以,在這里,馬利亞不是站在「禱告者」與「被禱告者」的中間,馬利亞是站在那群禱告者的中間,而且名字是排列在相當后面的,她是祈禱者之一,他們全都直接向主禱告。基督已經升天了,現在他們成為在地上禱告的一群。使徒行傳第二章聖靈降臨的時候,我們沒有看見中保,沒有人是透過別人的按手禱告才領受聖靈的。他們照著基督的吩咐:「不要離開耶路撒冷。。。要等候。。聖靈降臨在你們的身上。」沒有一個人是為別人禱告求聖靈的,他們都是照著基督的吩咐,留在耶路撒冷禱告、等候,后來聖靈就降臨在他們身上。 甚至這些使徒領受聖靈以前,也沒有先聽一篇關于聖靈的講道﹔并不像第十章那樣,彼得先講道,當他講到耶穌基督的死和復活的事情時,聖靈便降臨在他們身上。可見第二章是很獨特的,不但是在位分上和其它三次的經驗不一樣,而且在現象上也不一樣。 3。第一次被聖靈充滿 在第二章我們看見,聖靈第一次遍臨眾聖徒,要永遠與聖徒同住。當這件划時代的大事發生時,有很特殊的超自然現象出現了 -- 「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房子。」我不知道你的房子有沒有經驗被大風吹入、盤桓不去,在房子里面充充滿滿的那種感覺?台灣是有台風的地帶,台風來到的時候,威力真是可怕,并不亞于秦始皇駕臨,足夠使你心驚膽顫。大風可以將很大的樹連根拔起,把兩噸的汽車吹到樹上去,把很大的廣告招牌整個卷下來切斷人的頭。大風的力量太大了!當聖靈降下來的時候,他們忽然聽見有響聲從天上降下來,如同大風吹過充滿他們的房子一樣。不但如此,也有舌頭如同火焰分開落在他們每個人的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在這里面我們看見一個很重要的詞出現了 -- 「聖靈充滿」。 「聖靈的洗」等于第一次「聖靈充滿」 在第二講我們提到,「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是不一樣的:「聖靈的洗」是位分上的,「聖靈充滿」是生活上和事奉上的﹔「聖靈的洗」是使人成為聖徒,「聖靈充滿」是使聖徒可以把聖潔的生活實行出來﹔「聖靈的洗」是從來不重復的,「聖靈充滿」是經常可以重復的﹔「聖靈的洗」只有一次,「聖靈充滿」是一而再,再而三。。,經常可以發生的。 所以,「聖靈的洗」與「聖靈充滿」是不一樣的,但是,這兩件事也可以連接起來 -- 當一個人領受「聖靈的洗」的那一庄那,他一定也被聖靈充滿。所以「聖靈的洗」與「第一次被聖靈充滿」是同樣的經驗。所以,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一定是被聖靈充滿的人。而第一次被聖靈充滿的當時,也一定領受了聖靈的洗。我再講一次,一個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一定就是被潔淨成為聖徒、領受聖靈洗的人﹔而領受聖靈洗的同時,一定也被聖靈充滿。 按地位而論,聖靈是在五旬節那天一次賜下,永遠與我們同在的﹔按個人的經歷而論,每個人領受聖靈的時間是不一樣的。每個人領受聖靈的那一天,對他而言,就是他的「五旬節」。你重生得救的那一天,就是你受潔淨成為聖徒的日子,也就是你被聖靈洗的日子,就在那一天,你領受了聖徒的地位,領受被聖靈潔淨的生活,領受真正的生命成為新造的人,而那一天一定也就是你第一次被聖靈充滿的日子。 聖經告訴我們不可失去「起初的愛心」,有一次我講道時說:「感謝上帝!我十七歲的時候怎樣懇切地傳道,到現在几十年過去了,我的心情還是同樣的懇切。」我講完了,以為他們會得到某一方面的激勵,想不到我有一個學生竟然對我說:「那表示你四十年來沒有進步,你只不過和第一天一樣罷了!」我嚇了一跳,他這一句話到底是什么意思?第一天應該只是開端,然后就應該不斷地進步,所以几十年之后,我應該變得比十七歲的時候更懇切几十倍才對。是嗎?到底是他對還是我對呢?有時候神給我們不同的看法是一個恩典,不同的看法使我們有機會從頭思想:到底應該怎樣才更靠近真理。所以這几天你如果聽到不同的看法,你不要罵我,你要感謝上帝,因為你可以再考慮、再響應,我可以再向你解釋。經過這種研討,我們可以煉淨自己錯誤的思想,使我們更回到聖經里面。 我的學生說:「唐牧師,你做了几十年,只不過和第一次一樣,就表示你并沒有什么進步,為什么可以從第一天到現在都還是一樣呢?」被他這么一講,我覺得很不好意思。可是后來我想:「在我們一生的事奉中,有沒有可能會有那么一天,我們的懇切、真誠、單純、熱愛超過第一天?」我想沒有可能。為什么沒有可能?因為那一天的你不是你,那一天你所做的一切不是你能做的,那一天你所決定的不是你能決定的,那一天是神自己在你心中把新的生命賜給你,那是神與你同在的力量,是神自己做的,所以神要我們不可失去「起初的愛心」。「起初的愛心」單純的不得了、完整的不得了,不相信的話,你想想、你第一次談戀愛的時候,多單純,什么都肯給她,真是又單純又傻氣。你起初的愛是多么的單純,多么傻!我們剛信主時那種單純的、起初的愛是神所賜的。 剛才提到,你得救的那一天就是你領受聖靈洗的日子。真正重生得救的人,一定是已經領受聖靈的洗的人﹔并且,你真正重生得救的那一天,也就是你第一次被聖靈充滿的日子,因為聖靈充滿你,所以你那時候的喜樂不是你自己能產生出來的,你那時候的單純也不是你自己能產生出來的,你的良善、公義、愛主、對聖經的渴慕。。,都不可能是從罪人的本性產生出來的,那時候的你乃是基督的生命充滿你,聖靈的能力充滿你,聖靈自己充充滿滿地把神的恩典臨格在你的身上,把神的愛、神的智慧、神的真理丰丰富富地放在你生命中間。所以你真正重生得救的那一天,就你個人的奮斗來說,你還沒有什么分量,但是就你所領受的那個生命的本質來說,你已經領受了從神而來的那個完美的新生命。 請問:嬰孩的生命和大人的生命,哪一個比較成熟?當然是大人。但是,有哪一個大人的生命比嬰孩的生命更完全?沒有。嬰孩的生命有「本質」上的完全,大人有的只是「分量」上的成熟而已。一個小小的嬰孩,你不要看不起他,好好地照顧他的話,他還可以活七、八十年。而你呢?你已經用掉了几十年,大概只能再活二、三十年或三、四十年。所以,一個嬰孩 -- 這起初的生命中卻隱藏著一個完整的生命的可能性。 照樣,當神把新生命賜給我們,那時聖靈充滿我們,我們是潔淨的、單純的,那個時候我們已經領受了神所賜的完美的新生命。雖然有完美的本質,但不表示說已經長成了,因為完美的本質只不過是一種本質上的保証,而不是分量上的完成,分量上的完成是需要你繼續按著真理去建立起來的。為什么有一些老基督徒的靈性、誠實、單純、愛靈魂的心,比不上剛信主的人?因為你得救的那個時候,是聖靈主動地、即刻地充滿你。 所以,「聖靈的洗」與「得救」是同時的,「聖靈的洗」與「第一次聖靈充滿」也是同時的。一個真正得救的人是已經成為聖徒,領受聖靈的洗,有了新地位的人,那時,你就得著了丰丰滿滿的新生命。那個新生命在本質上是完美的,但是,以后你要繼續不斷長進,你有當盡的本分與責任,不像得救這件事情是完全靠恩典,自己什么也不能做。 4。勇敢為主作見証 使徒行傳第二章他們都被聖靈充滿之后,有什么事情發生呢?「他們就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所以,當聖靈降下、當他們領受聖靈時,他們就從軟弱變為剛強,從懼怕變成勇敢。他們從前因為怕猶太人,所以躲在房里,鎖起門來(參:約二十:19),但如今他們卻沖出去為耶穌基督作見証。所以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一定是勇敢傳福音的人,一定是勝過自己老我軟弱本質的人,一定是以基督的十字架為榮耀的人,一定是要把主復活的大能傳講出去的人。 高舉基督十架的見証 使徒行傳第二章這些門徒被聖靈充滿,領受聖靈以后,他們就出去傳福音。他們傳道的重點在哪里?動機在哪里?在于高舉基督、榮耀基督。這就應驗了耶穌所講,當聖靈來時,「他要榮耀我,因為他要將受于我的告訴你們。」(約十六:14)所以,要判斷一個人是否真的已經領受聖靈,你可以用這個當作標准去檢驗 -- 「他所有靈恩的經歷最后是榮耀基督,還是榮耀自己?」如果一個靈恩派的教會不愿意和一個真正傳十架福音的教會來往的話,你就知道那種「靈恩」是有毛病的!所以,如果你傳的是純正的十架救恩、高舉耶穌基督的福音,但是,因著你不贊同他們對靈恩的解釋,他們就完全抗拒你,或是不合作,甚至產生報復的行動來攔阻你高舉十字架的工作,這就証明那種靈恩是假的﹔也顯明他們真正的目的只是為了維護他們對靈恩的解釋,而不是借著聖靈的感動,投入高舉十字架的工作。因為聖靈來是要榮耀基督,聖靈來是要高舉那位曾經受害被釘十字架的基督。全本聖經讓我們看見,那些領受聖靈、被聖靈洗、被聖靈潔淨成為聖徒的人,沒有一個會夸自己比別人高超的靈恩經歷。聖靈所充滿的人不是高舉自己的屬靈經驗,而是「高舉基督」,因為這是聖靈降臨的主要目的。 為什么基督必須被榮耀、被高舉呢?因為基督曾受不公義的審判,曾經在地上受不義的羞辱,所以聖父差遣聖靈來把基督受過的羞辱從頭洗清,讓他得回該得的榮耀。這是聖父與聖靈同心不讓聖子在地上蒙羞,所以一定要榮耀他、高舉他!耶穌基督知道這件事情,所以他說:聖靈來了,要榮耀我(參:約十六:13-14)。 當基督被釘十字架的時候,他沒有說威嚇的話﹔他流出寶血,為人的罪受審判的時候,他沒有說報復的話,沒有說仇恨的話,他反而口出恩言,代罪犯祈求:「父啊,赦免他們﹔因為他們所做的,他們不曉得。」(路二十三:34)那些人聽見這個話就受感動嗎?沒有。他們譏笑他、凌辱他、咒詛他、輕看他、拈閹分他的衣服。如果是我在十字架上,被他們這樣戲弄,我會講什么話呢?那時候我的口才一定會特別的好,如果我被挂在十字架上看到那些人豈有此理,如此污辱我,我可能會說:「父啊,我上十字架,是一定會上的,終究是要上的,但是,請讓我慢兩個小時再被釘死,讓我先下去收拾他們,再上十字架。」耶穌有沒有這樣對付那些侮辱他的人?完全沒有。這樣一位基督,請問誰可以榮耀他?誰可以高舉他?沒有任何人。就算有的話,也沒有資格,為什么呢?因為他是無限者、是神的本體,而我們只是有限者,我們沒有資格。所以,只有無限的靈,才能把基督在地上所受的羞辱全都平反,才能用無限的能力來榮耀他。 今天在外邦人中間,人們仍然不斷地在羞辱基督。今天在台灣,許多的知識分子看輕基督,許多哲學家、思想家看輕基督,許多自以為聰明的人瞧不起基督﹔但是,那些智慧人總以智慧為是,怎么能如此呢?因為聖靈在他們心中工作,感化他們、光照他們,讓他們看見基督的榮耀,看見基督的完美,看見基督的良善,看見基督的公義,看見基督永遠的光輝。這些都是聖靈在人心中的工作,因為聖靈來是為了榮耀基督。 如果一個人說,我受聖靈感動、我領受靈恩、我能講方言,結果他講的道大多是提靈恩的經歷,而不是高舉耶穌基督的話,這個人完全不明白聖靈賜下來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如果一個人不多提靈恩,而是一直高舉基督、一直傳講基督,這個人已經有靈恩在他身上顯明出來了,因為聖靈賜下來的目的就是要榮耀耶穌基督。 我們從第二章很清楚地看到,聖靈降在那些人身上,他們被聖靈充滿了以后就站起來,軟弱變為剛強、懼怕變為勇敢、捆綁變成釋放,從房里沖到外面去,他們大聲說:為你們釘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基督,上帝已經用右手把他高舉起來了,要他作王、作主,因為他不能被死拘禁﹔他雖然被惡人、被罪人釘在十字架上,但如今已經復活,坐在上帝的右邊(參:徒二:22-36)。他們所傳講的內容就是后來我們在《使徒信經》里面看見的,他們所傳講的這些話語就是我們歷世歷代的正統教會所歸納、所接納的最寶貴的福音真理。 當我21歲在神學院念書的時候,我覺得彼得很可憐,因為他的講章很少,而且講來講去都是十字架。后來聽說有個神學院的神學生,他畢業的時候說:「我已經預備了1,500篇講章!」那時候我佩服得不得了。可是,當我傳道傳了几十年之后,我回頭佩服彼得,不佩服那個有一千五百篇講章的人。因為有一些人只求講章多,結果連垃圾也搬上講台,反而忘記了真正的寶貝和鑽石,把它們丟在門外。今天有許多的講台什么都講,就是不講耶穌基督。我不是說每一篇都要講耶穌基督才是被聖靈充滿,因為聖經里面也不是每一章都是講十字架的道理,但是每一章里面都有神救贖計划的一些影子在其中。所以,傳道人應當盡量去知道一切的學識,但是盡量去知道之后,就應當以「只知道耶穌基督并他釘十字架」為他整個信息的中心。因為聖靈來了,就是要人榮耀耶穌基督。感謝上帝! 用能明白的話為主作見証 當五旬節聖靈降下來以后,他們就勇敢地傳講基督、高舉基督,他們勸人悔改,他們開始把上帝救贖的大恩向所有當時在耶路撒冷的那些從阿拉伯來的、弗呂家來的、埃及來的、小亞細亞來的、利巴嫩來的。。。几十個不同地方來的人傳福音,他們是用別國的話來傳福音。的確,聖靈降下以后,他們就講起方言了,但是,我們要留意:他們講的是什么方言?他們講的是「別國的話」,目的就是要把普世性的福音講給不同語言的人聽,使聽不懂的人,因為聽見門徒們用各地的方言講道,就變為懂,這才是神的目的。 這是人類歷史中,第一次出現與建立巴別塔(創十一)有相反意義的語言方向。建立巴別塔時,人因為想高舉自己的名、抵擋上帝,上帝就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彼此聽不懂,所以他們沒有辦法眾志成「城」。但是,聖靈降臨的時候,上帝就讓使徒們領受了特殊的語言恩賜,講起各地的方言,把世人帶到一個語言統一的可能性,可以聽到同樣的信息、可以一同明白神的信息。這個才是使徒行傳中第一次聖靈降下,使人講方言的真正目的和意義。 五旬節那次的方言,使各國、各族、各地的人從聽不懂福音變成聽得懂福音。但現在,冒充的方言運動卻是把已經懂的,變成聽不懂。你看到了沒?使「聽不懂」的變成「聽得懂」,這是神的用意,要使福音超越猶太境界,變成萬族萬民所共有的。但是,現在一些從現象看起來好像很合聖經,好像和使徒行傳第二章一樣的運動,結果卻是把已經「懂」的弄到變成「不懂」,后來就跑掉了,這種似是而非的表現并不是神的心意。 我們在講的時候,是「高舉基督,使人明白十架救恩」,還是:「我們比別的教會更屬靈,因為受過聖靈的洗、會講方言,你們沒受過聖靈的洗、不會講方言。」有些運動從現象看好像是對的,其實是不對的。在這個似是而非的世界中間,我們應當懂得什么叫做「似是而非」、什么叫做「似非而是」的道理。在各地方都有人說我專唱反調,太固執,很凶悍、嚴厲、苛刻、挑剔、好批評別人。我從內心深處告訴你:我做這些事完全沒有自私的心,我所做的事只有一個目的,就是叫人更謹慎、更忠心地回到聖經的原則里面。我所講的,所有愿意聽的人我相信都會蒙恩惠、得造就,他們的信心都會更負責任,都會免去許多許多不該有的敗壞、虧欠和偏差。我也知道很多人不愿意聽,他們在上帝的面前要自行負責任。 二、撒瑪利亞教會領受聖靈 1。已經信主、受洗,卻尚未受聖靈 接著我們來看使徒行傳第八章,這一章的情形很像現在的教會。這里有人傳福音嗎?有。傳的是純正的福音嗎?是。有沒有講到耶穌基督?有。信了福音之后他們就奉耶穌的名受洗嗎?是。可是他們為什么沒有受聖靈呢?第八章可以說是一個很特殊的個案,和第二章、十章、十九章的情形是完全不一樣的。所以我們不能斷章取義,隨便引用一兩節的聖經,就以為自己的論點是根據聖經,我們應該詳細查考。 第八章在撒瑪利亞傳福音的是誰?是腓利。中文聖經特別把「腓力」和「腓利」這兩個人用不同的字作區別,英文都是 Philip。 請注意這里的「腓利」不是耶穌的門徒「腓力」,耶穌十二門徒中間有一個叫做「腓力」,但是,使徒行傳所講的并不是那一個腓力,而是「傳福音的腓利」(參:徒二十一:8)這個腓利是七位執事里面的一個(參:徒六:5),他很愛傳福音,常對人傳講耶穌的救恩。所以當門徒受逼迫時,腓利和另外一批人跑到撒瑪利亞去,他就在那里向許多撒瑪利亞人傳道。 腓利是一個很勇敢的傳福音的使者,也是一個很有普世宣教眼光的人,他不愿意受猶太狹窄的民族主義所捆綁,他的事奉是國際性的事奉,他事奉的果效很大,連在撒瑪利亞都廣傳耶穌基督的福音。那些人聽了以后有什么反應呢?請看第八章12節:「他們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所以腓利是一個很特別的人,他懂得上帝的道在那個時代已經走到了什么地步。 第八章9-10節說:「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里行邪朮,妄自尊大,使撒瑪利亞的百姓驚奇﹔無論大小都聽從他,說:『這人就是那稱為上帝的大能者。』」你看,腓利的工場是很困難的,因為他還沒講以前,他傳講信息的對象已經受了迷惑,已經受了欺騙,已經被帶到一個很可怕的地步,他們已經被那些所謂的神跡奇事(其實是邪朮)所惑,很多人聽從行邪朮的西門,甚至把他當作是上帝那里差遣來的大能者。 第八章11-13節說:「他們聽從他,因他久用邪朮,使他們驚奇。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上帝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和大異能,就甚驚奇。」 這段聖經是全本聖經很獨特的一段,這一段聖經前面先提到邪惡的勢力怎樣控制那個地區,然后提到一個平信徒怎樣用神的道征服被邪惡所征服過的地區。今天我盼望教會可以有很多這樣的基督徒,他不是牧師、他不是神學教授,他只是一個愛主的普通基督徒,但借著福音的大能,就征服了那些曾經被邪朮騙去的地方。你看這個力量大不大?他比很多牧師有本事。我上個禮拜在我的神學院說:「你們不是單單從學校學習了一些知識,得了一個學位就可以作教會的領袖。」英國有個小孩子被鬼附,他的母親把他帶到大主教那里,說:「主教啊,請你為他禱告,把他身上的鬼趕出去。」那個主教竟然回答說:「對不起,我作了聖公會的主教十六年,從來不知道什么叫『被鬼附』,我也從來沒有從人身上趕過鬼。我需要回去好好看書和禱告,然后再告訴?怎么做。」這是今天神學生的悲哀,你可以考很高的分數,拿到學位,被稱為「教會的領袖」,但是當你真正面對魔鬼勢力的時候,卻束手無策,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 如果牧師只注意到他的薪水多少、假期多少、養老金多少、福利夠不夠優渥,而沒有注意到他要怎樣面對邪惡的勢力,改變犯罪的社會,拯救被罪捆綁的人脫離魔鬼邪惡的勢力,這個牧師最好快快辭職,這種神學生最好快快回家。 2。由使徒來印証、確認勝利所建立的教會 勝利不是一個全職的傳道人,但是他后來得到一個美名 -- 「傳福音的腓利」,很可能他后來就變成一個全職的布道家,放棄他的事業去作傳福音的人。腓利的力量大到一個地步,他把那些被邪惡勢力誘騙過去的人,用福音的力量帶回來。不但如此,連行邪朮的西門也很佩服他所傳的,所以也來受腓利的洗。今天像腓利這樣的基督徒在哪里?這樣的傳道人在哪里?實在太不夠了!但是今天很多靈恩派的人卻說:「一般教會的牧師大多像腓利,能做很多事情,卻還沒有受聖靈的洗,所以需要彼得、約翰來按手,使他們受聖靈。」我們不要聽到這個說法就被唬住了。 我們再來看整段的描寫:「有一個人,名叫西門,向來在那城里行邪朮,妄自尊大,使撒瑪利亞的百姓驚奇﹔無論大小都聽從他,說:『這人就是那稱為上帝的大能者。』他們聽從他,因他久用邪朮,使他們驚奇。及至他們信了腓利所傳神國的福音和耶穌基督的名,連男帶女就受了洗。西門自己也信了﹔既受了洗,就常與腓利在一處,看見他所行的神跡和大異能,就甚驚奇。使徒在耶路撒冷聽見撒瑪利亞人領了上帝的道,就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里去。兩個人到了,就為他們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因為聖靈還沒有降在他們一個人身上,他們只奉主耶穌的名受了洗。于是使徒按手在他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徒八:9-17)。 有人說:「這一段經文有三個很美的層次: 第一個層次是撒瑪利亞人接受邪朮,這就像今天的華人,也是相信很多鬼神、民間信仰,接受邪朮。 后來撒瑪利亞人信了福音、受洗,就像今天有些華人后來也是信了耶穌加入長老會,加入浸信會。。,可是,他們雖然加入了教會,卻還沒有受聖靈,這是第二個層次。 后來到了第17節,使徒按手之后,他們才受聖靈,這是第三個層次,所以今天教會也需要請靈恩派的人來按手,使信徒受聖靈。」 這個就是信仰三步驟?第一步關公廟,第二步長老會,第三步靈恩派?「感謝主,感謝主,多么美好!」有些人就提出這三個步驟,并且大大發揮。但是我們要問:在這里是誰按手?為什么這些撒瑪利亞人已經聽了道,也奉了耶穌的名受洗,還不夠,還要再按手?如果你不注意這兩個重要的問題的話,你就很可能掉在錯誤的神學思想里,很容易就被騙走了。 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先知的根基上 請注意,撒瑪利亞人聽見耶穌的名不是透過使徒的傳講,而是透過「傳福音的腓利」。聖經說,教會是「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弗二:20),可是,腓利并不是使徒,所以他們還有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請你注意,教會要「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這個原則和撒瑪利亞這件事到底有什么關系?我們在台北的教會也是建立在使徒的根基上嗎?從前在台北地區開拓教會的是馬偕,他所建立的教會可以算是「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嗎?為什么腓利所建立的教會需要使徒過來,而馬偕所建立的教會卻不需要有今日的「使徒」過來?如果腓利在撒瑪利亞所建立的教會需要使徒來按手才受聖靈,那馬偕所建立的教會是否也需要由今日的「使徒」來按手才能受聖靈呢?我們到底要怎樣解釋這個問題呢? 聖經啟示完成之前、之后的差異 使徒行傳那時候,聖經還沒有完全啟示出來,聖經還沒有完整地用文字寫成,這是很重要的關鍵﹔所以,那時所有的教會被建立時,其信仰的根基一定要從使徒得著印証。因此,聖經被寫成之前,和聖經被寫成之后,這兩者有一個很不同的地方。聖經被寫成之前,講道的人在傳講耶穌基督時,他們就產生、建立了許多教義,可是,他們所根據的是什么呢?如果你問他,他只能說:「我是領受聖靈啟示講的。」既然是受聖靈啟示而講的,人們就不可以抗拒,因為后台太大了,對不對?但是,怎么察驗他是不是真的領受了聖靈的啟示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現在有女牧師、女傳道,有女人上台講道,但是保羅曾說:「我不許女人講道」(提前二:12),還說:「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林前十四:34)。這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表示女人永遠不可以講道呢?不是。為什么?因為保羅自己在哥林多前書十一章5節提到一件事情:「凡女人禱告或是講道,若不蒙著頭,就是羞辱自己的頭。」這一節就表示當時已經許可女人公開講道和禱告了。 那么,保羅這豈不是自相矛盾,自打嘴巴嗎?不是。 保羅說:「婦女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從上下文可以看出來,那是因為當時有些女子好出風頭,喜歡教導別人,卻不能很准確地、很負責任地傳講神的話,所以保羅就對那些女子說: 你們在會中要閉口不言,如果你們想要明白什么,可以回去問自己的丈夫(參:林前十四:35)。言下之意就是她們的丈夫比她們懂得更多,甚至可以作她們的老師,只是在會中不愛講話。但這些婦人不太懂,卻愛出風頭,所以保羅就禁止她們講。 至于保羅說:「我不許女人講道」,「講道」一詞翻譯得并不妥當,原文是「教導」(didasko),是指「教義」方面,所以保羅是禁止女人教導教義。為什么呢?因為那些女人上台講道的時候,你如果問她:「 你憑著什么教導這些?」她只能說:「我是受聖靈啟示而教導的。」怎么知道她領受的真的是聖靈的啟示呢?如何去察驗呢?當全本新約聖經啟示完成的時候,我們發現這27卷果然沒有任何一卷是啟示給女子的,這就証明保羅所講的是對的。那些女子上台自以為領受聖靈啟示所講出來的話,并不是真的啟示,她們是冒充聖靈的啟示,所以保羅不准這些女人教導。但如今啟示已經完成了,女人可不可以按照已經啟示完成的新舊約聖經來教導人呢?可以。所以,聖經被寫成之前和聖經被寫成之后,兩個時期的情形是很不一樣的。 為什么腓利去傳福音,撒瑪利亞人信了主,也奉耶穌的名受了洗卻還不夠,還需要使徒來驗証呢?因為那時聖經還沒寫成,神的啟示還沒完成,所以還不能以新舊約聖經作根據來驗証腓利在撒瑪利亞所建立的教會。那個教會的根基只是建立在腓利所傳講的信息、上面,所以使徒們說:「不行,還需要打發彼得、約翰往他們那里去。」為什么呢?表示使徒們在耶路撒冷還不能肯定腓利所建立的教會是不是正統的,所以還需要派使徒們去,而且還不是派普通的使徒,是派使徒中最重要的彼得和約翰去。請注意,那時保羅還沒有悔改,他是到第九章才歸主。 彼得和約翰到達撒瑪利亞時,因為那個教會還沒有受聖靈,就為他們禱告并為他們按手,他們就受聖靈。請問:今天還有沒有這種情形呢?今天還有沒有教會像撒瑪利亞的教會那樣,已經接受了福音,已經奉耶穌的名受洗,卻還沒有受聖靈呢?沒有。因為今天的教會是處在聖經已經啟示完成以后的時代中,和撒瑪利亞教會那時的情形并不一樣,那時聖經的啟示尚未完成。 照著整個的原則來說,教會應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并有基督為房角石,撒瑪利亞的教會也不能例外,所以使徒們一定要去。這是不是使徒們嫉妒腓利傳福音大有果效,自己也要來分一些功勞?是不是說:「你們從前做的不算數,等我來了才算數。」然讓就說:「那教會是我成立的,不是腓利成立的。」不是的。彼得和約翰并不是喧賓奪主,想要邀功,而是奉耶路撒冷整個大會共同的意見而被派去的。可見當時的使徒是多么嚴肅地看待一個教會的「正式性」的問題。 今天的教會對于「怎樣才算是教會?」、「教會憑什么成為正式的教會?」太輕松、太隨便了,特別是所謂「發展最快」的教會。几乎所有發展最快的教會都是最不注重教義的教會!他們派人去學新加坡小組教會,那是很不注重教義的教會﹔他們派人去學趙鏞基的純福音教會,那也是很不注重教義的教會。這些都和聖經的原則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教會要讀《使徒信經》?因為我們要照著使徒所傳下來的去遵守,遵守這個道、遵守這個教義,這樣才是教會。但現在許多人只追求人數增多,多一點花樣、多一點感情作用,追求宗教的形式和外在的現象。例如:今天很多人去學習「敬拜贊美」的方式,可是,敬拜是學來的嗎?敬拜是一生一世的事情,不是單單作禮拜開始的那二、三十分鐘叫做「敬拜贊美」。 這個時代常常本末倒置,在教義上很隨便。為什么耶穌要等彼得說:「你是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之后,才說:「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就是為了使教會有教義的基礎。你問很多的教會:「你們教會到底信些什么呢?」他們說:「我也不知道,就是有牧師、有禮拜堂就叫做『教會』啊!」很多教會根本不知道自己在信什么。除了《使徒信經》以外,在教會歷史中,那些信仰爭戰的成果,那些重要的信經,你到底懂不懂?你知道什么叫做《亞他拿修信經》嗎?你知道什么叫做《尼西亞信經》嗎?但是,話說回來,今天有許多很注重教義的教會,只把教義背在腦袋中,生活卻亂七八糟﹔而那些很不注重教義的教會卻熱心帶人歸主,好像他們才是真正為主工作的人,所以教會就大亂了! 繼續來看聖經,耶路撒冷教會是不是說:「感謝主,我們這些使徒做不到的,腓利卻做到了﹔我們在耶路撒冷教會想增長卻增長不了,腓利在那邊反倒大大增長了,所以我們就把腓利抓過來,按立他作使徒吧!」不是的。教會在「量」方面的增長,并不能代替「質」的增長。教會的增長也不能代替教義的重要性,更不能因為他們有一些現象上的發展,就表示他們已經可以成為正式被承認的教會。所以,還需要派使徒去。使徒去做什么?使徒去叫他們受聖靈。為什么彼得、約翰一定要去?因為腓利不是使徒。 請大家再特別注意第八章:他們聽道了沒有?聽道了。他們知道耶穌了嗎?知道了。奉耶穌的名受洗了沒?受洗了。可是為什么還沒有領受聖靈?因為還沒有使徒的印証。為什么要有使徒的印証?因為教會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為什么那個教會還沒有使徒的印証?因為當時聖經還沒有完全寫下來。 腓利不是使徒,所以需要使徒過去給他們按手領受聖靈。當彼得和約翰去按手在他們身上的時候,我們的主知道這個教會已經明白了耶穌基督,這個教會已經承認使徒的權柄,所以聖靈降在他們的身上,印証這是真的教會。 3。因著使徒的權柄,教會被潔淨 接下來我們要問一個問題:這些人在撒瑪利亞領受聖靈之后說方言嗎?聖經沒有記載。說預言嗎?也沒有記載。但是,他們馬上被認出有聖靈在他們身上,所以靈恩派的人就從這一點推論說:「一按手就知道有聖靈,表示他們一定有說方言。」這是牽強附會的超大膽解經法。 現在這里又有一個問題發生:今天有很多人就學彼得、約翰的方式,到處為別人按手要使人受聖靈。這樣對嗎?我們要知道,在第八章這里為人按手的是使徒,腓利傳了福音之后,還需要使徒去按手,連腓利也不能隨便按的!今天為人按手的人,有許多根本不大懂聖經的原則,就學聖經的樣子,有樣學樣到處去按手。 撒瑪利亞地區這些人領受聖靈以后,他們發生什么事情呢?沒有方言,沒有預言,沒有神跡,沒有很特殊的靈異現象,也沒有超自然的現象產生出來,沒有像第二章那樣忽然有響聲下來、有大風吹過、有舌頭下來如同火焰降在他們每一個人的頭上,沒有這些事件,但是,有一件事情發生了 -- 潔淨教會的工作!怎么知道呢?因為在受洗的人中間,有一個是行邪朮的西門,他渴慕上帝的道,聽了以后很希奇,就奉耶穌的名受洗。但是他沒有真正得救,他存心自私,懷著很不純正的動機,想要建立自己的地盤。這位西門想要用錢收買使徒那種按手使人受聖靈的能力,所以使徒就當場對付這件惡事,在那個地方潔淨教會。這個工作是傳福音的腓利沒有辦法做到的,腓利雖然有很大的權柄,叫行邪朮的西門也對他所行的神跡感到驚奇,但是他卻沒有辦法分辨西門是不是真的信服了主,腓利為行邪朮的西門施洗完了以后,竟然不知道那個人里面還沒有真正重生得救的記號。 行邪朮的西門拿錢給彼得,心里想:「等我買到這個權柄,使我也可以按手叫人受聖靈之后,我就可以表演更精彩的法朮了!而且你傳道那么辛苦,我拿點錢幫助你的生活,你幫我更有能力,這樣彼此幫忙,很好嘛!」彼得是不是心里想:「薪水不太夠用,有這樣好的機會貼補一下,太好了!」不。彼得說:「你和你的銀子一同滅亡吧。。你在這道上無分無關,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徒八:21)當彼得這樣嚴厲講話的時候,西門心里的意念馬上暴露在使徒面前,他不能在真教會中繼續作一個假門徒,他不能再作一個假基督徒混在其間,因為使徒有潔淨教會的功用,使徒要建立信仰的根基,使徒有促使教會更純正的責任,彼得馬上責備西門說:「你的心不正,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或者你心里的意念可得赦免。」(徒八:21-22)彼得沒有說:「你會得著赦免」、「可能主要憐憫。」,彼得說:「你的心不正,你正在苦膽之中,被罪惡捆綁。」 使徒的權柄在教會中非常重要,可惜今天的教會已經失去了那種權柄、那種分量,所以誰都不聽誰的。長老執事們之間,你革我、我除你,有機會當董事就隨便濫用權柄,有機會當領袖就作威作福,沒有使徒那種作最后決定的權威和那種形像在我們中間。我不是說我們需要重新把一兩個人高舉起來,使他們有最后決定權,而是說我們需要有屬靈的權柄來處理屬靈的事情,否則教會就沒有辦法顯出使徒時代那種神同在的威嚴和本質。 彼得講了這話之后,西門有沒有說:「哼!我回去再搞另外一套,明天再來和你斗法,看看誰比較厲害。」沒有。西門已經知道自己不對了,知道自己是邪的,基督的道是正的,邪不勝正。今天的教會如果沒有覺悟到你的道是比所有邪惡的力量還更高的話,就沒有辦法作見証。你不是學了一套宣道法,穿上一件福音背心就可以把人帶到主的面前,你需要有神的能力、神的同在、神的膏抹、聖靈的印証,才能勝過邪惡的力量。使徒在撒瑪利亞很勇敢地指出那邪惡的、虛假的以及那已經受洗而沒有真正得救的人是怎樣的敗壞。西門聽了之后怎么回答呢?西門說:「愿你們為我求主!」他需要中保,他自己不能求主 -- 「愿你們為我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身上。」這件事就到此結束,聖經沒說彼得是不是有為他代求。 接著八章25節說:「使徒既証明主道,而且傳講,就回耶路撒冷去,一路在撒瑪利亞好些村庄傳揚福音。」這一節在告訴我們,使徒彼得、約翰不是要搶別人的功勞,他們自己是每天傳福音的人,他們已經確認了教會,已經除去敗類,已經奠定了基礎。他們為撒瑪利亞的教會做了確認的工作之后,就一路傳福音回去,從這一點可以看見他們的靈性很好,所以不要以為有靈恩、有方言、有按手才是靈性比較好。 三、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 接著我們要來看「聖靈的洗」的第三個記載,是在使徒行傳十章34-48節:「彼得就開口說:『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上帝借著耶穌基督(他是萬有的主)傳和平的福音,將這道賜給以色列人。這話在約翰宣傳洗禮以后,從加利利起,傳遍了猶太。上帝怎樣以聖靈和能力膏拿撒勒人耶穌,這都是你們知道的。他周流四方,行善事,醫好凡被魔鬼壓制的人,因為上帝與他同在。他在猶太人之地,并耶路撒冷所行的一切事,有我們作見証。他們竟把他挂在木頭上殺了。第三日,上帝叫他復活,顯現出來﹔不是顯現給眾人看,乃是顯現給上帝預先所揀選為他作見証的人看,就是我們這些在他從死里復活以后和他同吃同喝的人。。。。彼得還說這話的時候,聖靈降在一切聽道的人身上。那些奉割禮、和彼得同來的信徒,見聖靈的恩賜也澆在外邦人身上,就都希奇﹔因聽見他們說方言,稱贊上帝為大。于是彼得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吩咐奉耶穌基督的名給他們施洗。他們又請彼得住了几天。」 1。被上帝所悅納、但尚未得救的人 彼得在這里傳什么呢?傳十字架的道。這些在哥尼流家里的人受聖靈以前有沒有聽過十字架的道?沒有。知不知道耶穌是誰?不知道。有沒有受過洗?沒有。他們是外邦人中間的好人,他們行義,他們周濟窮人,他們行為正直,這些人比別人更良善,是社會里面的優秀份子。但是,他們不知道耶穌是誰,他們只知道有一位叫耶穌的。所以現在神的靈感動他們去請彼得來講道,彼得本來是不要來的,但聖靈感動他,他就來了。他一來,發現他們真是好,彼得這才發現原來在外邦中間也有普遍恩典(Common Grace)。普遍恩典和普遍啟示(General Revelation)的真理是改革宗神學里面很重要的兩個題目,這可以使我們明白為什么還沒有信主的人中間,有些人好像比基督徒更好,為什么在文化、哲學、宗教里面有一些教導很像聖經。既然如此,還需要聖經嗎?當然還需要!因為普遍啟示雖然很好,卻是不夠。 我們可以輕看那些美好的文化遺產嗎?有些人因為深信基督教是從神而來的獨一真理,就把其它的都當作是從魔鬼來的,這樣對嗎?在這里,彼得的眼睛被打開了,他發現在外邦人中有普遍恩典和普遍啟示,他恍然大悟:「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這是指外邦人中也有被上帝悅納的。但是請注意,「被上帝悅納」不等于「已經得救了」。「被上帝悅納」是指在領受神普遍恩典和普遍啟示的人中,那些懂得感恩、懂得行善的一部分的人,這些人照神絕對的標准來看是不夠得救資格的,但是,有些是已經預備好心,好像已經挖松了泥土等候道種撒下去一樣。 2。傳十架信息時,聖靈就降下 于是,彼得就向他們提到耶穌的道,彼得不像今天許多基督徒,因為要與他們對話,就忘記把基督教里面那個本質上與所有其它宗教有絕對差異的十架救贖之恩提出來。所以他一方面和他們談「你們行善是上帝所悅納的」,一方面也告訴他們耶穌基督釘十字架死而復活。他提出了基督教獨有的救贖之道,但他并沒有提到「你們要被聖靈充滿!」或「你們要說方言,否則你們就沒有聖靈的洗!」他完全沒提聖靈。可是,正當彼得高舉耶穌基督的時候,第44節告訴我們,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所以,那些真正忠心傳講十字架、死而復活的真理的人,當他們傳道的時候,聖靈一定做工。 彼得看到他們蒙上帝悅納,就把基督的福音傳給他們,因為「凡有的,還要加給他」。他們已經有了文化上、道德上這些普遍恩典中的一些成就,但卻還不認識耶穌基督,很可情!當彼得向這些外邦人傳講福音的時候,不是提聖靈恩賜、不是提聖靈的洗,而是傳講基督的死與復活,還正在講的時候,聖靈就降在他們的身上。這些人從前沒聽過道,沒信耶穌,也還沒受洗。第十章的個案和第八章完完全全不一樣!第八章那些人聽過耶穌的道,聽過福音,也受過洗,卻還沒有受聖靈。第十章這些人沒聽過福音,沒受過洗,不知道耶穌基督十字架的道理是什么﹔但是神卻預備他們的心,他們存著渴慕的心,等彼得一來,正傳講的時候,聖靈馬上降在他們身上。 請問:彼得有叫他們領受聖靈嗎?沒有。彼得有沒有說:「你們需要先按手!我為你們按好了,我這只手是在撒瑪利按過的,是正統的,有果效的,有歷史事實証明的。」沒有。彼得有沒有禱告叫他們受聖靈?也沒有!聖經沒提到他為他們禱告求聖靈,而是在傳講福音的當時,道講到一半的時候,聖靈就降臨了!這也是我一生常常經歷到的事情,我常常經歷到當我正在傳講信息的時候,神的靈就感動人了。 3。聖靈一視同仁地臨到還不認識耶穌的外邦人 第十章跟第二章、第八章都不一樣,第十章是神使人受聖靈的另一種形式。第二章是那些人親自得到耶穌囑咐:「要等候父所應許的。。不多几日,你們要受聖靈的洗。」(徒一:4-5)所以這些門徒在五旬節時就直接從神領受聖靈。第八章則是第二章那些基督徒出去傳福音,結果有一些人就信主了,但是,聖經還沒有成為他們信仰的根基(因為新約還沒有完全寫成),所以,需要自使徒去確認、去肯定那個教會,同時也由使徒們去潔淨那個教會里面的壞份子(行邪朮的西門),使他們的信仰很清楚、根基很穩固。而到了第十章,是從來不認識耶穌的外邦人,他們一聽到福音,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很清楚,這不是「第二次祝福」(Second Blessing),這不是第二次的屬靈經歷,完全不像靈恩派所說的:「你今天的得救還不夠,要受洗兩次:第一次是水洗,第二次是靈洗﹔第一次是領受重生,第二次是領受聖靈。」不!我們應當回到總原則那里去,當一個人真正領受聖靈時,聖靈就把新生命借著基督的死與復活,放在他的身上,那時,他就重生了,他就成為聖徒了,那個時刻也就是他受聖靈洗的時候。而他領受聖靈的那個時刻,就是他受聖靈洗的時刻,就是重生得救的時刻,也就是第一次被聖靈充滿的時刻。受聖靈洗只此一次,不再重復﹔受聖靈充滿卻可以繼續重復。 第十章的這些人沒聽過道,沒受過洗,沒經過按手,沒有禱告,還正在聽道的時候,聖靈竟然就降在他們身上!使徒覺得很奇怪:「怎么可能上帝也這樣愛他們?上帝是我們的上帝,怎么也變成他們的?從此我們和他們就一同變為更大的『我們』了,從此外邦人信了主也就變成和我們一樣了,我們沒有專利了,我們不能再壟斷了,我們再也沒有特權了。原來聖靈不但給我們,也給他們。」 從前在英國,被封爵士(Sir)榮耀的不得了! 但后來發現「披頭四」(the Beatles)也被封為爵士,原來的那些爵士就氣死了 -- 「我竟然只是和那些歌手一樣的身分!」他們就不覺得當爵士很光榮了。同樣地,使徒們是猶太人,他們領受聖靈,所以他們覺得自己很特別﹔但是上帝要告訴他們,外邦人要與你們同樣領受救贖,同樣領受聖靈永遠的同在、內住,領受上帝整個救恩計划中一切的恩惠。這樣,猶太使徒會像那些英國爵士一樣覺得沒面子嗎?不會。他們會像彼得一樣恍然大悟:「我真看出上帝是不偏待人。原來,各國中那敬畏主、行義的人都為主所悅納。」 彼得親眼看見外邦人同樣蒙恩,他當教會領袖的時候才不會重此輕彼。我在印度尼西亞的事奉也是這樣 -- 無論是對華人、印度尼西亞人,或其它種族的人,我從來不重此輕彼。因為不是任何人派我到印度尼西亞去作宣教士的,而是神在我九歲半的時候把我帶去的,我在那里長大。我在印度尼西亞的第一個學期,印度尼西亞文零分、留級,我是苦學慢慢學起來的。很多在印度尼西亞長大的華人還沒有辦法用印度尼西亞文講道的時候,神派我從中國到印度尼西亞去,然后苦學印度尼西亞文,結果神就常常派我到印度尼西亞的大學里面,到他們的教授和學生當中用印度尼西亞文講道。在我的講道中,我敢說,人們不會聽到我有任何種族的歧視,我沒有重華人、輕印度尼西亞人的口氣,沒有種族的分別在我的事奉中間。同樣地,當我到你們中間工作的時候,我也不會因為我里面和你一樣流著中國人的血,就把你看得比別的種族更重。我也不會把印度尼西亞人看得比別的種族更重。 當然,我更不會把美國人看得比別的種族更重。有一個美國人到印尼去對我講一句我很不愛聽的話,他說:「我到這里來不知道要幫助哪一個教會才好?」我說:「你是來學的,你不是來教的,不是來幫助的。你到了一個新的地方,要先謙卑與那個民族一同成長,好好奮斗,好好勞苦,好好明白聖經。」 保羅是外邦人的使徒,但是,上帝為什么派彼得去?不派保羅去?因為彼得應該作整個教會最先的代表,他應當自己去看上帝是怎樣把猶太人所領受的也加給外邦人,使外邦人也照樣領受聖靈。我們必須沒有絲毫的優越感,才懂得怎樣對普世的人一視同仁。 有一次我在印度尼西亞某個教會的周年特別聚會中講道,我發現那些美國派來的人坐滿了中區最好的位子,印度尼西亞教會的人都坐在最旁邊的位子。我心里很不滿意:難道你們還帶著帝國主義的氣派在世界各地方作上帝的代表嗎?「內地會」是我特別尊重的,因為他們在內地受過苦,而受過苦的人比較懂得與人平起平坐。 4。神的恩典先于人的回應 上帝要彼得親自去看外邦人如何領受聖靈,而且是用和以往不一樣的方式領受的。他們沒有受過洗、沒有聽過耶穌,甚至第一次聽道都還沒有表示要不要信主,聖靈就降下來了。這一點讓我們看見,神的恩典優先于人的反應,這是很重要的神學,我們今天成了何等人,是因為神的恩才成的(參:林前十五:10),我們在還沒有認識他以前,他已經先認識了我們。我們不可以說:「因為我受洗了、我懇求了,聖靈才來的。」不!人完全沒有功勞,都是上帝的恩典。如果我們能做什么,那是因為神的恩典,感謝上帝!彼得看見了,他被聖靈所感動,就說:「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這句話是什么意思?表示他們不大喜歡外邦人得救!外邦人怎么可以這樣容易就得救呢?應該攔阻他們一下,給他們一點麻煩﹔就好像升上大學二年級以后,就欺負新生一樣。所以這段話我感到很不明白 -- 「這些人既受了聖靈,與我們一樣,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使徒們知道一定要為他們施洗,但是會講出這一句:「誰能禁止用水給他們施洗呢?」就表示一定有些人不高興外邦人得救的,一定有些人不喜歡外邦人領受聖靈。可是,既然他們可以和我們一樣受了聖靈,那么我們沒有辦法,我們必須為他們施洗。因為是神自己做的,神在猶太人、在外邦人、在希利尼人、在萬邦中都是一樣看待的,所以現在一定要為這些外邦人施洗。 現在我們看過了第三個個案,和前面兩個很不一樣。可見我們應當尊重聖經的記載,不要斷章取義、以偏概全,掉入人為的結論中間。在下一講,我們要看第四個個案,把這四次經歷都作總結了以后,再來談恩賜的問題。 ------------------------------------------- 第四章 - 四個「聖靈的洗」的經驗(下) ●大綱● 對台灣教會的叮嚀 一、有學問又肯為主癲狂的人在哪里? 二、為什么要花這么多工夫講教義? 三、台灣的教會能承接中國事工嗎? 四次領受「聖靈的洗」的經驗 三、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接第三章) 福音的全備性 5。聖靈是賜給順從之人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四、以所弗信徒領受聖靈 1。他們信的時候未受聖靈 2。保羅以使徒身分來確認以弗所教會 「傳統」與「獨立」 3。奉耶穌的名受洗 得救的五大記號 這一堂是這次神學講座的最后一堂,每次到最后一堂的時候,我都有一個感覺 -- 「這個題目過去了,我們就很難有機會再從頭來討論這個題目了。」八年前我在印尼開始一個教會,我用了差不多三年半的時間才講完約翰福音。等我講到最后一段的時候,我一面講一面流淚,因為就要把約翰福音送走了,我相信我一生在同樣的講台上不會再講約翰福音了。接下去我就講羅馬書,羅馬書講了4年,到現在才講到第14章,可能半年以后,我又會很難過地把羅馬書送走,我想、我這一生在同樣的講台上大概也不會再講羅馬書了。 有一個人問我:「這樣的講道,這么有系統、這么充實,確實是使我們可以詳細地了解聖經。可是,用這種方式講下去,我們要等多久才能聽完整本聖經呢?」我預估大概80年。要想讓會友明白整本聖經的道理,每個禮拜講一個多鐘頭,需要80年才講得完。所以基督教的信息不是缺乏、不是貧窮,而是太丰富了﹔但是今天我們看見,許多基督徒感受到我們的主日崇拜太缺乏、太貧窮了,這表示整個講台的事奉發生了毛病。所以神學院的院長要好好禱告,神學院的老師們要好好悔改,我們訓練出來的人在講台上究竟供應了些什么? 我曾經對富勒神學院的Orr James Edwin(1912 - )教授建議﹔「為什么你不等你的學生在教會真正帶出增長果效以后,才發給他『教會增長』的學位呢?」因為有一些學生得到「教會增長」的學位好几年之后,教會卻毫無增長,他們的學位跟實際的果效并不相符。在前一講中我提過,很多只注重人數增長的教會,對教義缺乏認真的態度、對信仰缺乏嚴格的要求﹔可是另一方面,對教義、信仰系統很嚴謹持守的教會,卻很少傳福音、增長很慢。我們基督教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對台灣教會的叮嚀 一、有學問又肯為主癲狂的人在哪里? 非斯都對保羅說:「你的學問太大,反叫你癲狂了。」(徒二十六:24)這是我很喜歡的一節經文,「有學問又肯為主癲狂」,這種人正是今天的世界所需要的。今天教會里面充斥著許多有學問的人,但都不肯為主癲狂﹔而很多肯為主癲狂的人,卻又都沒有學問。許多人去念神學,越讀越多知識的時候,愛靈魂的心就越冷淡了。怪不得有些人說:「不必念神學、不必搞學問,只要傳福音叫人信主就好了。」他們就努力去做、勇敢去做、火熱去做,結果是亂做一通。 我們今天傳福音時,如果只是很膚淺地把一些感性的東西帶出來﹔我們今天談信仰時,如果沒有先破除信仰的攔阻﹔我們今天護教、衛道、辯証真理時,如果連對方所持守的哲學理論內容都不了解,我們的事奉就不能生根建造,我們的果子就不能長久存在。我們需要求主重新把真正的復興賜給我們,把真正的根基安置在我們心靈的深處,把真正能結出果子的能力放在我們事奉的動機和事奉的行動里面,這就能使我們的復興不是暫時的、不是搞花樣的、不是曇花一現的、不是上有建筑而下無根基的,求主賜福我們。 我們應當一同為教會的復興懇切禱告,使我們的信仰能夠在生活上表現出來,使教會 -- 基督的身體 -- 在地上能夠具體地表現出上帝國的形像與樣式。我們應當一同禱告,使神學院老師與學生,以及教會里面的牧師、傳道、長老、執事、主日學教員。。。這些有分于聖工的人,都振奮起來。我們應當一同禱告,使我們對神的認識,對神的愛,對人的認識,對人的愛,對異象的認識,對異象的熱愛,對異象的落實。。。,都全然地復興起來。 二、為什么要花這么多工夫講教義? 有人問我:「為什么你要用這么多的時間講教義、講神學?這些枯燥的東西和我們實際的生活好像沒有多大的關系。」請注意,羅馬書從第一章一直到十一章,保羅在那十一章中是講實際生活還是講教義?講教義。保羅在以弗所書從第一章一直到第四章是講生活或者講教義?講教義。因為,如果搞不清楚教義,就不必談生活。今天很多教會只注重實際生活的需要,完全不懂教義,所以到了真正在實際生活上需要應用的時候,就不知道要根據什么信仰的原則來處理。 保羅在以弗所書第一章里講「預定論」,那是人不喜歡聽的,「神按著自己意旨所喜悅的」、「神隨己意行做萬事」、「神從創立世界以前,在基督里揀選了我們」。。。,這些話聽起來好像不太實際,但卻都是最實際的。當馬丁路德被天主教趕出教會時,當加爾文在所謂的正統天主教教會里面不被承認時,他們都是在以弗所書第一章找到了他們的安身之處 -- 「我今天不是因為你的按手才成為基督徒,我是創世以前就在基督里被預定成為神兒女的。既然是神所定的,人能把我怎么樣呢?」你明白嗎?如果我們認為這樣的教義是不切實際的,那么,我們就不會懂得怎樣在這個短暫的世界中過一個永恆性的基督徒生活,很少人看到這一點。 我感謝神,在台北已經有一千多人每年很固定地來參加這個神學講座。我講道的恩賜并不在任何一個西方布道家之下,我如果要使聽眾再多几倍,那是很簡單的﹔我如果要使收到的奉獻再增加几十倍也沒有困難,人家怎么搞花樣我都知道,我雖然不是太聰明,但是一點也都不笨。這個時代致力于奠定教義基礎的傳道人太少了,這個時代把教會帶回正統軌道的傳道人太少了,我很清楚神要我做的是這個工作。所以,雖然我講婚姻講座也是很有趣、很叫座的﹔我講青年人怎么談戀愛也是很吸引人的,可以有比這個神學講座多几倍的人來聽﹔怎樣經營生意,我也會講。但是,神給我的恩賜與呼召并不是那些,神給我的異象與負擔并不是那些,我要忠于神給我的異象。 你要奠立基礎使教會往下扎根,你要極力布道使教會向上結果。我對布道、神學這兩方面的工作,都有神所賜特別的負擔。你說:「感謝主,有一兩千個人來聽神學算是很多了。」我告訴你,不多!我在印尼事奉已經四十年了,任何一個講題,我在几個城市講時,都有几千個人來聽。雅加達的神學講座今年是第十四屆,有時到四千五百人,你們才一千多人。而且我對他們講的一點也不比你們淺。在那里有受過最高教育的人來聽,有政府機關里面職位很高的人來聽,還有一些教育界、醫學界的人來聽,那已經成為全印度尼西亞最重要的知識分子聚集聽基督教信仰講座的一個運動,所以有一些回教徒很生氣。 兩個禮拜以前(差不多是中國新年和印尼新年的那几天),印尼突然出現一個謠傳 -- 印尼極端回教徒要殺死一百多個最重要的傳道人。有人說我的名字排行第三,所以一定是最先死的。我聽了一點反應也沒有,對我來說,生和死都是一樣的﹔ 在神面前沒有所謂「生」或「死」,只有「永生」或「沒有永生」 那時有個神學院院長打電話給我:「你知道這個事嗎?」我說:「我聽說了,怎么樣?」「那怎么辦呢?」我說:「就這樣吧。」「你不怕嗎?」我說:「在我十七歲奉獻的那一天,我就已經知道這種事情可能會發生在我身上。從奉獻的第一天我就已經把命都獻上了,為什么過了四十年還顧慮這種事情呢?」他說:「那是你當年奉獻時的心志,現在是面對的時候。」我說:「奉獻了就是預備要面對!所以現在時機到了,不要緊的。」他說:「不能的,我認為我們要有智慧。」我發現所有懼怕的人都用「智慧」兩個字作他們的面具。「那么你想怎么樣?」我問他,他說:「我現在正要打電話給董事會,讓他們了解我們作神仆人的困難,希望我們能得到特別許可,這几天住在五星級旅館里面,躲避躲避患難。」我說:「好啊,要躲你去躲,但是我告訴你,你在旅館一登記名字,人家就知道你住在哪里了。」他說:「有什么辦法呢?那你怎么樣?」我說:「還是一樣,我從第一天就是這樣了。」所以他就迅速疏散學生,女的疏散到信徒的家里,男的留在學校看門,作他的替死鬼,他這個院長就跑到五星級旅館去躲避風浪。我那一天想:「這個人從旅館出來,再回去教書時,學生會怎么看他呢?」 當天下午另外一個電話來了:「唐牧師,我要把你安置在一個旅館里面,你要先避一避,因為風聲太壞了。你是很重要的人,你要快快進去。」我說:「我不要進去,如果危險真的來了,我再從后面樓上跳到隔壁去暫時避一避就可以了。」他說:「我在旅館用別人的名字幫你登記,你住進去,沒有人找得到你。」我說:「無論在哪里,主都找得到我的。」「你到底要不要進去?我不是開玩笑的!」他真的是很有愛心,也是很關心我的人。我說:「謝謝你,我想我從旅館里出來之后,我上台講道一定沒有能力的。我這一生什么都不重要、什么都沒有,我最重要的產業就是神同在的能力,所以請你不要再提這個事情。」當天晚上我平安無事過去了,第二天也平安無事過去了。后來聽說在雅加達不同的地區找到了几顆手榴彈,這是在几天后宣布的,又宣布說其實并沒有什么事,我不知道是不是政府為了要安定人心才這么說的。最近印度尼西亞有很多很不好的事情發生,很多燒殺的事件。這兩年里面,被燒的禮拜堂一共有三百四十六間。我說:「我們的建堂許可証等了几年還沒有拿到,所以我們沒有堂可燒,這是神的恩典,感謝上帝!」 三、台灣的教會能承接中國事工嗎? 過兩天還有一個電話從外國打來:「唐牧師啊,你要當心,你不是普通的牧師啊!」我說:「我很普通啊!」他說:「你不普通!你要保重自己好好活著,以后中國大陸服事的機會來到的時候,人們要聽你講的道。」你今天在中國大陸和知識分子談一些普通生活的事情,他們不感興趣,但當你和他們談為什么進化論是錯的、為什么共產主義不夠、為什么唯物辯証有毛病、為什么基督教高過一切?講這些比較深奧的道理,他們就會坐下來聽。今天中國大陸的知識份子跑到世界各地去,使許多有博士學位的牧師們束手無策,不知道怎么樣跟他們談。所以,那位在國外的朋友勸我:「你啊,要好好保護自己,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我說:「青山如果害怕,就算它有柴也沒有人要去燒它了!」 今天我特別提早出門,不知道為什么一直想要快快出門,我覺得除了講座的主題之外,另有一些神交待的話要對你們講。現在請聽我對台灣講一些話:這几十年來你們沒有戰爭,也沒有太大的天災人禍,沒有太多從大陸來的威脅。可是去年一聽說中共可能有几顆飛彈要打來,你們馬上股票大跌、資金外流,証明這個城市、這個島的信心是很脆弱的。在這几十年中間,所謂被聖靈感動就隨便講異象、也隨便移民的人多的不得了,這都表示你們是沒有根的。你們的信仰沒有根,你們的信心沒有根,你們的信息也沒有根,你們的信念更沒有根! 請問,如果大陸真的開門了,上帝可以用台灣的哪几個人去作他的仆人、作他的出口?你們中間有哪几個人好好思想過,中國那些曾經被唯物辯証毒化的同胞,你要用怎樣的真理能力把他們帶回來?我的心非常沉重。上帝是不是可以使用台灣作為以后全中國大陸歸主很重要的基地呢?我打一個很大的問號:對傳統中國文化,你們沒有几個人感興趣﹔現代中國受了哪些哲學思潮的影響,你們也沒有興趣好好了解﹔今天台灣民間信仰的復興,和現在許多人利用宗教所產生的亂象,你們也沒有好好研究。你們不但需要追求能力、真理、神學,你們更需要有斬釘截鐵的決心走在神的旨意里面,裝備自己成為神合用的工人。 我再一次對神學生說:「你讀完了,有了學位了,但你還是算不得什么!」如果你只得到了那些可有可無的,而沒有得到那些不能沒有的,你還是很難作上帝的仆人。求主憐憫我們、幫助我們,把這些話聽進去,免得這一次的神學講座不過是增加一些知識,使你有多一些材料去反對那些與你不同看法的人﹔你應當是要建立教義、造就聖徒。許多被極端靈恩派擄去的人還是我們的弟兄,我雖然嚴厲地責備那些錯誤的教導,但我內心的深處是希望他們回到聖經真理里面的。 基督的身體是基督寶血買贖回來的,我們真不愿意讓那些假先知、假使徒不經分辨就把邪靈和聖靈隨便混雜在教導中,使上帝的兒女受到虧損。我在上一堂提到,如果一個靈恩運動,為了維護他們靈恩的某一些執著、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教導,而反對那些真正傳福音的人,就表示那個靈恩運動是有毛病的。因為聖靈賜下來是要榮耀基督、是要高舉基督,所以領受聖靈、被聖靈充滿的人,他們都勇敢傳福音,而且他們傳的時候都不是傳自己靈恩的經歷,都不是高舉自己有比別人更好的經歷,然后把基督的教會輕看了,說別的教會沒有聖靈。沒有任何一個使徒說過這樣的話:「因為我有聖靈的經歷,所以我有聖靈。你們沒有聖靈的經歷,所以你們教會沒有神的同在。」聖經里面沒有這樣的話。   四次領受「聖靈的洗」的經驗 三、哥尼流家里的人領受聖靈(接第三章) 我們繼續前一講的第三個「聖靈的洗」的經歷。彼得去哥尼流家里傳道的時候,沒有按手、沒有禱告叫他們受聖靈,他只是先去欣賞普遍恩典和普遍啟示所產生的一些可以榮耀上帝、蒙上帝悅納的果效。但是在與普遍啟示對話的時候,彼得完全沒有放棄我們特有的本質上的不同,就是十架福音的超然性、獨特性、絕對性、必要性、救贖性。。 福音的全備性 彼得在講福音時,他們并不是「已經得救,但還沒有受聖靈」,所以需要由使徒來「加工成全」,才算得到「全備福音」,不是的,彼得在講福音時,他們根本還沒有得救。 今天有許多講「全備福音」的人,對福音是多么的全備,其實根本不懂。許多教會以為多加了「全備福音」這四個字,就比別的教會更高一層,「你們的福音是不全備的,要加上我這種說方言的恩賜才叫做『全備』。」如果福音要加上方言才全備,那么猶太人就可以說:「福音要加上受割禮才算全備」,另外一些教會也可以說:「福音要加上拜馬利亞才算全備」、「福音要再加上一些異夢、異象的經歷才算全備」,也有一些人會說:「福音要再加上好好遵行律法才算全備」。他們對「全備」的看法就是把次要的加在重要的上面,把相對的加在絕對的上面,好像是更好,卻是畫蛇添足。 「畫龍點睛」是不錯的,但「畫蛇添足」就大錯特錯了。 為什么福音要加上一個「講方言」才叫做「全備福音」呢? 福音就是福音,為什么還要加上要靠「行為」才能得救?「神賜信心、我有行為,我們合作,各負一半的責任。」 聖經里面有這樣的教導嗎?福音就是福音,為什么還要加上一些特殊的東西才叫做「全備」呢?福音就是福音,為什么還要加上割禮才全備呢?保羅在加拉太書說:無知的加拉太人哪!耶穌基督的福音已經拯救你們,使你們得釋放、得自由了,為什么你們還要再回到律法的捆綁里面去(參:加三:1-3)?保羅對那些爭辯的人說:「不需要再受割禮了,這些外邦人不需要再受割禮,因為他們信耶穌就夠了、就得救了。」親愛的弟兄姐妹們,為什么「相信耶穌」就可以重生得救?為什么「相信耶穌」就夠了,不需要再加上受割禮呢?如果你說:「不受割禮就不得救」,這一句話就意味著在你的觀念中間,基督十字架的救贖是不夠的,要加上受割禮才能得救,你等于是在否認基督救贖的全備性。 印尼有一些很不負責任的傳道人,我年輕的時候聽他們講道:「凡是點水禮的都下地獄,浸禮的才上天堂!」這一節聖經是從哪里來的?「凡是沒有講方言的就沒有聖靈!」這種道理是怎么歸納出來的?羅8:9:「人若沒有基督的靈,就不是屬基督的。」你卻解釋成:「凡是不講方言的,就是不得救的人。」這不是聖經的道理!「福音」與「福音的果效」是不同的兩回事。若把「律法」加在「福音」里面,就是否定「福音」的完備性和絕對性。如果你看到這件事情的嚴重性,你就會發現,你不能不為真理的緣故爭辯,否則教會就在你這一代,慢慢失去了本質。我不能在有生之年看見教會變成這樣,所以我一定要爭辯﹔我盼望你也不愿在你有生之年看見教會變質,所以你也要爭辯。求主憐憫我們。 5。聖靈是賜給順從之人 哥尼流家里這些人不是已經信主、已經得救、已經受洗,然后需要再加上「聖靈充滿」、「聖靈的洗」、「說方言」當作証據,所以彼得才來到他們中間,不是的。那些人沒有聽過福音,那些人不知道基督受死與復活的意義,他們只不過知道有一位獨一的上帝,這種人在新約里叫做「虔誠人」(徒十:2)。「虔誠人」這個詞有專門的意義,是不能隨便解釋的。這里的「虔誠人」不是指所有在宗教上很虔誠的人,這里的「虔誠人」是指希臘民族中間,那些不滿意他們祖先傳統的信仰,轉而跟隨猶太教信仰,相信獨一真神的人,他們認為這種一神信仰比較像他們祖先蘇格拉底的信仰。所以在希臘語言世界中間有一批人,他們不相信世界是由他們的神話中那些住在奧林匹斯(Olympus)山上面的神所統管的。 「阿有」(Io)、「宙斯」(Zeus)、「邱比特」(Cupid)、「阿波羅」(Apollo)、「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 。。。這些神話系統中的眾神彼此互相殘殺,把別人的太太搶來作自己的情婦,這種無道德、無規矩的神根本不是真神。 在希臘人中,知識分子領受哲學、普通份子領受神話,但是其中有一些思想比較開明的人就發現 -- 我們的宗教是不對的。他們和猶太人做生意時,聽到了有一位創造天地的耶和華,他們就覺得這位耶和華才是真神,覺得應該敬拜真神、好好生活,不要像神話中那些假神過那種敗壞的生活,這種人就叫做了「虔誠人」。 哥尼流就是這種虔誠人,他召集了其它一些蒙受普遍恩典、普通啟示而且有道德責任感的人,一起聽彼得對他們講道。他們并不是需要「第二次祝福」(Second blessing) 的人,他們并不是已經得救但需要加上「聖靈的洗」,好使他們更屬靈或是更明白聖經,不是,他們是從來沒有聽過福音的一群。彼得對他們傳福音的時候,先贊許他們,然后講到耶穌的十字架、耶穌的道、耶穌的救贖。正當彼得傳道的時候,聖靈就降在他們身上。所以,無論你對世界各邦、各國、各城、各民,無論哪一省、哪一國、哪一族,哪一種膚色,當你真正忠心高舉十架,真正把基督死而復活的真理傳開時,他們就接受耶穌,并且領受聖靈。「領受聖靈」就是領受基督死而復活所帶來的新生命,「領受聖靈」就是因信基督的福音所特享的權柄。 加3:14:「我們因信基督就得著所賜的聖靈」,弗1:13-14:「。。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這聖靈是我們得基業的憑據。」所以,聖靈是賜給誰的呢?聖靈是賜給那些順從福音見証的人。彼得說:「我們為這事作見証(就是為基督的死、為基督的復活作見証),神賜給順從之人的聖靈也為這事作見証。」(徒五:32)所以當我作見証的時候,我知道我并不是孤單的,因為我忠心作十字架福音的見証的時候,聖靈就與順從的人同在。我順從他,所以聖靈也與我一同作見証,這樣,我的見証不是孤單的,我的見証不是沒有能力的,我的見証是聖靈印証的見証。感謝主!不但如此,聖靈既然是賜給順從之人的靈,當你聽見福音的見証,聽見基督的死以及從死里復活的道,你肯順從聖靈的時候,聖靈就賜給你了。這三處經文已經很明顯地告訴我們,聖靈是賜給誰的。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 聖經從來沒有教導人:「跟著我(咕嚕咕嚕)講、講。。。」,然后就會得到方言,就表示已經受聖靈了!那是非基督教、非聖經的東西,你還跟著學!你如果以為那樣才能領受聖靈,那你就中計了。 如果聖靈感動你舉手禱告、舉手唱詩,請便。但如果你說:「要這樣做才有聖靈」,我就作你的仇敵!如果你說:「沒有這樣做就沒有聖靈」,我就作你的仇敵!如果你說:「不舉手唱詩的人就不自由」,我就要反對你!一切的行動出于聖靈的引導,自然地流露就好。我們大家要舉手唱詩、舉手禱告,這是可以的,是聖經有的﹔我們唱詩的時候要歡喜快樂,這是可以的,也是聖經有的。但如果你說:「不這樣做,就不合聖經」,那你就開始走錯了。 羅14:16:「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毀謗。」軟弱的人你要接納他,他以為這日比那日強,他以為這個東西可以吃、那個東西不可以吃。原來萬物都是潔淨的,但是他覺得有些食物不潔淨,他不敢吃,這個時候你要讓他自由。你讓他自由,是因為體貼他的軟弱,但是,他并不可以用他的感覺作為標准來反對你。他不敢吃肉,是因為他軟弱,他需要不吃肉才會得到堅固的信心,所以,你要用愛心接納他,但是不必辯論所懷疑的事,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這個原則是我最近在教會很強調的一點,我已經講了三個禮拜。 你感到這日比那日強,你有自由,但那是你的軟弱,不是表示你的厲害﹔你尊重這日看輕那日,因為你軟弱,但我體貼你,我接納你是弟兄。但是,如果你把那個當作規條說:「所有的人都要跟從我,沒有這樣做,就不夠尊重上帝。」因為我的善行不能被你毀謗,我就必須反對你。你明白這個原則嗎?你不吃肉,你就定下規條 -- 「凡吃肉的都不得救」,那我的善行就被你毀謗了,我就不能接受了。你要知道,是因為你軟弱,所以我接納你、我容許你﹔那是因為我體貼你的軟弱,不是因為你有權柄來攻擊我、來毀謗我的善行。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則。 在教會里面,對那些相對的事情,神給我們一些自由,神不大干涉。你要穿西裝、不要緊,你要穿中山裝、不要緊,你到中山堂穿西裝也不要緊。但是如果你說:「不穿中山裝,你就不可能作一個中國的基督徒。」我認為這就有點過份了。如果你講方言,是聖靈感動你講,請你講,因為聖經說聖靈隨自己的意思把恩賜賜給人﹔但是如果你講的不是從聖靈來的,而你一定要說那是從聖靈來的,我就要試驗你。如果你說:「凡是沒有像我用那種方言禱告的,就沒有聖靈。」我就反對你,因為我的善行不能被你毀謗。 當許多的教會不懂得怎樣主動去分辨的時候,就變成一個很胡涂的人,任憑錯誤的教訓一直侵犯神的身體、侵犯基督的教會。我很難說清楚,為什么在這個時代我要用這樣的方式、用這些詞句來講道,但我里面的動機神是知道的。很多人不贊同我的方法,因為他們不習慣﹔可是,保羅就是像我這樣的,或者更嚴格地說,我是像保羅那樣的。當人說:「你不受割禮就不得救」時,保羅就和他爭辯:「誰說的?你這樣已經使福音受妨礙了!」 彼得在外邦人中間吃飯(參:加二:11-14),他知道和外邦人一起吃飯是很好的,因為在基督里,無論是外邦人、是猶太人,是男、是女,是主、是奴,都成為一了(參:加三:28)。但是,當有一些猶太基督徒進來的時候,彼得想:「糟了,現在猶太人看見我跟外邦人吃飯了!」于是他就悄悄退席了。退席是他的自由嗎?是的。但是,他一退的時候,就影響了整個福音的完整性,因為他這樣做會讓別人以為「和外邦人吃飯」是錯的。如果是錯的,為什么剛才要在一起吃?如果沒錯,為什么吃了一半又要退席?保羅發現基督教的完整性已經受影響了。當那些猶太人進來的時候,彼得退了,不但是彼得退了,連與保羅同工過的巴拿巴也退了。保羅怎么樣講他?「他是我的神學院老師,我們用愛心接納他吧!」「他是我的長輩,不要緊吧!」保羅是這樣講的嗎?不是!保羅當眾指責:「磯法,你這樣做是不對的。」為什么呢?因為保羅靈性不好、愛鬧事嗎?如果是這樣,彼得為什么不責備保羅呢? 親愛的弟兄姐妹,保羅為什么講這句話?因為彼得那種心態妨礙了整個福音。保羅認為:彼得的地位是使徒的領袖,如果他在眾人面前隨便裝假、退出,不敢堅持正義,那么等于他承認剛才和外邦人一起吃飯是錯的。可是,和外邦人一起吃飯并沒有犯錯,反而是中途退縮表示出了你的不一貫、沒有立場,你沒有真正明白應當要有持守真理原則的勇氣。「彼得,你這樣做是不應該的!你跟外邦人吃飯有什么錯呢?因為猶太人一來,你就害怕退后嗎?這豈不是表示我們作領袖的不能負責任嗎?」我相信彼得聽了保羅的話,從人性來說是很難受的,但是從他靈性的深處,他知道上帝借著保羅提醒他,他做錯了。所以,靈恩派那些不按照聖經真理而行的領袖,聽了這几天的講座,如果你能悔改、能懸崖勒馬,表示你還有盼望﹔但如果你仍然硬干下去,甚至阻止你下面的人來參加我的聚會,你的罪就更大了。 彼得后來怎么了?彼得年老的時候說: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信中有些難明白的、難懂的地方,你們不要強解,免得自取沉淪(參:彼后三:15-16)。這段話就表示,彼得知道保羅所講的是對的,保羅所講的有比他更深奧的地方﹔雖然他是老前輩,雖然他比保羅更早出來事奉,但是他發現(正像在哥尼流家里那次一樣,他發現他們沒有辦法壟斷領受聖靈的專利),他雖然比保羅更年長,他也沒有辦法壟斷神把更深的啟示給保羅的可能性。所以他作了很好的榜樣,勸全世界的人尊重保羅所領受的啟示,又勸解經講道的人,講到保羅書信中困難的地方,不要亂講,免得自取沉淪。 隨便解經是自取沉淪,這一句話我不要作太多的解釋,因為現在不是講那一方面的事情。但這是很嚴重的警告,所有敢講經、解經的人,你都要為你所講的負責任的。否則,你隨便立自己作師傅,你要受更重的審判(參:雅三:1),這是聖經的話。 四、以所弗信徒領受聖靈 第四個經歷。就是徒19章。在這一段聖經里面有一些特點是第一、第二、第三個經歷所沒有的,主許可把這四次的經歷一同記錄在聖經里面,乃是要我們更客觀、更全面地認識,聖靈降臨在人身上、人領受聖靈的情形,不是單單一種,所以我們不能把它歸納成一個絕對的原則來處理。 請看這段:「有一個猶太人,名叫亞波羅,來到以弗所。他生在亞歷山大,是有學問(或口才)的,最能講解聖經。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里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他在會堂里放膽講道﹔百基拉、亞居拉聽見,就接他來,將神的道給他講解更加詳細。」(徒18:24-26)亞居拉、百基拉聽誰講道?一個名叫亞波羅的猶太人,他生在亞歷山大,是很有學問、也是很會講解聖經的人。 1。他們信的時候未受聖靈 亞歷山大出了亞波羅這么一位學者,這個人是有學問的,最能講解聖經,他講解的是舊約,因為當時新約還沒有完全啟示下來。「這人已經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心里火熱,將耶穌的事詳細講論教訓人﹔只是他單曉得約翰的洗禮。」(徒十八:25)「單曉得約翰的洗禮」這一句話就証明,所謂他在「主的道上受了教訓」是舊約的教訓,但對新約耶穌基督所成就的事情,他并沒有完全的了解。他與腓利是不一樣的,腓利是跟著時代前進的人,是知道最新信息的一個同工﹔而亞波羅則是專門研究古代東西的傳道人,他不明白耶穌死而復活的道理,他也不知道耶穌上十字架受死、埋葬、復活、升天的意義,就連降下聖靈他也不知道,他知道的就僅止于約翰的洗的道理,他應該是舊約專家吧。亞居拉、百基拉聽完了他講道,就把他接過來,「來,住在我的家!」他們就把上帝的道講解得更詳細。我相信他們是盼望他能夠把舊約的預言跟新約的成全接連起來,有統一性的教導。但是亞波羅明白了多少?我們看見他明白一些了,因為他在亞該亞時,「在眾人面前極有能力駁倒猶太人,引聖經証明耶穌是基督。」(徒十八:28)好,但是他曾經在以弗所工作,留下了一個還沒有解決的問題,十九章1-2節說:「亞波羅在哥林多的時候,保羅經過了上邊一帶地方,就來到以弗所﹔在那里遇見几個門徒,問他們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回答說:『沒有,也未曾聽見有聖靈賜下來。』」 很特別的一件事,保羅應該是對以弗所這几個門徒說:「你們信的時候,就受了聖靈」,這樣講才對啊,因為這是保羅在以弗所書和加拉太書里肯定的事情,剛才我們已經讀過那兩段聖經。保羅對加拉太教會說:「我們因信基督就得著所應許的聖靈」(加三:14),對以弗所教會說:「既然信他,就受了所應許的聖靈為印記」(弗一:13),那為什么現在保羅在以弗所要多此一舉?為什么要問:「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徒十九:2)很奇怪是不是?他們回答:「沒有」。這些以弗所人最先是聽亞波羅講道,他們聽亞波羅講道的時候到底信不信耶穌呢?他們信。為什么說信呢?因為這里保羅說:「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嗎?」既然已經信了,為什么他們會說:「沒有受聖靈」?因為他們信的是亞波羅所傳的耶穌而不是保羅所傳的耶穌。現在問題來了:第八章腓利去傳福音,他們信了,也受過洗了,但是他們還沒有受聖靈﹔第十八章亞波羅去傳,講解聖經,印証舊約講的就是新約的基督、就是耶穌,于是他們信了,但是他們也沒有受聖靈。 2。保羅以使徒身分來確認以弗所教會 請問,第八章和第十九章,兩次「未受聖靈」的情況一不一樣?有一樣也有不一樣。因為亞波羅不是使徒,所以當初以弗所聽道相信的時候,那個教會不能算是已經成立的、真正的教會﹔而腓利也不是使徒,所撒瑪利亞人雖聽了道、受了洗,也不能成為一個被肯定的教會。這不是說上帝不悅納腓利的事奉,也不是說亞波羅的事奉不夠標准。他們的事奉無論在程度上、在位分上和神給他們的責任中間,都已經盡了他們當盡的責任。但是教會的成立有神自己的規划、神自己的規定 -- 教會要建立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面。這兩個地區的教會是代表撒瑪利亞和地極的教會。從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這表示整個福音的連環性,要擴展到全世界基督的身體,如果這兩個地方的教會不被肯定的話,那就很危險了。所以神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第八章是從耶路撒冷派彼得和約翰去,現在則是派保羅去。 為什么腓利所做的還不夠,還需要彼得和約翰去呢?因為彼得、約翰是使徒,腓利不是使徒。那為什么亞波羅去過了,還要保羅再去呢?因為亞波羅不是使徒,保羅是使徒。聽明白了嗎?他們去,是以「使徒」的身分去為他們禱告,使他們領受聖靈,肯定他們是耶穌基督正統的教會。現在如果有人對你說:「你不是正統,你不夠全備,你還沒有聖靈,我要為你按手。」你要問他:「你是使徒嗎?」他們憑什么為你按手?他們憑什么說你受的不夠?又憑什么說他們才是正統?聖經中為人按手的不是普通人,被派去使別人領受聖靈的是使徒,而這些使徒又是基督自己揀選的人。可是今天隨便為人按手的人,這些人是誰定他們的?是誰立他們的? 剛才提到雅加達教會的事情,我漏掉一點了。當那個禮拜天來到的時候,雅加達有几十個教會不作禮拜,怕的不得了,包括几個最大的靈恩派教會都關門了,早上的聚會暫停,到了中午他們才開始聚會。我因為沒有走、沒有逃,我勇敢講道,那個主日我們照常作禮拜。親愛的弟兄姐妹們,你可以講聖靈,但是聖靈的能力在你身上要印証出來。你不能說:「我能講方言」,而從來沒有試驗那是不是真的從聖靈而來的方言。「嘰哩咕嚕、嘰哩咕嚕」,就証明有聖靈了,是這樣簡單嗎?這個叫做「速成班J ,不必好好讀經、不必好好解經,只要吃兩粒黃豆就可以成仙,只要能講几句方言就叫做領受了「聖靈的洗」、就叫做「聖靈充滿」?這個是走快捷方式、懶惰的一個記號。如果教會是這樣膚淺、這樣不負責任的話,你就不會感到奇怪,為什么每次困難來到時,最先倒的就是這些教會。教會如果專講「成功神學」、專講「丰富神學」,當貧窮一來的時候,最先倒的就是這些教會。教會有教會的規律,教會有教會的原則,教會有神為教會定的基礎,那是你不能隨便的。 另外一個問題來了 -- 「撒瑪利亞教會有使徒去確認,以弗所教會有使徒保羅去肯定。那糟了!我們雙連教會從來沒有使徒來過,怎么辦呢?我們羅斯福路教會、我們聖教會,使徒沒有來過、彼得也沒有來過,他們太早生了,他們還沒等到我們出生就死掉了,那怎么辦呢?我們的教會沒有使徒來確認過,怎么辦呢?」 「傳統」與「獨立」 我再說,你們的教會是不是聖經啟示記載完整以后,有人按照聖經真義傳福音、講解神的真理所建立的教會呢?是嗎?如果是,你的教會就是建立在使徒和先知根基上的教會。因為使徒代表全本新約的教訓,先知代表全本舊約的教訓,使徒的傳統和使徒所奠定的根基是很重要很重要的。為什么我講這一句話呢?我們來看使徒行傳二章的節:「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這里提到教會有四個很重要的功用,其中一個就是教導(教訓),尤其是使徒們權威性的教導是非常重要的。今天有很多「后現代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思想是反傳統、反權威的﹔今天有許多教會自稱是「獨立教會」,我不知道什么叫做「獨立教會」?因為你不必靠人供應就叫做「獨立教會」?教會「獨立」,「獨」在哪里?「立」在哪里?教會應當建立在基督的根基上,建立在使徒的傳統上。連保羅都不敢講「獨立」這個詞,保羅怎么講的呢?他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所領受的。」(參:林前十一:23,十五:3)這個就是教會,從主領受、從使徒領受,使徒領受主的印記,然后傳給下一代的人,這個「傳承」不可丟棄。 今天所有的神學院要注意教會歷史中間,聖靈藉著眾教父承受使徒的思想發展下來,一直傳到我們這里的那些偉大的教義,否則的話,這教會就不是教會。當馬丁路德、加爾文離開天主教被趕出來后,加爾文建立了改革宗信仰,這些人所寫的書,不是建立新教義,他們乃是把整個教會帶回原有聖經傳統的真理里面。而猶太教、天主教許多所謂的傳統,根本是人的遺傳,不是神的教訓。所以那些從神領受又傳下來的傳統,我們要堅決地持守。那些從人傳下來的遺傳,而不是從神來的誠命,我們要堅決地抵擋。這樣,傳統不是罪,領受神所賜下而傳到我們這里的純正真理的傳統,是「諸般的義」的一部分,是我們應當盡的責任。 談完了這一點,我們回到剛才所分析的聖經。我們今天的教會有沒有使徒來確認呢?無論聖公會、長老會、信義會、聖教會、浸信會、弟兄會。。。,我們都沒有所謂使徒保羅或者彼得來過,那怎么辦呢?不要緊。如果建立你的教會的那些宣教士是真正承受使徒教訓的傳統,持守聖經真理,照著舊約、新約的信仰把福音傳給你,把你們建立在舊約、新約聖經的根基上面,那些人所帶來的是正統的傳統,你要尊重他﹔那些人尊重聖經,只建立在聖經基礎上,有正確解經的神學信仰,你要尊重他。 你不能以為你不要傳統,你就比前人更好﹔你很可能就是另一個新傳統的開始,而且還是不負責任的傳統,是與歷世歷代聖靈引導的正統軌跡完全相背的傳統,那是異端的開始。所以你看到在安息日會有這樣的話:「真正背負我們罪的,不是耶穌,是撒但。因為當時神吩咐亞倫要把一只羊帶到曠野,歸給阿撒瀉勒(參:利十六:10),這就表示它擔當罪,罪是歸給撒但的,因為撒但是罪的創始者。」這是違背聖經的,與神引導整個歷史的傳統相背,你要拒絕它! 你在摩門教里面有種說法:「其實我們真正的上帝耶和華就是亞當自己,他是有血有肉的。」這是違背聖經的新傳統,違背了先知、使徒的根基與教父的傳統。我們產生了一個自由主義,以為自己越獨立越好,不要宗派、不要傳統、不要歷史,「我們自己比別人更好!」這是很危險的。今天許多靈恩派的根是所謂的「神秘主義」(Mysticism),而約翰衛斯理的一些思想也是促成靈恩派主張「第二次祝福」(Second Blessing)觀念的原因。對不起,衛斯理是偉大的人,但在一些事情上他沒有看透聖經整體的意思,留下很多漏洞。如果你愛上帝過于愛衛斯理,你要好好再研究,他是個人,也是個有毛病的人。奧古斯丁是偉大的神學家,他有漏洞﹔衛斯理是偉大的神學家,他有漏洞﹔宋尚節是偉大的奮興家,他有漏洞﹔唐崇榮是一個人,他有漏洞。如果你指出我的漏洞在哪里,我查考過后知道真的是違背了聖經,那我會回到聖經﹔如果查考過,發現沒有錯,我反過來要你好好查考聖經、回到聖經。 奧古斯丁的精神是對的,他說:「如果你們發現我所講的,與聖經的原意不相同,你們要離開我,回到聖經那里去。」我們的責任不是順從一個教主,或是一個宗派的領袖,或是一個教會的創辦人,我們是透過那些忠心傳給我們真理的人來看真理的源頭,也就是神的話本身。如果他們把我們帶到神的話語里,我就尊重他﹔如果不是把我們帶到神的話里,我就不尊重他。用這個原則忠于真理、順服上帝,這才是真基督徒的記號。 3。奉耶穌的名受洗 保羅問以弗所的教會:「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他們說:「沒有啊!」保羅說:「那你們受的是什么洗呢?」「施洗約翰的洗。」保羅說:「不對了,你們要奉主耶穌的名受洗才對。」請你注意,這里不是給「重洗派」的人一個根據說:「雖然你以前受過洗,但現在還要再受洗。」你說:「反正洗越多越干淨嘛!」我要告訴你,當你再第二次奉主耶穌的名受洗的時候,請問你有沒有想到:你無形中否認了第一次耶穌的名了?我請那些已經受過洗卻想再洗一次的人好好考慮這個事情。我已經奉父、子、聖靈的名受過洗,我還要奉同樣的名再洗一次嗎?這個名的背后是創造天地萬物、掌握全人類生死權柄的上帝,你有沒有尊主的名為聖?保羅說:「你們受的是約翰的洗,我告訴你,你們要奉主耶穌的名受洗。」所以再叫他們洗的時候,不是重洗,因為他們從前的洗是照著約翰的洗禮,是「悔改的洗」不是「信耶穌的洗」。 這樣說起來,就有一種傳道人像亞波羅一樣的,講道很會解經,但是總原則抓不到,不明白重點,講的是片面的道理。我很對不起的說,雖然你是從神學院畢業出來的,讀了很多東西,但是也還有很多東西你還沒有讀到,兩樣都「很多」。所以每一個神學生要畢業的時候很高興,「我終于畢業了!」我對他說:「這不是你的終點,這是另外一個層面的起點。」 如果你說:「我得著一個學位就想成為教會的領袖嗎?我要何等地戰兢再從頭學習那些我還沒有學到的!」那你就是一個好的傳道人了。如果一個女孩從小盼望結婚,一直等等等。。。,「怎么還沒長大?」等長大了,「怎么沒有人找我?」等找到了,「怎么還不講結婚的事情?」等講好了、決定了日期,「我終于結婚了!」但從那一天開始,她就隨便亂來了,從前打扮得好好的,現在像母夜叉一樣﹔從前是很清潔的,現在滿身臭的不得了。「我終于結婚了!」就是她完蛋的開始。你聽懂了嗎?不是「終于」,是「開始完蛋」了。神學生畢業的那一天,是新的一個責任的開始,是很可怕的﹔當你按立牧師的那一天是你新的一個前途,前面有長遠的事奉是很可怕的﹔當你退休的那一天,不是你的結束,是你退休之后,人生最后一段榮耀神的日子的開始,是很可怕的。 亞波羅應該畢業嗎?不應該。亞波羅應該被按立作牧師嗎?不應該。亞波羅應該算是一個很好的傳道人嗎?不應該。他盡了他的責任,但是當他盡了責任以后,到底他知道不知道還有一些他沒有盡的責任?上帝借著保羅去收拾這個事情,不等于說保羅是「第二次祝福」的贊同者,不是的,保羅乃是提到 -- 「信」的時候應當領受聖靈,那才是正統的。 為什么你信的時候沒有領受聖靈?表示你的信有問題。而今天教會里面有很多人在受洗的時候,牧師還不清楚他是不是得救就給他施洗﹔今天教會里面有很多作執事的,還不知道什么叫做「事奉」就作執事﹔今天有很多已經作董事的,還不「懂事」﹔今天有很多作主日學教員的,還不知道什么叫做「用基督的真理教養兒童」,很多這樣的事情,求主赦免我們。 請你注意,在第四次的經歷中,保羅要他們現在就受聖靈。當保羅要他們受聖靈、要他們受洗的時候,不是因為他們受了洗已經得救、卻還沒有真正領受聖靈,所以要再加上講方言才是受聖靈﹔不是這樣的,乃是他們從起初的得救就有問題了。我們前面已經提過,一個被聖靈洗的人就是一個真正重生、被潔淨成為聖徒的人,所以保羅用過去時態說:「我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林前十二:13) 保羅在以弗所奉主耶穌的名為他們施洗,按手在他們的頭上,聖靈便降臨在他們身上,他們就說方言。好,在這里,他們有按手嗎?有。他們領受聖靈了嗎?領受了。是按手以后才領受的嗎?是。按手受聖靈以后有沒有講方言?有。聖經是這樣講,我們就一定要照聖經,對不對呢?所以你就說:「你看,按了手以后就講方言,對不對?」我說:「對。」「所以我也按手給人家講方言。」我說:「你是誰?你的手是什么手?他是保羅,你是誰?你是什么『羅』我不知道。他是使徒啊,你是什么『徒』我不知道。」你說:「可是一定要按手才會說方言。」聖經沒這么說。因為第十章彼得在哥尼流家里面也沒有按手,他們就受聖靈,說起方言來了。記得嗎?甚至彼得還沒有說:「奉主耶穌的名受洗。」才剛剛講道他們就領受聖靈了。 所以這四次的記載,第二、第八、第十、第十九章原是告訴我們:不可隨便下結論,不可隨便絕對化,不可隨便從現象找出一個逼人一定要就范的原則,你要很謹慎地查考神的引導是怎樣的。「重洗派」要從其中一次的經驗找到根據來強迫人,神不許可。「第二次恩典」或者「第二次祝福」的神學要從其中找到一個例子來叫大家就范,神不許可。那些注重靈異現象的人,一定要有響聲,要有風,有舌頭像火掉下來降在人的頭上,才叫做「聖靈充滿」,他們要用第二章作為他們的根據,神也不許可。有人說:「一定要先按手,然后才有聖靈下來」,神也不許可。因為四次經驗的記載不一樣。那些斷章取義想要牽著你的鼻子走的人,你不要被他們欺騙,心里懼怕,因而失去你信仰的喜樂和你堅固的立場。 得救的五大記號 先前提到「真正得救者必然是受聖靈洗的」,但是,什么叫做「真正得救」呢?「我怎么知道我是得救的人呢?我如果知道我是得救的,我自然就知道我是受聖靈洗的。可是我連自己得救了沒有都不大知道,我怎么知道我已經受聖靈的洗呢?」 聖靈的洗不是水洗,水洗不是聖靈的洗,這兩者要分開來。而「約翰帶來的水洗」和「奉主耶穌的名受水洗」又是不一樣的,這兩者也要分開。那么,「我怎么知道我真正得救了呢?」不知道自己是否得救,就表示一定還沒得救,對不對?不一定對。正像我問:「你有出生証明嗎?」「不知道。」你搞不清楚到底有沒有出生証明或,并不等于你沒有出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已經得救?」并不等于他「還沒有得救」。因為得救的人可能不知道自己已經得救,而以為自己一定得救的人可能還沒有得救,明白嗎?你說:「聖經哪里有這樣講?」有。聖經告訴我們有一些人已經得救了,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得救,所以約翰寫約翰壹書去安慰這些人:「我將這些話寫信給你們。。。要叫你們知道自己有永生。」(約壹五:13)他們有,但是他們不知道,所以約翰要寫信去堅固他們。今天有一些人對那些已經真正得救的人,不是去堅固他,而是去嚇他:「你得救了嗎?」「我得救了。」「你怎么知道你得救?」「我想我就是得救了嘛!」「証據在哪里?那你講方言給我聽!」「我不會講。」「不會講還敢說你得救!」你看,約翰是去堅固那些已經得救而不明白的人,但現在很多人是去嚇那些已經得救的,使他害怕、懷疑,然后轉到他們那里聚會才會得救。 以賽亞書五十章lO節說:「你們中間誰是敬畏耶和華、聽從他仆人之話的?這人行在暗中,沒有亮光。當倚靠耶和華的名,仗賴自己的上帝。」這些人是誰呢?這些是敬畏主的人。怎么會走在黑暗中間呢?他們是神的兒女,但是神許可他們經過死蔭的幽谷,他們受極大的試煉、極大的考驗、極大的苦難。他們在苦難中、黑暗中的時候好像被神丟棄。所以你不要以為你信主后,就會過比信主以前更快樂的日子,我們常常聽見有人說:「信耶穌有平安,有喜樂!」這一句話沒有錯,但如果沒有解釋清楚的話,會給人家一個錯誤印象,因為人家觀念中的「平安」就是沒有車禍、沒有病、沒有被蚊子咬、沒有賊來。 當你說:「信耶穌有平安!」卻沒講清楚是什么「平安」,他就說:「好!我要信。」第二天東西被偷了,就說:「那個人騙我!耶穌根本不是主,你看,有小偷來光顧,哪里有平安?」聖經講的平安是什么?「你們在世上有苦難,但在我里面有平安」(參:約十六:33),你有沒有把這句話解釋給他聽?許多人傳福音很不負責任,沒講清楚就隨便叫人決志,這是不對的。你看到沒有?如果你對他說:「信耶穌有喜樂!」他觀念中間的「喜樂」是什么?是在卡拉OK里面唱歌的那種喜樂。所以后來他到禮拜堂一看,原來是每次都要坐在那里聽几個鐘頭的道,悶死了,哪里有喜樂?「喜樂」不是「快樂」,「快樂」是「本來很高興,但快快就落下來」,「喜樂」是「被榨、榨、榨出香味來」,這才叫做喜樂。你要講清楚什么叫做「喜樂」,什么叫做「平安」。 「我怎么知道我得救了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有五個得救的記號一定要弄清楚: 第一,你曾經聽見基督為你死、為你復活的福音,你是從你心靈深處聽見,不只是從耳朵聽而已。你是從內心的深處,真正把基督為我死、為我復活這個信息的意義聽進去了。為什么呢?因為聖靈已經把這個道的真義在你心中光照、感動、講明了,這是第一點。 第二,你真心知道你是罪人,除了基督以外你不能得救。所以你回到他的面前,向這位死而復活的主認罪悔改,把你的心打開接受他。沒有一個得救的人是不需要悔改,不需要認罪,不需要接受耶穌基督的。 第三,真正得救以后,你的中心意志 -- 那個很基本的意志方向,產生很大的改變,你突然有一種性情上的轉移,你會愛神所愛、恨神所恨,那是得救那一天所產生的很特殊的變化。你突然感覺到天地都變了,是從你的心地開始的,當一個人心地有了變化,就看整個天地都不一樣了。一個人心地骯臟,就看整個天地都不潔淨﹔一個人心地潔淨,就看整個天地都是潔淨的(參:多一:15)。當你心地的深處,那個意志的主管方向轉移的時候,你就突然發現許多從前你所愛的現在你不能愛了。我不是說從前你愛媽媽,現在你恨她,不是的。你從前愛神所恨的,可是愛媽媽并不是愛神所恨的,愛老婆不是愛神所恨的。你從前愛神所恨的:你愛犯罪,你愛抵擋真理,你愛只顧自己,你愛抵擋那些合真理的事情。。。,你愛那些神所恨的。你從前恨神所愛的:那聖潔的事、良善的事、公義的事你恨,你不喜歡。但如今你轉過來了,你現在很愛聽真理的話,很渴慕上帝的道,你很愛親近主,你很愛內心與主交通,你很愛聽聖經偉大的真理。這整個的轉變不是你自己可以做到的,是聖靈在你里面所做的工作。你愛神所愛,恨神所恨,那就是第三個記號了。 第四個記號是你愿意過一個聖潔的、討神喜悅的、榮耀神、造就人的生活。在你的動機里面,這個新的推動力改變了你。你喜歡聖潔,你不愿意回到過去錯誤的道路中間,你愿意過一個榮耀上帝、以神為樂的生活,新的動機來到了你的內心。 第五樣,你很奇妙、很自然地開始關心別人的靈魂。你開始覺悟到,別人在罪惡中間的痛苦是你的責任﹔你開始覺悟到,你沒有辦法逃避你應當做的事情 -- 把福音也傳給別人。 這五件事是真正重生得救之人的記號 -- 你真正明白基督的死與復活對你的意義嗎?你真正承認你是無可救藥的人,只有到耶穌基督面前認罪,才能得著赦免、得著新生命和拯救嗎?你真的因為新的生命進到你里面,所以你整個的動機、心地和整個人生的方向有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嗎?你真的開始渴慕真理,渴慕過聖潔、榮耀上帝、造就別人的生活嗎?你關心別人的靈魂,覺得有責任勸阻別人免于滅亡,開始愿意分享救恩給別人嗎? 這五件事是沒有辦法冒充的,沒有辦法在一般宗教里面找到的,只有在聖靈重生一個人的時候才賜給人這些寶貴的經驗。有這樣經驗的人我奉主的名告訴你,你已經受聖靈的洗了,沒有一個人可以再動搖你了。你講方言如果是出于神的,我感謝主﹔如果你因為怕不講方言就沒聖靈,于是就亂講的,我要責備你。你不必因為從來沒有講方言而有自卑感,你要勇敢站起來!享受神兒女的自由!神給我方言,我感謝主﹔神不給我方言,不要緊。 有關方言的問題,我們在教牧講座中談「聖靈的恩賜」時再講解。 -------------------------------------------------- 第五章 - 聖靈的恩賜(上) ●大綱● 對牧者的勉勵 一、要奠立深厚的教義根基 二、勇敢負起「用愛心說誠實話」的責任 追求「聖靈恩賜」當有的基本信念 一、聖靈是神賜給教會最大的恩賜 二、恩賜的賜下完全是上帝主權的決定, 與人的行為、善功無關 三、恩典不在「公義」的范圍內,而是在 「主權」的范圍 「職分的恩賜」與「事奉的恩賜」 一、職分的恩賜 1。使徒與先知:「職分」已無,「功用」仍在 「一次交付」 vs 「多次多方曉諭」 開放性啟示觀的危險 慎用「使徒」、「先知」的頭銜 2。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 正確的神學,福音的熱忱 倪柝聲對「職分恩賜」的錯解 二、事奉的恩賜 1。「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 2。方言的恩賜 從「排列次序」來認識恩賜 一、以弗所書中「職分恩賜」的先后次序 1。使徒→先知 2。使徒→先知→傳福音 3。傳福音→牧師→教師 二、哥林多前書中「事奉恩賜」的先后次序 1。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方言 2。作先知 3。辨別諸靈→方言 對牧者的勉勵 我本來沒有太大的負擔對傳道、牧師講道,因為很多牧師、傳道不太喜歡聽別人講道,最懶得聽別人講道的可能就是牧師、傳道。但是台灣不一樣,台灣有一批很愛聽道的牧師、傳道。十多年來,每一次神學講座結束之后還有一天的教牧講座,第一次大概一百多人,以后几乎年年人數增加,這表示台灣有許多牧師、傳道很愿意吸收別人的經驗。所以我可以很嚴肅地說,我對牧師、傳道的負擔是被你們激勵起來的,因為你們的渴慕,你們每一年這樣熱切參加就激勵我,使我也有負擔要好好地對牧者們講一些道。 另外,我也感到我不是很配講這些道理的人。如果你請我布道,我負擔滿懷﹔請我講純正信仰、正統神學的建造,我非常非常愿意。可是,叫我「培靈」,我就負擔不大了,為什么呢?因為若要培別人的靈,自己的靈命就要比別人更好,這就很難了。許多喜歡聽培靈的基督徒已經變成了「聽道匠」,所以參加培靈會的人這邊聽、那邊聽,只聽道不行道,結果越聽越胖,越胖就越難進天國,因為天國的門是窄的。我很怕很多基督徒專門聽道,聽得很多,卻變成一個不會行道,只會批評人的基督徒,所以我個人對培靈的負擔就沒有那么深。 這一生有兩件事是我一直不能放棄的負擔 -- 往下扎根,向上結果。往下扎根,就是建立信仰,使基督徒真正的認識我們所信的是誰。向上結果,就是布道,就是去面對還沒有信主的人在宗教、知識、文化、思潮上的沖擊和挑戰,幫助他們除去這些方面的攔阻,奠定他們對神有真正的信心﹔我們不但要領人歸主,也要幫助別人領人歸主,更要刺激、奮興教會對差傳、對布道很有負擔。對這兩方面,我的負擔大的不得了,這是我的兩大異象。這兩個大的負擔從來沒有離開我的事奉,在我內心里面一直是非常火熱的。感謝上帝! 雖然我對牧師、傳道講道不是很有負擔,但是因為這几年你們一直有這樣的聚會,而且越來越熱烈,這也很激勵我。所以我就在這里濫竽充數,看能不能與你們分享一些事奉所應當注意的事情。 一、要奠立深厚的教義根基 這次神學講座的題目是「聖靈的洗與恩賜」。我再次反省,發現單單「聖靈的洗」這個主題就應當有一個專門的講座,「恩賜」再有另外的講座。還沒有聽這次講座以前,你可能以為:「這几個字能講多久呢?有什么東西好講呢?」可是你來參加以后,發現原來神的道是這樣深奧,這樣多的事情要注意,有這么多方面的真理是我們過去所忽略的,而且它的重要性是大過我們原先所知道的。 對教義沒有興趣的人,多數是天生比較具有屬靈實踐性的人﹔而這些比較注意實踐的人,卻又常常感到理論不是很重要。可是,在歷史上,每一個有長久影響價值的歷史運動,都是先建造在很堅強、結實、合乎真理的理論基礎上面。基督教的仇敵 -- 無論是有意的或無意的,都已經比許多實踐型的基督徒更早發現這一點。 如果你去注意整個歷史還動,你會發現,凡是沒有偉大理論基礎的運動都是膚淺的、暫時的,都只是曇花一現。可是,如果我們反過來思想,几千年來,基督教的運動為什么能在人的生命、人的文化、人的社會中繼續不斷有其影響力?因為這些運動里面都有一個比任何理論更嚴肅、更有永恆性、更有價值的真理基礎。這個真理大到一個地步,可以吞掉那些冒充真理的非真理﹔這個真理強到一個地步,可以擊倒任何反擊基督教信仰的思潮和理論。 在我們的信仰里面,那些原有的內容是丰富到一個地步,使所有違背基督教思想的東西相形之下就顯得非常的軟弱、非常的貧乏。但很可惜的是,許多基督徒 -- 甚至基督教領袖,都沒有發現我們信仰中那個真理的分量,不知道真理的重要性,也不知道真理永恆的價值到底在哪里。我盼望教會所有的領袖都不要輕看自己已經擁有、卻沒有好好察覺到的資產,不要放棄自己長子的名分,也不要放棄自己應當持守的責任,反倒退而求其次,只注意那些實踐的、那些表面的東西。當教會開始思想、自己信仰當中那些真理的內容時,她就會開始注意到這件事情的嚴肅性。 歷史的教導是一個諷刺,歷史的借鏡使我們感到很羞愧。從歷史的教導中,我們看見教會領袖在這一點上常常是處在被動的地位,直到發現這方面的重要性時,才知道應當要好好追求。但是,這種被動性的事奉精神,常常會被時間拋棄、淘汰,以至于太遲去面對應當處理的事情。我更清楚地說,不要等到你的孩子被異端邪說迷惑的時候,你才懊悔為什么從前沒有好好地用教義建立他們的信仰,以至于今天他信心如此動搖。所以,現在你一定要快快開始把重要的教義告訴他。教會的領袖如果自己不先注意到教義的重要性,用真理作為基礎建立起可以影響一生的信仰,如果你沒有這個覺悟、沒有這個認真的態度,等到事情發生了以后才來急救,你會發現已經來不及了。 如果今天開課講摩門教哪里不對、講安息日會哪里不對,會友沒有興趣聽﹔連自己正統信仰的學習都沒有興趣,還有時間去學那些錯誤的嗎?當然,「從來不教正確的,一直教錯誤的」,這就是錯的﹔但是,如果你從來不講正誤怎么分辨,怎樣建立正確的、怎樣排除錯誤的,等到我們的教會、我們的子女、我們的會友已經受影響的時候,再去教就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我心里有很多的矛盾,是不是牧師的工作太多,多到來不及處理一些更重要的事?多到沒有時間去好好思想那些在信仰上所受的挑戰應當用什么樣的策略、用什么樣的答案去面對?這些所謂「太忙」的「太」代表什么?這些所謂「忙碌」的「忙」是忙些什么?我們是否只專注那次要的事而忽略了最重要的呢? 作華人教會的牧師是很辛苦的,因為中國人很有恩賜把十字架加在別人身上。在華人教會牧會比在許多西方教會牧會更勞苦,因為會友一直等,等了很久,終于等到有一個牧師來的時候,他們就對主說:「主啊,感謝你,你預備了一個專職的人才來幫助我們,我就可以輕松地多多跑世界的道路,讓那人多做主工。」 二、勇敢負起「用愛心說誠實話」的責任 香港有一個長老對我說:「這次你來講道很好,因為我們的牧師是不背十字架的,沒有人敢罵他﹔而你很會罵人,所以請你來罵,你來得正是時候。」我說:「你要我罵什么?你不知道我是從來不罵人的嗎?」「啊?你從來不罵人?」我說:「我從來不罵人。」「你不是常常在台上罵別人嗎?」「我是『責備』人,我從來不『罵』人。你中文這么差,我怎么處理你的事情? 你連『責備』跟『罵』都混在一起。『夭壽,短命,你要死啦!』那個叫做罵人。 可是我說:『你這樣做不對,這個是錯誤的教訓!』那不是罵人,你懂不懂?」 你們常常誤會我,我早就為你們禱告求主赦免你們了,但你們還不知道,還繼續不斷誤會我!特別是牧師、傳道如果誤會我,我就沒有負擔對牧師、傳道講話,因為我有太多的工作要做,不能老是去應付這些誤會﹔也不能為了讓他們更喜歡我,我就去討好他們、事奉他們。 聖經說:「用百般的忍耐,各樣的教訓,責備人、警戒人、勸勉人。」(提后四:2)這些都是神仆人的權柄。「教導人」就是要把真理有系統地栽種在他們的思想和信仰里面。「安慰人」就是要扶持那些在軟弱中有困難的人,使他們領受到神更新的力量,能再站起來。「勸勉人」就是使人立志,可以再振作,發揮更大的功用,有更遠大的眼光去追求。「責備人」就是告訴人哪些是錯誤的,讓他們可以得到提醒,可以悔改,可以離開錯誤 -- 如果是教義上的錯誤,我們應當嚴厲﹔如果是人的錯誤,我們就應當謹慎,要用公義和愛心互相契合地去了解、明白、處理人的事情。 教導人、安慰人、勸勉人、責備人是神仆人的權柄和責任。今天有許多基督徒被「因為上帝就是愛,所以凡事都要用愛心」這種似是而非的片面教導所誤導了,所以許多時候我們沒有辦法講明真理,沒有辦法表明我們的立場,沒有辦法站立在真理的基礎上敢爭戰。有許多應當做的事,我們不做,我們以為那是違背「愛心」的事情。「愛心」和「誠實話」是能真正建立人的最重要的兩個因素。這是根據以弗所書四章15-16節保羅所講的話 -- 你們要用愛心說誠實話彼此建立。 你要建立人,你也要被人建立。「建立人」和「被人建立」就是教會每一個基督徒、每一個成員存在的價值。我已經得救了、你也已經得救了,只因為我們蒙救贖的緣故,我們就擁有了這個新的地位,但是,別忘了我們乃是帶著軟弱的天性和墮落敗壞的那些習慣進入耶穌基督的教會里面。因此,我們要互相用愛心說誠實話,彼此建立。 只講「誠實」而沒有「愛心」的人,常常比較有審判者的苛刻而忽略造就性的柔和﹔所以,只有「誠實」卻缺乏「愛」,造就性就不大。可是,只有「愛」而不「誠實」,就容易妥協,常常給罪惡留地步,以至于沒有辦法實實在在地從正面去解決應當解決的難題。但是,當「愛心」和「誠實」一配合起來,就變成建立人格、造就同工、彼此長進很重要的因素了。 可是,當你用愛心說誠實話的時候,有一個原則要抓住 -- 「如果沒有為那有錯的人禱告,你就沒有權柄責備他﹔如果沒有愛他的心,你就沒有權柄指責他。」先知耶利米是最好的例子:耶利米是個富有感情的先知,他的眼眶中常常充滿眼淚,他真正了解以色列百姓的罪在哪里,他們的錯誤在哪里,他們應當改正的是什么﹔但是,耶利米也是一個口講直言,勇于勸勉人的人。這樣的一個先知,心中充滿著火熱的愛,口中就可以講出責備的話。 當「愛」與「誠實」、「責備」連在一起的時候,可能產生兩個果效:第一個果效就是人聽了之后深深覺悟到自己的毛病,深深敬重你的誠實,深深感謝你指點出他們的毛病。這種謙卑誠實的人馬上就可以很快地離開他們的軟弱,向更完全的地步長進。第二種的反應,就是當你講出那些真正誠實有愛心的話時,那些人因為只注重自己的地位、身分、名譽,只注重自己人性的尊嚴和在罪中享受的權利,于是就恨你、抗拒你,甚至在背后毀謗你。所以,當你用「愛心」、「誠實」責備人的時候,應當要先預備心去背一個十字架 -- 無論人接受不接受,我們都應當好好地繼續愛他﹔即使我們受了毀謗,那也只是他彰顯自己的愚昧、暴露自己軟弱的本性,而不是我們停止事奉和放棄我們責備人的權利。可惜今天的教會中,只有很少數神的仆人應用這個權柄,負起這方面的責任,多數人都盡可能作一個「人人都說我好」的人,只想作一個「人人都歡迎我」的人,對這樣的弟兄姐妹,我要用耶穌基督的一個很嚴重的警告對你們說:「人都說你們好的時候,你們就有禍了。」(路六:26)記住,是「你有禍了!」而不是「你有福氣了!」、「你真厲害!」。 當人人都說你好的時候,表示你在討好所有的人,你一定不敢責備、不敢講應該講的話,一定在神感動你做責備工作的時候,你逃避、你失職、你懶惰、你自欺。當人人都說你好的時候,表示在應當為神建造重要工作的時候,你放棄了你長子的名分,你讓魔鬼在教會中間有一個地位。所以我們應當從頭思考:我們是怎樣事奉的?我們蒙召是為什么?我們的責任和權柄在哪里?還有,我們怎樣使用這些神給我們事奉的權柄和責任?有許多人在事奉中沒有挑起責備的責任,「大家都是如此嘛!」因為多數人都不責備,所以,「多數不責備的人」就變成正常人,而那些真正正常的人,反倒被當作是反常的人。 中國教會有好几次的大復興,但是,請問:什么時候開始有全國性的大復興呢?宋尚節的時候有很顯著的一個全國性的大復興。宋尚節是一個很正直、很公義、很嚴厲,同時又充滿愛心的人,神的能力大大充滿像他這樣一個傳道人。他的時代有很多人恨他、氣他,甚至有人几乎要開槍打死他。但是歷史証明,他給中國教會帶來的針砭、帶來的痛責、帶來的造就是有長久存在價值的,能夠繼續不斷影響下一代。 神興起一些中國傳道人 -- 王明道在道德上的提醒,宋尚節在生命上的鞭策、在聖潔上的要求、在傳福音工作上的激勵 -- 這些都成為我們中國教會歷史中間很重要的寶貝,成為每一個傳道人在事奉上很重要的楷模。耶穌在地上的時候也是如此,耶穌不是作一個討好人的傳道人,他是一個獨排眾議、堅守原則、決不妥協、完全討父喜悅的傳道人。沒有一個人的愛超過耶穌,也沒有一個人的公義超過耶穌。耶穌基督的愛沒有任何的距離、沒有任何的界限,他把社會所丟棄、所輕看最卑微的人接納在他懷中。 耶穌是稅吏和罪人的朋友,大益瘋的人來到他面前他沒有拒絕,犯奸淫的女人來到他面前得到赦免,被人拋棄的人到他面前蒙他收納。沒有一個罪人的罪是太大,大到主耶穌偉大的胸懷沒有辦法包容﹔但是,也沒有一個人的罪是太小,小到他可以隨便縱容而不需理會。耶穌拒絕最小的罪惡,卻接納最大的罪人。這位萬世傳道的師表,所有神仆人的楷模,最完美的主耶穌基督已經給我們立下了千古不變、永遠不衰殘的榜樣,我們要效法主,成為像他這樣的人。 追求「聖靈恩賜」當有的基本信念 今天早上我要特別與大家思考:怎樣看恩賜、怎樣認識恩賜和怎樣使用我們的恩賜。 一、聖靈是神賜給教會最大的恩賜 神給世界最大的恩典就是賜下第二位格耶穌基督道成肉身,那永恆之道變成歷史中間的一個人﹔那奧秘的真理變成一個有形有體的身體﹔那永恆界的創造者,變成局限在受造界的一隅﹔那無窮無限的奧秘,變成可以講出來的道理、言語、教訓。這位把天上奧秘的道帶到人間、對人傳講信息的,他是真理的本體披戴了肉身,舍命流血,在十字架上代替我們受了罪的咒詛和審判,又籍著他的死打敗了掌死權的魔鬼,死里復活后把新的生命帶給那些蒙揀選聽信福音接受他的人,這個恩典是最大的恩典。神給世界最大的恩典就是賜下第二位格來到人間,使萬國、萬民、萬族的人因他被揀選出來,分別為聖成為上帝的兒女。 而那些被揀選出來的人,神給他們最大的恩賜是什么呢?就是賜下第三位格 -- 聖靈 -- 與他們永遠同在,住在他們心中,把異象、把神的旨意、把神真理中間的奧秘向他們繼續解明,引導他們進入測不透的丰盛的奧秘中。所以,第二位格賜下來成為除去世人罪孽的救主,第三位格賜下來成為人動力的根源,使教會明白真理并有遵行神旨意的力量,有能力為主作見証。聖靈是上帝給教會最大的恩賜,所以當我們談到恩賜的時候,應當要先談一切恩賜之上的恩賜,就是神賜下所應許的聖靈。 感謝上帝,所應許的聖靈賜下來了,就是神第三位格自己的臨在﹔所應許的聖靈被賜下來了,就是神自己來到教會中間與教會同在直到永遠。聖靈被賜下以后,聖靈就永遠與教會同在了﹔他預備教會,使教會成為聖潔的童女,使教會成為已經許配給耶穌基督的那位新婦,直到我們與第二位格相會面的時候,第三位格就使教會預備齊全與基督合而為一。而當基督把我們帶到父的面前,我們就與三位一體的上帝永永遠遠同在不再離開,這樣,神的旨意就成全了。 所以我們談恩賜的時候,要先知道聖靈是恩賜的源頭,聖靈是比一切恩賜更重要的恩賜。上帝的恩賜,第一是把賜恩的聖靈賜下來。如果一個人不先提到「重生得救」,就只注意恩賜的話,那是喧賓奪主、舍本逐末,是很危險的。今天如果有一些教會不先講怎樣重生、悔改、得救、領受基督的生命,就馬上談到「要有方言來証明他有聖靈的洗」、「你們沒有聖靈,我們才是有聖靈的!」等等,這個教會一定信仰混亂,一定會制造出一些很偏頗、不健全、驕傲的基督徒,結果呢?好像在做「教會合一」的工作,其實卻是在分裂基督的身體。 請注意,聖靈是一切恩賜的源頭,聖靈是一切恩賜之上的恩賜,聖靈是父賜給教會最大的恩賜。可是,聖靈是有位格的,是神自己,所以他比所有他要賜下的恩賜更重要、更基本。先了解這一點,然后,你再思想、再渴慕、再使用、再看待各樣其它的恩賜,你才會有正確的了解、有正確的思想,也才能正確地運用恩賜。所有的恩賜都是從聖靈來的,而聖靈就是上帝,這樣,你每次思想關于恩賜問題的時候,就應當把「神性」、「神的主權」、「神是一切的源頭」、「對神應當有的敬畏」擺在前頭,之后再來思想什么叫做恩賜?我怎么運用我有的恩賜?我運用這些恩賜的時候,我的目的、我的動機到底是什么?我們要先了解聖靈是「恩賜中的恩賜」,要先了解聖靈占有一個優先的地位,之后我們才能真正明白恩賜、使用恩賜,達到恩賜的果效,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基礎。 二、恩賜的賜下完全是上帝主權的決定,與人的行為、善功無關 另外,你一定也要知道,賜下恩賜的聖靈是神第三個位格的臨在,這樣,你就會尊重「聖靈是神,有神絕對主權」的這個信念,因為聖靈是神,所以他有絕對的主權。 所以,接著我要特別提到「恩典」和「神主權」之間的關系。「恩典」是不配得的,否則就不是恩典﹔恩典不是因行為而賜下來的,否則就不是恩典﹔恩典是與人的功勞沒有關系的,否則就不是恩典了。我們「不配蒙恩竟然蒙恩」,這才叫做「恩」。并不是因為我做了什么好事、有什么善功,而是神向我開恩,讓我白白得到的,這才叫做「恩」。如果你明白了這個原則,你就會知道,你領受恩典是出于神的意愿,是在他永恆旨意中間所樂意給你的﹔而不是因為你的強求、你的功勞、你的行為、你的配得而給你的,這就是「恩典神學」。 我知道很多所謂的「基督徒」并沒有真正認識主、沒有真正認識恩典,所以他們在生活上永遠有一大堆搞不清楚的事情,一直需要輔導、一直需要解決,而且永遠解決不完。我再講一次,輔導的需要是因為不正常現象所產生的。如果你能夠真正照著神的原則帶出一群正常的基督徒,許多被次要的事務或世界的東西纏身的現象,就可以盡量避免,提早預防。 「恩典神學」是基督教信仰中很重要很重要的一個認識論。恩典原是我不配得的,恩典并不是因為我的行為和善功,恩典賜給我是因為神的主權,是他所樂意給的。所以「恩典」和「主權」之間的關系是正面的,這是一定要先肯定的。這樣的認識會使你減少許多靈性上不必要的埋怨、不必要的計較、不必要的相比,和不必要的野心,你可以平心靜氣活在神的引導之下,經常感恩、經常知足、經常把榮耀歸給神。 剛才我提到的那三件事 -- 恩典是不配得的,恩典不是因功勞而給的,恩典不是因為我們的善行、不是因為我們的行為給的 -- 這三個原則完全是根據羅馬書四章4-5節:「做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唯有不做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上帝,他的信就算為義。」因行善而得了工價,那工價又與所行的善相等的話,這個工價就不能算是恩典。 我個人認為,「共產主義」的失敗是神學性的失敗﹔「唯物論」的失敗是神學性的失敗﹔「存在主義」的失敗是神學性的失敗﹔世俗「心理學」的失敗是神學性的失敗﹔毛澤東的失敗是神學性的失敗。毛澤東不照著神啟示的內容來認識人的尊嚴,所以他就把人民當作他的玩具,而他的神學性的失敗就造成他政治性的失敗。 并且,所有的宗教,他們的失敗也是神學性的失敗,因為他們不知道「恩典神學」的真義,所以他們無論怎么樣也沒有辦法脫離「以人為本的功德價值觀」的宗教基礎。他們說:「你要行善立功,你就可以得救」。只要「行善立功就可以得救」這種人本的宗教觀念,沒有從人類歷史中間除去,所有的宗教就都不可能改變它的本質而回到神所啟示的原則里面去。 羅馬書第四章提到,亞伯拉罕到底是因為信了以后才有好行為呢?或是因為他有好行為然后才被稱義,才變成一個有信心的人呢?保羅想要糾正人類犯罪以后在墮落理性中那種混亂的次序,而這種糾正錯誤次序的工作是很難很難的,所以保羅用了長篇大論向人類對「恩典觀」的誤解開刀,他毫不客氣地割除那些錯誤的前提,為要把人帶到神思想中間的那些原則。當法利賽人認為他們行了割禮,可以在神面前稱義時,保羅告訴他們:「我們所說,亞伯拉罕的信,就算為他的義,是怎么算的呢?是在他受割禮的時候呢?是在他未受割禮的時候呢?不是在受割禮的時候,乃是在未受割禮的時候。」(羅四9-10)所以,我們不是因為行律法、不是因為行為、不是因為善功、不是因為功勞、不是因為我們的修身養性而蒙悅納,我們蒙悅納是因為神的恩典。 這件事在使徒行傳十五章第一次耶路撒冷會議所下的結論里面就被提出來了。彼得是很誠實的,有史以來,沒有人講過像他那樣空前的承認:「我們不可以把我們祖宗和我們所沒有辦法負的軛加在外邦門徒的頸項上。」(參:徒十五:10)這一句話是什么意思呢?正如彼得代表歷世歷代的聖徒宣布基督是永生上帝的兒子,建立了第一次「基督論」神學的信仰告白﹔照樣,彼得也代表舊約所有盼望行律法稱義的那些猶太人講出了這樣的話:「在我們的歷史中,根本沒有一個人能完全遵行律法。從摩西那時,上帝賜下了十條誡命,到現在,所有的律法都已賜下,但是沒有一個人會完全地遵行律法,一個也沒有!所以現在我們不要再把從我們祖宗到現在都沒有辦法負的軛強加在外邦人身上,也不必再叫他們受割禮﹔因為基督的救贖已經完全了、基督已經成全了律法了,所以不要再強迫外邦人行律法了。就連我們這些猶太人,也從來沒有一個人能遵行律法。」 從以上保羅和彼得的講論,我們看見「恩典神學」的要點是:神賜恩不是根據我的好處,不是建立在我的善行之上,更不是酬報我的功勞,或者是因為我配得。浪子之所以成為「浪子」,他的開端就是因為對恩典神學的誤解 -- 「父親,請你把我應得的家業分給我。」(路十五:12)天父不愛辯論,因為他知道我們不是他的對手,他不要浪費時間,所以他說:「啊?你配得?好,你去吧!」結果人就墮落了。所以,人的墮落是從宗教上對恩典觀的錯誤解釋開始的。而浪子回頭是從對恩典正確的認識開始的 -- 「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路十五:19)「好,現在給你戒指,給你殺牛,給你鞋子穿,為你擺設筵席,像對待我的孩子一樣對待你。」你明白嗎? 耶穌的道是最淺而最深、最深而最淺的。我從前很佩服保羅講道可以講得那么深,耶穌只不過是專講故事而已﹔可是我更佩服孔子的「之乎者也」,因為保羅只會講白話文。可是,當我年紀越大、講道越多、思想越深,我才發現「最深的其實是最淺的,最淺的才是最深的」。有時候越不懂的人越會用繁雜的詞句來嚇人,但真正懂的人就不會被他嚇跑。有些最不懂聖經的人常常用聖經來引証自己是照聖經做的,但真正明白聖經總原則的人就知道他是在胡扯,他只是在斷章取義建立自己錯誤的教訓。 三、恩典不在「公義」的范圍內,而是在「主權」的范圍 感謝上帝!當你了解恩典神學時,你就知道,「恩典」不可和「公義」并列,「恩典」應當和「主權」并列。所以,你提到上帝恩典的時候,你不能說:「上帝啊,你給他恩典,卻不給我恩典,你是不公平的!」這就是你強把「恩典」和「公義」并列,你正在犯罪,罵你這種評論和這種要求就是違背公義的! 當一個人指責上帝不公義的時候,他是用一個「不義者」的身分講出「神是不公義」的這句話,所以他根本是以不公義的態度來審判公義的上帝。上帝審判人是因為他是「義者」,可是今天對上帝的批評卻是出于「不義者」,「不義者」根本就沒有資格批判上帝﹔但這樣沒有資格批評上帝的人竟然自認為是「公義者」,還把上帝假設成「不公義者」,然后去審判他,這是很可笑的事情。 你把整個神學的精髓、總原則抓緊了,你就知道,這一切的毛病根本不是毛病,一切所謂「基督教的毛病」根本不叫毛病,是你自己有毛病才想出一大堆假想的東西來加以反對。當你把「恩典神學」搞清楚了,你就明白上帝所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羅九:15)我如果要憐憫他、不憐憫你,不可以嗎?我有欠你什么嗎? 「罪」是「人欠上帝」,不是「上帝欠人」。你抓住這一句話了嗎?因為人欠上帝,所以人還債是應該的﹔可是上帝不欠人,所以上帝不給人什么好處也是應該的。欠上帝債的人在沒有還債以前,還一直罵上帝欠他債,那他欠的債就更重了。如果人的罪沒有對付、不肯接受主的赦免,還罵上帝的恩典不公平,這時候罪就更加增了。罪人就是這樣可憐,所以恩典神學要從頭快快建立起來!眾教會對恩典神學要有准確的認識。 當講員的、當領導的、當牧師的,自己要先好好降服在恩典神學的權威和認識里面,然后才能平心靜氣地把人帶到一個愿意順服神的地步,否則,基督教有許多的問題沒有辦法解決。今天很多人有一大堆的心理問題,你處理他、你輔導他,其實最根本的問題是 -- 「他不甘愿作人」,他不甘愿上帝那么待他。這個東西你要怎么解決?你要用什么心理學的方法去解決?沒有辦法!為什么?因為那是神學性的問題,不是心理學的問題。而今天許多人無法看透這件事,不但是外邦人,連基督徒、連神學院都沒有看到。所以今天很多的神學院有很大的自卑感,以為沒有世界的那些學問就不能處理問題,其實真正可以處理人類一切問題的根源都已經在神的道里面了,根本處理的原則是神學性的,是在神所啟示的那原則里面。我們因為沒有處理、沒有注意到,所以就隨隨便便妥協了,然后自圓其說、自我陶醉:「我已經有很多的知識了,我現在不輸給外面的人了。」許多牧師去找心理學家,我認為是弄錯了,應該是心理學家來找牧師才對,因為真正救命的恩藥不是在人那里,而是在神那里。 言歸正傳,當你對恩典神學肯定了以后,你就會尊重神的主權,因為主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當恩不臨到我的時候,我不能強求,因為神沒有欠我﹔當神把恩加給別人的時候,我不能嫉妒,因為我本來就不配得。但是神給我更多恩典而少給別人恩典的時候,我不能輕看他,因為只是還沒有輪到他,何況我本來也是不應當得的。這是神的主權,我只能把榮耀歸給他。你看,對「恩典神學」的了解使你變得平心靜氣、安分守己,并且在靈性上是非常有分量而鎮定的。 神已經幫助我到一個地步是你怎么嚇也嚇不倒我,你怎么殺也不能改變我,你怎么引誘也不能迷惑我,給我多少錢我也不動心。很多人的修身養性要閉著眼睛,這是逃避現實的修身養性。你閉著眼睛看不見金錢、看不見財勢、看不見威脅,那你就繼續平心靜氣作一個宗教里面道貌岸然的人,你就一直閉著眼睛吧,但等到你一睜開眼睛看見黃金時,你馬上就變節了。你懂嗎?你不要只在神仙境界里面才作神仙,你要像耶穌基督在罪人中持守真理的道。在最可怕的地方你不怕,在最多誘惑的地方你不動心,在最威武的權柄之下你不畏懼、你不妥協、你不投降。 我絕對不會因為我領受的比別人少而嫉妒,我也不會因為我領受的比別人多就輕看別人。恩典既然是從神的主權來的,我就不會因為要達到自己的野心,而去強迫神、與神爭辯,或者用雄心來指揮神,用野心來命令神 -- 這種禱告已經在無形之中遍滿基督教界,特別是在很多熱心基督徒聚集的地方,這些現象卻被認為是「聖靈充滿」。其實,我們有很多禱告不是信心的記號,而是懼怕的記號。從哪里知道呢?因為這些人沒有困難的時候不禱告,但越怕的時候就越禱告﹔所以他們的禱告不是信心的記號,而是懼怕的記號。有很多的禱告不是順服的記號,是命令的記號﹔所以這些人禱告的時候,是要上帝替他做事,不算屬靈。你說:「可是這樣的禱告很熱啊!」你用是么量?用溫度表?怎樣叫做「禱告很熱」?你注意聽他禱告的基礎、禱告的神學、禱告的動機、禱告的方法和禱告的詞句,你就知道很多的禱告根本是亂來的!然后把這種熱烈當作聖靈的充滿,這是亂七八糟,亂成一團!我們有太多的事需要改革,太多的事,需要悔改。 「職分的恩賜」與「事奉的恩賜」 好,對恩賜的態度我們已經討論出一些很重要的要點,從「恩典神學」講起,到「聖靈是被賜下的賜恩者」、「恩賜的恩賜」、「神的主權」。接下來我們要看「事奉的恩賜」、「職分的恩賜」。請看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節:「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這里說到,「職事(職分)」是從主而來,「恩賜」是從聖靈而來。「事奉的恩賜」是「事奉所需要的力量和才能」,「職分的恩賜」是「神所賜給教會,有重要職分的人物」。 一、職分的恩賜 「職分的恩賜」,在聖經里面提到最清楚的是以弗所書四章ll節:「他所賜的有使徒,有先知,有傳福音的,有牧師和教師。」 1。使徒與先知:「職分」已無,「功用」仍在 今天,「職分的恩賜」中的兩個職分已經沒有了,不再有使徒、不再有先知了。為什么?這與這几天神學講座中所提到的一個重要的原則有關 -- 因為聖經已經全部啟示完畢了。既然聖經已經全然啟示完畢了,交付先知傳講舊約信息的神就收回了先知的職分,交付使徒寫下新約信息的神就收回使徒的職分。但這并不是說先知那個「神的代言人」的功用不存在,也不表示使徒那個「奉神差遣」的功用不存在。所以我可以作一個總結論﹔「先知的『職分』沒有了,但先知的『功用』還存在﹔使徒的『職分』沒有了,但使徒的『功用』還存在。」 如果有一個人,無論他是姓唐、姓黃、姓洪,只要他說:「我是現在的使徒!」你就知道他是現在的「大糊涂」。如果有一個人說:「我是現在的先知!」你就知道他是完全無知。因為先知職分停止了,使徒職分停止了。 「一次交付」 vs 「多次多方曉諭」 你說:「這是根據什么原則?」我根據的原則是 -- 「神所啟示的文字有結束的可能、有結束的必要,而且也有結束的事實。」哪一節聖經有提到這個原則?「要為從前一次交付聖徒的真道,竭力地爭辯。」(猶3)這個「一次」是不是只有一次呢?猶大書說「一次交付聖徒」,可是,希伯來書一章1節卻說:「多次多方曉諭列祖」,這兩者豈不是矛盾嗎?這兩者如何調和呢?希伯來書的「多次」是從時間的次序來說的,猶大書的「一次」是從啟示的完整性來說的。「一次交付聖徒」的「一次」,是指啟示的完美性以及啟示已經成全了。聖經的啟示已經完全了,這是必要的,也是事實的。沒有任何新的啟示可以再加進聖經里,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在靈性達到最高峰的時候,可以從神得到啟示去加長聖經或是增加任何一個詞句。 開放性啟示觀的危險 如果你對「啟示的完整性」、「啟示已經絕對完成、已經封閉」這些思想沒有概念的話,你很容易就會進到「啟示是繼續開放」這種錯誤的神學思想系統。所以許多靈恩派的人走錯路的時候,他們并沒有自覺,他們還引經據典,自以為可以像保羅那樣 -- 我不是從人領受的,乃是直接從耶穌基督啟示來的(參:加一:12)。哇!好厲害啊,你是直接從神領受的啊! 曾經有一個神學院請我去對他們講道,他們說:「因為上帝真的很用你。」我說:「你們神學院有多少老師?」「我們差不多有七、八個老師。」「學生呢?」「我們有好几十個學生。」「你們的神學立場是什么?」「我們的立場就是聖經!」我很怕人家說:「我們的立場就是聖經!」這句話美不美?很美。但是,凡自以為他的立場就是聖經的,通常我會再問他說:「是哪一派的聖經?」因為你問耶和華見証人,他們也說他們的立場是聖經﹔你問安息日會,他們也說他們的立場是聖經。每一派都說自己是合乎聖經的。我問:「你們的立場是聖經,那你們的老師是在哪里受訓練的?」「我們的老師都是從神直接領受啟示的。」聽他們這樣講,我更怕了。越屬靈的詞句的背后,就可能有越大的偏差。「哇!你們的老師都是直接從神那里得到啟示的,那你們的學生呢?」「我們就把所得到的啟示拿來教導他們。」我說:「你們是很不公義的人。」「為什么?」「因為你制造了兩種基督徒的標准。」「怎么說?」「你相信有兩種基督徒,一種是直接領受啟示的,一種是要從人領受教導的。最好的辦法是不必我去講,就由你們老師把領受啟示的秘訣告訴學生,讓他們自己回家后也可以自己直接從神領受啟示就好了。」你明白嗎?他們的學生何必要坐在台下?你只要告訴他如何領受啟示,他們就不必來上課了嘛!你自己不必讀,卻要人家來讀,這就不公義啊! 既然你相信今天你還可以直接從神領受啟示,為什么不相信你的下一代也能夠直接從神領受啟示?你的信仰亂七八糟,你知道不知道呢?「我怎么沒有想到這個?」因為你已經先假定自己和保羅同列,把自己和保羅等量齊觀,也可以直接領受啟示。但是正統的思想認為聖經已經結束了,不再有新的啟示。「我們所領受的這些直接啟示是很寶貴的,如果沒有傳下去很可惜的」,就在「如果沒有傳下去很可惜」這一句話的背后,你已經先假設你的上帝不能再啟示別人了,對不對?所以要你替他留余種,要你替他延伸,因為他老人家退休了?信仰這樣混亂的人怎么能教導別人呢?正像我昨天講的,神學院的院長遇到困難馬上搬去旅館躲起來,當他從旅館出來再上台講道的時候,他的學生會給他打几分? 許多傳道人自以為講得很好,人家就很欣賞你。人聽你,把耳朵交給你,是因為他看你這個人配站講台才給你機會的,你不要以為是你很有恩賜、很會講話,你學了一套東西以后,大家就開耳朵聽你講。人在聽你講之前,要先看看几十年來你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特別是中國人,不但要求言教,也要求身教,很不簡單的。我說:「我不能去住旅館,免得我出來再站在講台上時,我的身分、我里面的那個格已經變質了。」 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這些神的仆人是蒙恩召的人,也是得恩賜的人。蒙恩召得了仆人的地位,得恩賜有了仆人服務的功用,然后我們才在神的家里作一個彼此建立的領導人、主的傳道人。 慎用「使徒」、「先知」的頭銜 我剛才說到「職分的恩賜」,現在使徒、先知的「職分」已經沒有了﹔可是,職分的「功用」,使徒功用、先知功用還有,但我們不應該再用「先知」、「使徒」這種稱呼。所謂「功用」還有,就是說我們仍可以照功用來作神話語的代言人,我們仍可以照功用作為被神差遣的人,帶著神寶座的權威對人講話。 使徒」這個詞原是「蒙差遣」的意思。今天,沒有人可以接受使徒的稱呼,沒有人可以接受先知的稱呼,這是很嚴肅的事情。 福音派的人有時比較尊重一個人,就特別為他加上「使徒」的頭銜,但那不是狹義的表達法,而是廣義的表達。比如說 David Brainerd (1718-1747)是神差遣到印第安人中間傳福音的使徒。 你說對嗎?沒有錯,是神差遣他去的。你說錯嗎?也有一點毛病。為什么? 因為這好像就把他和聖經的使徒等量齊觀了。Adoniram Judson(1788-1850)是上帝差遣到緬甸的使徒,戴德生是上帝差遣到中國的使徒。從差遣的功用來說是對的,但從使徒的職分來說是不妥的。所以我建議,如果你要把某某人特別差遣到什么地方做工,成為有使徒功用的人,用「使徒」這兩個字我不反對,但是請你加個引號,好不好?用一個引號表示你尊重他的被差遣,有一個「被差遣」的功用在那里,但是不要混為一談,以至于教會很多人以為現在還有使徒。 你們台灣出現了好多自封的使徒和自稱是領受啟示的先知 -- 江端儀、洪以利亞。還有誰?你們自己想。甚至有人說耶穌來的時候是降在這個山、那個山,就在台灣。這是精神錯亂還沒有得醫治,求主赦免,可能神已經任憑他們了。這些人都有過度的宗教狂熱而沒有合乎真理的信仰知識,于是就產生這種混亂出來。 弗4:ll節這五樣恩賜,后三樣工作我都做了,就是最前面兩樣不敢做。我不敢作使徒,我不敢作先知,因為我知道先知、使徒的職分在聖經結束的時候就停止了。歷世歷代再也沒有先知,沒有使徒。在極端靈恩派中間有一些人自稱是先知、是使徒,那是冒犯、是褻潰,你不要聽他的話。 2。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 可是,歷世歷代中間一直有傳福音的,因為在聖經完美啟示中間所隱藏的信息、要一直傳、一直傳,直到耶穌基督再來,所以每世每代都有傳福音的。當那些傳福音的有了果效之后,就有一些人要繼續牧養。 所以,作牧師的要好好愛惜那些布道家傳福音、個人布道所結的果子,你要好好牧養他們。人家生了孩子,你不照顧,反而還說:「你只會生,你知道你生很容易而我照顧很難嗎?你生一次,我要照顧几十年,豈有此理!就是因為你的存在使我背了几十年的十字架。」所以作牧師的就感覺到布道家帶給他痛苦。如果照這個理論推下去,難道我們都要埋怨耶穌為什么到世界上,弄得我們每天事奉這樣忙嗎?不!我們要感謝上帝!就因為耶穌曾經為我們死而復活,我們才有事奉的工作可以做。我們要把事奉當作特權,把事奉當作喜樂,這樣,我們的十字架就不成為十字架了,我們就有更大的力量能做神要我們做的工作。好在有一些布道者領人歸主,教會才有羊群可以「牧」。把「牧」當作困難的,就不是「牧師」,而是「反牧之師」。 牧養了以后,靈性、心靈就受了造就,但是在頭腦上、知識上、信仰體系的建立,還需要由教師來負責。所以歷世歷代有傳福音的,有牧師,有教師。我今天不站在牧師這邊來批評布道家跟神學家,我也不站在神學家這邊來批評牧師和傳福音的,我不站在任何一方來批評另外的兩方,為什么呢?因為神從我年輕時就叫我三樣工作都要做,所以我從24歲,開始每年八個月出去布道,其余四個月就每個禮拜回來牧養三天、教神學四天。三方面我都做,神給我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傳道人更重的工作。 如果你告訴我某某美國傳道人很忙很累,我要問他:「比我更累嗎?」我曾經八個月里面講七百次道,你告訴我哪一個傳道人曾經這樣做過?現在很多美國傳道人生活太舒服了,他們累是因為他們從小舒服慣了,所以累一點、沮喪就來了﹔我已經累慣了,所以什么壓力都不會叫我沮喪。誰八個月講七百次道?是葛理翰嗎?沒有。我今天站在這里几個鐘頭?六個鐘頭!有時我一天要站十個鐘頭。 我們今天作牧師的不要輕看作教師的,因為我所牧養的需要你去教導﹔我們傳福音的不要輕看牧師,因為我所結的果子需要你去牧養﹔我們作教師的不要輕看牧師,因為我教過了以后還需要你去牧養。大家彼此同心合意把神的工作做好。但是我們卻不能說我們可以替代使徒的工作、替代先知的工作,因為這兩樣職分已經結束了、已經沒有了,歷世歷代所有的只有傳福音、牧師、教師三種。 正確的神學,福音的熱忱 很可惜,加爾文年輕的時候認為第三樣「傳福音的」已經不存在了,他實在是犯了很大的錯誤。我是歸正神學(Reformed Theology)的贊同者,我是加爾文宗神學的發揚者與繼承者,但我認為加爾文在這方面弄錯了,他使加爾文宗缺乏普世宣教的觀念,所以,在加爾文宗的教會里几乎無法產生布道家。葛理翰的父母親是長老會(加爾文宗)會友,但他卻是等到后來加入浸信會時,才有機會發揮其布道恩賜。宣信(Simpson ,A.B.)原來也是在長老會,后來他另創宣道會才能好好做宣道的工作。為什么?因為長老宗、加爾文派,包括我原先的教會,在起先的加爾文思想中間缺乏了「現在還需要傳福音」的異象和認識,所以有所虧損。 加爾文是到年老的時候,他才發現應該還有「傳福音的」,但是之前的忽略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己經很難收回來了。所以在改教時期,天主教不斷差派人出去傳道,而馬丁路德、加爾文的改教神學卻只停留在歐洲沒有向外發展。這件事在歷史上是一個很大的鑒戒! 加爾文、馬丁路德之后,我們看見羅耀拉(Loyola,Ignatius)、方濟沙威爾(Xavier,Francis)。這些天主教宣教士開始組織宣教團體到世界各地去布道,基督教卻還停留在歐洲很久。基督教在發展宣教工作上比天主教遲了很多,就是因為從起初忽略了傳福音的亟需性,這是很可惜的。 回頭來講,今天我建立的教會是歸正福音教會,是以很純正、很嚴格、合乎聖經的神學思想建立的。這個思想不限于一宗,這個思想應當成為萬宗注意的宗。為什么我敢對眾教會的領袖開神學講座?無論你是浸信會,是聖公會,是信義會,都應當在這個改革宗神學的原則里面打根基,因為改革宗神學所依循的就是改教時期所定下的原則 -- 「歸回聖經」,誰可以反對這一點呢?有哪一宗的人可以反對呢?當你真正回到聖經原則的時候,你就不容易有偏差了。感謝上帝! 但是,光有正確的神學還不夠,還要加上福音的熱忱才行,所以我認為福音派也需要改革。今天福音派的人缺乏神學基礎,而許多提倡改革宗神學的人缺乏福音的熱忱,這兩者如果結合起來將成為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教會很重要的一個動向。在浸信會的神學家里面有一些很重要的人物,像Strong August Hopkins (1836-1921),像 Ramm Bernard (1916-)等人,都是受過改革宗神學影響的。在聖公會里面最重要的神學家,像Stott ,John R W ,像Packer,J.I.等人,也都是受改革宗神學影響的。其它宗派里也有許多受過改革宗神學影響的,我不多說。所以,這是很重要的原則 -- 「歸回聖經」。 倪柝聲對「職分恩賜」的錯解 有使徒、先知、傳福音的、牧師和教師。倪拆聲對于這節聖經的解釋錯了,他說:「每一個時代都有使徒,每一個時代都有先知,每一個時代都有這五種職分。」他怎么解釋「使徒」呢?「使徒是到處建立教會的人」。他怎么解釋「先知」呢?「先知是到處傳講信息的人」。這是錯誤的解釋,使徒、先知是建立教會根基的,他們是寫下新舊約永不動搖的神啟示真理的執筆人,是蒙神特別差遣的人。倪拆聲不喜歡牧師,他認為全本聖經只有這一次的記載,所以應當取消它。他在《工作的再思》那一本書里面說:「所謂的牧師和教師是同一種職分,不是兩種職分。」我不接受倪拆聲的這種解釋法,他這樣解釋只是因為他不喜歡牧師。后來「小群」的人就開始制造出很多「反牧師」的理論 -- 因為耶穌說:「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太二十三:10),所以「牧師」這個名稱太驕傲了,違背聖經,你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嘛!那么,教師是不是「師」呢?上帝所賜的有教師啊?你反對牧師是你的事,那你怎么處理教師這個「師」字呢?其實,中文這個「師」字是表示一種專業,在這方面有特別成就的專家或者專業人士的意思。理發師的「師」是不是「師」 ?「不不不!我是基督徒,我是理發人、理發匠、理發者、理發士,不要叫我『師』,因為耶穌說你不要受師尊的稱呼!」廚師呢?在美國,「廚師」比「牧師」大,廚師申請移民很容易去,但牧師申請移民很不容易去。因為很多廚師申請移民真的是去作菜,而很多牧師申請移民說是要牧會,結果也去作菜!美國移民廳最怕牧師了,因為有很多騙人的牧師,卻很少有騙人的廚師。所以我對牧師講道比較沒有負擔,當然我是指那些比較不象樣的,不是你們這些很象樣的。 二、事奉的恩賜 「事奉的恩賜」是「事奉所需要的力量和才能」。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6節:「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職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卻是一位,在眾人里面運行一切的事。」接下來第7、8節說:「聖靈顯在各人身上,是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這里提到聖靈「顯」在各人身上,那些主張「講方言才是受聖靈洗」的人說:「方言才是聖靈所顯的証據」,但請你注意,這里說每一個恩賜都是聖靈所顯的。 1。「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 聖靈顯在各人身上的各種恩賜都是要叫人得益處,「這人蒙聖靈賜他智慧的言語,那人也蒙這位聖靈賜他知識的言語」,我要特別解釋這兩句話。這里提到「知識的言語」、「智慧的言語」,乃是指那些可懂的「言語」中間有知識、有智慧的分量和本質在里面。美國「葡萄園」那些解經家把這兩節解成什么呢?他們竟然說,所謂「知識的言語」、「智慧的言語」就是能夠講出一些預言性的知識和智慧,特別是猜中某某人有什么罪,或有什么事將要發生的那些預言,這是曲解聖經! 當一個人大有能力地傳講神的道的時候,里面所充滿的知識、智慧,那就是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但他們說:「不是的!應該是『你有心臟病,主明天要醫治你!』這一類的才叫做知識的言語、智慧的言語。」我告訴你,聖經沒有這樣講,所以這種解經我們不能接受。我盼望你要慎思明辨,如果把這兩個恩賜轉變成那種靈界的東西的話,就會變成摸不著邊際、非常含糊不清的字眼了。神的話是很清楚的、有人有知識的言語,有人有智慧的言語,像但以理,像約瑟,他們講話的時候充滿智慧和知識,所以能分辨許多事情,這是恩賜。 另外,也有一些不一定是受過高深教育的人,他們只是很普通的人,像漁夫彼得,像牧羊人阿摩司等人。可是,這些不是最有學問的人竟然能講出一些超乎人間智慧的話,把永恆的創造主那宇宙性的真理傳下來,這些人講的話不就是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嗎?這些人做的工作不就是有智慧、知識的工作嗎? 慕迪(Moody,D.L.)原是一個很普通、沒有學問的人,但是在沒有麥克風的時代,他可以一次對一萬人講道,把耶穌的福音傳講出來。神可以用不同的人,透過他們對主的順從、對真理的向往,使他們像流通的管子把他的智慧、知識傳出去。你千萬不要接受「多倫多祝福」(Toronto Blessing)和美國「葡萄園」(Vineyard)那些人對這兩段聖經的解釋,那是對教會有害的教導。 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8-lO節提到的九種恩賜中,最前面的兩種是語言,最后面的兩種也是語言。「智慧的言語」和「知識的言語」是可以經過慎思明辨而馬上考察出來的語言,但「講方言」和「翻方言」就很難考察、很難馬上分辨出來,是很不容易聽懂的語言。雖然如此,我還是認為方言應當是一種語言,不是沒有意義的聲音。glossa 這個希臘文在聖經里面一共享了五十次,這個字在聖經里面的意思就是「語言」。what tongue are you using?「你用的是什么語言?」tongue的字面意義是「舌」,但真正的含意則是「言」。所以,若有人把「語言」當作不重要,卻把「舌音」當作較重要的,那他就錯了。「語言」是有意義的舌音,而「音」本身并沒有意義在其中。 上帝是最偉大的設計師,在每一棟建筑物里面你都可以看見一些錯誤的設計,但是神對人類(甚至是最低等動物)身體的設計是偉大的不得了。提琴、鋼琴。。可以發出不同的聲音,可是它們沒有辦法講出有真理內涵的話語。上帝造我們的舌頭時,后面還有一個喉管,里面有聲帶,而鼻腔的后面又有一個空間,叫做共鳴箱(Resonance Box),兩者一起運作時,「阿、依、哦、嗚。。」就講出來了,「你懂不懂」這句話就講出來了,而這些話也就把意義帶出來了。你知道嗎?所以,「言」就是要把真理表達出來。中國人說:「文以載道」,這是很重要的,不但文章可以載道,說話也可以表達真理。 如果一個人把最不重要的恩賜絕對化,變成最重要的恩賜,這個人是違背聖經的原則。「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是教導人、使人明白上帝的道而建立起信心的一種恩賜。所以保羅說:「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1),你們要把神的道講清楚,傳揚真理奧秘,講明福音的大能,宣布神拯救人的信息,對人報出天上來的好消息,使耶穌基督盡被傳明(參:提后四:l7) 「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絕對不能照「葡萄園」和「多倫多祝福」那些人的那樣解釋,他們已經胡鬧到近乎像外邦人追求邪靈一般的地步,我們要堅決反對。「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乃是要把神的道講明,使人因著道建立信心,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我們只要照著已經啟示完成的聖經 -- 就是借著先知寫下的舊約和借著使徒寫下的新約 -- 作為對照的根據,慎思明辨,馬上就知道這個人講得對不對。要從聖經成千上萬句的經文里面,把神的真理很清楚地表明出來,需要聖靈給人智慧,需要真正把神的話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需要被聖靈充滿之后,把神的道再消化、再分解出來成為知識。 「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這兩個恩賜應當是傳講信息,帶出神的奧秘,把上帝的旨意向人講明。不能解釋成:「你有 XXX 病!神知道你今天有什么苦難!」那種超自然的話,好像很屬靈、很高超,卻沒有慎思明辨它是否違背了聖經的啟示,這個你要弄清楚。 2。方言的恩賜 接著我要講方言的恩賜,方言是什么?聖經告訴我們,當聖靈照自己的意思賜下恩賜給教會各肢體的時候,每一個人所領受的都不是一樣的。有的人領受多一點,有的人領受少一點﹔有些人得這樣的恩賜,有些人得那樣的恩賜。所以,神的主權是他賜恩的根據,「這一切都是這位聖靈所運行、隨己意分給各人的」(林前十二:11) 照著保羅的教訓,有人得著智慧和知識言語的恩賜,有人得著醫病的恩賜,有人得著講方言的恩賜,有人得著分辨諸靈的恩賜,這些恩賜是不一樣的。聖經有沒有說「人人都要行神跡」?聖經有沒有說「人人都要講道」?聖經有沒有說「人人都要說方言」?沒有。相反的,聖經說:「豈都是說方言的嗎?」「豈都是行異能的嗎?」「豈都是得醫病恩賜的嗎?」「豈都是分辨諸靈的嗎?」(參:林前12:29-30)。所以在這一方面我們清楚地看到,保羅不愿意接受兩件事:第一,把方言絕對化,成為標准去衡量別人是不是受聖靈﹔第二,保羅不認為每一個肢體一定都會領受方言的恩賜。所以我們不要受欺騙:「如果你沒有講方言,你就沒有受聖靈的洗」、「如果你沒有講方言,你就沒有聖靈」,我們不能接受這個結論。 那些主張這種結論或者這種教義的人,他們把方言分成兩種,一種是「恩賜的方言」,另外一種是「証據的方言」。「証據的方言」,他們給它一個名稱叫做「聖靈的彰顯」(Manifestation of the Holy Spirit)。他們主張,當聖靈彰顯在人身上的時候,其記號就是說方言,這是「証據的方言」。另外,他們也把方言歸入恩賜里面,聖靈使人有說方言的恩賜,這是「恩賜的方言」。我們不接受這種說法,聖經沒有這樣的教訓,聖經并沒有把方言歸納成這兩類。這只是因為他們看到四次經驗中間有三次提到方言,他們就推論說另外那一次也一定有方言,就自我陶醉地把整個過程絕對化了,產生一種「非絕對」被絕對化的結論。 保羅說:「豈都是說方言的嗎?」所以你不要因為說方言就以為自己高人一等﹔你更不要因為你的弟兄沒有說方言,你就輕看他,以為他沒有聖靈﹔你絕對不可以把方言當作絕對的標准去逼人家學習你那種方言,這不是聖經的教訓。 從「排列次序」來認識恩賜 要對各樣屬靈的恩賜有更清楚的認識,我們還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恩賜的排列次序」。 我們應當注意聖經中的排列次序。例如:人被造的時候,是被造物中間最后的一個創造。按程序來說,我們雖然是最后被造的,但這卻表示我們是最重要的。為什么在這里,「最后的」是「最重要的」呢?因為在我們還沒有來到世界以前,神就已經為我們預備了一切,讓我們來的時候就可以享受這一切。這樣,物是為人、人不是為物,也就表明人的責任、人的享受、人的重要的地位是高過萬物的。 一、以弗所書中「職分恩賜」的先后次序 1。使徒→先知 但是,聖經另外一種次序的編排法乃是從重要到次要來擺列的,就像我剛剛所提的以弗所書四章l1節。為什么以弗所書第四章先說使徒、后說先知,以后是傳福音的,再后是牧師和教師呢?因為建立教會根基最重要的兩個職分就是使徒和先知,這兩個職分是不能替代的。聖經中先知在舊約,使徒在新約,按時間次序應當是先提先知,然后才提使徒﹔但是按重要性來說,先是使徒,后是先知。為什么呢?因為先知不過是為使徒預備的,先知不過是預言那將要來到的,使徒卻是解釋曾經來過的耶穌基督,那是全本聖經最高的啟示、最中心的重點 -- 基督耶穌。 先知從遠方看見將要來世界的基督要生在伯利恆,要死在十字架上,要手腳被扎,要被埋在富人的墳墓里。先知許久以前就提到:他將為童貞女所生、他在拿撒勒長大、他是大衛之根、他在世界上的時候要靠著耶和華的靈行事。。。,但是,耶穌還沒有來。這樣,全本舊約的解釋原理是「以新約的啟示去看舊約的預備」,「從新約的成全去明白舊約所有預言的實質是什么」,后來的是更美的、是更大的、是已成全的,所以使徒比先知更要緊。 2。使徒→先知→傳福音 使徒與先知為什么比傳福音的更要緊呢?今天有一些布道家因為果效特別大、人數特別多,就看不起神學教授,看不起牧師,看不起使徒、先知,「因為我的群眾最多!」誰告訴你群眾多最重要?不是的。重要的是那些沒有群眾,甚至被殺的先知。先知們流血被殺的果效看不出來,他們講預言被人家打、被人家鋸、被人家逼害、被人家殺害,他們所做的好像沒有果效,所以你就以為他不重要嗎?不,他們是在前面的!使徒一個一個殉道而死,你看他們不重要嗎?不,他們甚至是在先知前面的。 有時候,傳福音的人在布道時,有千千萬萬人歸主,哇!他們就很驕傲了。布道家不要驕傲,被殺的人也不要自卑,因為神的工作不在乎「量」,神的工作在乎他的旨意。同樣都是石頭,有的放在建筑物最高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看到,多么榮耀!另外一塊石頭被埋在根基里面,一遮蓋起來永遠沒有人看到。但是不要忘記,上面的建造無論多么榮耀,都只是襯托,是建立在下面的根基之上。所以當我們今天傳福音、建教會有很大果效的時候,不要驕傲。 我們今天做基督教的工作,無論做得多么厲害,都不要驕傲。許多布道家喊喊說說,收了很多奉獻,但是如果沒有人翻譯聖經來讓他傳講,他就沒有信息可講了。很多人把錢奉獻給那些做大事、建大禮拜堂的人,很少人奉獻錢給那些在深山野林把聖經翻譯成土語的人。你知道嗎?你們在奉獻上犯了很多罪,你懂嗎?你們看那些有果效的,哇!就快快送錢去。 二十年前講大陸福音的,一定會得到很多錢,但結果有些人把錢拿了,放在香港辦公室里,沒有寄到大陸去。有些從事所謂「地下教會」福音工作的人,把所有的奉獻百分之八十用在自己辦公室里面,只有很少是真正帶到大陸傳福音的。今天翻譯聖經的人要吃飯嗎?你不要以為他向你討飯,他是放棄原來的工作,把工作機會讓給別人,他才去吃那個很難吃的飯。我如果不當傳道人,可能我會在生意場上有些成就的,把你的份奪去一點。神把我放在這邊,讓你在那邊、讓你可以賺錢,不是你的榮耀,是要你盡責任,照神旨意做你應當做的事。神把一些雄才大略、有智慧的人放在神學院,讓他們連三餐吃飯都要禱告、仰望神的支持,不是因為他比你命苦,或因為他不聰明,你聽我講話至少知道我一點也不是不聰明的。 有的人講學一個鐘頭八千塊,但你們不必買門票就可以聽我連講几堂,這不是因為你厲害或我不值錢,而是因為神就這樣恩待你,要你記得必須支持聖工。有時候我想,為什么很少人寄錢給翻譯聖經的?為什么很少人寄錢支持廣播電台?為什么很少人寄錢給鄉下的傳道人?大家都盡量寄錢給那些出名的傳道人,但我不走所謂出名傳道人的路線。 我在台灣沒有找過誰募捐過一塊錢,一個都沒有。我到世界各國去講道,從來沒有去找過一個人說:「請你支持我的工作。」你要支持我,好﹔你不支持我,也不要緊。那表示什么?上帝還不要用你的錢,你還沒有資格。別人很懂得生財之道,我們在印尼所辦的神學院卻都是虧錢,但我們仰望主,一次都沒有羞辱主,都是足夠的﹔不但足夠,還可以支持別人的工作。這樣,我們看見神的國度里面各種不同的工人有不同的事奉,但神同樣供應他們的需要。 3。傳福音→牧師→教師 以弗所書四章ll節這五樣恩賜中,使徒、先知排列在「傳福音的」之前,他們的地位比傳福音的更重要。但是,為什么「傳福音的」排列在牧師和教師之前呢?因為如果沒有人去傳福音,哪有羊群讓牧師去牧養,讓教師去教導呢?曾經有個牧師對我說:「很多布道家講一次道,人家就舉手信主了,但是其中很多都是夭折的,一下子就沒了,真正進到教會的很少。」這個駐堂牧師如果因此就輕看布道家,那是不可以的,為什么?因為布道家講一次,人家就舉手了,為什么聽你在教會講兩百次人家還不舉手呢?你說:「進教會的很少。」為什么他要進教會?你供應到什么地步,使那些人愿意進教會呢?你要先自卑才對!為什么他們在那邊講福音的時候,人家聽了受感動就舉手?你說:「那是感情作用。」但你連感情都沒有,還要罵人「感情作用」?所以作牧師的不可輕看布道家,作神學教授的不可輕看牧師。神學家說布道家「不學無朮」,布道家說神學家「高言大智」,但是,「上帝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林前四:20)。 二、哥林多前書中「事奉恩賜」的先后次序 我再說,恩賜的排列是按「重要性」的次序,不是按「時間性」的次序,特別是在哥林多書信里面,保羅很清楚地把那些重要的職分、重要的功用,那些在事奉中間所需要的恩賜擺在前頭。 1。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方言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11節的這九種恩賜有什么特點嗎?最前面兩種是語言(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最后面兩種也是語言(方言、翻方言)。請問,語言的重要性是最先還是最后?這里到底是按照「功用」和「重要性」排列的呢?還是按照「時間性」排列的呢?我告訴你,這完全與「時間性」沒有關系,是按照「功用」和「重要性」排列的。 為什么「智慧的言語」和「知識的言語」擺在最前面,而「說方言」和「翻方言」擺在最后面呢?全本聖經每次提到「方言」的時候,都擺在最后,不是擺在前面﹔所以,說方言并不是最重要的恩賜,而是最末的恩賜。哥林多前書十二章4-11節把方言排在最后,而把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排在最前面,因為是最重要的﹔照樣,同一章的28-30節也是把方言排在最后,把使徒和先知排在最前面,因為那才是最重要的。 為什么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這兩種叫人聽了能明白的言語要放在前頭,而講了叫人不能聽明白的方言要放在后頭?因為「聽明白」比「聽不明白」更重要。說方言、翻方言不是最重要的,但有些人卻把最不重要的拿出來嚇人,說:「你沒有這樣的方言,你就沒有聖靈!」這種人是給魔鬼留地步,弄壞了整個教會的風氣! 我再講一次,說方言的恩賜是最不重要的,是排在最后的。最重要的是你能夠把神給我們的信息、真理、奧秘的道傳講出來,用智慧、知識的言語使人回到上帝的面前,使人因聽道產生信心,因為「信道是從聽道來的」(羅十:17)。這樣的恩賜比講方言更要緊,何以見得呢?保羅說:「我感謝神,我說方言比你們眾人還多。但在教會中,寧可用悟性說五句教導人的話,強如說萬句方言。」(林前十四:18-19)「五句」跟「萬句」相差多少倍?差兩千倍!但是現在我們卻把有兩千倍重要性的東西丟掉,緊緊抓住只有兩千分之一的那個次要的東西,我們有沒有搞錯啊?「五句教導人的話」,我簡單舉例說:「人有罪,應當滅亡,上帝差遣耶穌救你,為你死而復活,你信他就必得救。」單單這五句就比你呱啦呱啦講一萬句方言更好,因為這五句有救人的福音在里面。求主幫助我們看清楚,傳講信息,把神的真理、奧秘的道傳講出來是很重要的。 2。作先知 哥林多前書十二章8-lO節接下去提到信心、醫病、行異能、作先知、辨別諸靈,最后才是說方言、翻方言。為什么「作先知」會排在這么后面呢?使徒和先知不是最重要的嗎?這里所說的「作先知」,原來的意思是「替神說話」。保羅在這里特別要糾正哥林多教會,因為他們里面有些人很喜歡講「未來將要發生的事」,以為這樣就是「作先知」了。 但是,請注意,先知有三大責任:第一,預言基督要來﹔第二,預告神的審判和列國的命運﹔第三,講那些將要發生而不太重要的事情。 這三樣中間,為什么「預言基督」是最重要的呢?因為基督永遠應當居首位。舊約的先知說:「彌賽亞要生在伯利恆」,他是預言基督﹔新約的傳道人說:「耶穌要再來」,他也是預言基督,這才是最重要的預言。然后才是「巴比倫啊!你要傾倒了,因為你得罪耶和華上帝。」「埃及啊!你要滅亡成為俘虜。」先知宣告列國的命運,這是第二種預言。 第一種是神的救贖,第二種是神對世界的審判。至于「亞哈王啊,再過几天你就要死掉了!」這是第三種,是針對個人所作的預言,是最次要的。 但現在的教會把整個恩賜的順序顛倒過來了,把第三種預言看成最重要的,也把「說方言」變成最重要的。有人因此就說:「你研究多少聖經都沒有用,你講多少道都沒有用,只要你不能講方言就是沒有聖靈。」把次要的放在最首要,然后把首要的放在次要的地位﹔把行異能抬得很高,把宣講耶穌再來的信息當作不重要﹔看見講「我告訴你明天要下雨」、「八月份中共會攻打台灣」這種話的人,就佩服得五體投地,還說:「哇!你真是神的仆人!」你看見了嗎?台灣就是在這種愚笨的、錯誤的基督教思想中間,而且顯出自己這樣的愚昧已經有好几年了。 有的人聽我講道就發脾氣,掩耳不聽﹔聽某某人講道,就把整個家產賣掉跑到貝里斯去,去做什么?去騙自己!去給魔鬼欺騙!我們如果不悔改,我們如果不從頭好好順服聖經的原則,我們的教會要走多少冤枉路啊?是不是要跑三十八年的曠野,以不信的惡心來顯出自己有聖靈高過別人?這是何等可怕,何等可憐!求主憐憫我們。以后的日子還有很多可能會犯的罪,很多可能會出的差錯,求主保守我們,使我們從今以后回歸正軌,在神的道里面生根建造,把教義性的、永恆性的旨意抓到了,我們日常的生活就很單純地照著聖經的原則行,把自己交托給主,我們就不會走錯了,愿主賜福我們。 3。辨別諸靈→方言 保羅在談到「說方言」和「翻方言」這兩個恩賜以前,有一個很特殊的恩賜出現了 -- 「辨別諸靈」。為什么在這兩個恩賜以前,需要一個辨別諸靈的恩賜呢?這是和聖經的總原則相配合的。因為啟示聖經的聖靈已經說了:「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于上帝的不是。」(約壹四:1)所以,把辨別諸靈的恩賜放在講方言、翻方言之前,對我們是很重要的一個提醒。 在這九樣的恩賜中間,我相信最難最難模仿的就是前面兩個恩賜。一個人講的是不是神的道,一個人傳講的是不是從神而來的智慧,是不是合乎聖經的啟示,你很容易在熟讀使徒、先知的教訓之后分辨出來﹔也因為它是最難模仿的恩賜,所以撒但用這兩個恩賜來欺騙教會的機會就很少了。請你注意聽下面這些話 -- 因為撒但用這前面的兩種恩賜來欺騙教會、蒙蔽教會的機會很少,所以它一定要先把這兩種恩賜的真正意義解釋成另外一種意思,才能讓你上當。你看到沒有?我看魔鬼在溫約翰、「多倫多祝福」。。。這些人背后的工作是很大的。 今天教會做來做去很難領人歸主,教會的人數越來越少。怎么辦?于是就想用各樣的方法快快使我的教會復興,只要能熱鬧的方法都可以進來,只要人多我就滿意了。只注重量而不注重質的人,一定會出賣自己。耶穌基督只揀選十二個人作為門徒,雖然耶穌可以讓成千上萬的人吃飽,可以使他們因為飢餓的問題得到解決而跟隨他(他們吃飽了果然就逼他作王),但他卻不這么做。我們要保持質,保持那有十字架、有寶血的質。雖然教會可能因此看起來好像沒有增長,不要緊,因為這個質是不能妥協、不能犧牲的。感謝上帝!我們如果在這樣的真理上看清楚了,當撒但把「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的意義曲解時,我們也不會上當了! 那么,為什么最后那兩個恩賜之前還有「辨別諸靈」呢?因為這與整個總原則相符合 -- 「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于上帝的不是。」這些容易被冒充的恩賜,你就要特別分辨清楚了。為什么「說方言」和「翻方言」的恩賜容易冒充呢?原來在外邦的異教中也有許多所謂「講方言」的事情。你如果囫圇吞棗,不加分辨,只要是講方言、只要是超自然現象,就整個都歸在聖靈的帳下,你這不是愛慕聖靈,而是冒犯聖靈! 「只要是超自然一定是聖靈!」「只要是講出不同的話一定是聖靈的恩賜!」這是很褻瀆的事情!我不說你是「褻瀆聖靈」,免得你以為你永遠不能得救,我是說你褻瀆了這一個原則,什么原則呢? -- 「不能把一切超自然的事情都當作是從神而來的。」今天極端靈恩派的人,把一切在現象上好像合乎聖經的都歸給聖靈,把一切犯罪的事情都歸給撒但。我每次提醒這些話的時候,你要注意聽,因為這些是很多深奧思想的結晶。我再講一次 -- 把一切超自然的事情都歸給上帝、把一切超自然的事情都當作是從上帝來的,看起來好像是把一切榮耀都歸給上帝,但連從鬼而來的也不分辨,結果就把一些錯誤的也歸給上帝了,那么,上帝就變成會犯錯的上帝!這豈不是很褻瀆嗎? 如果一個人說:「聖靈感動我說預言。」而在他講的一百個預言中間,卻有一兩個是錯的,那么,那個感動他的靈就不是從神而來的,因為神是連百分之一的錯誤都不會發生的,這才叫做「神」。對不對?一個「解經一百次卻解錯五十次」的傳道人,和一個「講一百個預言,有九十個講對、十個講錯」的傳道人,是誰比較靠近上帝?是誰離開上帝比較遠?我不是替錯誤、亂解經的傳道人來作辯護,但我告訴你,那個解經的人可以說:「我是人啊,人是會錯的啊!」但你這個說預言的人說:「這是從神而來的預言!」可是神是不會錯的啊,你明白我的意思嗎?如果你說:「我的預言是從神而來的。」而這預言有百分之九十是對的、百分之十是錯的,那你的神到底是怎么樣的神,怎么可能還會有百分之十的錯誤呢? 所以有些人說:「我的事奉是從神而來的,是聖靈充滿的能力。」你就要特別謹慎、要特別留意看他,因為他已經用最大的名來行事。通常,沒有深究或者沒有嚴格要求的基督徒會說:「唉呀!只要是牧師就好,牧師怎么會做壞事?牧師都是愛主、屬靈的,只要聽他的話,不要太多批評,聖經也是叫我們要用『愛心』嘛!」就是因為這種錯誤的愛心,使得現在很多人只要接受兩三個月的訓練就可以當牧師了。「很穩了嘛,牧師不會做壞事的。」「牧師都是很好的,要感謝主,人家肯當牧師已經很難得了,你怎么還罵人家?」所以每一個錯誤的開始,首先都會有一個假的屬靈觀,用一些錯誤的解釋作基礎,然后就整個錯下來。 如果你說,所有的方言都是從聖靈來的,你就很容易敞開大門讓異教、外邦中間那些邪靈的方言也進來了。因為你先相信「一切方言都是從上帝來的」,再假造一個定義說:「凡是沒有方言的都沒有聖靈」,這樣,教會就處在很危險很危險的地步。你明白嗎?所以上帝先提到「辨別諸靈」的恩賜,然后才講到「說方言」、「翻方言」的恩賜。最前面的兩個(智慧的言語、知識的言語)是語言的恩賜,最后面的兩個(說方言、翻方言)也是語言的恩賜,所以我們應盡適當是用神已經啟示的「字」和「道」去批判是或不是。 真理越辯越明,真是從神而來的就不必怕,真金且不怕火煉。你講的道如果是從神而來的,人第一次聽到嚇了一跳,不滿意、攻擊你,你就讓他攻擊。為什么?因為他攻擊你是用「木頭」,而你是「鋼鐵」,你怕什么?如果他攻擊你是用「鋼」,那你是「金鋼鑽」,你又怕什么?打嘛!攻嘛!日久見人心,路遙知馬力,真金不怕火,有一天一定會水落石出。這個原則,教會領袖一定要弄清楚。如果在你有生之年,教會好像弄得很熱鬧,但是當你死的時候,教會的信仰比你來這個教會之前更缺少純正信仰的實質,你就要受審判。當然我不盼望你離開世界的時候,本來一千兩百個人的教會,剩下十二個,然后你說:「主啊,我注重質不注重量,感謝主!」我不是盼望那樣,我也盼望量增加,我真的盼望我們教會每天都有量的增加,但是我要有一個先決原則在不犧牲真理的原則之下,盼望教會增長﹔在絕對忠于純正道理的基礎上講道,盼望教會增長。阿們?愿主賜福我們! -------------------------------------- 第六章 - 聖靈的恩賜(下)   ●大綱● 切慕各樣屬靈的恩賜 一、切慕背后的「動機」才是關鍵 二、切慕各樣的恩賜,但全然順服上帝主權的決定 三、要以服事教會服體為動機 「恩賜」和「才干」 四、先后次序:「神的恩惠」先于「人的渴慕」 几個「先后次序」的例子 如何使用、持守、發展恩賜 一、「恩典」與「責任」之間的平衡 1。要先認識聖經中的「公平觀」 2。多給誰,就向誰多取 「按手」的意義 二、在謙卑中挑旺恩賜 1。謙卑的四個記號 2。「動性的議卑觀」可以挑旺恩賜 傳道人與火 切慕各樣屬靈的恩賜 接著我們要思想、「神的主權」與「人的盼望」是如何結合的問題。既然恩賜是聖靈隨著己意賜下來的,那么我們的本分和我們的責任是什么呢?人到底應不應當禱告、懇切祈求上帝把恩賜賜給我?靈恩派用「切慕」這個詞,他們說:「你們要切慕各樣的恩賜」。但是聖經很平衡地說:「你們要追求愛,也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其中更要羨慕的,是作先知講道。」(林前十四:1)各樣恩賜中,傳講上帝的信息是在高峰。靈恩派不提這個「高峰」,「各樣恩賜」也不兼顧,他們只抓住「要切慕屬靈的恩賜」這句話,但卻只偏重在方言的追求上。這種解經法是何等地糟蹋上帝的話語!何等地顛倒聖經中的次序! 你要切慕各樣的恩賜,就是你要齊全地、平均地求主多多賜恩給你,使你能在服事上有更多神的恩,而不是靠自己的功勞﹔使你可以在各方面服事人,而不是為了彰顯自己,是這個意思。 偏重追求「方言」的恩賜,其真正動機是什么?是因為怕沒有這個記號,就不能証明自己是領受聖靈洗的。他先假設方言是最高的,再把方言絕對化,認為方言就是「聖靈的洗」的記號,然后再逼人一定要如此去追求,還利用聖經「切慕」這兩個字來配合他們所教的方法,這樣教會就大亂了。還有一點很奇怪,他們說方言是聖靈洗的「記號」,可是,「恩賜」和「記號」是不一樣的,是分開的。當他們要人追求方言的時候,他們就說是「恩賜」,不是「記號」。嚴格說來,「記號」是很自然的,有了聖靈的洗就會有記號表現出來,而「恩賜」是表示事奉方面的事情。但他們卻把這兩個配合起來,要人強求上帝給他方言,以滿足他心里的假設 -- 這樣我就可以証明我有聖靈的洗了。這是本末倒置,是很危險的一種次序上的混亂。我們不能接受這種解經的原則,不能接受這些似是而非的教導在教會中間。 一、切慕背后的「動機」才是關鍵 「主啊,我很盼望能醫病!」我們可以有這樣的渴慕嗎?可以。「主啊,我盼望能說方言!」我們可以有這樣的渴慕嗎?可以。「主啊,我很盼望能夠治理別人!」可以,因為你看見教會很亂,需要好好的治理。這一類的盼望都很好,但是,每一個盼望治理人的先要有一個心態:「主啊!如果別人有你給的恩賜要來治理我,我也甘愿被他治理。」這樣才可以,對不對?那種「盼望治理人卻不顧被人治理」的人,我們應當懷疑他,因為他不是要當普通人,他是要當人上人,要作王。你盼望能醫病,你的動機是什么呢?你盼望能治理人,你的動機是什么呢?你盼望能行神跡,你的動機是什么呢?千萬不要掉到那錯誤動機的陷阱里面,不然你就會像那位行邪朮的西門一樣(參:徒八:9-24),渴望有彼得那樣的能力,一按手人家就受聖靈,西門也是「渴慕」啊!「渴慕」不是好事情也不是壞事情,「渴慕」本身是中性的,「渴慕」背后的動機才是決定你的渴慕是好是壞的關鍵,你明白嗎? 我們唱「主,我愿像你」、「主,我愿像你」,好不好啊?這句歌詞是中性的,后面必須還有兩句歌詞才能証明前面的話是好的:「像你的堅貞」、「像你的聖潔」。「主,我愿像你」,我們不是有神的形像嗎?所以神的形像、樣式成為我們追求的本質、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有這個潛在的實質再加上最后的那個目標,這就很好了。神的形像成為我們追求本質的阿拉法(A,起點),神的樣式成為我們追求的俄梅戛(Q,目標),這是很好的。但是,你知道嗎?魔鬼之所以變成魔鬼,就是因為它心里說:「主啊,我要像你!」你記得嗎?以賽亞書十四章那位天使長是怎么講呢?它說:「我要像你一樣坐在寶座上」(參:賽十四:13-14) 渴慕是中性的,但是如果你不弄清楚渴慕背后的動機,就很容易變成邪惡的。「主,我要像你」,主問:「你要像我怎樣?」「像你那樣坐在寶座上,叫大家聽我的。」那你就是「鬼」了!我告訴你,你的渴慕、你的禱告就變成像撒但一樣的野心。其實,希臘文的 eros、「欲」,它里面那個思想的意思就是要達到更高超的地步、要從低到高。我們每次看到很漂亮的人、很可愛的孩子,我們都會多看一眼,為什么呢?因為那種美是神的創造,能吸引人、使人注意,那是很自然的事情。你看到很好看、很天真的孩子,你不會討厭他,你一定會欣賞他,「可情不是我的孩子」。所以,那種愛美的、愛好的、愛有價值的、愛有真理知識的那種渴慕,是好的事情,那是中性的,它背后的動機是什么才是重要的。撒但說:「我要像你坐在至高處!」但至高處只能有一個可以坐,不能兩個平起平坐,沒有合伙人。上帝說:「除了我以外,沒有別的上帝!」但它說:「我要像你坐在至高處!」上帝說:「你摔下去吧!」它就變成撒但了。 撒但渴慕「像上帝」,這個渴慕是不是它的追求呢?為什么追求像上帝卻被上帝摔下去呢?是不是上帝很嫉妒別人也可以作上帝,是不是他要永永遠遠自己作上帝?這個話再講下去,又有一大堆東西可以發揮了。上帝說:「除了我以外,沒有別的上帝!」因為只有獨一的上帝本身才是上帝,上帝是「原本就是」的,而不是「變成」的。凡是要「變成」上帝的,都是邪惡的,這是很深奧的。因為上帝是「原本就是」的,所以他可以說:「我是自有永有的。I am who I am.」但你只能說:「我將是一個更好的基督徒。」這里就有一個「變」的過程了,但神是不在過程中間的。凡是在過程中間的都不絕對,凡是絕對的就都不在過程的中間。好,現在被造者說「我要變成上帝」的時候,這是褻瀆,這不是追求。有些人在教會里面,他要讀神學、他研究各種東西,你不要只看他的追求就說:「哇!你這樣愛主!」你先要查查他追求的動機是什么? 有的人查解經的書,是為了要推翻他的牧師,他不是為了追求聖經,他是要找出一些根據來攻擊他的牧師。甚至有些人稱贊別人,他的本意都是邪惡的:我二十多歲的時候跟著一位老牧師去探訪,我們在一個家庭作禮拜的時候,有個人說:「哇!唐崇榮,你真是好,二十一歲講道就講得這么好,從宋博士以來我沒有聽過有人講道像你這樣,又有內容、又火熱。。。」哇!我高興的不得了。后來有一個人對我說:「那個人真的是在稱贊你嗎?」我說:「我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不過我聽的時候是很高興的。」他說:「你不要太高興,因為他是借著稱贊你很會講道、很熱心,來羞辱那個老牧師,說他不會講道、沒有熱心。」哇!我開始學很多作人的功課。中國的哲學家馮友蘭有一句話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 -- 「你讀哲學家的著作,千萬不要單受他內容影響,要先查究他寫那些內容背后的動機是什么。」你要作智慧人,今天對你講很多好話的人可能是最壞的人﹔跟你最靠近的人,可能以后是你最大的仇敵。薛玉光牧師講過一件事:「有一個神學生還沒有念神學的時候,寫信給我說:『你是我一生最尊重、最佩服的人,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但畢業以前,那個學生卻對他說:「世界上我最恨、最討厭的傳道人就是你!」薛玉光牧師說:「好在他稱贊我的時候,我沒放在心上,否則被捧上天再掉下地,我豈不是要去自殺了?」 今天有些靈恩派的人渴慕方言,是為了要証明他們比別人更高一點,証明他們是有聖靈的,証明他們是有聖靈的洗。他們先把整個錯誤前題當作信仰,再為錯誤的前題去效勞、去追求、去禱告,這在屬靈的位分上根本沒有價值。你要切慕「各樣」的恩賜,而不是一種恩賜。如果你將你所切慕的那種恩賜絕對化,把它從恩賜中挑出來當作是最高的,這就已經違背了聖經的原則﹔然后你又教導人去向上帝強求,這是何等不對的事情啊!國語日報有國語補習班,但聖經中有沒有方言補習班?「你不會講方言?我教你。講!開口!嘰哩咕嚕、嘰哩咕嚕。。。好了好了,感謝主,你學會了。」聖經中沒有這樣的東西,方言不是教出來的,是聖靈隨著己意賜下的﹔恩賜豈是出于人意的加工,豈是出于己意的強求嗎? 我可不可以羨慕別人的恩賜?可以。但是你要查明動機是什么?只有一個動機是純正的 -- 「為了更多服事別人,更多被神使用。」我是一個很切慕各種才干的人,我告訴你,一旦我決定要學什么東西,我會一整天去搞那個東西,把它學成。這二十几年來我的聚會越來越多,很少有機會用黑板畫畫來表達,其實我一面講一面畫圖的那個恩賜是很少傳道人有的。「你不相信?我畫給你看!」-- 這樣我的動機就不大好了,是為了要証明給你看。從前我一直在想,怎樣可以把真理講清楚?語言講不清楚我就用圖畫表達,我一用畫的,聽的人馬上眼睛睜得很大,沒有人會打瞌睡的,我再講下去就很有力。但后來聚會的人愈來愈多、愈來愈多,几千個人就這么小的一個黑板,怎么畫也只有少數人才看得見,結果我索性不畫了。我就說:「主啊!可不可以讓我不用畫的,我還是能夠擁有將你的真里活畫在聽眾眼前的那個語言的力量?」所以我很注重動態的表達(Dynamic Expression),我認為「信、達、雅」這三個字是不夠的,除了「信、達、雅」之外,還要再加上「力」。所以你注意我講話時,有很多字我會講重一點,那時你的眼睛就會睜大一點。有些話我還會配上整個身體的動作,就是為了把「力」表達出來。而我盼望傳道人慢慢會注意到這一點,因為「力」是傳達信息很重要的一個原則,不是像文學只要「信、達、雅」就夠了。 我很渴慕、很盼望什么才干都會,所以人家寫字我就學寫字,人家唱歌我也學唱歌,人家畫圖我也學畫圖,人家搞建筑我也學,什么都學、什么都看,而且盡量學到最好的地步﹔我認為這是切慕各樣的才干,是很好的。如果你的孩子有各方面都學、各方面都追求的興趣,我告訴你,你要愛惜他。為什么呢?我認為這就是謙卑的記號 -- 「永無止息的學習」就是謙卑。你切慕各樣的恩賜,你的動機是為了更多服事人﹔你切慕更多才干在你身上,可以成為神的代表,講出神的真理,使更多人降服在上帝主權之下,把人引到上帝面前,造就教會,這都是正確的動機。 你懂哲學,你講道的時候哲學家就不會輕看你﹔你懂心理學,你講道的時候提到心理學的詞句,人家就知道你不是亂扯的﹔你懂地理,你講的時候人家就不輕看你。有次我聽一個傳道人說:「我們要向中國人傳福音!因為中國已經有兩億人了。」中國人早就已經超過十億了,他現在還亂講一遇,人家怎么看得起這個傳道人!除非你不提,要提就要提真的、提對的,而且要提出智慧的話語能降服人。有一次我講貝多芬什么時候生、什么時候死,有一個學音樂的對我說:「你講錯了,他不是那一年生、不是那一年死。」我只是很淡然地說:「是你記錯了。」「怎么可能我記錯了,我是讀音樂的,你不知道嗎?」我說:「我知道你是讀音樂的,但是你記錯了。」下午他回來對我說:「對不起,是我記錯了,你沒有講錯。因為我去查百科全書,才知道是你對,我錯。」有許多的人以為自己讀了音樂就不會錯,有許多人以為自己讀了神學就不會錯。我不輕看那些真心求上進、真有實質但不一定有學位的人,可是我也不能糊里胡涂相信那些讀個學位就以為自己一定不會錯的人,我們要向真理負責,要嚴謹。 二、切慕各樣的恩賜,但全然順服上帝主權的決定 你渴慕各樣恩賜,渴慕音樂、彈琴都是可以的,只要不是為了出風頭,而是為了在必要的時候像文士一樣從庫里面拿出各樣新舊東西(參:太十三:52)來服事別人,那就是好的。你渴慕什么、你盼望神給你什么恩賜,你可以求﹔但是當神不給你的時候,你不可強求上帝給你,神是神、你不是神,你的禱告是要遵行、順服神的旨意,不是要命令神行你的意念,這牽涉到「恩典神學」,牽涉到「禱告神學」的問題。 當你明白聖靈是「隨己意分給各人」時,你說:「主啊,作為你的見女,我可以渴慕恩賜,但求你潔淨我背后的動機,使我真知道恩賜是為了服事眾教會、服事神的兒女、服事你的肢體。你越給我恩賜,我越服事你﹔你越給我恩賜,我越謙卑作眾人的仆人。」可是,當你求,神卻不給你的時候,你要說:「主啊,我原不配得什么,你的恩賜出于你的主權,我順服你,雖然如此,我還是要盡量做到最好。」 有一個故事很感動我,有人在一次的惜別會上有很深的感觸,就寫了歌詞:「愿主同在直到再相會,再相會,再相會,再相會在主腳前。。。」。他把詞寫完了就寄給兩個音樂家譜曲,一個是大音樂家,一個是很愛音樂的普通人。那大音樂家因為忙的不得了,所以看到這個詞,他就憑著受過訓練的技巧,用樂理的普遍原則,譜完了曲就寄回來﹔沒有一個調譜錯,沒有一個合音放錯,整個對位都配合得很好。另外一個小音樂家,他看了,哎呀!這樣美的詞,表達了這么偉大的感情,「愿主同在直到再相會。。。」,可能在地上再也不能相會了,直到相會在主腳前。他的才干不大,但他是用全心寫的。他怎么寫?Mi、Mi、Mi......一直Mi,我想你不會譜一首歌都用Mi,這是什么歌呢?Mi、Mi、Mi、Mi、Mi、Mi、Sol 、Re 、Mi,La 、La 、La 、La 、La 、La 、La 、Sol ....(見《校園詩歌I》296首),有哪一首歌像這首歌這樣連續六、七個同樣的音,然后再掉下來一點點?而且到副歌時,那實在是太美了!感謝上帝!當這首歌唱出來的時候,許多人的眼淚就掉下來了。我很難找到有哪一首離別的詩歌像這樣,把人帶到天地的、廣闊的、無窮無盡的空間里面。這個無名的小音樂家告訴我們,不必嫉妒大有恩賜的傳道人,也不必因為自己恩賜小就自卑。因為恩賜是服事人所需要的,是神給你的憐憫,加上盡心盡力去做,可能會達到最完美的境界,那是有大恩賜者也不一定可以達到的。愿主賜福你們,愿主帶領你們。 因為神是賜恩者,有絕對的主權,我們尊敬他﹔因為他主權的權威,我們敬畏他﹔因為他愿意在他的恩惠中間把一切的恩賜賜給我們,我們感謝他﹔因為我們不配得而我們竟然得到,我們就要榮耀他。求主讓我們對恩典神學、恩賜的主權,對神絕對的公義,對聖靈所賜給我們事奉的恩賜都有准確的了解。我們求主使我們作一個順命的兒女,作一個討神喜悅的兒女,作一個火熱、盡心盡力發揮所有恩賜的兒女。 三、要以服事教會服體為動機 我們剛才提到恩賜是神所給的,是神按照自己的意思賜下的,這是神的主權、神的恩典,是我們不配得的。神把恩賜賜下來,乃是要教會每一個肢體可以彼此建造、彼此建立。因此,我們不但要挑旺自己的恩賜,更要堅固在我們旁邊的人﹔我們不但造就自己,還要造就別人。這樣,整個教會的肢體生活就應當脫離自私的動機,脫離唯我獨尊的動機,讓我們把基督的身體建立在神所計划的那個旨意里面,以后我們就成為成熟的、有基督身量的教會。 神給教會所定的目標,就是要教會彰顯基督完全的榮美﹔神給教會所定的旨意,就是要教會除去瑕疵、皺紋等類的病,用道借著水除去我們的站污,讓我們成為基督榮耀的身體,把榮耀歸給上帝。所以,教會是上帝在地上所設立的見証﹔教會是從罪惡中間召聚出來,分別成為聖徒的團體﹔教會也是神所差遣在地上,彰顯神榮耀和恩典的一個地方﹔教會成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教會成為固守真道奧秘、在世界繼續為真理發光的一個神的身體。這整個的身體、整個的團體乃是被召出來分別為聖,又被差出去的。「被召出來」,是表示我們要與世界有所分別﹔「被差出去」,乃是叫我們在地上繼續揀選、呼召的工作,把那些神已經預定的選民彰顯出來。這樣,教會中互為肢體的每一個基督徒,都應當把神家里的事當作是自己最重要的事,要以父的事為念,常住在主的家中(參:路二:49)。耶穌基督在十二歲的時候,所表明出來的整個事奉的心態是很清楚的 -- 「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路二:49)另外一個翻譯說:「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里面嗎?」 親愛的弟兄姐妹們,教會每一個肢體、每一個神的兒女領受了不同的恩賜之后,都要把榮耀歸給上帝。神的恩賜賜下來,乃是要叫神的榮耀在他的身體中彰顯出來﹔神把他的恩賜賜下來,乃是叫每一個肢體都有分于服事別人、造就其它肢體的工作。 「恩賜」和「才干」 所以,「恩賜」和一般的「才干」就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一個非基督徒有音樂的才干,你能不能說他有恩賜?如果你從「恩典」的觀念來看,他領受的是神白白給他的、是他不配的,這是神所賜的恩。但是從整個屬靈的原則來說,如果他還沒有分別為聖,那么他所領受的天然的聰明智慧,就還不能叫做「恩賜」。所以「恩賜」與「才干」是有分別的。「才干」是比較天生的,是信主以前從神那里自然給予的﹔但是「恩賜」是為了要服事教會,是已經被聖化的。 四、先后次序:「神的恩惠」先于「人的渴慕」 當一個人歸主的時候,他應當知道,在他信主以前,神的恩典早就臨到他。而神的恩典是在人的反應之前呢?或者在人的反應之后呢?這就應當對「恩典神學」作更進一步的探討。在奧古斯丁的思想里面,他說:「因為我的禱告,所以你才把恩典賜給我?或者因為你把你的恩典賜給我,我才能照著你的恩典懂得怎樣做正確的禱告?」是我先禱告,神才向我施恩嗎?但是,如果神沒有給我恩典,我怎么懂得向神禱告呢? 就在這個循環的中間,產生了基督教信仰的兩種不同看法:一種看法是認為「恩典是在祈禱之后,因為我們心里的切慕,神就賜給我們」,這是以祈禱為本,我們的祈求、我們的渴慕就變成一個基礎,要先有這個基礎,然后神才把這個恩典賜給我們。另外一個看法認為:是神把恩典先賜給我們,然后這個恩典就改變了我們、這個恩典就感動了我們,這個恩典也給我們能力,所以我們連向神祈求的力量、祈求的基礎,全是神寶座賜下來的恩典。這樣,神的恩典就不是在禱告之后,而是在禱告之前,神的恩典是在人的反應之前。 「先后次序」如果弄顛倒了,會混亂我們靈性的實質﹔為這個緣故,聖經對「先后」之道、「本末」的次序有很嚴格的要求。〈大學〉第一章里面提到:「事有本末,物有始終,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所以,「先后次序」是很要緊的。我在這几天已經提到了,許多錯誤的神學思想就是因為在先后的次序中間沒有智慧的了解、沒有真正的悟性,所以就失敗了。如果你先把次要的當作重要的、把相對的當作絕對的,之后再用那個絕對的東西當作真理去教導人時,你是在逼人行一些不合真理的「屬靈行動」,那么教會就會受到很大的混亂!所以本末的倒置、先后次序的混亂,是魔鬼攪亂教會的方式之一,是它的工作程序之一,我們一定要把這一點完全弄清楚。 几個「先后次序」的例子 在以弗所書中,保羅先講預定,先講神在創世之前的揀選,先講神在基督里面賜給我們的產業。。,一直講到最后,他才講到夫妻、父母子女、主仆之間的關系。這表示要從神永恆的旨意才能看到我們的日常生活,要從教義才能看到倫理,要從基本的永恆之道才能看到在歷史中間的救贖對于個人的經歷。這個次序在聖經中是很清楚的。 第二個例子:我們看見上帝在舊約賜下律法,在新約賜下救恩,但「律法」與「救恩、」不是相沖突、不是互為矛盾的。「律法」與「救恩」乃是有先后關系的 -- 先借著律法使人知道人在神面前不配蒙恩、人違背了神的道德律,之后人就來尋求神的恩典。 神的聖潔、慈愛、公義、良善是高不可攀的,只停留在理念里,在我們實際的體驗生活中是根本無法去行的。怎么辦呢?律法告訴我們,「神是良善的、公義的、聖潔的」,所以,賜下律法的目的不是要我們感到我們能夠遵行律法,也不是因為我們成全了整個律法我們就可以得救,人根本不能夠因行律法而蒙上帝悅納。既然是人不可能做到的事,神賜下律法做什么呢?羅馬書第七章就很嚴肅地告訴我們,上帝在舊約賜下律法乃是要顯出神自己的公義,當人看見律法時就知道,我們已經遠離了神本性中間那最偉大的聖潔、良善的原則。人在不義中間抵擋了神的義,人在不潔的中間平犯了神的聖潔,人在不善的中間違背了神的良善。 所以,從消極的方面來看,律法的作用証明我們已經是神的仇敵,并且我們無法拯救自己﹔而律法的積極作用就是引導我們要預備心等候恩典的來到。這樣,律法好像一個X光檢驗師,把我們的隱疾、把我們里面的敗壞完全顯明之后,我們就知道自己的光景已不像上帝原先計划中為我們所定的狀態,我們的現狀與我們原有地位中應該有的狀態已經相去甚遠了!有了這個發現之后,我們只好承認自己的罪。律法就這樣堵住了我們的口,使我們可以俯伏在神公義的審判台前,這是律法的負面作用。可是,這也是律法要達到一個正面作用之前必須有的預備,有了這個預備之后,我們就知道自己原是不配蒙恩的,我們就知道自己應當存著一個愿意領受主的恩典、愿意把榮耀歸給上帝的心,并以謙虛的心來到上帝的面前。當律法就像啟蒙的師傅把我們帶到領受基督的恩典、福音大能的拯救時,我們就會充滿了感謝! 第三個例子,在啟示的行動中間,神教導人對他的認識也是有次序的,這個次序是:先認識神的公義,然后才會愛惜神的恩典﹔先知道自己的不配,然后才知道能蒙受神的憐憫,就應當把榮耀歸給上帝。如果一個人不先知道神的公義,馬上就隨便領受,他也很可能隨便就糟蹋上帝的慈愛,這個人的靈性就無法長進。 摩西說:「誰按著你該受的敬畏曉得你的忿怒呢?」(詩九十:11)這就是整個律法的總體。律法是借著摩西賜下來的,而摩西在年老的時候說:「有哪一個人知道你是忿怒的上帝,是公義的上帝?誰按照你的公義知道你的怒氣呢?」這一段話的意思是:如果你真正在律法中間看見自己是應該受審判的,看見自己已經在咒詛之中、已經挑起了神的忿怒、已經干犯了神的聖潔,你就會曉得自己真是應該受審判! 聖經告訴我們,律法是借著摩西傳下來的,恩典和真理是借著耶穌基督賜給我們的。律法是借著猶太人傳給我們的,但是在基督里,萬邦萬族的人都可以得著上帝救贖的恩典。人先知道神的公義、威嚴、審判,先知道神公義的寶座,然后來到他施恩座前的時候,他的靈性就會有長進,會對神的榮耀和恩典有深刻的認識,于是也就很自然而然地會對自己如此不配卻竟然蒙恩,大大感謝神。 「知其先后,則近道矣。」另外一個例子:我們對「神先愛我們,我們才能愛神」的這個次序也要非常清楚,如果我們對這個次序的總原則明白了,我們就可以減少許多在曠野流浪的時日和那些不必要的靈性掙扎。是神先愛我,我才愛上帝﹔是神先揀選我,我才能相信他﹔是神先感動我,我才歸向主﹔是神先差遣人作傳道,我才有機會聽道。 前不久我在台灣的一個聚會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次序問題,由于有人說:「因為我求告主名,所以就必得救!」(參:羅十:13)如果是這樣,保羅要問你:「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羅十:14)。第l3節似乎給我們一種「人本」的錯覺,但第14節馬上就從人本次序的中間調轉過來了。因為有人給你純正信仰的根基,你才能照著正統信仰的根基發出禱告的聲音求告上帝。所以,純正的禱告生活應當是建立在純正的信仰基礎上面,這個原則是在第14節提出來的:「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如果你說:「我就是因為信主,所以才向主求告嘛!」在第14節保羅接著說:「未曾聽見他,怎能信他呢?」這句話就又把「人本」的第二個堡壘打倒了。然后你再說:「是啊,就因為我愿意聽道,所以我才得救!」但14節馬上接著又說:「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主再把你的第三個堡壘打下去了,你的重要性就慢慢沒有了。如果你說:「是啊,因為我們弟兄中間有人為主講道,我才會聽道!」所以主就說:「如果不是我差遣,他們怎能傳道呢?」(參:羅十:15)上帝把你的第四個堡壘再打下去了!所以聖經中整個次序的原則,乃是把以人為本的解經法、以人為本的神學系統、以人為本的錯誤觀念完全打垮了,讓人知道恩典是從神而來的,人不是源頭。把這整個以人為本的觀念打垮了以后,我們才看見神是坐在寶座上的施恩者。 所以結論就如同奧古斯丁所說:「你若不賜下恩典,我怎么能向你禱告呢?連我能禱告都是因為你把恩典賜給我,把禱告的心志、禱告的力量、禱告的需要賜給我,我才能向你禱告。」所以我們要求那施恩叫人懇求的靈 -- 也就是聖靈 -- 賜下「懇求」的恩典。是聖靈賜下渴慕靈恩、渴慕恩賜的心志。 我們也要求主煉淨我們切慕恩賜的動機,我們要求主煉淨我們禱告的動機,好叫我們的禱告不是為己,使我們的禱告是為主。就像我們先前提到的:若有人切慕像上帝,這個「切慕」的本身是中性的,你不能因此說它是好或是壞。因為當撒但說:「我要像上帝」的時候,它背后的動機是「我要與神同坐在寶座上」,是要竊奪神的榮耀,所以這個「我要像上帝」的切慕就變成它的罪,而不是它的義。今天你說:「我要像耶穌,主啊,我要像你!」這樣的追求不等于你有靈性,除非在你追求的背后有一個純潔的動機 -- 我一切所領受的恩賜是為了要服務人,要謙卑作眾人的仆人,要使別人得造就,要使主得著榮耀。這個純正的動機就使你在恩賜上的追求和你禱告中的切慕,有了正確的方向和真正價值的基礎。 如何使用、持守、發展恩賜 保羅說:「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后一:6)所以現在我要問另外一個重要的問題:既然恩賜是從主而來的,我們領受了恩賜之后,應當怎樣使用它?應當怎樣持守它?我要怎樣繼續發展它?恩賜不能強求,但是神既把恩賜賜給你了,恩賜就不能浪費。所以如果一個人領受了神給他的恩賜,卻誤用它、埋葬它、隱藏它,或者浪費它,這個人在神的面前就要負責了。 一、「恩典」與「責任」之間的平衡 1。要先認識聖經中的「公平觀」 接下去我們要思想的是「恩典」與「責任」之間的平衡。我們剛才說,不能把「恩典」和「公義」這兩個詞配合來講,所以你不能對上帝說:「你給他恩典、你給他恩賜,卻不給我恩賜,你是不公義的上帝!」這一句話是很不對的,因為神沒有欠人債。可是,當神把恩典賜給一個人時,那個人就應當懂得恩典不能浪費,也當懂得恩典不是我們的專利,我們更不能玩弄上帝所給我們的恩典和慈愛﹔我們乃是要在恩典中長大成人,作一個向神負責任的基督徒。 有人領受五千兩銀子,有人領受兩千,有人領受一千,你還記得嗎?這是聖經里面所講的賜下恩典的比喻(參:太二十五:14-30)。上帝給別人五千、只給你一千,你不能怪他,因為恩典是從上帝的主權賜下的,無人可以在最高的權柄之下產生懷疑的念頭,或者產生質問的權柄,沒有人有權質問上帝。上帝給一個人五千,給另外一個人兩千,給一些人一千,這是神的主權。但是奇妙的事情在哪里呢?上帝不向只領受一千的人要求賺回五千,他也不向領受五千的人說只要賺回一千就夠了﹔上帝要領受五千的賺回五千,領受兩千的賺回兩千,領受一千的賺回一千。由此可見基督教的公平觀超越古希臘哲學最深的理論,也超越過世上所有文化中最高的定義。 神借著基督在地上的教訓,把基督教信仰的「公平觀」提到一個超過古希臘文化,也超過所有哲學思想的最高境界。什么意思呢?我們通常所提的「公平」,常常只是停留在「分量」上等量齊觀的公平心態﹔我們的「公平觀」受了一種「分量」平等的心理的影響 -- 如果你給他那么多,你也應當給我這么多。這種「比較」常常會產生「嫉妒比自己有恩賜者,不理睬比自己沒恩賜者」的心態。換句話說,如果別人恩賜比你更多,你就看上帝不公平﹔如果你的恩賜比別人更多,你就覺得這不是什么大問題。這是人在墮落以后所產生的一種很不義、很錯誤的心理衡量。 人在不義之中,以不義的心態作基准來定上帝為不義的時候,他已經掉在更深一層的罪惡里面了,你明白嗎?因為上帝給人恩典,是人不能干涉的 -- 「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所以當恩賜多給一個人的時候,不是要叫那人驕傲而輕看別人,乃是叫他多多感恩,而且盡心竭力比別人更勞苦,更多工作。 2。多給誰,就向誰多取 我們常常羨慕、甚至嫉妒那些恩賜比我們更多的人,但是卻很少好好研究、思想或者體會他們在這些恩賜的背后必須要付多少的代價來響應神給他們的恩賜。當然神的恩典優先于我們的反應,但是因為「恩典」與「責任」之間的那個調和是很重要的,所以當我們看別人有恩賜的時候,可以羨慕,卻不應該嫉妒。我們應當觀察他們怎樣響應神在他們身上的恩賜,從那里學習做一個領受恩賜者的管家心態,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如果我們還沒有學會這一點,我們的靈性就會一直停頓在那個地方。 上帝使你比別人更長壽,使你比別人多活這几年,是為了什么?上帝使你的身體比別人更健康,你吃得肥肥壯壯的有什么用?上帝使你比別人更有口才,但你的口都講些什么話?上帝使你有非常敏銳的耳朵,你定音准得不得了,是標准的「絕對音感」從來沒有猜錯音,你的音感這么好,但你是怎么使用的?上帝給你作曲的才干,上帝給你文學的才干。。。,上帝給你有許多天然的才干,你有沒有把它分別為聖來回應施恩上帝的主權?你有沒有相對的回應神給你的恩典,以真正負責任的心來等候神的審判? 「切慕恩賜」還只是很初步的一件事情。你們要切慕各樣的恩賜,但是當恩賜賜下來以后要怎么樣呢?你要懂得以「責任」來平衡你所領受的「恩典」,你領受越多的恩賜,你就要受更多更多神的追討和審判,這個才是基督教的公平觀。基督教的公平觀不是要求在恩典的分量上相同,基督教的公平觀不是看神賜給我們的恩典是不是一樣多,以此來判斷上帝公不公平。基督教看的不是「量」的公平,而是「質」的公平。聖經的公平觀是「多給誰,就向誰多取﹔多托誰,就向誰多要。」(路十二:48)這公平嗎?公平。「主啊,為什么他多我少?」「你不必管!」有主權的上帝說:「我要憐憫誰就憐憫誰,要恩待誰就恩待誰。」 你不能怪上帝給得不夠,你要知道,恩賜多的人要多為主做工,恩賜多的人要多向神負責,恩賜多的人要受神更多的責備和審問。這樣,我們領受恩典之后就跑掉嗎?或是把它據為己有,把它當作榮耀自己的工具,把它當作勝過別人的傲慢,這是很沒有靈性的人!一個人恩賜多,他就要更加戰戰兢兢地回應神所給的恩典。 有一些人羨慕我的恩賜,我很想對他講一句話:「那么你來做我的工作好不好?」更有一些人嫉妒我的恩賜,我很想求主把這些恩賜和責任都轉移給他好了。我領受多,就要受更多的審判﹔我領受多,就要負更多的責任﹔我領受多,就要挑起更重的十字架﹔我領受多,就要付上更多的勞苦。中國人很懂這個道理,所以中國有一句成語叫做「能者多勞」。不過,「能者多勞」這句話應該是「能者」自己講的,而不是你想推卸責任時替那位「能者」講的。「能者多勞嘛!所以你就多做些嘛,因為你什么都會嘛!」「哎呀!你比較會嘛,你有才干嘛,你就多做嘛!」就把他拉下水去了。不是這樣的! 一個人領受了恩賜,他如果真正明白,他就應當說:「主啊,既然你給我這么多的恩賜,你一定要我做些什么,我到底做了沒有?我不要和別人比賽,我要戰兢等候你審判台所發出來的追討,因為多給誰就向誰多要,我應該怎樣響應?」這個回應有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領受恩賜當時對恩典的感受﹔第二個層次是在審判台前的反應。如果一個人領受恩典懂得馬上以相對的負責去響應的話,這個人就免去審判時受鞭打、受管教的那個程序。如果現在你知道你領受了神的恩典,馬上知恩報恩,馬上努力勞苦為主做工,盡心竭力好好利用神給你的時間和機會為主做美好的工作的話,那你就已經在這個過程中間,盡了你的責任﹔等到受審判的時候,你就不會無言以對。我們要及時,盡快在你可以響應神恩典的時候,挑起我們的責任做工,這很重要! 很多人說:「既然今天信主也得救,死前兩分鐘信主也得救,那我就臨死的時候再信好了。」你知道嗎?你在得救以后還有几十年可以為主作見証,但你竟這樣輕率放棄它,你怎么向上帝交賬呢?神給你這么多年日,給你這么多才干,給你這么多的知識,給你這么多的讀書機會,給你讀很好的學校,給你有這么高的學位,你以為就是為了使你自己得到比別人更高一等的榮耀嗎?盼望基督徒對這一點能夠了解,因為有了這一方面的了解,就使你沒有辦法怠惰,就使你不會給魔鬼留地步,使你的一生不生銳、不浪費。 我們不可誤用神的恩賜,我們不可濫用神的恩賜,不可隨己意把神給我們的恩賜作為自夸、驕傲、狂傲的本錢。我們應當把神給我們的恩賜用在榮耀神、服事人之上,我們要有能夠被主使用,把自己謙卑地放在祭壇上的心態,求主幫助我們。主給我們多少,就向我們要多少,主是公義的神。我們領受恩典之后,要把「恩典」和「神公義的追討」連在一起。不要以為要有和別人一樣多的恩賜才表示上帝是公平的,而是領受恩賜之后,常常鞭策你自己 -- 我對神有責任,我在審判那日能夠在他面前站立得住嗎?我的事奉心態如何?我有否妥善運用恩賜?有否運用這些恩賜來榮神益人?基督徒不能逃避責任,基督徒不是領受了恩典就等著坐轎上天堂的僥幸份子。 今天基督教有人提倡「成功神學」、「丰富神學」,在那里面隱藏著一種僥幸的心理,那會麻醉、毒化了整個基督的教會,那是很嚴重的問題。如果你認為信了耶穌,已經可以上天堂,可以永遠在神的國度里面了,于是就隨隨便便、不負責任,那是因為你根本不了解你的永生是基督為你舍命流血換來的,那是主犧牲的果效,那是在十字架復活的大能里面,藉著聖靈賜給你的。你怎么可以輕看基督的十字架而隨便犯罪呢?怎么可以隨便浪費上帝的恩典呢?斷乎不可!所以真正得救的人應當是「恐懼戰兢做成得救的工夫。」(腓二:12)在神的面前成為一個順命的兒女,是繼續不斷在恩典上負責任的人。 保羅對提摩太說:「想到你心里無偽之信,這信是先在你外祖母羅以和你母親友尼基心里的,我深信也在你的心里。為此我提醒你,使你將上帝藉我按手所給你的恩賜再如火挑旺起來。」(提后一:5-6)「信」的種子在你里面,所以我要你挑旺你所領受的恩賜﹔從你的祖母羅以,從你的母親友尼基傳給你的那個無偽的信心已經在你里面了,提摩太啊,我深信這個「信」也在你心里,是「道」產生出來的信心,如今對神有了回應。因為「信」是從「道」產生出來的,信道是從聽道來的,對不對呢?對神的「信」是因為神的「道」放在你里面,是神先把恩栽進去,然后你才對神有所反應,那個就是「恩典神學」、「責任神學」的總結合。有了這種認識,你就明白,是神的恩優先,我的反應與我的責任繼之而來。所以要把恩賜如火一樣地再挑旺起來。 「按手」的意義 現在我們不花太多時間去思想「是不是因為按了手才有恩賜賜下來,如果不按手就沒有恩賜賜下來」。我告訴你,這和按立牧師、傳道人,神學生被差派去傳道,或者教會差派宣教士出去時的那個按手,其實是不同的兩件事。 按手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借著有形之禮來表達那無形之實,也就是「神賜此職,人行此禮」。這個職分是神賜下來的,人不過遵行神的旨意行這個禮,是這個意思。所以當保羅為提摩太按手的時候,神賜給提摩太的恩賜是不是借著按手才賜下的?不是。「按手」只是表明神使用保羅去堅立、去顯明他已經賜給提摩太的恩賜。 人對人的按手不能成全神或者改變神的心意,人乃是「行此禮以証此志」。正像施洗約翰為耶穌洗禮的時候,不是因為他為耶穌施洗,聖靈才降下來,乃是在他施洗的過程中間,上帝要讓許多受他洗的人看見,上帝已經預備了一位要領受聖靈的,神的靈降在他的身上。 二、在謙卑中挑旺恩賜 我們事奉主的人,要好好去發現神到底把什么恩賜放在我里面,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很認真地去想,到底我應當做什么?「主啊,我能做什么?我應當做什么?我已經做的是什么?我還沒有做的是什么?」如果你只滿足你曾經有過的成就,這不是你的謙卑,這是你的驕傲。 1。謙卑的四個記號 現在我要給你一個觀念的改革: 這是從我個人生命的經歷中、從我對聖經的研究結果中得到的一個觀念。 我認為真正的謙卑至少有四大記號: 第一個記號,從來不滿意自己的成就﹔ 第二個記號,從來不停止追求真理的丰富﹔ 第三個記號,從來不認為自己是高貴的,不會不俯就那些卑微的人和卑微的事﹔ 第四個記號,總是永遠把榮耀歸給上帝而不歸給自己。 這是謙卑的四個總原則,我相信你們中間更有智慧的人還可以從聖經中找到其它的原則,我也不認為這已經是結論了,因為如果我說:「這四個原則是最完美的」,那我就不謙卑了,就違背了其中的原理。 真正謙卑的人,第一個特征是 -- 永遠不滿足自己所有的成就。他一直拼一直拼,要做更多。你說:「他要做更多就是因為驕傲!」不是。就是因為他認為自己不夠,他要做更多來榮耀上帝,這種「要更多,追求更多,做更多,從來不滿足自己的成就」的不滿足的態度就叫做「謙卑」。今天不明白這些總原則的人,他們就把「謙卑」兩個字跟文化中間很卑下的、很普通的、很世俗的觀念結合起來,學了一臉奴才相,然后認為自己很謙卑。「我什么都不會!」你原本「會」,卻說成「不會」,你就已經說謊、已經犯罪了,還說什么謙卑!你是雙重犯罪!第一,不講誠實的話,你「會」,但你卻說「不會」,你說謊!第二,是你的動機,因為你不愛做,因為懶惰就說自己「不會」,你放棄機會,你對神不負責任。你說謊話,再加上你逃避應當做的事情,你沒有負起責任,這是更大的罪!不是謙卑! 今天很多教會跟世俗一樣,把「謙卑」兩個字解釋成與聖經的原則背道而馳。很多人說我很驕傲,我都沒有反駁,這個就是我的謙卑嘛,因為我不反駁他嘛!但是到有一天他真正改正那些觀念以后,他就知道他所講的「謙卑」是不合乎聖經的,而他所講的「驕傲」也不是聖經所講的「驕傲」。因為照聖經的原則,謙卑的人是永遠不滿足自己所成就的,永遠不滿意自己已經達到的,這個才是謙卑。 第二,對真理永無止息的追求,永無止息的開放。這個世界許多所謂「哲學大師」、「宗教大師」、「宗教創辦人」,起初都是有一片誠心盼望能明白真理,但結果還沒有得到真正的答案就把那不是答案的道理絕對化,去教導別人一定要照著做,然后對他們以為的真理至死忠心,永遠不要改。那不是謙卑,那叫做「固執」! 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孔子這句話就表示他還不知道,如果有一天他知道了,他死都甘愿。可是現在,提倡儒家學說的那些最偉大的思想家都認為孔子不需要耶穌。孔子感到他自己需要「道」,但那些人卻把孔子一生找到的那些支離破碎、片片斷斷的道當作就是一個完整的真理來和基督教對抗,這是何等「夜郎自大」!如果今天孔子看到自己的這些學生,他一定會覺得很不好意思,他很可能會這樣說:「我是你的老祖師,我自己都認為『朝聞道,夕死可矣』,現在「道』來了,這是我當年很想聽、卻沒有機會聽到的,你們竟然還要反對它、抵擋它,你們這樣還算是我的學生嗎?」我曾經在某一次的講道中說:「新儒家的巨子死要面子,一定要証明孔子的學說是最高的,然后再把那個學說當作他們的標准去抵擋神給人的啟示,你想,中國文化如果在這些人手中,會有什么前途?」 如果你說:「每一個宗教都是好的」,你已經先假設各宗教應該等量齊觀,你就根本沒有一個開放的心可以再去追求真理。所以,我個人認為,謙卑的第二個總原則,就是對真理無窮無盡的追求、繼續不斷的開放。這不等于說我們沒有確定的原則可以堅守,也不等于說我們可以繼續不斷變換我們的信仰,不是的。因為那絕對的「絕對」是值得我們把它當作「絕對」,而非絕對的「非絕對」,我們不應當把它絕對化。被絕對化的「非絕對」是假的「絕對」,絕對不對!而不把「真絕對」當作「絕對」,是那些人自己吃虧,自討羞辱。這又是另外一篇信息了。 真正謙卑的第三個記號,就是肯做卑微的事,肯俯就卑微的人,不認為自己比別人高一等,不認為自己比別人強,而愿意與所有的人平起平坐,這是羅馬書第十二章所提出來的原則。 第四個記號,真正謙卑的人是把所有的尊貴、榮耀、丰富、智慧、能力、權柄都完完全全歸給上帝。唯有神是配得所有的榮耀,所有的榮耀應歸給至高的上帝﹔我們沒有任何的功勞,我們沒有任何的榮耀,我們應當負起全部的責任,卻不奪取神任何的榮耀,這個叫做「謙卑」。 把這四點總結合起來,你就知道,我們的謙卑常常只不過是奴才相,我們的謙卑常常是禮多必詐,我們的謙卑不過是學別人那種虛假的外表,那不是謙卑。你把這個看清楚了,你再想想,宋博士常常責備人,他很驕傲嗎?不是,他很謙卑。你明白嗎? 2。「動性的議卑觀」可以挑旺恩賜 好,再回到正題里面,我們領受恩賜時,不要把已經領受的當作是絕對不能夠再繼續增長的,所以聖經說什么?「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經上說:『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雅四:6)前面那一句話給我很大的興趣,「但他賜更多的恩典」,所以謙卑的人相信還有更多的恩典,他要繼續謙卑才會繼續領受更多的恩典,這是「動性的謙卑觀」,是「繼續不斷長進的謙卑觀」。保羅說:「你不要以為你領受了恩賜就可以停頓了,你不要因為你領受了恩賜就滿足了,你要再次如火把你已經領受的恩賜挑旺起來!」火炭已經有了、火已經有了,但是灰很多,現在要把它挑旺起來。 你們現在很少人知道燒火炭的熨斗,也很少人知道用火炭來燒飯是什么情形,因為現在什么都電器化、計算機化,結果這個時代很多人類最基本的吸取智慧的機會和權柄已經被奪去了。我們的孩子算朮越來越差,因為只要噠噠噠,按几個鈕以后答案都出來了,他怎樣用頭腦把那個數與數之間的結構、關系、因果律算出來,那個機會和那個權柄已經被科學剝奪光了。科學家是很殷勤地要幫助許多人,但科學家殷勤的研究,卻使許多人沒有殷勤的機會,變得非常懶惰﹔科學家努力的結果,卻使大家可以不努力。所以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帝國主義侵略。對不起,可能我講的很多話你們不是那樣想的,但就是因為你不是那樣想所以你們更要好好地聽。 你知不知道現代人有一個通病,就是到老的時候他才發現,他一生所做的不是他從小愛做的,他從小盼望做的,到老的時候還沒有機會做就死掉了。年紀比較大的人有沒有這個感覺?二十年以前說:「我要這個,我要那個,我盼望長大以后這樣、那樣。。。」,但到了二十几歲時,爸爸說:「去留學!」后來就得到學位,也得到了一份好工作,于是就又開始為老板、為上司拼命做做做,在社會中間只要升不要降,升升升。。。。到老的時候,唉呀!我已經有功、有名、有家、有業,我在世上已經被認為是成功的人﹔但是我記得我小的時候很愛學柳公權、王羲之、鄭板橋的書法,有空的時候也寫几個字,可是越寫越不象樣,后來就算了!反正現在都是用計算機,哪里還需要寫字?現代人嘛!鄭板橋那個老古董才需要寫字。自己安慰自己,于是就一直到老才回頭想練字。小的時候很想畫畫,到老的時候一張都沒畫出來。等你快要死的時候,你才發現,你這一生做了很多你從來沒有想要做的,而很多你原來很想、做的事都沒有做。什么意思?表示你在社會機械化的形式推動下,變成了沒有自我獨立生命泉源、生命靈感的一種活物﹔然后,你就把許多原來放在你里面的恩賜壓制、消滅掉了。 那怎么辦呢?保羅說:「提摩太,你有恩賜了嗎?」「有了。」「已經給你了嗎?」「是。」「過去給的?」「是。」「我給你按手的時候已經証明,就是因為神賜此職、我行此禮,我知道神把恩賜、選召給你了,而神的恩賜和選召是沒有后悔的。我知道你有恩賜,但是你怎么樣,停在那里嗎?不!要如火挑旺起來!」保羅說:「把它帶出來,挑旺它,挑旺已經在你里面的恩賜。每一個人都去發現你自己!」 我們要對主說:「主啊,禮拜一到禮拜六我已經為地上的老板效勞了,但我知道你才是我老板的老板,我更應當為你效勞,我現在要對你負責,你給我什么恩賜、什么才干、什么負擔,求主繼續挑旺我,用你的靈火焚燒我,使我發現、使我重新獻在祭壇上,我可以多多被你使用。」你愿意嗎? 傳道人與火 最后我要對神學生講几句話:你不要因為念了神學,就被神學教育的固定形式給蒙蔽了,而沒有發現神所給你的有一些可能是你的神學老師不能給你的。我也要對牧師、傳道講几句話:你要知道,在你牧養的時候,神的引導常常有可能與你在教牧學的神學思想課程中間所學的原理不一樣﹔神可能給你更新的帶領、更奇妙的發現,使你可以在全世界教牧的研究中間多一些新的經驗的貢獻,而不是因為你讀過、學過某一些西方神學的方法,你便以為那些就是完全的。你要把它挑旺起來,更謙卑地追求。 在向全球各地華人傳道的這几十年中,我在神的鞭策之下,在不同的環境、文化、宗派、背景的人中間不斷傳講信息、解答問題,其中常會有互動。在這彼此互動的事工里,我一直尋求、一直研究,到底神要我做哪些事?所以,我就沒有完全照著西方的護教學來做,而是發展了我在華人思想界中非常實際的、活動的、機動性的、有相互關系的護教方式。我發現,我應當發展出與這個時代、與現代思潮交流出來所特有的布道方式、布道信息﹔盼望在我還沒有離開世界以前,能快快把這些東西一套一套地整理出來。 我相信,對神在整個歷史中間的那些引導、那些有所貢獻的新發現的恩賜被挑旺以后,所產生出來的果效是可以引導下一代的人。我相信你已經聽明白我這些話的意思了。 當保羅年紀老的時候,他對提摩太說:「你要把已經有的恩賜如火再挑旺起來。」今天早上我本來要講一篇信息,是與這個部分連在一起的,但是我知道時間不許可,是什么信息呢?就是「傳道人與火」。有機會我再用這個題目跟大家好好分享。 你的恩賜需要加上火的挑旺,你的恩賜需要放在祭壇的上面。如果你已經有了一些恩賜,但你沒有火的挑旺,你表現的是冷冰冰的事奉心態,你就沒有辦法吸引人看見神的榮耀。你已經有的恩賜加上火的焚燒、火的訓練,火,熊熊之光發射的時候,你就能把神的榮耀彰顯出來。 愿主賜福給我們,使每一個人能夠在祭壇上發出那挑旺恩賜的火光,叫更多的人把榮耀歸給上帝。我們低頭禱告:「主啊,感謝你恩待我們有機會來討論這些事,我們有許多的虧欠、許多的軟弱,我們不以為自己已經完全了,我們要以純正的動機繼續追求,以你給我們的感動來切慕更多更多你的恩典,因為你賜更多的恩惠,求你賜福給每一個事奉你的人。奉耶穌的名,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