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November 22, 2013

二律背反=悖論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就已經指出理性的限制,懷疑理性的無限作用,以及超越理性能力必然導致二律背反antinomy(悖論)。 康德極力論證,當人類認識進入理性階段的時候,試圖去把握世界「整體」,必然會陷入二律背反這種「不可解決的矛盾」之中。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四組正題與反題的論證,前兩個論題: (一)正題:世界在時間與空間上:有起始有界限。    反題:世界在時間與空間上:無起始無界限。 (二)正題:世界上一切都是由單一的東西所構成。    反題:世界上沒有單一的東西,一切都是複合的。 --------------------- 二律背反、Antinomy :二律背反是康德的哲學概念。 意指對同一個對象或問題所形成的兩種理論或學說雖然各自成立但卻相互矛盾的現象,又譯二律背馳,相互衝突或自相矛盾。 二律背反是康德在其代表作《純粹理性批判》中提出的。康德列出四種二律背反,均由正題和反題組成。 第一種二律背反裡, 正題是:「世界在時間上有一個起點,就空間而言,也是有限的」。 反題是:「世界在時間上没有起點,在空間上没有界限;就時間和空間兩方面而言,它都是無限的。」 第二種二律背反證明每一個複合實體既是由單純部分組成, 又非由單純部分組成。 第三種二律背反的 正題主張因果關係有兩類,一類依照自然律因果關係,二類依照自由律的因果關係; 反題主張只有一類依照自然律的因果關係。 第四種二律背反證明,既有又没有一個絕對必然的存在者。 ------------ 康德在《純粹理性批判》中判斷力中 則我們會發現判斷中知性的邏輯功能: 思考的功能分為四個項目,每個項目又各包含了三種命題: 判斷表 量判斷(Quantity of Judgments) -全稱判斷(Universal Judgment) -特稱判斷(Particular Judgment) -單稱判斷(Singular Judgment) 質判斷(Quality of Judgments) -肯定判斷(Affirmative Judgment) -否定判斷(Negative Judgment) -無限判斷(Infinite Judgment) 關係判斷(Relation of Judgments) -定言判斷(Categorical Judgment) -假言判斷(Hypothetical Judgment) -選言判斷(Disjunctive Judgment) 程態判斷(Modality) -或然判斷(Problematic Judgment) -實然判斷(Assertoric Judgment) -必然判斷(Apodeictic Judgment) 有一位美少女(單稱), 雖然美若天仙,可是成不了真正的仙(否定), 可憐這個鄰居家的可愛女兒(選言), 為了成仙入山修道,昨天早上在玉山頂上被強風吹落,跌落山谷而香銷玉殞了(實然)。 康德的範疇有12個,分成4類: ①量的範疇(單一性、雜多性、全體性); ②質的範疇(實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③關係的範疇(實體性、因果性、相互性); ④樣式的範疇(可能性、現實性、必然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