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March 17, 2014
道教與基督教的共通點
道教與基督教的共通點
道教宗師老子,李耳,楚國苦縣(鹿邑縣)人。約生活於公元前571年至471年之間,曾做過周朝的守藏吏,是我國熟知的一位古代偉大思想,哲學家。約在同時期,在天竺國(印度)出現了釋迦牟尼,是佛教的宗主。五百年後,在以色列國又出現了耶穌基督,就是基督教的救主。又再五百多年後,在阿拉伯地區出現了穆罕默德,是回教的始祖。佛教,基督教,回教都是進口的宗教,而道教是中國自發的宗教,道教不是道家,但道教始終依重道家,若然說道家是宗教,倒不如說它是哲學反而會更適合。
中國古代文化與道教都各有互相影響,現分術如下
古代宗教和民間巫術。中國古代盛行自然崇拜和鬼神崇拜,它們都是道教滋生的溫床。
戰國的神仙傳說與方士方術。道教的神仙不同於一般鬼神,不是生活在冥冥之中的精靈,而是活人個體生命的無限延伸和直接昇華。
道教神仙的最大特點是:其一形如常人但卻能長生不死;其二是逍遙自在、神通廣大。
先秦老莊哲學和秦漢道家學說。老莊與秦漢道家都是學術派別,不是宗教。老子、莊子、列子、淮南子等書都是學術著作,不是神學經典。但道教在理論上卻緊緊依托於道家,打起道家的旗幟,造成道家與道教非即非離的關係。無論老子還是莊子,都不講煉丹和符籙科教,亦不追求長生不死,羽化成仙。老子只承認天長地久,認為人體是禍患之源,主張無身。莊子認為生也有涯,他所追求的主要是精神上的解脫與自由。
陰陽五行思想。認為陰陽之道體現天意,故人要通曉順應陰陽之理,社會才能太平。
古代占卜之說。運用周易揭示的陰陽之道。
醫學。集唐以前醫學之大成,凡臟腑之論、針艾之法、脈證之辨、食治之宜、婦嬰之疾、七竅之痾、五石之毒、備急之方、以及導引、按摩等生之術,莫不畢精。
科學。外丹道所追求的不死之丹雖不能成功,但煉丹術的發達卻極大地推動了有唐一代的古化學學科的發展。
體育。注意煉氣煉形,並與煉神結合,形成一套系統精密的內養功法。
從宗教發生學的角度,道教既不是典型的原生型或典型的創生型宗教,而是介於兩者之間。
其生成的特點是沒有統一的創教教主和集中創教時間,其孕育過程緩慢而分散,經過多種渠道,在不同地區發展,逐漸匯合在一起。
從宗教教義來看,道教是諸多宗教中最重現實生命的宗教。
道教提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號,最講究養生修道,發展出一套健身長壽的養生之道和開發慧命潛能的仙學。從宗教關係學上說,道教是諸宗教中較少排它性、較多包容性的宗教。它上溯遠古,兼綜百家,是多種文化融合的產物,在其後來的發展中,亦以開放的姿態,廣納博採,形成"包羅萬象,貫徹九流"的特點。道教自身力量不大,但道教能通於百家;在理論上溝通兩家,使道家的影響成倍增長。道教又大量吸收佛學、儒學,並把自己的思想滲透到兩家中去。道教能匯合眾流而不失其主旨。道教表現了中國人多神共信的信仰特質。道教教徒是五大宗教中最少的,但道教對中國文化的影響卻遠遠超出教徒的範圍而達到各階層、各領域、各地區,是全局性的影響。中國基督教、伊斯蘭教人數雖多,其影響基本在教徒範圍內。道教仙話是文藝創作的重泉源,民間文藝更不乏道教內容,在治病養身方面,道教與中醫密不可分,內丹功法衍生出成百上千種氣功的功法流行於中國各地,由於道教與中國文化、民族性格有密切關係,故魯迅先生說"中國根底全在道教"也不無道理。
老子著道德經81章。後人有把它命為論說。諸如道論,反宿命論,空間論,復命論,信論,宇宙結構論,不崇拜名物論,反數術論,分殊統整論(創造論),宇宙生成論,有論(天下有始 ),不祭獻鬼神論,反占術預言論等。
這81論都符合基督教的思想,基督教的聖經是二千年後才翻譯成中文。故此,中文版聖經是極受道家思想的影響。
老學的中心思想是道。道德經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始;有名,萬物母。……」金山釋義,道者,產生一切名物的始基、本體也,名物的生命乳源,終盡宇宙間一切隱祕深奧,所必須經過的明通大門也,開始產生那狀象世界一切名物的始基,以及總持統攝那狀象世界一切名物的宗主也,我們可以認知的狀象世界中,那有名象位階的至高形象神的產生本祖也,生成形象世界的產生本祖也,萬王之王的宗主也,流遍浸透、廣施普濟一切名物者也,行得通的正路也,一切名物的心意所向與流注匯聚之處也。
基督教的聖經,約翰福音一章1-3節「太初有道,道與上帝同在,道就是上帝。這道太初與上帝同在。萬物是藉著 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
道德經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對於宇宙的來歷已經作過思考。他早就認為,天地不是從來就有的。天地沒有形成之前,先有道。道派生天地的過程,被概括成這樣一個公式:道形成原始的統一體,統一體分化成兩個對立的力量,這二者相互滲透,它們的相互滲透生成了萬物。老子說的兩者,即二,常被理解成天與地。稍後,道家的理論家具體地思考了天地來源,形成了系統的學說。在天地沒有形成以前,只有無限的空間,其中一片黑暗,什麼也沒有生成。只有精氣充滿,神氣一往一復。這精、神之氣,也就是道,是道的不同功能,不同名稱。以後,由它形成了天地和萬物。基督教的聖經,創世記 一章一至二節「 起初,上帝創造天地。地是空虛混沌,淵面黑暗;上帝的靈運行在水面上。」
從以上經文可以看出,道家的思想與基督教的思想,是不謀而合的。尤其是道的釋義與創造論,無一不符合基督教的理解。就算以外文版本的基督教聖經,跟道家思想去此較,都沒有發現瑕疵。
道教是極注重大自然,認為要天仁合一,極符合現今的環保。他們對仙人的理解亦極類似耶穌基督的身體與形像。他們尋求永生之道的意向也合符宗教原則,正因為道教是早過基督教,所以對救贖與永生等問題不甚明瞭,才會導致煉丹煉仙,以為可以用藥物去獲取永生, 這與現今人類迷信科學又有件麼分別呢?若果當時他們明白基督教對救贖與永生的原理,只要承認基督是個人救主,就可以得到永生,秦始皇就不會派三千童男童女去尋找永生,他亦不會中水銀毒而死。道教後來的道士們熱衷於製作和增修道書,附會老莊,吸收儒學,暗納佛教,供奉偶像,相容丹鼎與符籙,占算命運等。建立道教教義、教規與神學體係,更分出許多門派。這些都是違反了老子原本的中心思想。其實這些問題並非單獨存在於道教。基督教,回教,佛教,以及任何宗教都有同樣毛病。基督教就出現了許多不符合聖經原則的怪論,諸如地獄的永久性火燒懲罰,上帝的殘暴等,這些都受到道家思想的斥責。二千年後基督教才傳入中國。當時不論任何宗教都變了質。佛教不受印度人的接受,反而在中國興旺起來。道教雖然近似基督教,但也因為走偏了門路,末能普遍接受。基督教因信稱義的道理,都只不過是在馬丁路得時代才發現出來。這難怪道教不明白救贖,永生,及稱義的道理。
宗合以上,基督教是可以接受老子的思想,但不能容納道教。如果道教可以接受基督教的救贖,永生,及因信稱義的道理,並且放下老子本身極反對的占算,鬼神,拜偶像等惡習,這樣,道教必然興盛。
-------------------------
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
一.教皇
二.拜馬利亞
三.敬奉偶像
四.聖經與遺傳
五.大小罪與煉獄
六.神父赦罪
七.聖體和彌撒
八.功德赦罪
九.聖體遊行
十.聖徒神化
-------------------------
關於聖經預言耶穌
基督教認爲耶穌就是《聖經·舊約》預言(預表)的基督(或彌賽亞、默西亞)。
猶太教認爲基督教文獻中所描繪的耶穌與猶太聖經中所描繪的彌賽亞不同,只奉相對於基督宗教的舊約的希伯來聖經,不會信奉基督教的耶穌,也認為預言不是指基督教的耶穌。覺得是因為錯誤的翻譯聖經,錯誤的解釋聖經才會造成「聖經預言了耶穌」的觀念。[2]
關於贖罪祭(或贖罪祭的象徵)
基督教認爲耶穌是經由流血來為人贖罪,耶穌有如逾越節羔羊,耶穌在耶路撒冷城外被羅馬士兵處死於十字架上是為全人類而行的贖罪祭「耶穌作爲祭品,他的犧牲免除了世人的原罪和所有的罪」。
猶太教認爲「不流血就不能贖罪」這種不符希伯來聖經;希伯來聖經中「逾越節羔羊」不是用於「贖罪」的,基督教把耶穌說成「完美贖罪的逾越節羔羊」並沒有希伯來聖經根據;希伯來聖經中不是所有的祭獻都與「贖罪」相關,同時祭獻羔羊並非是唯一的「贖罪」手段,另外希伯來聖經的贖罪祭可以不使用羔羊,「流血」並非「贖罪」的唯一方式。
猶太教認為在希伯來聖經中,人是不可以當作「祭物」的,「耶穌這個人是祭物」這種説法不符這點。
猶太教指出,希伯來聖經對於如何獻祭有明確的規定,就算把耶穌說成是「羔羊」,也不符合希伯來聖經,用作獻祭的羔羊是不能夠有瑕疵的,基督徒廣泛認爲耶穌臨行前被羅馬士兵鞭打得皮開肉綻,這足以使這只「羔羊」成為非法的祭物。基督教福音書記載耶穌小時候行了割禮(割除男性包皮),即便耶穌沒有在死前受刑,他的身體也不符合「無瑕疵」,耶穌與合法祭物之間風馬牛不相及。另外希伯來聖經還規定了獻祭的地點,耶穌的死亡地與合法獻祭之地衝突。
不過基督宗教則是認為耶穌的無缺陷是指他的無罪及純潔,並非肉身上的無受傷,而耶穌的贖回祭是新立的約,和以色列的祭獻屬於不同範圍的禮儀,並不能同一而論。
關於原罪論
基督教有「原罪論」(原罪論源於奧古斯丁,目前各種基督教派之中對原罪論的解釋性應用不一定符合經典的原罪論),只有通過耶穌才能獲得拯救(但目前天主教的對耶穌唯一拯救的解釋達到了較靈活及模糊的效果)。
猶太教認爲基督教的「原罪論」,「耶穌是唯一拯救」這樣的觀點與希伯來聖經衝突。
猶太教認爲這個世界上所有的好人都在來世有份,並不取決於是否相信「耶穌是基督,基督是上帝」。
關於上帝的獨一性
絕大多數基督教派及基督信徒認爲上帝是「三位一體」的。
猶太教認爲這個「三一」觀不符希伯來聖經。
關於天堂地獄
基督教新約描繪了很具體的「天堂」「地獄」。
希伯來聖經從來沒有提到過基督教新約所描繪的「天堂,地獄」,希伯來聖經不包含基督教新約所展現的「天堂地獄觀」。猶太教的撒都該派甚至否認有「天堂」、「地獄」及死後的生命之說。
-------------------------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儒家的至理名言,表明若要作為一國之君,那人首先要由自身開始。這與聖經的教導相彷,就是「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神的教會呢?」(提前三5)耶穌會在明末清初時來華之時,深明儒家與中國民族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所以他們嘗試從孔子及其後人的學說中,找出可以與基督教相比較的地方來。[1]他們發現到先秦儒家所指「天」的概念,其實表明中國人原來也有神的觀念,而「修身」也與基督教律己的概念相似。他們的努力確實為當時的傳教事業,建構了一個耶儒可對談的平台。
當然,傳教士也發現傳統儒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在〈儒教言誠意正心修身與耶穌教異同〉一文中,傳教士就是努力地解說基督教怎樣可補足儒家之缺欠。就是將儒家「修身」的概念,與基督教個人生命紀律作出比較。重點是要表明雖然人有自主能力去自律,但卻不能完全心正意誠,所以需要基督的救恩。從當時的人來看,一班從西方來的人,有這麼大的決心要認識中國文化,已經是難能可貴,再加上他們能夠以開放的態度去欣賞中國人的儒家思想,更給中國一個比較大的接納空間,讓這些傳教士留下來。
可惜的是中國當時只覺得本國的知識、文化是全世界最高的,根本看不上傳教士的所傳的福音,自以為儒家就是包籮一切學問的。雖然有溝通的空間,但始終都是離不開那自以為是的框框內。不過,可能是神的時間與人的期望有異的問題,若不是後期有其他會士來華,而從另一角度去看這些中國文化,就未必有後期基督教被拒之於門外的困難了。
筆者覺得耶穌會當時這種嘗試,實有學習的餘地。因為當我們去到異文化的地方,我們是不可首先假設當地的文化,是完全沒有可取之處的;否則,只會令人反感,而失去溝通、對話的空間。若要令他人願意聽我們的信息,我們必需先設身處地,明白欣嘗他人的文化,才可以對話。此是筆者過往經常犯的錯誤,盼望可以逐步改善。
-------------------------
伊斯蘭教與基督教,有共同的淵源,崇拜同一位造物主,尊稱為上帝、耶和華或真主、安拉:
他們同屬與亞伯拉罕宗教,同是一神教;然而,伊斯蘭教與基督教和猶太教之間的衝突,卻是所有宗教之間的衝突中最大規模的。
穆斯林傳統相信穆罕默德是真主派遣的最後使者,他本人是位文盲,不認為穆罕默德有抄襲過基督教或猶太教教義,或曾吸收其神學內容,而是重申多年來被基督教和猶太教改動了的一神教內容,也認為三教之間的神學有相似的原因正在於此。
穆斯林認為所有經典的作者都出自於真主,再啟示給其使者宣導開去,而不是人為創作,古蘭經會被真主所保護。
古蘭經中許多的內容皆與聖經所提及的相關;耶穌從亞伯拉罕的神(安拉)獲得了引支勒(福音書)。
傳統上,穆斯林相信現在的希伯來聖經與基督宗教的新約聖經已經遺失或被曲解了它原有的教導,穆斯林稱其餘二者為有經人。
基督徒普遍同意摩西五經(托辣)是摩西原著,而因轉譯、轉寫、轉錄時為涵蓋更多近代的地名與類似非實質上的改動而被改動過。
耶穌依據摩西五經中的具體陳述並宣稱為摩西所著,相信即使摩西確實沒有使用當時普遍接受的文字,他至少是原書的原著者。
基督徒不認為所有的詩篇都出於大衛之手,確實,普遍觀點是約只有一半的詩篇為大衛所著:
「即使相信大衛作了近一半的詩篇,至少有一篇是在大衛出生以後500年所寫。
為數不少的詩人與作家作出貢獻,詩篇之中約有三分之一是佚名的。」
Labels:
道教與基督教的共點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