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November 24, 2014

37種基本粒子,高能物理

描寫基本粒子的最成功的理論是標準模型理論, 它使用規範玻色子來描寫強交互作用、弱交互作用和電磁交互作用。 光子、W 及 Z 玻色子和膠子都屬於規範玻色子。 此外按標準模型理論物質是由37種基本粒子組成的,最後這個理論還預言了希格斯玻色子。 這些基本粒子相互結合可以形成更加複雜的粒子。 從1960年代以來實驗物理學家已經發現和觀察到了上百種複合粒子了。 粒子物理學是研究組成物質和射線的基本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的物理學的一個分支。 由於許多基本粒子在大自然在一般條件下不存在或不單獨出現, 物理學家只有使用粒子加速器在高能相撞的條件下才能生產和研究它們,因此粒子物理學也被稱為高能物理學。 粒子物理學的研究集中在亞原子粒子上。 這些粒子的結構比原子要小,其中包括原子的組成部分如電子、質子和中子 (質子和中子本身又是由夸克所組成的粒子) 和放射和散射所造成的粒子如光子、微中子和緲子,以及許多其它奇特的粒子。 ========== 微中子(義:Neutrino,字面上的意義為「微小的電中性粒子」,又譯中微子),是輕子的一種,其自旋量子數為½,符號為希臘字母\ \nu。 微中子有三種:電微中子(符號為\ \nu_{e})、μ微中子(符號為\ \nu_{\mu})和τ微中子(符號為\ \nu_{\tau}), 分別對應於相應的輕子:電子、μ子和τ子。 所有微中子都不帶電荷,不參與電磁交互作用和強交互作用,但參與弱交互作用。 標準模型的假設裡微中子的靜止質量為零,但可以通過修改標準模型使微中子有非零的質量。 反粒子是相對於正常粒子而言的,它們的質量、壽命、自旋都與正常粒子相同, 但是所有的內部相加性量子數(比如電荷、重子數、奇異數等)都與正常粒子大小相同、符號相反。 緲子(渺子,muon)是一種帶有一個單位負電荷、自旋為1/2的基本粒子。 緲子與同屬於輕子的電子和τ子具有相似的性質,人們至今未發現輕子具有任何內部結構。 歷史上曾經將緲子稱為μ介子,但現代粒子物理學認為緲子並不屬於介子(參見歷史)。 每一種基本粒子都有與之對應的反粒子,緲子的反粒子是反緲子。 反緲子(μ+)與緲子(μ-)相比只是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質量、自旋等性質完全相同,因此又叫做正緲子。 ============================== 光子(Photon)原稱光量子(light quantum),是傳遞電磁相互作用的基本粒子,是一種規範玻色子。 光子是電磁輻射的載體,而在量子場論中光子被認為是電磁相互作用的媒介子。 與大多數基本粒子(如電子和夸克)相比,光子的靜止質量為零,這意味著其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是光速。 與其他粒子一樣,光子具有波粒二象性: 光子能夠表現出經典波的折射、干涉、衍射等性質 (關於光子的波動性是經典電磁理論描述的電磁波的波動還是量子力學描述的機率波的波動這一問題請參考下文波粒二象性和不確定性原理); 而光子的粒子性則表現為和物質相互作用時不像經典的波那樣可以傳遞任意值的能量,光子只能傳遞量子化的能量, 即: E = h\nu\, 這裡h\,是普朗克常數,\nu\,是光波的頻率。 對可見光而言,單個光子攜帶的能量約為4×10-19焦耳,這樣大小的能量足以激發起眼睛上感光細胞的一個分子,從而引起視覺。 除能量以外,光子還具有動量和偏振態,不過由於有量子力學定律的制約, 單個光子沒有確定的動量或偏振態,而只存在測量其位置、動量或偏振時得到對應本徵值的機率。 ============================== 光子的概念也應用到物理學外的其他領域當中,如光化學、雙光子激發顯微技術,以及分子間距的測量等。 在當代相關研究中,光子是研究量子計算機的基本元素,也在複雜的光通信技術,例如量子密碼學等領域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 半導體靠控制積體電路來記錄及運算資訊,量子電腦則希望控制原子或小分子的狀態,記錄和運算資訊。 1994年,貝爾實驗室的專家彼得·秀爾(Peter Shor)證明量子電腦能做出離散對數運算,而且速度遠勝傳統電腦。 因為量子不像半導體只能記錄0與1,可以同時表示多種狀態。 如果把半導體比喻成單一樂器,量子電腦就像交響樂團,一次運算可以處理多種不同狀況, 因此,一個40位元的量子電腦,就能在很短時間內解開1024位元電腦花上數十年解決的問題。 ==============================

巴洛克Baroque

「巴洛克」 慣指的時間是17世紀以及18世紀上半葉(約1600年-1750年),但年份並不代表絕對的藝術風格,特別是建築與音樂。 這一時期, 上接文藝復興(1452年-1600年), 下接古典主義、浪漫時期。

白蚁王国

白蚁王国: 白蚁是天才建筑师,一个大蚁巢可能有多个副巢,但那只是白蚁的大粮仓,要找到蚁王蚁后生活的主巢也有诀窍。 红头上带着钳子的是兵蚁,一旦发现危险,兵蚁就会从蚁道爬出“保家卫国”,却不知正好暴露了老巢的位置。 “顺着兵蚁来往最密集的方向,一定会找到主巢。 ”。果然,一锹下去,比脸盆还大的主巢露出真容。 主巢附近有泥骨架,也就是蚁巢的立柱,挖开泥骨架下面就是蚁卵,再下面河蚌状、结构紧实的就是“王宫”了。 小心挖开“王宫”,藏匿其中的一对蚁王和蚁后被生擒。 根据蚁后身体颜色来看,这只浑身发黄的蚁后,至少 “登基”30年以上了。 没有了蚁王蚁后,剩余的白蚁会在两三个月里正常死亡。

Saturday, November 22, 2014

會看人

不僅看事,更會看人。 觀察人的表情要分左臉、右臉,因為左臉是由主管感性的右腦控制,而右臉則由主管理性的左腦控制, 從兩邊的臉色、肌肉、眼皮變化,對照談話內容,可以推論其心思,以及是否言不由衷。 有節目邀李昌鈺當場猜測,10位穿便服的來賓中有哪一位是真的警察,結果他用排除法篩選、觀察外貌,果然推斷正確。 助理教授李承龍,是李昌鈺指導的第一個台灣博士生, 發現這位老師對論文內容和上次討論的進度記得比學生還清楚,而且檔案架上還有一個寫著他名字的卷宗,反映李昌鈺做事情的條理。 許多上了年紀的朋友會擔心老年失智症,向李昌鈺討教如何保持記憶力,他的建議是「簡化」。 例如養成把東西放在固定地方的習慣,談話、做事時要聚焦,一次做好一件事,就不會忘東忘西,同時也要多閱讀、動腦筋思考。 他這樣練腦力 腦袋分層,歸納記憶關鍵點 他也說「人的腦筋就像電腦,東西存在哪裡有一定位置,歸檔得好就找得到」, 他會把腦袋分層,每件事歸納出最易記住的關鍵點,需要時就能很快找到再做聯想,開會時邊談邊推想下一個話題,在腦海中先把資訊抓出來準備好。 埋首刑事鑑識工作已半個世紀的李昌鈺,不再到第一線辦案,但依然接下許多「冷案」的調查。 所謂「冷案」,是指花了許多年仍無法偵破的舊案,李昌鈺曾經靠著重新檢視物證、用新科技化驗,偵破了50年前的謀殺少女案。 美國紐海文大學成立的研究院,如今是聯邦政府支持的「國家冷案中心」。 20多年前,李昌鈺便建議當時警察大學,成立鑑識科學和電腦犯罪科系,如今這兩個都是國際最新、最熱門的領域。 台灣的刑事鑑識系統,也是在他多次回台的推動下成形。 曾有機會在美國政壇更上一層樓,也有機會靠「神探」發大財的李昌鈺,對權力、財富的興趣不高,「只有腦子裡的知識是別人拿不走的,」。

Friday, November 14, 2014

Jovian as Jupiter-like

The term Jovian came from Jupiter, describing the other gas giants in our Solar System as Jupiter-like. Satern

Where are you from?

in、on、at的時間關係,用一個三角形,解讀這三個介系詞的用法, 為什麼是“in the morning”、“in 2013”; 又是"at night"、”on Monday” At, on, in 其實是「點」、「面」、「空間」的差別。 At是一個點。 假如你說某個人「at某個地方」,你一定找得到他。因為他就在那一點上。 坐在桌子前,叫做sit at the table,和你約在某咖啡廳碰面,是meet you at the coffee shop。 當然在某一個門牌號碼前面、看著某人,很自然地也都是用at。At是一個點。 On是一個面。 我住在二樓,用I live on the second floor。 在某條街上,想像,站在那裡,抬頭挺胸,是一種平面概念,用on the street。 在火車,在捷運的車箱上,你不是擠在一個空間裡,可以伸直腰,站在平面上,這是on。 那在飛機上呢?想想這個規則,on an airplane。On, 是一個面。 In是一個空間。 空間可以大到是宇宙、山川、國家、城市,也可以小到一個車子、杯子、眼睛。 所以是in the mountains, in the river, in Taiwan, in Taipei, in a car…。In是一個空間。 問題來了,有學生問,在辦公室是in 還是at? In和at都對。 意思有些微差別。 I’ll meet you at the office.(我們在辦公室見。)指的是地點。 I’m working in the office.(我正在工作。) In不只是在辦公室,而是做著在那個空間裡應該發生的事。 好比in school是求學,in class是上課,in the office是辦公。 有時候in和at用錯了會讓人會錯意。 我們經常講的一句話,「請打電話到我辦公室給我」。 這句話要怎麼說呢?in還是on? Please call me at the office. 是正確的。 不要說Please call me in the office. 會造成語意不清。 這句話可理解成「你在辦公室打給我」或「打電話到我的辦公室」。 這句話也可是「請你在辦公室叫我一聲」(兩人可能在同一個辦公室)。 call 也有「呼叫、喊叫」的意思。 ======================================== Where are you from? 你相信嗎,這麼基礎的英文,竟然有高達99%的人,要嘛問錯、要嘛答錯,或者答了等於沒有答。 1、Where are you from?/Where are you [coming] from? Jack等一個國外的客戶來開會,他看客戶遲到匆匆忙忙進來。 關心一下他剛才去哪裡。 於是問了一句:Where are you from? 老外愣了一下,回答:I'm from the UK. 其實,老外心中應該正在碎念:Jack應該知道我是英國人啊! Where are you from? 是問人哪一國人、或是哪一個地方的人。 不是問別人剛剛從哪裡來。 問人剛剛從哪裡來,正確的用法是:Where are you coming from? 過海關時,海關人員最常問的就是這句話:「你從哪裡飛來的。」 2、Where are you *come from?(X) 別看這句文法那麼簡單,錯誤率卻很高。 碰到外國人,很多人會不假思索地說出 Where are you come[-ing] from? 一個句子出現兩個動詞,文法錯誤。 你可以去掉be動詞,用Where do you come from? 也可以用Where are you from? 3、I'm from Yilan.(?) Where are you from? 可以問人國籍,也可以問人出生的地方,端看對話發生的場合。 如果發生在美國,一個老美問另一個老美,意思是你是哪一州或哪一個城市來的。 如果你在巴黎碰到個美國人,他問你Where are you from?就是問你是哪國人。 接下了這個錯誤稍微複雜了。假如你在台北故宮遇到個老外,問你Where are you from?, 你如果回答I'm from Taiwan. 問題是對話地點在台灣,這裡遇到的人就是台灣人, 還回答老外「來自台灣」答了等於沒答。 那你回答細一點:I'm from Yilan.(宜蘭)或者桃園、高雄、花蓮之類的城市。 假如就這麼短的答案,也差不多是沒有回答。 因為對台灣不熟的老外,這答案就等於一個美國人對你說 I am from Des Moines. 你根本不知道是哪裡,雖然它是美國愛荷華州的首府。 想要說清楚,可以回答: I'm from Yilan. It's a coastal city. It's is known for its numerous religious festivals. 這樣回答提供了一點資訊了,但全是太過於簡單的句子。 推薦一種比較得體的回答: I'm from Yilan, (這裡停頓一下,看別人知不知道這個城市,再用同位語做點補充) a coastal city on the east coast of Taiwan, which is known for its numerous religious festivals. 4、I know where you're coming from. 這句可和「從哪兒來」、「哪國人」沒關係,這是一句好用的口語。 美國人愛說 I know where you're coming from.,字面上的意思是「我知道你從哪裡來」, 表示「我知道你的根源」,既然如此,就能瞭解對方在說些什麼了, 所以引申為「我瞭解你為什麼這樣說」、「我懂你的感覺」。 ----------------------------- 不管你是老闆還是員工,你一定都對曾經、現在待的公司有些意見。 知名管理顧問Eric Jackson根據他的經驗與觀察,列出了幾項讓公司流失人才的原因。 如果你擔任主管職,以下幾點可做為你未來管理公司的參考; 如果你只是個小員工,又對以下所述深有所感,那就在星期一上班的時候,不小心把這篇文章放在老闆的桌上吧! 閱讀本文之前,可以先想想以下幾個詞彙怎麼說: 頂尖人才 繁文縟節 幻想破滅 Large companies have a hard time keeping their best and brightest in house. Recently, GigaOM discussed the troubles at Yahoo! with a flat stock price, vested options for some of their best people. How does that happen? Here’s the list of what large companies do to lose their top talent: 許多大公司都無法留住人才。如Yahoo!,它躺平的股價也讓公司的許多人才紛紛求去。 到底是為什麼呢?讓我們來看看以下幾項原因: Big Company Bureaucracy This is probably the #1 reason we hear after the fact from disenchanted employees. No one likes rules that make no sense. When top talent is complaining along these lines, it’s usually a sign that they didn’t feel as if they had a say in these rules. They were simply told to follow along and get with the program. How will they commit themselves to a company like that? 令人厭惡的繁文縟節 這大概是最常聽到的原因了,因為大家都不喜歡沒有意義的規則。 當員工在抱怨這些事情的時候,通常顯示他們對這些規定感到無力,他們只是照著上面的指示辦事。 那麼,他們怎麼可能真心為這間公司打拼呢? Failing to Find a Project for the Talent that Ignites Their Passion Big companies have many moving parts — by definition. Therefore, they usually don’t have people going around to their best and brightest asking them if they’re enjoying their current projects. Top talent isn’t driven by money and power, but by the opportunity to be a part of something huge, that will change the world, and for which they are really passionate. 無法對工作產生熱情 大公司通常有很多不同的發展,因此,公司裡通常也沒有專人去關心員工是否喜歡現在的工作。 頂尖人才並不是為了錢或權力在工作,他們希望自己能有所貢獻,在工作中找到熱情。 Lack of Accountability and/or telling them how to do their Jobs Although you can’t “jerk around” top talent, it’s a mistake to treat top talent leading a project as “untouchable.” We’re not saying that you need to get into anyone’s business or telling them what to do. However, top talent demands accountability from others and doesn’t mind being held accountable for their projects. Therefore, have regular touch points with your best people as they work through their projects. 缺乏負責的上司以及/或太愛管東管西的主管。 雖然不能讓員工像無頭蒼蠅一樣忙東忙西,但也不表示老闆就應該完全不干涉員工正在進行的計劃。 不過,這並不表示老闆要告訴他的員工怎麼做事,給予適時的關心與意見,會讓人覺得這是個有責任感的上司。 Lack of Open-Mindedness The best people want to share their ideas and have them listened to. However, a lot of companies have a vision/strategy which they are trying to execute against — and, often find opposing voices to this strategy as an annoyance and a sign that someone’s not a “team player.” If all the best people are leaving and disagreeing with the strategy, you’re left with a bunch of “yes” people saying the same things to each other. A wise leader got to be able to incorporate the best parts of people’s suggestions. 缺乏開放的心胸。 好的人才都希望能跟人分享他的想法,然而,許多公司都會覺得擁有不同意見的人只是麻煩製造者,覺得他們不合群。 最後,公司就剩下一堆只會點頭同意的人。一個有智慧的領導者應該有廣納意見的能力。 [口語詞彙] commit (to):做(錯事);承擔義務;把…託付給 commit指「做」的時候,通常後面會接不好的事,例:to commit a crime犯罪。 不過,若在之後加上to,通常有「交付」的意思,例如:She commits herself to academic research.(她投身學術研究)表示「她把自己交付到學術研究裡」。 To是介系詞,後面接名詞。 accountability:負有責任 這個字來自於account「說明」、「對…負責」, accountability= account + ability,表示「有說明、解釋的能力」,通常用來指「願意承擔責任的能力」。例:The accountability for the behavior of the employees rests with the supervisor.(主管應對員工的行為負責。) jerk around:浪費時間、漫無目的 jerk表示「抖動」、「抽搐」,加上around之後,就好像在四處亂晃,所以衍伸為「浪費時間」,或者是本文所說的「忙東忙西」、「漫無目的」。 不過,如果是jerk one around,就表示「欺負某人」或「找麻煩」, 例如:Stop jerking me around!(不要再找我麻煩了! ) --------------------------------- 3月12日《紐約時報》在頭版有篇報導,大標題是Mythical Beast(a Dirty Pun)Tweaks China's Web Censors. 這裡的Mythical Beast(神秘的野獸)即指Grass-Mud Horse(草泥馬), 說它是Mythical Beast,因為根本沒有「草泥馬」這種beast。 至於說這是Dirty Pun(骯髒的雙關語), 因為「草泥馬」和「操你媽」(Fuck your mother)諧音,當然是dirty pun了。 中國大陸的人創造出「草泥馬」這頭神秘的野獸, 其目的在狠狠的擰一把那些箝制言論自由的網路新聞檢查員(Tweaks China's Web Censors)。 中共的web censors為了防止不利於北京當局的消息藉網路向大陸滲透,無所不用其極的晝夜監視, 並構築所謂防火牆(firewall),阻止不利的消息入侵。 為了對抗web censors,並宣洩他們心頭的憤恨,網民們所設計的「草泥馬」網頁, 吸引了無數的讀者,有一首關於「草泥馬」的兒歌,就有將近140萬的人上網觀看和欣賞, 此一現象讓流亡在美的民運和人權領袖蕭強興奮的表示: 「草泥馬已經成為對抗新聞檢查的偶像 (The grass-mud horse has become an icon of resistance to censorship.)。」 「草泥馬」靠吃長在戈壁沙漠裡的(臥草)生存,可是有種「河蟹」(river crab)專吃(臥草), 這「河蟹」本該存活在河裡的, 不知怎的卻來到「草泥馬」生活的馬勒戈壁上, 見草就拔光、吃光,(臥草)越來越少了,嚴重威脅到「草泥馬」的生存。 好在「草泥馬」終於戰勝了邪惡的「河蟹」,更加受到讚揚與歌頌。 這個寓言式的故事,又暗藏著對中共政權的極大諷刺。 須知「河蟹」是「和諧」的同音字,而和諧社會是中共領導人胡錦濤奉為圭臬並大力倡導的口號, 大陸人民假借「草泥馬」擊敗「河蟹」的寓言,否定胡錦濤所提倡的和諧社會。 這說明了什麼,不言而喻。 想想看,胡錦濤用思想警察去封鎖人們資訊的窗口,防民之腦和口,甚於防川,古時的帝王都做不到的事, 在今天通訊科技高度發達,資訊瞬息傳遍萬里的情形下,又如何能阻絕資訊流通的管道。 中共的做法,非但不能促進和諧社會,反會製造對立,擴大整個國家的負面形象。 「草泥馬」的故事,能登上《紐約時報》的頭版,恐怕靠的就是故事本身的荒誕不經和其負面效應。 「草泥馬」的故事在大陸上到處流傳,被譜成曲,寫成詩,照《紐約時報》的解讀, 它已變成「弱者的武器」(Weapons of the Weak,耶魯大學教授James Scott所寫的書名), 用以對抗強大的國家機器和控制人們思想的極權專政。 ==================================

Tuesday, November 4, 2014

忘記與記得

忘記與記得 學會"忘記"忘記歲月,忘記恩怨,忘記豐功偉業,這課題很難。 學會記得,記得老伴,老友,老地方,這較簡單,但也不容易,因為要互動,否則記得何用。

Saturday, November 1, 2014

標準軌

台灣在清代修築臺北-新竹線時選用1067mm,日本殖民時代相沿並續修至高雄, 台灣高速鐵路及臺北捷運則為標準軌1435mm。 其他產業鐵路例如糖業鐵路及聞名的阿里山森林鐵路則為762mm的窄軌, 日本殖民時期花蓮-台東線原為762mm,十大建設時配合北迴鐵路改造為1067mm。